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人本主义教育观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4-08-31

卢冬梅

(广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广西,南宁 530021)

人本主义教育观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卢冬梅

(广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广西,南宁 530021)

文章针对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以教师为主体、忽视学生个体发展需要的种种弊端,探讨如何顺应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要求,将人本主义教学观应用到英语教学当中,切实提高英语教学的效果,促进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的发展。

个体发展;素质教育;人本主义教育

1 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仍存在着以下与素质教育改革目标相违背的诸多问题与弊端:

(1)教学模式陈旧,仍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授课的手段基本上也是简单的“三步曲”——讲授、板书、录音机,即使配备了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仍有不少教师仅仅是使用word文档来代替板书,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2)注重考试的倾向仍比较严重。大学生学习英语是为四、六级考试而学,为考研而学。虽然这两年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做了一些比较大的改动,促使各大学院校废除了把4、6级考试和学位挂钩的做法,但用人单位仍以考试结果衡量毕业生的能力,这就使得英语教学重考试的状况难以改变。

(3)大学扩招导致生源大增,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出现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而许多学校为了解决师资压力过大的问题,普遍采取大班上课的方式,难以保证教学质量。

(4)大学英语的课程体系和课程设置上存在一些问题,容易一刀切,不太容易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

从上述问题来看,我国高校生在英语学习中获得知识的方法还是在教师教授的课堂上,还是学习的被动接受者,因而才会教师和学生的投入比较大,但学习的效果不明显,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得不到保证。

2 人本主义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内涵

人本主义是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反对行为主义倾向的心理学流派,其主要代表人物有马斯洛、罗杰斯等。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把他们的理论观点扩展到教育教学领域,形成了独具风格的人本主义教学观,他们根据人类自身的发展特点,提出了人本主义的教育目标:培养能够适应变化的、知道如何学习的、个性充分发展的人。这个教育目标既包括知识教育和认识能力发展的教育目标,也包括情意发展的教育目标。

素质教育是我国 80年代中后期以来日益得到广泛认同的一种教育思潮,是人们从人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提出的一种理想的教育模式。它意在充分开发个体的潜能使其得到发展和优化,全面塑造学生的各种优良品质,提高个体的整体素质水平,以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从人本主义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内涵可以看出,两者有着融合之处。人本主义教育观对我国的素质教育有一定的借鉴价值,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也有一些启示作用。

3 如何将人本主义教育观应用到大学英语教学中

在外语教学中如何实现学生的认知与情感协调统一,使学生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已成为许多教育者关注的问题。人本主义教学理论以关注学生的情感因素而深刻影响了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改革。那么,具体如何将人本主义教育观应用到大学英语教学中呢?

3.1 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中心地位

马斯洛强调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生的认知、情感、兴趣、动机、潜能等内心世界的研究,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立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帮助每个学生充分挖掘自身潜能、发展个性和实现自身的价值。罗杰斯在描述他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的特征时,经常使用“意义学习”这个术语,他认为,意义学习提倡对知识的灵活理解,而不是消极地接受。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采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Student Centered Approach),改变教师“一言堂”的形式,设置多种语言情境,使学生积极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其次,重视学生内在动机与需要,了解学生需要获得哪些知识、对哪些内容感兴趣,以此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在此,要注意到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主张“从学习内容的选择到学习方法的选择和学习结果的评价均由学生个人决定,学生在课堂上想学什么就学什么”的这一提法片面夸大了学生的自主性,是不符合教学规律的。虽然大学生比起中小学生,在自主性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学生接受学习的历程,也并非全是主动的,要靠教师的教学技巧予以促成。大学英语教学既要摒弃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也要避免出现放任自由的趋向。

3.2 实施认知与情感相结合的教学策略

我国的英语教学向来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能力的培养,重认知而不重发展,尤其是我国的应试教育过分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学生内心的感受、态度和表达能力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几乎很少涉及。实际上,与其他学科领域相比,语言与情感态度的关系更为密切,因为语言最本质的特性是交际或交流思想。沟通情感、解决情感问题需要使用语言。在交流的过程中,个人体现出来的是一个会思考、有感情、能活动的具有独立人格的有机体,而不是像机器人一样只会背诵语句而毫无情感体验。当前,越来越多的学者和教师开始关注和探讨教学中的情感缺失问题,重视和加强情感教学是素质教育赋予教师的新的使命。

在教学改革中,不少中小学已经开始实施情感教学,教师在教学中,运用人本主义教学观,有意识地激发和调动学生有利于英语学习的积极情感因素,培养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机、自信心、主动性和目的性,提高英语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发展,而目前大学英语教学方式很难让学生满意。在学校做了一个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大学阶段与中学阶段的英语学习的看法,其中大部分学生认为“在中学阶段学习英语更有意思,印象更深刻”,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缺乏互动,更多的是教师的填鸭式教学与学生自学相结合,以课文、词汇学习为主,技能训练少。制约着大学英语教学方式改进和提高的原因之一就是教师的观念没有转变,大学英语教师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创设更多的教学情境,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使学生个体的潜能得到发展和优化。

3.3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人本主义教育强调师生关系和谐、平等。师生关系是学生学习生活中最主要的人际关系,是教师与学生在理智、情感和行为诸方面进行的动态人际交往。通过双方的认知情感沟通,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身心素质的效果。而在我国的大学校园中,老师和学生几乎都是来去也匆匆,下课以后师生形同陌路。北京的几所高校对目前的大学师生关系做了一份问卷调查,现引用其中几项:

(1)你印象最深刻的老师出现在你学习生涯的哪个阶段:

a.小学(11%) b.初中(27%) c.高中(44%) d.大学(现在)(18%)

(2)你觉得你和老师是什么关系:

a.管理者和被管理者(5%) b.教授者和被教授者(76%)c.哥们(0) d.朋友(19%)

(3)若有机会你希望与老师交流什么:(多选)

a.该专业的学习心得和体会(38%) b.该专业相关的知识和前沿领域的发展动态(54%)

c.自己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挫折与快乐(25%) d.老师求学和教学的经验与感触(45%)

e.老师对你的看法和建议(34%) f.其他(3%)

从调查来看,大多数情况下大学的师生关系仅限于教学关系,并无太多情感沟通。学生大都表现出了希望和老师交流的意愿,且主要希望与老师平等、民主地交流有关专业学习和人生问题。关于这一点,应该借鉴英国大学的导师制,英国大学师生交流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给学生以学习上的指导,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情感和心理的引导。只有当学生感受到了温暖、关爱、尊敬、认可,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会被更好地调动起来,思维更加敏捷、记忆更加清晰牢固、想象更加丰富广阔,从而有利于对学生创造性活动的培养。另外,师生间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关系,营造一个让学生能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平等的讨论的轻松、友好的学习氛围,也能更好地解决英语课堂中沉默无声、羞于开口的问题,使学生踊跃投入到语言实践技能的训练中。

[1] 曾诚,姚成建.人本主义教学观对我国教育教学的启示[J].国外职业教育,2005(2):32-33.

[2] 马锦华.人本主义教学观与素质教育[J].教育探索,2002(10):25-26.

[3] 曹树真.论罗杰斯的师生观[J].外国教育研究,2000(6):1-3.

H319.1

A

1008-1151(2011)08-0249-02

2011-04-23

卢冬梅(1979-),广西兴业人,广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讲师,从事英语教学与研究。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