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农村瑶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特色分析

时间:2024-08-31

亢 琳

(广西大学艺术学院,南宁530004)

农村瑶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特色分析

亢 琳

(广西大学艺术学院,南宁530004)

对广西桂林宛田农村瑶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进行调查分析,认为其特色有:“干栏式”建筑、宛田瑶族民族服饰和丰富多彩民族节庆及别具韵律民族歌舞等。提出宛田农村瑶族文化显著的区域差异性已形成了明显的旅游吸引,应重点开发。

桂林宛田;瑶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特色分析

桂林宛田瑶族乡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而作为主要居民的瑶族更是在这块土地上创造了自己灿烂的文化,至今还保留着反映自己民族特征的风俗习惯。多姿多彩的瑶族民俗风情与这里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优美的自然风光交织融合,使宛田更加迷人,对游客的吸引力更大。随着广西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文化显著的区域差异性已形成了明显的旅游吸引[1]。其旅游开发应充分利用该资源优势,重点开发民族文化,注重结合桂林当地山水风光,突出地方特色,开发以瑶族文化为品牌的民族文化旅游项目。

临桂县宛田瑶族乡位于桂林市西北部,全乡面积 330平方公里,东靠灵川,北接龙胜,西与黄沙瑶族乡毗邻,南与中庸乡相邻。宛田乡于1984年被批准为瑶乡建制,是桂林市15个少数民族乡之一。全乡共有15个村委,142个自然村。居住有瑶、壮、苗、汉等四个世居民族。

1 古香古色的“干栏式”建筑

宛田的瑶族擅长建筑,宏伟壮观、凌厉飞扬的吊脚楼、鼓楼和风雨桥,是瑶乡重要的标识[2]。全杉木结构,凿榫穿枋,架挑对接,吊脚悬空,不用一钉一铆,体现出一种朴素。

瑶族是一个山地民族,住所往往依山傍水建成,其代表作就是人与自然和谐而居的吊脚楼。木楼依山傍水,前低后高,坐落的方向不限。瑶族人多居住在山区,很少有可供成片建造房屋的平地,于是他们便选择坡度较为平缓的地方,一半平整土地,另一半依据山势用长短不一的杉木柱子支撑,架木铺板,与挖平的屋场地合为一个平坦的整体,再在此整体上建房。木楼一般分为三层:吊楼下为第一层,用于圈家畜;第二层住人;第三层储存粮食和物品。山区气候潮湿多雨而且炎热,为了通风避潮和防止野兽的侵害,瑶民采用了一种房屋下部架空,称为干栏式的建筑方式。这种吊脚楼看起来美观,灵巧别致,凌空欲飞;住起来舒适,干爽透气,通风采光;还有人认为它的建筑艺术体现了瑶族人民“地不平我身平”的哲学思想(见图1~4)。

图1 鼓楼Fig.1 Drum-tower

图2 风雨桥Fig.2 Wind-rain Bridge

图3 吊脚楼Fig.3 Over-water Wooden Houses

图4 同心楼Fig. 4 Concentric Buildings

2 别具风采的民族服饰

服饰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民族的一种外显标志,因此,服饰是一个民族的族徽,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宛田瑶族服饰在男女衣着方面一直保持本民族传统特点。瑶族男女长到十五、六岁要换掉花帽改包头帕,标志着身体已经发育成熟了。

宛田境内的瑶族分为盘瑶、花瑶和红瑶。 盘瑶因崇拜“盘瓠”而得名,又名过山瑶;花瑶因其妇女服饰花色花纹多而得名;红瑶妇女服装分饰衫、花衣、便衣三种,从瑶族妇女的头饰就可区分少女、未婚妇女、已婚妇女、阿婆、阿公等(见图5~8)。

瑶族妇女善于刺绣,在衣襟、袖口、裤脚镶边处都绣有精美的图案花纹。发结细辫绕于头顶,围以五色细珠,衣襟的颈部至胸前绣有花彩纹饰。男子则喜欢蓄发盘髻,并以红布或青布包头,穿无领对襟长袖衣,衣外斜挎白布“坎肩”,下着大裤脚长裤。

编织是瑶族女儿主要手艺之一。七八岁的女孩就在母亲精心指导下,在祖辈溜光圆滑的木式织布机上开始学习。一块被面往往要织上数十种花纹,历时一两个月乃至更久。织被面用的是麻或纱,经过漂、晒、洗、染等数道工序,再一圈圈地绕在梭子上,准备上机。在穿梭引线的编织中,最关键的是要精心设计,嵌织八宝图案和花纹,力求完美和对称,渗透着瑶族独特的文化观和审美情操。

图5 阿妹Fig.5 Girl Women

图6 阿嫂Fig. 6 Young

图7 阿婆Fig. 7 Old Women

图8 阿公Fig. 8 Old Men

3 丰富多彩的民族节庆和别具韵律的民族歌舞

作为旅游资源的节庆,由于它们的可参与性,对游客来说是最具“震憾力”的,也是民俗风情的一种“浓缩”展示。如瑶族的“禁风节”,它是瑶族的传统节日,时间为每年的农历正月二十。

相传为避免玉帝发怒刮大风、降灾祸,这天在家里不许弄出声音,舂米、劈柴等活动都禁止,谓之“禁风节”。宛田一带的瑶族同胞每到这一节日都身穿着节日盛装聚会庙坪街,人山人海,瑞狮狂舞,好戏连台,热闹非常,欢度节日,形成古今相传的“庙坪会期”。“庙坪会期”有舞狮、唱彩调、对山歌、体育竞赛、文艺表演、瑶俗知识竞赛、瑶族风俗展示、跳盘王舞、还盘王愿仪式、瑶族家宴、民族篝火舞会等节目。除此之外,宛田瑶族每年还有盘王节、达努节、歌堂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阳节、新米节、目莲节等重大节日,这些都是瑶族民族风情的集中展示[3](见图9~10)。

图9 奏乐迎客Fig. 9 Playing music to greet guests

图10长鼓舞Fig. 10 Dancing with long drum

4 宛田瑶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可行性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旅游者的旅游兴趣和旅游方式在发生着变化。据调查,英美诸国的旅游者均把“与当地人交往,了解当地文化和生活方式”当作出境旅游的三大动机之一。近年来,一个全新的旅游分支一文化旅游正呈现出迅猛发展的势头。“利用少数民族文化与主流文化的异质性来吸引旅游者,已成为许多地区旅游开发商的积极行动”。事实上,区域文化的差异性历来为旅游吸引的主体,而特色和区域差异显著的少数民族文化则更受旅游者的青睐.宛田瑶族民族风情,既体现了瑶族文化的主流,又有其神秘、奇特与鲜为人知的一面,有着很高的旅游开发价值。

文化资源是旅游业赖以发展的物质基础。一个农村地区文化资源丰富与否,是一个地区旅游业是否兴旺发展的必备条件。宛田农村瑶族地区丰富的民俗文化和自然资源为民俗旅游长廊的建立提供了重要的条件。加上桂林是世界著名的旅游城市,拥有世界一流的自然风光——桂林山水、龙脊梯田等独特的自然旅游资源,有充足的客源。大桂林的建立,使其旅游业得到了更好的发展,阳朔、龙胜、兴安、全州等县农村地区的丰富的旅游资源成为大桂林旅游圈建立的充分保障[4]。这些旅游资源分布均匀,各具特色,对于旅游者而言是十分具有吸引力的。

[1] 黄尚茂.王晶晶.科学发展耀八桂[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9:289-292.

[2] 赵秀琴.浅析瑶族文化对民居建筑艺术的影响[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6):56-59.

[3] 玉时阶.瑶族文化变迁[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4] 李志刚.桂林旅游规划与发展[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2.

Analysis of tourism resource features of folk customs and culture of Yao Minority in Wantian Guilin

Lin kang
(Design Department of Art College,Guangxi University,530004)

Tourism resources of folk customs and culture of Yao Minority in Wantian Guilin of Guangxi were investigated and analyzed in this paper.The resources included ‘aerial builings’(buildings on bamboo or wood columns),folk clothes of Yao Minority,various folk festivals,folk songs and dances with special characteristics,etc..It was concluded that the remarkable distinctions in Yao Minority folk culture among different areas of Yaotian have already attracted tourists and the culture was worth giving priority to develop.

Wantian of Guilin; Yao Minority; folk customs and culture;tourism resource; feature analysis

F592.3

A

1008-1151(2011)08-0264-02

2011-04-26

桂林市科学技术局科研与技术开发项目(20100303-3)资助

亢琳(1977-),女,湖北人,广西大学艺术学院艺术设计系主任,设计艺术学硕士,从事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与科研。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