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周小俊
摘要:高中生阅读能力的提升要从培养审美意识、深化生命体验和享受情感之美等方面入手,通过创设“悦读”情境、捕捉探究“火花”和尊重个性阅读,教会学生发现美、感受美,最终形成较高的审美能力,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从而让学生爱上阅读,真正享受语文课堂。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审美体验;悦读
语文课堂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审美教育的功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这也是新课程标准中的明确要求。因此,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指导学生深入文本,让学生学会发现美、体验美以及创造美的方法。由此可见,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会学生发现美、感受美,最终形成较高的审美能力至关重要。在高中语文的阅读课堂上,要重视渗透审美教育,只有这样渗透了审美教育的阅读教学,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从而让学生爱上阅读,真正享受语文课堂。
一、创设“悦读”情境,培养审美意识
对于阅读,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不高,甚至有的学生提起阅读就会产生畏难情绪,但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性不容置疑,所以,教师要为阅读教学创设良好的环境,激发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让学生自觉主动地阅读。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一些新鲜的元素,例如大家都喜欢的音乐或者影视作品等,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阅读。
例如在教学《林黛玉进贾府》一课时,教师在预设教学目标时将重点内容设置为引导学生重点掌握林黛玉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从而深入理解经典作品的内涵。因此,在课堂导入部分,教师首先为学生播放了音乐作品《葬花吟》,随着凄婉缠绵的音乐声音回荡在教室中,学生立刻进入到红楼梦的意境中,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被极大地调动起来。但是《红楼梦》这样的作品离我们的现实生活有一定的距离,教师为了进一步鼓励学生理解文本,又让学生欣赏了伊能静演唱的《十二少》,带着大家再次追忆林黛玉的整个凄美的人生。音乐作品的欣赏,让学生轻松走进经典名著,大家对课文内容产生了学习兴趣的同时,对原著也有了阅读兴趣,业余时间,大家主动拿来原著,并且还进行交流,之后大家将自己的感悟以简报的形式在班内进行展示。在阅读经典名著的过程中,学生的精神得到熏陶,思想得以升华,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意识,而且提升了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可以说,要想让学生接受阅读直至喜欢上阅读,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当然,除了音乐之外,教师还可以采用其他的培养阅读兴趣的方法,比如介绍相关的故事,播放影视作品等等,都是不错的方法。
二、捕捉探究“火花”,深化生命体验
在新课改的进程中,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教师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个性,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舞台,在这样探究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之间必定会碰撞出不一样的智慧火花,这就是在教学中的动态生成的精彩,而正是这样的智慧碰撞,给课堂带来了新的精彩。所以,语文教师要注重这些“非预设”的精彩,升华学生的生命体验。
例如在教学《渔父》这篇课文时,教师指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探讨交流,预设了这样的问题:同学们请仔细阅读文本,思考屈原为什么一定要选择葬身汨罗江,结束自己的生命?而文中的渔父在恳切的劝告屈原,人要学会明哲保身,学会保护自己,即便是随波逐流也是一种生活的方式,你对于这样的观点有什么看法?谈谈你的理解。面对这样的问题,学生陷入了深思,纷纷思考,大家形成了不同的见解。有的学生认为人就应该能屈能伸,忍一时,也许以后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但是有的学生不这样认为,他说:人就要有气节,要坚持自己的原则,不能为了外力而改变自己的初衷,我们要像屈原一样宁折不弯,活出骨气。教师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一直保持着观察者的态度,观察着学生之间的探究过程,及时在旁边进行引导以及指正,如果在探究的过程中出现不一样的声音,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就这位同学的看法进行探究讨论,在大家探究的过程中,提出来很多的意见,这样也帮助学生真正理解了这篇文章的重点和难点,那就是深刻领悟屈原“众人皆醉我独醒”的高洁品格。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培养学生的生命价值观,应该鼓励学生展示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寻找答案。在大家探究讨论的过程中,必然会擦出智慧的火花,而教师就要捕捉这样动态生成的精彩,适度引导,让学生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升华学生的生命体验,形成正确的生命价值观。
三、尊重个性阅读,享受情感之美
我们提倡审美化阅读,从根本上说,审美阅读就是通过学生的个性阅读、自我享受阅读的过程,从而产生情感之美和精神之美。而语文学科的魅力就在于学生通过自主品鉴文章的精彩之处,让学生得到美的熏陶和教育,这样才能让学生得到独特的情感体验。因此,尊重学生的个性阅读非常重要。
例如在教学《荷塘月色》这篇文章时,由于这是朱自清非常经典的一篇散文佳作,其语言非常优美,感情也很细腻,所以教师应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文本中的情感之美。而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就是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加入自己的讲解,而是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或者段落进行自主赏析,然后大家交流。学生们对于这篇文本的赏析设计了各个方面,有的学生品味了文本中的动态以及静态描写的句子,有的学生抓住了视觉、嗅觉等感觉进行鉴赏,还有的学生细致地分析了文本中使用的排比、通感等修辞手法。在这样的鉴赏过程中,学生充分体会到了这篇散文营造出来的诗情画意,被这样的艺术境界深深陶醉了。在此基础上,教师引领学生深入解读文本,体会到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作者对于当时社会的失望以及不满。而作者向往“暂得浮生半日闲”的精神解脱、追求自由、尊严的思想也深深影响了学生的思想,让学生深深认识到朱自清的人格魅力,这也是语文人文性的体现。这样的个性解读,不仅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性,而且升华了学生的思想境界。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让学生感受美的熏陶,所以,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品味文本中优美的语言,感受文本中描绘的优美画面,同时体会文本的情感,以便使自己的感情世界得到净化和升华。这样的过程,也在帮助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这也是审美教育的最终追求目标。
因此,在课堂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爱上阅读。要实现这样的目标,教师就要创设良好的阅读情境、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以及个性阅读,在学生深入文本、体验感悟的过程中,激活学生的情感,使学生获得独特的审美体验和情感体验。潜移默化中,文本中蕴含的精神之美就会深入学生内心,陶冶学生的精神世界,这样学生自然会爱上阅读,享受阅读,在书香中收获精彩的人生。
参考文献:
[1]朱美霖.以《离骚(节选)》为例谈语文教学的铺垫艺术[J].语文天地(高中版),2013,(12).
[2]李述国.高中语文教学中有效阅读策略的探索与实践[J].课外语文,2015,(2).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