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夏春燕
新课改以来,语文教改一直行进在“有效——高效——精品”的道路上,语文教师一直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当作重要使命之一。早在1998年,柳夕浪在其《课堂教学临床指导》中就提出教学诊断与指导的观点。语文教学实践证明,把握并优化各个环节的教学效果,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在此,本文就诊断语文课堂教学某些环节,提高教学效率进行探讨、分析,以期能对语文教学有所帮助。
诊断1.课堂氛围:波澜不惊——高潮迭起
在我们实际教学中,教师很少在课堂氛围的营造与技巧上下功夫。例如,语文课堂教学结构基本上是:“预习课文—检查字词—讲析文本—总结全文”,这种模式囿于窠臼、传统单一;流程清晰,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但是课堂氛围死水一潭,波澜不惊。
我们经常参加公开课、展示课、示范课、精品课等活动,看到上课老师的各个教学环节往往都有一些富有创意的设计,整个课堂富有激情和活力,高潮迭起,教师引导着学生完成一个个教学目标,学生处于兴奋状态,积极参与各种活动。例如,教学《孔乙己》,为了生动再现小说情节,可以让学生们进行课本剧表演。教师要做好导演,在学生自告奋勇的基础上,根据学生性格特点,遴选参演角色,组织学生准备道具、进行排练,作出技术指导等。再如,学习《狼》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表演让情节再现,三名学生分别表演屠户、两狼,其他学生进行集体朗读,表演者根据朗读内容对文中的情节进行再现表演。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诊断2.教学目标:情智失衡——三位一体
语文新课标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与态度目标。实际教学中,由于受语文试卷考查特点的影响,语文教师往往重点落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目标上,忽略了“情感与态度目标”,造成了情智失衡。
教师在课堂上注重文本剖析,对文本结构、语句赏析等技巧方法进行剖析、训练。重视解题技能与方法的传授,也不能忽视情感体验。例如,学习澳大利亚女作家泰格特作品《窗》,我们不仅要学会剖析小说的方法:从人物的心理去分析性格特点,更要从情感、价值观上得到启迪:在生活中某些特定的情境下,我们需不需要一些谎言呢?其实,生活中很多的时候需要善意的谎言。
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适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体验,在研读、剖析文本过程中,达到情智合一。如执教《枣核》一文,教师可用歌曲《我的中国心》MTV导入教学,也可以让学生讲述所知道的历代爱国楷模的故事,也可以通过小型课外教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国情怀。我们要把语文课堂当作师生互动、心灵碰撞、放飞情感、灵魂升华、情智相长的舞台。
诊断3.评价反馈:单一反馈——多元评价
有效的教学行为必须经过教学反馈来获取信息,以了解教学目标是否实现。实践中,教师教学的评价反馈既来源于学生,也来源于自身与其他教师。
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往往是通过教学结果,即单元考试、阶段测试、质量评估等形式来实现。科学有效的教学过程,可以带来满意的结果,但通过结果不能客观验证老师教学过程是否科学有效。如,有些老师是牺牲学生其他发展,来进行某一方面的发展,像多年以来存在的长时间学习、题海战术等就是目前中小学普遍的现象。
还有一种现象,就是听课评课,评课的时候没有批评声了,不能客观地给上课者以中肯或者建设性意见。这样的反馈是虚假的。
因此,语文教师要能利用真实可靠的反馈信息和教学评价进行教学调控,促进教学完善和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抓好课前反馈,通过课前预习了解学生学习效果,修改教案,使教学做到有的放矢;在教学中巧用设问、举例等多种反馈法,与学生进行多渠道信息交流与互动,构建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注重自我反馈与课堂教学评价,将课堂展示形式、学生参与热情、教学效果都纳入到课堂评价中,及时检查教学内容是否深入浅出,教学步骤是否合理,教学方法能否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及时总结课堂得失,便于教学改进和完善。
综上所述,关注语文课堂教学环节,通过把脉、诊断、指导、修正、完善等,不断发现教学中的问题,科学修正、完善流程,确保语文教学质量,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前提条件。因此,广大教师要积极探索语文课堂教学新路径,创新教学手法,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整体效率。
(作者单位:海安县城东镇
南屏初中)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