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谢清
笔者在本学期教学中进行了适度“外延”的尝试,觉得这不失为提高学生兴趣,拓宽知识面的一种比较好的方法。
比如在上余光中的《乡愁》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这样以时间为序来安排内容的方法,和借助“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具体物象来表达情感的表现手法,以及排比构段的方法,还有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达到一唱三叹的吟咏效果等等,我在黑板上当堂板书了一首作家刘醒龙介绍过的小诗《一碗油盐饭》
前天
我放学回家
锅里有一碗油盐饭
昨天
我放学回家
锅里没有一碗油盐饭
今天
我放学回家
炒了一碗油盐饭
放在妈妈的坟前
这首诗以时间为序来安排内容,借助“油盐饭”这个具体物象,来表达思母的主题,运用的也是排比构段的方法,也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文短情深,催人泪下。可以说,无论是文章的主题还是表现形式表现手法,都与《乡愁》有异曲同工之妙。尤其是不着一个“思”字,却表达深厚的“思念”这种构思,让学生很是震撼。因为当我写出诗的前两节,教室里嬉笑声较多,七嘴八舌地想当然地在“创作”第三节,结果,当我写出原诗的第三节时,教室里霎时鸦雀无声,是感动?是同情?还是庆幸自己是母亲健在的幸运儿?……教学中适度的“外延”,丰富了课堂的内容。
再如在学习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后,我补充了这位著名的“雨巷诗人”“丁香诗人”的那首《雨巷》,学生兴趣倍增,齐诵着,琅琅的读诗声飘向了窗外,学生们沉浸在诗歌的语言魅力里,同时也更深刻地了解了诗人,不禁为诗人的才华折服,也更加敬仰于诗人的民族气节。教学中适度的“外延”,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又如在分析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时,我补充了她的《致橡树》,通过比较阅读,学生们进一步感受到了诗人饱满的激情和酣畅淋漓的表达。教学中适度的“外延”,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在学习现代诗歌时可以“外延”,学习古代诗歌时也可以“外延”。我们在学习李清照这位婉约派女词人的《武陵春》时,可以补充年轻时李清照的词进行纵向对比,也可补充李清照的“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首诗进行同一词人在不同人生境遇时诗词的风格对比。教学中的“外延”,厚实了学生的积累。
语文教学中的“外延”,是我们师生都喜欢的一种尝试,对于提高语文素养不无裨益。
(作者单位:松滋市实验初级中学)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