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巧用数字析《陈情表》

时间:2024-08-31

欧阳振有

李密的《陈情表》是古代散文中传诵千古的名篇之一,不事雕琢,不以构思奇妙见长,但感情真挚朴实,铺叙委婉曲折,抒情诚挚深沉,叙事具体感人。此文发自内心,出自肺腑,动人心魄,催人泪下。在教学中如果用数字来分析课文,不仅能使学生较快地把握课文内容,而且还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文内容可用数字概括为“四个不幸,三种感情,二对矛盾,一条理由”。具体含义如下:

四个不幸:文章一开始,作者就以“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直入“陈情”,陈述自己命运不好,很小的时候就遭遇了不幸的事。

1.父死母嫁: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2.孤苦多病: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3.内外无亲: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4.刘婴疾病: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作者在此交代自己坎坷的命运,是要进一步表明祖母对自己的矜悯关爱,以此突出祖孙的相依为命。现在祖母重病在床,失去了独立生活的能力,祖母惟一能依靠的人只有自己。

三种感情:作者在写给晋武帝的这篇表文中,要陈述的感情主要是对祖母的孝情,对晋武帝的忠情,以及自己内心无以言表的苦情。

1.孝情:作者为了达到自己“辞不就职”的目的,在“孝情”上大做文章,极力造成一个感人至深的情境,即:“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从这一情境出发,作者先以简练的语言写自己的孤苦,为“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作铺垫,然后反复强调祖母刘的病,如“夙婴疾病,常在床蓐”,“刘病日笃”,“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这样,作者的“孝情”就不是一般的祖孙之情,而是在特定的情境中的特殊“孝情”。

2.忠情:作者深知,想不“就职”那是不可能的。所以只能剖明自己的心迹:一仕伪朝“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二在圣朝“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翼”。为了进一步消除晋武帝的疑虑,作者只好以“生当陨首,死当结草”来表明自己对朝廷的忠心。

3.苦情:在“孝忠”的背后,有着作者因处境狼狈而产生的忧惧之情。作者以至孝闻名于世,因此屡被征召。作者原是亡蜀降臣,“伴君如伴虎”,他不能不有所顾虑,而且他确实存在供养祖母刘的问题,正如文章所言“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可是,晋武帝催逼得紧,他若一再不应召,不仅违抗了皇命,更有“矜守名节”的嫌疑,恐招杀身之祸,所以作者不能不小心翼翼。

二对矛盾:祖母情深似海,圣上恩重如山,作者陷入了两难处境。

1.仕与不仕的问题:出来做官,就有违自己“辞不就职”的意愿;不入仕为官,朝廷又催逼得紧:“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轻慢皇帝,违抗皇命是要杀头的。“忠臣不得事二君”,作者是蜀汉旧臣,如果不出来做官,就有“不事二君”的嫌疑,为了摆脱这个困境,达到不出来做官的目的,作者只好在“孝”字上做文章。

2.忠孝不能两全的问题:为了解决尽孝与尽忠这一矛盾,作者先从年岁比较上说明自己风华正茂,感恩报国,来日方长,而祖母年事已高,风烛残年,瞬息可灭,自己尽孝之日短,尽忠之日长。作者以对比的方式提出了先尽孝后尽忠的办法,从而打消了晉武帝的疑虑,并使晋武帝答应了自己的陈情。

一条理由:作者的陈情,终于让晋武帝明了自己不能出仕的惟一理由:祖母病笃,家中无人照顾。因此作者借这个理由提出“不能废远”的请求,从而达到自己陈情的目的。

(作者单位:南雄市黄坑中学)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