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扎实推进河南省“十三五”地震构造探查

时间:2024-08-31

刘尧兴 张扬

刘尧兴,研究员,河南省地震局副局长、兼河南省地震学会理事长、河南省减灾委专家组副组长、河南理工大学兼职教授;1984年获南京大学地质学学士学位,1987年获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地质专业硕士学位,现主要从事活动断层研究、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以及震害防御相关管理工作;主持或参与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14项,出版《豫北地区新构造活动特征及中长期地震预测研究》专著1部,发表论文20余篇;科研成果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1 项、三等奖 4 项。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河南省基本形成现代化建设大格局,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与富民强省的关键时期。面对新时期防震减灾工作新要求新挑战,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防震减灾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河南省防震减灾条例》《中共河南省委关于制定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河南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决定》等,省政府于2016年8月3日印发《河南省“十三五”防震减灾规划》。依据该规划,河南省地震局组织编制了《河南省地震构造探查工程项目建议书》,并于2016年12月通过了中国地震局震害防御司组织的评审论证(见图1)。

现状

河南省大地构造位于华北断块区南部与秦岭—大别断褶带接壤处,大致以新乡—商丘断裂为界。北部主要以北北东向断裂为主,南部则主要发育北西西向断裂。区域地质构造复杂,具有发生破坏性地震的构造背景。历史上曾发生5级以上地震30次,6级以上地震7次,最大震级6.5级,具有震源浅、烈度高、破坏大的特点。“十二五”期间,在中国地震局的正确指导下,省、市政府高度重视,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河南省地震构造探查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

图1 河南省“十三五”地震构造探查项目建议书评审

(一)主要进展

1.聚焦地震高风险,城市地震活动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稳步推进。河南省现有18个省辖市,10个省直管县,另有156个县(市、区)。目前我省已完成郑州、安阳、南阳、新乡和焦作5个城市的活动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工作,正在开展活动断层探测工作的有洛阳、三门峡、驻马店、濮阳和开封5个城市。已完成和正在实施活动断层探测的城市占全省省辖市总数的56%,探测项目累计投入8837万元(见表1)。通过开展城市活动断层探测,积累了宝贵的实施与管理经验,形成的一批重要探测成果,为河南省城市规划、土地利用、重大工程选址及地震风险排查等提供了重要依据。

2.强化基础地质研究,完成河南省1∶200000地震构造填图项目。坚持合作发展共赢理念,充分利用社会各界资源,与石油、煤田、地质调查等部门深化合作。首次系统编制了河南省1∶200000地震构造图(见图2),全面核实了省内及周缘发育的主要断裂。深浅层构造格架综合分析取得新进展,隐伏活动断裂精细研究取得新突破,重点断裂活动规律及孕震构造背景取得新认识,为“十三五”河南省地震构造探查工作的科学规划奠定了重要基础。

表1 河南省城市活动断层开展情况一览表

图2 河南省地震构造图

3.坚持社会需求导向,构造探查成果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以城市活动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项目、河南省地震构造填图项目成果为基础,突出探测科技成果有效转化,规范数据共享管理制度。与郑州大学合作,初步搭建活动断层数据查询及社会服务平台,努力探索网页、微信、微博、新闻报道、沙盘展示等多形式的社会服务体系建设,地震构造探查成果的社会共享应用初见成效。

(二)存在问题

1.地震安全基础探测工作发展不均衡。活动断层探测工作主要在省辖市所在城市开展,城市与城市之间区域性活动断层的研究程度十分薄弱。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内的县(市)还未深入开展活动断层探查工作,活动断层探测工作开展现状与区域协调统筹发展不匹配。

2.地震安全科技支撑能力有待提高。活动断层综合探测技术、浅层高精度地震成像技术,三维地质建模技术、断层探测精度及断层活动规律性认识等方面仍难以满足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

3.社会公共服务产品供给不充分。活动断层探查数据共享机制有待健全,防震减灾综合公共服务平台还不完善,利用新媒体、新技术开发的社会服务产品明显不足。

(三)需求分析

全国24个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中有2个涉及河南省,面积达2.3万平方千米,地震烈度VII度及以上高烈度区占全省总面积的一半。河南省是全国交通、通信枢纽,也是“一带一路”战略中连通境内外、辐射东中西的物流通道枢纽。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重要生命线工程贯穿省域,小浪底、三门峡、丹江口等大中型水库星罗棋布,米字型高铁从蓝图走向通途,省内中原城市群快速崛起,目前河南省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经济建设和社会迅速发展对地震安全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要求,地震构造探查工作是提升公共安全和社会治理能力的重要支撑。

项目投资

经估算,河南省地震构造探查项目总计需要投资 33445万元,其中“十三五”期间投资 9929.1 万元(包括省本级投资 5329.1万元,省辖市及直管县投资 4600万元)。省本级投资主要用于全省深部构造环境探查、城市间重要断裂活动性探测及重点监视防御区县级城市主要活动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省辖市和直管县(市)所在城市活动断层探测及地震危险性评价项目经费分别由省辖市和直管县(市)负担。根据河南省财政厅关于《河南省地震局关于申请河南省地震构造探查工程项目立项的请示》(丙966号)的审核意见,2018—2020年,省级财政已批复投资3497.3万元。

主要任务

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以***总书记“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重要论述为指导,坚持问题导向,科学谋划、明确任务,通过加强活动断层探查工作,不断夯实震灾预防基础,深化专业数据和社会数据关联融合,推进数据资源共享和开放,提升震灾预防公共服务水平。

按照“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工作思路,以重点城市活动断层探测为点,带动全省范围内重要区域活动断层探测及县级城市活动断层探测工作的全面开展。力争完成“十三五”期间河南省地震构造探查“5411”工作任务(见图3),即通过开展“5个地级城市、4条主要区域性活动断裂、重防区内11个县级城市”的活动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工作,查明地震活动断层准确的空间位置、规模、活动性和地震危

工作目标

围绕新时期防震减灾工作的新需求,河南省“十三五”地震构造探查工作以最大限度减轻河南省地震灾害风险为目标,以开展重点城市、重点地区及其周缘的主要断裂地震危险性评价为实施手段,着力解决省内活动断层精确定位、断层的最新活动特征、断层的深浅活动关系等主要问题,建成包括全省1∶200000地震构造图、重点城市1∶50000~1∶10000和区域重点断层1∶100000主要活动断层分布图等为主要内容的地震构造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数据信息查询服务。险性,科学提出地震活动断层危害带或重大工程建设避让意见,全面建成河南省“十三五”地震构造探查成果的社会服务平台、数字科普与展示平台。

图3 河南省“十三五”地震构造探查工作部署图

(一)着力推进城市活动断层探测,实现重点城市地震风险评价精准发展

突出地震安全“城市高风险”重点,打好防范重大风险攻坚战。计划完成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和年度重点危险区内的鹤壁、开封、商丘、驻马店和信阳5个省辖市所在城市的活动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工作。目前,“十三五”规划内的开封市、驻马店市城市活动断层探测工作已经开展,另有洛阳、濮阳和三门峡3个城市正在实施。预计在“十二五”城市活动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工作基础上,“十三五”期间将实现对河南省重点监视防御区城市活动断层探测的全覆盖,开展城市活动断层探测工作的省辖市占比达到72%。全面落实重点城市地震安全风险评价和活动断层探测工作将形成一套科学、可靠、精细的地震安全基础资料,为城市规划、土地利用、工程选址和抗震设防提供安全保障。

(二)大力开展区域活动断层探测,实现城乡地震风险评价区域平衡发展

补齐城乡发展不平衡短板,以区域活动断层探测覆盖沿线乡村地震危险性评价。计划完成河南省范围内新乡—商丘断裂、聊兰断裂、驻马店—息县断裂和明港—息县断裂4条重要区域性活动断层探测及地震危险性评价工作。河南省地震构造填图项目核实了省内及周缘主要断裂共48条,其中上述4条断层位于国务院确定的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或年度重点危险区内,均为区域性深大隐伏断层,历史上发生多次5级以上地震,省内累计延伸长度超过800千米。断层沿线乡镇、村庄广布。 “十三五”时期区域断层探查将完成人工地震勘探1000千米,浅层钻孔4400米,涉及16个县,1.5万平方千米国土面积,重点为解决农村不设防与潜在地震灾害风险之间的矛盾提供基础依据。

(三)努力推动重防区县城活动断层探测,实现县级地震风险评价协同发展

统筹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以重防区县(市)活动断层探测促进全省县(市)地震危险性评价的全面展开。计划完成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内11个县级城市及周缘第四纪活动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工作。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主要涉及河南省豫北地区和豫西灵宝市西部部分地区,覆盖县级城市共有22个。依据县城2千米范围内有区域重要断裂穿过的原则,重点确定在内黄、滑县、南乐、长垣等11个县级城市开展第四纪活动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工作,“十三五”时期将累计完成浅层人工地震勘探220千米,浅层钻井进尺8700米。同时加强重防区县(市)活动断层探测与区域性活动断裂探测、重点城市活动断层探测的充分结合,优化布局,统筹协调,实现对活动断层探测“全面控制、整体分析、综合评估”的目标。

(四)全力加强探查成果有效转化,实现地震科技公共服务产品充分发展

加快推动信息技术与地震业务的充分融合和创新发展。围绕全社会日益增长的地震安全需求,推进地震构造探查基础数据集成应用、跨部门数据资源共享共用,不断完善“数据、成果、技术、设备”等资源的公共服务体系。“十三五”期间将建成河南省地震构造数据库管理系统、河南省城市活动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信息服务系统、河南省地震风险评估系统以及数字地震科普馆,为社会提供数字地震科普与数据信息查询服务,力争与水利、交通、国土资源、电力、民政等部门数据互通共享,形成一套能够满足政府要求、社会和公众需要的服务产品,实现探查成果的“数据资源化、服务智能化”目标。

工作思考

(一)突出科技顶层设计,推进创新驱动发展

贯彻落实全国地震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围绕“透明地壳”“解剖地震”“韧性城市”“智慧服务”四大科学计划,找准适合河南省地震构造探查特点的科技创新重点领域及攻关方向。力争使地震构造探查技术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创新型新兴技术取得突破,传统技术水平实现大幅提高。“十三五”时期将以地震构造探查项目为依托,力争培育一批针对隐伏活动断层研究的重大科技成果,培养一批创新型技术人才。

(二)加强瓶颈技术攻关,提升技术支撑硬实力

以破解地震构造探查技术难题为目的,“十三五”重点开展“浅层人工地震高精度成像,浅层钻孔综合测井、深浅层三维地质建模、井震联合对比研究、地层精细划分对比、人工地震属性分析技术、深浅层断裂综合分析、断层活动规律分析、数据分析与技术处理、社会公众服务平台研发”等核心技术(见图4)的跟踪与攻关研究,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切实提升地震构造探查技术支撑能力。

图4 典型地震构造探查攻关技术

图5 与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签订合作框架协议

(三)注重开放共享合作,开创共赢发展新局面

按照“走出去、引进来”的发展思路,全面加强与有关部门、高等院校、企业、科研机构的深入交流与合作(见图5、图6),实现交叉学科成果资料的充分共享、有效结合、高效利用。综合研究石油、煤田、地质、水利等单位掌握的人工地震、钻井、地球化学等资料,优化探查实施方案,提升工作质量效率。以技术需求为导向,合理配置资源,加强基础性及应用性研究的紧密合作,形成社会广泛参与共赢发展的新局面,不断推进河南省地震构造探查工作的提质增效发展。

(四)强化制度体系建设,加强项目规范化管理

按照“制度体系化,管理科学化,数据标准化”的原则,全面加强地震构造探查项目的规范管理。一是健全项目管理及运行机制,建立完善“活动断层探测工作管理办法、活动断层数据共享管理办法、构造探查施工管理办法、构造探查项目财务管理办法、绩效考核办法”等一系列制度。二是严格执行国家出台的行业标准,对未出台国家标准的施工环节,要编制适合河南省地震构造探查工作的暂行标准。三是明确组织框架,提高项目实施的工作效率,其中,区域断裂探测及地震危险性评价、公共服务产品按照“集中管理、统一标准”的原则由省地震局负责组织实施;省辖市城市活动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按照“属地负责、技术委托”的原则由开展该项工作的省辖市地震局负责组织实施;县级城市活动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按照“省局主导、地方配合”的原则由省地震局牵头组织实施,县级地震管理机构协同配合。

图6 河南省地震局、河南省煤田地质局战略合作座谈会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