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放管服”形势下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措施优化探析

时间:2024-04-24

孔娟 高彦静?

摘要:自国家提出科研领域“放管服”改革要求以来,高校经过两年的制度梳理和建设,在科研经费管理上投入了大量精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增强了科研人员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本文通过分析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仍然存在的问题,从制度建设、人员队伍、信息化平台、间接经费利用及创新服务方式等方面提出管理措施优化建议。

关键词:放管服;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优化

高校不仅是国家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摇篮,更是国家科研活动的重要力量,肩负着国家科技创新的重担。科研经费管理一直以来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而不时爆出的科研经费贪腐案件也使高校站在风口浪尖,并为此投入了大量的管理成本。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制度驱动下,在“放管服”的政策背景下,如何管理好使用好科研经费,成为高校目前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国家对高校科研经费“放管服”管理的具体要求

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和国办《关于优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绩效若干措施的通知》对高校和科研院所明确提出科研经费管理的“放管服”要求:

(一)强化法人责任,规范资金管理。高校应制定科研经费内部管理办法,完善内部控制,落实科研项目在预算调剂、间接费、劳务费和结余资金等方面的管理措施,规范财务收支管理[1]。

(二)创新服务方式,让科研人员潜心从事科学研究。高校应建立健全内部信息平臺,实现信息共享,提高科研管理水平,为科研人员提供便利条件;同时,健全科研财务助理制度,为科研人员提供专业化服务。

(三)强化高校和科研人员的主体责任。高校应简化办事流程和审批,制定利于执行的内部报销规定;强化科研人员的责任和诚信意识,建立终身追责的诚信体制[2]。

科技领域的“放管服”改革要求,是要建立完善以信任为前提的科研管理机制,减轻科研人员在项目申报、中期检查、审计验收等环节的负担,充分释放创新活力,为科研人员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增强其“获得感”,激励他们敬业报国、潜心研究,让新政“礼包”更直接有力地转化为科研实效,达到科技强国的目的。

二、高校科研经费“放管服”改革研究现状

近几年,学者们对科研经费“放管服”改革进行了大量研究,从预算管理、制度管理、组织管理、内部控制和绩效考核等方面对科研经费“放管服”改革提出建议:苑方琦[3](2016)认为应将管理会计中的全面预算管理运用于科研经费管理中;陶元磊和韦法云[4](2017)提出科研经费风险控制规范化的流程还要以基于全面预算的信息系统和高层次的管理会计人才队伍为基础;刘静[5](2017)提出高校要及时修订完善科研管理制度,协调处理好改革主体和客体、目标和措施、放权和监管之间的关系,努力做到既能简化监管程序,又不削弱监管效果;陈丰、许敏[6](2017)从组织领导、制度建设、监管体系和配套措施等方面提出“放管服”改革建议;罗德慧、毛双梅、孙雅静[7]在简化手续、改革绩效、创新服务等方面提出完善“放管服”改革建议。针对横向经费管理方面,陈芳[8](2016)提出横向经费与纵向经费应区分管理;许真知、姜仁华[9](2016)认为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横向经费的绩效评价体系,公平实施收益分配;王鑫[10](2016)提出要避开横向科研项目管理由“过松”转向“过紧”的误区,要通过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大力发展横向科研工作。

三、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科研经费管理制度需进一步完善细化,“放”“管”关系需理顺

随着国家对科研经费“放管服”要求的密集发布,各高校制定实施了系列内部制度,但由于国家将管理权下放至单位,纲领性制度缺少细则或统一要求,“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管理经历使得各高校在制定制度时心有余悸,总害怕秋后算账不好交代,会出现不敢放、变相管的情况。另外,高校每年要经历各类审计、检查等活动,不同的检查审计人员可能来自不同行业或不同部门,对国家政策的把握理解程度不同,检查的出发点不同,对于高校的各类制度和落实有时会提出各种质疑,导致高校在制定制度时会比较保守,对于“放”和“管”还有很多可改进的空间。事实上,一些单位的内部控制手段的落实,不仅没有使科研人员感受到便捷,反而增大了各管理部门的工作量。

(二)科研人员对于经费管理重视度有待提高,对于“放管服”的理解仍不到位

高校科研人员由于日常教学科研工作繁忙,对科研经费重视不够,对于国家政策和经费制度不了解,对经费管理的合理要求也存在排斥心理。对于科研“放管服”改革,有些科研人员仅关注了“放”和“服”,而忽略了“管”,认为高校对科研人员仍然存在不信任,管的过多过严;而部分高校则依据谨慎性原则把“管”放在首位,将“放”以一些内控手段来代替,使得双方对于“放管服”的理解差异很大,矛盾仍然存在。

(三)高校科研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信息化程度有待提高

科研经费在高校的收支中占有很大比重,是高校日常经济业务中的重要内容。科研经费涉及到高校的多个部门和多种业务,由于各部门多年来各自为政,管理制度和信息化平台不完备,各自形成信息孤岛。对于一个科研项目,不同的部门有不同的编码,各部门对项目情况掌握不到位,部门间沟通协调不畅,管理效率低下,科研人员在各部门间办理手续费时费力。整合科研、财务、资产、人事等系统,共享科研信息和数据,构建一体化信息服务平台,成为当前高校提高科研管理水平的一项急需解决的问题。

(四)横向科研经费管理模式需再探索

目前,各高校对于横向合同经费的管理尚未有实质性的突破,一般是经费到账后,通过建立一个科研项目的形式,将经费按照不同科目分比例控制额度支出。但实质上,横向合同经费情况很复杂,包括了技术转让、开发、服务、咨询等多种类型;经费支出方面,有的合同约定了支出内容,有的不做约定;有的合同需要支出大量的研究费用,有的则更偏重于智力成果,等等情况不一而足。不同情况的经费,按照统一的要求管理,势必会造成科研人员在经费使用上的不满,为将经费报销完成,有些人会采用一些非常规手段,甚至会出现套取科研经费案件的发生。

四、“放管服”形势下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措施优化建议

自《意见》下发以来,各高校经过近两年的梳理和完善,基本上已经形成了一套全面系统的制度体系,对于“放”和“管”的落实做了大量的工作,形成了一定的工作基础和良好的服务环境。今后的工作重点,高校需要就“服”的落实进一步探索和改进:

(一)高校要进一步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科研服务体系和责任机制

服务的落实需要制度保障,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涉及科研、财务、资产、采购、人事、审计等多个部门,在制度上打破部门壁垒,是做好服务的前提和基础。一是要梳理科研事项业务流程,事项的审批和管理要明确责任和要求,责任落实到岗到人,避免出现部门间互相推诿、责任不清的情况;二是要结合国家政策和本单位特点,对于科研事项重新思考,理顺“放”和“管”的关系,打通管理堵点,强化各级监管和服务落实;三是加快科研服务信息化建设,搭建内部各部门信息共享的服务管理平台,实现“让信息多跑路,让科研人员少跑腿”,提高管理效率和水平,方便科研事项办理,为科研人员节约时间和精力,使服务再上一个新台阶;四是加强内部控制和绩效考核,完善内部公开制度,实施科研人员信用管理,建立“黑名单”和“红名单”,对信用评价良好的科研人员,适当简化程序,对信用评级不高的人员加强检查和内部监督,宽严结合,创造公开透明的科研环境。

(二)高校要合理安排使用科研间接经费,合理配置内部资源,为科学研究提供便利条件。高校应充分利用好间接经费,加大對科研人员的绩效考核和奖励,对于有突出贡献的科研人员,提高科研绩效的奖励力度,科研人员在充分体验到“获得感”的同时,也会减少科研腐败情况的发生。同时,合理配置科研用房等内部资源,做好实验室硬件设施维护和安全管理,为科学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便利条件,提高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促进高校科研经费的不断增长和良性循环。

(三)建立专业化的科研经费管理队伍,完善科研财务助理制度

对于科研项目数量多,经费体量大的高校,应该成立专门的科研经费服务机构,由科研、财务、资产等部门抽调专人联合办公,为科研人员提供一站式、全方位的指导和培训,为项目执行提供全过程的咨询和辅导。科研服务机构应对科研项目,尤其是重点项目,全程专人跟进,遇到问题及时解决,为科研项目的顺利执行保驾护航。

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将科研人员从繁重的业务中解放出来,科研财务助理制度成为“放管服”举措中的一项重要措施。但由于用人成本和人事编制问题的存在,仅有少部分科研团队聘用了助理,大多数团队利用学生代替,而很多工作还得科研人员亲自完成。鉴于此,高校应全面掌握本单位科研项目承担情况,以二级学院为基础,建立学校、学院和课题组共同出资、联合聘人、联合培训的机制,按照学院规模和课题数量配置一定数量的财务助理,为本部门各项目提供专业化财务服务,提高经费管理的工作效率和专业效能,真正为科研人员松绑。

(四)制定符合实际的横向科研经费管理办法

对于横向科研经费的管理,国家层面应进一步细化指导性意见,放宽税收优惠等政策范围;高校应区分横向合同类型,在经费管理使用上区别于纵向项目,简化报销手续,放开支出科目的控制,加大绩效奖励的力度,充分提高科研人员的“获得感”。

(五)改进服务方式,为科研项目提供精细化服务

首先是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例如:将常见业务流程、业务解答和规章制度等通过网站和微信平台宣传,备科研人员随时调阅;针对科研经费各种类型,制作预决算科目和财务经济分类对照表,利于科研人员理解财务要求,方便项目申报和报表填报;通过科研财务信息共享平台,使学校各部门能够了解科研经费的详细情况,为科研经费日常事项审批和决策提供依据,提高管理效率。

其次,从业财融合的角度对科研经费提供精细化服务。例如:针对大团队和各学科带头人进行专访和上门服务,了解科研团队研究方向和研究特点,从业务需求出发解决财务问题;梳理科研业务需求点,在保留日常全面培训、服务的基础上,采取重点跟踪、专人负责、多部门协调等手段为项目解决实际问题。

再次,高校内各部门要建立联动机制,简化审批环节,统一系统编码,疏通部门间的堵点,通过信息平台共享项目信息,使各部门的服务做到无缝对接,使科研人员体验真正便捷高效的服务。

五、结语

总之,科研经费“放管服”要求对于高校建设“双一流”学科、提高教学科研水平是一剂强心剂。高校要处理好“放”和“管”的关系,优化和完善本单位制度建设和内控措施,提高责任担当,为科研项目的顺利执行“服好务”。随着国家政策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高校对于科研经费要“接得住、管得好”,确保科研经费地有效利用,促进学校教学科研的协调良性发展,实现科研强校、科技强国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国发[2016]50号).

[2]《关于优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绩效若干措施的通知》(国发[2018]25号).

[3]苑方琦.高等学校科研经费预算管理研究[J].财会学习,2016 (06):22-24.

[4]陶元磊,韦法云.“放管服”下的高校科研经费风险管控——从管理会计视角出发[J].教育财会研究,2017,28 (02):41-46.

[5]刘静.高校科研“放管服”改革研究[J].科技与创新,2017 (12):135-138.

[6]陈丰,许敏.高校科研经费“放管服”改革对策研究[J].教育财会研究,2017,28 (03):40-43.

[7]罗德慧,毛双梅,孙雅静.以经费管理改革为重点的科研领域“放管服”实施新举措[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版),2016 (10):200-200

[8]陈芳.基于特殊性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研究[J].教育财会研究,2016,27(04):55-57.

[9]许真知,姜仁华.从财务视角探析横向科研经费的规范管理[J].会计师,2016(17):40-42.

[10]王鑫.高校横向科研经费管理现状及加强管理的建议[J].财会学习,2016 (09):185-186.

(通讯作者:高彦静)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