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青海糖茶藨籽油脂肪酸及不皂化物成分分析研究

时间:2024-08-31

孙 晴,徐文华

(1.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青海省青藏高原特色生物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西宁 810008;2.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糖茶藨(RibeshimalenseRoyle ex Decne.),藏语称色果策尔玛买巴,是虎耳草科(Saxifragaceae)茶藨属植物,主要分布在青海、四川、西藏等地区[1]。糖茶藨植物野生资源量大,其枝条和果实为藏医常用药,果实酸甜可口,可生食,具有药用和食用价值。

糖茶藨籽油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大于90%,以亚油酸、α-亚麻酸和油酸为主[2]。研究表明,多不饱和脂肪酸有免疫调节、抗氧化、促进大脑发育、防治心血管病等多种生理功效[3]。亚油酸和亚麻酸是人体必需脂肪酸[4]。亚油酸能降低实验鼠和人体的总胆固醇和β脂蛋白,且能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和抗血栓[5]。α-亚麻酸具有调血脂、调血压、降血糖、抗血栓、抗炎、抗肿瘤、抑制过敏反应、增强智力、保护视力和调节免疫力等功能[6]。油脂中除脂肪酸外,不皂化物如植醇、甾醇、角鲨烯等成分也是油脂营养功能评价的重要部分,不皂化物生物活性好,天然抗氧化性强。目前,对青海糖茶藨籽油不皂化物化学成分的研究尚未见报道。

为实现对糖茶藨籽油主要成分及生物活性的研究,采用GC-MS对糖茶藨籽油脂肪酸及不皂化物的组成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以期为糖茶藨籽油产品的精深加工及开发利用提供基础资料和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1.1 原料与试剂

糖茶藨鲜果样品于2017年9月采自青海省果洛州班玛县玛可河林场,位于N32°42′01.6″,E100°54′57.4″。经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卢学峰研究员鉴定为虎耳草科茶藨属糖茶藨植物的果实。将糖茶藨果实处理收集籽粒,经除杂、晾干后,放置在4℃冰箱备用。

37种混合脂肪酸标样、15%三氟化硼-甲醇溶液(美国Sigma-Aldrich公司);正庚烷、甲醇均为色谱纯;乙醚、氢氧化钠、氯化钠、无水硫酸钠均为分析纯;自制超纯水;CO2(纯度>99.9%)。

1.1.2 仪器与设备

HA221-40-12超临界萃取装置,LDP-150型高速多功能粉碎机,PL203型电子天平,标准筛,Milii-Q系列纯水机(澳大利亚Millipore),Agilent 7890A-5975C型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美国Agilent),RE-52AA型旋转蒸发仪。

1.2 实验方法

1.2.1 糖茶藨籽油的萃取

将糖茶藨籽粒用高速多功能粉碎机粉粹,过20~40目标准筛。将已粉碎的糖茶藨籽放入超临界CO2萃取装置,在萃取压力35 MPa、萃取温度45℃、CO2流量1.8 kg/h条件下,萃取约9 h得到糖茶藨籽油。油脂呈黄色、透明、具有特殊香气,得率为23.23%。将萃取的糖茶藨籽油保存于棕色具塞广口瓶中,放阴凉干燥处静置待用。

1.2.2 糖茶藨籽油的脂肪酸组成分析

1.2.2.1 甲酯化

根据GB 5009.168—2016,将糖茶藨籽油甲酯化,待GC-MS分析。

1.2.2.2 GC-MS分析条件

GC条件:CD-2560毛细管柱(100 m×0.25 mm×0.20 μm);进样口温度270℃;程序升温,初始温度100℃保持13 min,以10℃/min速率升温到180℃,保持6 min,再以1℃/min速率升温到200℃,保持20 min,以4℃/min速率升温到230℃;载气(氮气)流速1 mL/min;分流比100∶1;进样量1.0 μL。

MS条件:EI离子源,电离能量70 eV,离子源温度230℃,四级杆温度150℃,接口温度250℃,质量扫描范围(m/z)30~550,采集方式为全扫描;NIST05质谱库。

1.2.3 糖茶藨籽油不皂化物成分分析

1.2.3.1 不皂化物的提取

根据GB/T 5535.1—2008乙醚提取法,得到不皂化物,待GC-MS分析。

1.2.3.2 GC-MS分析条件

GC条件:HP-1701石英毛细管柱(60 m×0.25 mm×0.25 μm);进样口温度290℃;程序升温,初始温度60℃保持5 min,以20℃/min升至275℃,保持60 min;载气(氦气)流速1 mL/min;分流比50∶1,进样量1 μL。

MS条件:EI离子源,电离能量70 eV,离子源温度230℃,接口温度280℃,质量扫描范围(m/z)30~550,采集模式为全扫描;NIST05质谱库。

1.2.4 质谱检索和数据处理

经过GC-MS分析后,利用NIST05质谱库、保留时间、结合文献加人工谱图解析,确认脂肪酸及不皂化物的化学成分。通过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进行定量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糖茶藨籽油的脂肪酸组成

糖茶藨籽油的脂肪酸总离子流图见图1。

图1 糖茶藨籽油脂肪酸总离子流图

经NIST05质谱库检索与37种混合脂肪酸的标准谱图对照、比较,结合相关文献和人工谱图的识别,对得到的色谱峰进行了定性鉴别,用面积归一化法求出各脂肪酸的相对含量,结果见表1。

由表1可知,糖茶藨籽油共检测出13种脂肪酸,包括4种饱和脂肪酸和9种不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86.88±0.53)%,其中亚油酸含量最高((29.06±1.08)%),其次是α-亚麻酸((25.85±0.79)%)、油酸((19.08±0.76)%)。亚油酸、亚麻酸和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具有降血脂和防治心血管疾病等作用,糖茶藨籽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具有较好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因此,糖茶藨籽油作为保健用油具有一定的开发价值。

表1 糖茶藨籽油的脂肪酸组成及相对含量

师治贤等[2]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得出糖茶藨籽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90%以上,共鉴定出8种脂肪酸,其中亚油酸的含量最高,达40.0%,其次是α-亚麻酸,含量为27.40%,油酸的含量为21.0%,其结果与本实验结果存在偏差,但主要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高低顺序一致,依次是亚油酸、α-亚麻酸、油酸。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存在偏差的可能原因是糖茶藨果实的来源即采集地、果实成熟期的采收时间、籽粒的饱满度、粉碎度、检测方法等不同。

2.2 糖茶藨籽油的不皂化物组成

将糖茶藨籽油不皂化物用GC-MS分析,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糖茶藨籽油不皂化物的总离子流图见图2。

图2 糖茶藨籽油不皂化物的总离子流图

将质谱扫描结果与NIST05质谱库对照比较,结合有关文献和人工解析,鉴定出15种成分,结果见表2。

表2 糖茶藨籽油不皂化籽组成及相对含量

由表2可看出,糖茶藨籽油中共鉴定出15种不皂化物,主要有植醇、甾醇类等,其中植醇相对含量最高,达到(40.42±2.54)%,其次为β-谷甾醇,羊毛甾醇、金合欢醇、岩藻甾醇的相对含量也较高,而α-生育酚、角烯鲨含量很低。

植醇是链形二萜含氧化合物,是维生素E和维生素K1的前体;维生素E是脂溶性的,抗氧化能力强,对植物油本身的氧化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7]。研究表明,维生素E在体内具有保护神经系统、视网膜和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并具有减轻成人轻度过敏性哮喘的作用[8-9]。植物甾醇是三萜醇类化合物,包括谷甾醇、豆甾醇、菜油甾醇、羊毛甾醇等,植物甾醇具有抑制肿瘤、降低血脂、抗氧化、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等作用[10-11]。β-谷甾醇具有昆虫拒食性、抗氧化性、消炎、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种生理作用[12-13]。因此,糖茶藨籽油不皂化物具有较好的生理作用。

3 结 论

本文从糖茶藨籽油脂肪酸及不皂化物组成与含量方面进行了分析。

(1)糖茶藨籽油中共鉴定出13种脂肪酸,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86.88±0.53)%),其中亚油酸含量最高((29.06±1.08)%),其次是α-亚麻酸((25.85±0.79)%)、油酸((19.08±0.76)%)。

(2)糖茶藨籽油不皂化物通过GC-MS共鉴定出15种物质。糖茶藨籽油不皂化物中主要成分为植醇、甾醇类等,其中植醇的相对含量最高,达到(40.42±2.54)%,β-谷甾醇、羊毛甾醇、金合欢醇、岩藻甾醇相对含量也较高。

综上所述,糖茶藨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和生物活性物质含量较高,可作为药食两用的功能性保健油进行深入研究与开发利用。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