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长江漫滩地盾构下穿既有地铁隧道沉降控制

时间:2024-08-31

赵红光

(南京地铁建设有限责任公司,江苏 南京 210024)

0 前 言

随着城市地铁规模的不断扩大,互相交织的地铁网络逐渐形成,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穿越既有地铁隧道、桥梁、地下管线及城市建筑基础等复杂的工况[1]。在中心城市核心区域,轨道交通高速发展,新建地铁隧道下穿既有地铁运营隧道的工程数量急剧上升[2]。盾构下穿既有地铁隧道,若施工过程中控制不当,可造成地面沉降超标或塌陷,进而导致既有地铁隧道轨道变形,产生地铁停运等风险,造成恶劣社会影响。

对盾构下穿既有地铁隧道引发的相关沉降问题相关成果,国内研究成果丰富。姚晓明等[3]以成都地铁某新建盾构隧道下穿既有运营地铁线工程为例,针对砂卵石地层进行盾构施工影响研究,提出根据实际风险源制定相应监测方案,依据实时监测结果指导施工。高利宏[4]依托某盾构隧道双线间隔近距离下穿既有暗挖隧道区间工程,结合数值模拟及现场竖向位移监测数据,研究了卵石层、砾岩层和泥岩层近接下穿既有隧道的变形规律。江杰等[5]对富水圆砾地层盾构下穿既有地铁隧道进行了掘进参数研究。牟军东[6]以杭州地铁工程粉砂地层土压平衡盾构下穿既有线路为背景,着重介绍了穿越既有隧道时的保护措施及施工技术。

盾构施工引起地层位移进而导致既有构筑物变形规律,和盾构掘进及既有地铁隧道所处地层密切相关,针对长江漫滩地质条件粉砂层,盾构下穿既有地铁隧道引发相关的沉降研究较少。长江漫滩地由于长江近代以来的退移形成的原因,造就了其低凹、平坦的地形,具有相对稳定的50 m左右厚的软土层。由于其固结沉降程度不够高,固结沉降还在进行中[7]。以上的因素,导致该地层承载力低、易变形、不稳定性高。在此工况在进行盾构施工难度较大,本文以南京地铁7号线莫愁湖站-清凉山站区间下穿南京地铁2号线段为例,通过对既有隧道的实时监测数据分析,对施工进行总结分析。

1 工程背景

1.1 整体区间概况

区间右线长1 112.9 m(含短链40 m)、右线长1 131.1 m(含长链21.8 m),设1座联络通道带泵房。区间最小半径为R=350 m,线路纵坡为“V”字坡。线路自莫愁湖站出站后以28‰和4.547‰的下坡到区间最低点,后以7.6‰和15.6‰的上坡到达清凉山站。区间采用2台泥水平衡盾构机组织施工,初期进行左线施工,后期根据左线施工情况调整施工方案进行右线施工。

区间始发段至秦淮河段穿越的地层主要为粉质黏土夹粉砂、粉砂、粉细砂地层,秦淮河段—清凉山段为中风化砾岩和中风化泥岩。潜水主要赋存于填土、新近沉积黏性土层中。其中,人工填土层由粉质黏土夹碎石、碎砖混填,其透水性不均匀,该土层的大孔隙往往成为地下水的赋存空间。全新世沉积软弱黏性土淤泥质粉质黏土饱含地下水,富水性弱,透水性弱。

1.2 下穿段工程概况

区间地处长江漫摊地质,具体下穿既有2号线情况如图1所示。

图1 区间下穿二号线平面图

盾构埋深27 m,2号线埋深约12 m,7号线隧道下穿运营的轨道交通2号线区间隧道,与隧道结构最小竖向净距约为9.4 m。穿越段地质如图2所示。

图2中,由上往下依次为杂填土、素填土、淤泥质粉质黏土、粉土夹粉砂、粉细土,盾构穿越的地层为淤泥质粉质黏土和粉土夹粉砂地层,地层软弱、地下水丰富。

图2 区间下穿地铁二号线地质断面图

2 左线施工设计

2.1 风险分析

本区间隧道主要穿越②-4b3粉质黏土层、②-4b3 d粉质黏土夹粉砂层、②-4 d2粉砂层、②-5 dl粉细砂层:K2p-2强风化泥质砂岩、K2p-3-1中风化泥岩、泥质砂岩、砂质泥岩,K2p-3-2中风化砂砾岩、砾岩,K2p-3-2a中风化砂砾岩、砾岩(破碎)层等。下穿段盾构穿越的地质以粉砂层为主。粉砂层的摩擦角,所以盾构机在推进过程中会受到较大的顶推力和扭矩;同时,粉砂层的渗透系数大,增大了盾构机在推进过程中遇到流沙的可能性,除此之外,盾构姿态也会因此变得难以控制[8]。基于此,在盾构接收施工前要加固盾构端头、对盾构接收端进行降水施工、多次测量核对盾构机与洞门位置[9]。所以下穿段粉砂层施工过程中易沉降,需采用注浆加固措施。

2.2 注浆参数

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同步注浆。注浆技术参数:注浆量为理论建筑空隙的130%~160%,即为4.98~6.12 m2/环,根据盾构下穿段埋深同步注浆压力控制在3.0~3.5 bar;注浆要求:做到“掘进、注浆同步,不注浆、不掘进”,通过控制同步注浆压力和注浆量双重标准来确定注浆时间;浆液配合比情况如下:①胶凝时间:3~8 h;②固结体强度:7天强度大于0.4 MPa,14天抗压强度大于1 MPa;③浆液结石率:>95%,即固结收缩率<5%;④浆液稠度:8~12 cm。注浆材料配比见表1。

表1 同步注浆材料配比表 单位:kg

为了弥补前期注浆效果,根据固结率及沉降、变形等情况,须在同步注浆后进行二次注浆来加强强度。本工程二次注浆采用双液浆,主要材料为水泥、水、水玻璃。材料控制指标如下:①浆液凝固时间为60 s;②注浆压力控制在3.0~3.5 bar;③水泥∶水=1∶1;④水玻璃∶水泥浆=1∶1。泥浆中的泥水比重应为1.05~1.25 g/cm3,下限为1.04~1.2 g/cm3,局部时段根据监测结果甚至可选1.25 g/cm3。泥浆性能指标见表2。

表2 泥浆性能指标表

2.3 注浆安排

注浆施工如图3所示。

图3 注浆施工示意图

同步注浆:负2环管片安装完成后开始同步注浆(管片脱出盾尾后),同步注浆采用商品砂浆,注浆量不少于6 m2,注浆压力不小于3 bar。注浆采用少量多次注浆入,注浆期间确保盾尾油脂压力不小于10 bar。

二次注浆:已完成两次封闭环注浆封堵,第三次封堵为盾尾处素墙9环后,既盾构施工完成20环后,进行二次注浆封堵。下穿建构筑物期间,对管片进行二次注浆,本区间采用多注浆孔管片,大块管片有3个注浆孔,注浆部位主要以中上部为主,注浆期间确保注浆孔封闭效果。

2.4 盾构施工参数

盾构施工参数见表3。

表3 下穿地铁二号线盾构施工参数

3 左线沉降结果

7号线莫愁湖站—清凉山站区间下穿2号线段在2号线内沉降观测点布置如图4所示。

图4 二号线沉降监测点分布图

地铁2号线隧道内由地铁运营公司实施,监测数据共享。采用测量机器人对既有2号线沉降进行实时监测,S代表2号线上行,X代表2号线下行。2号线道床最终沉降结果如图5所示。

图5 左线下穿时2号线道床沉降图

上行线道床最大沉降在S14点为-7.8 mm,下行线道床最大沉降在X17点为-9.4 mm。

4 沉降分析及右线施工分析

4.1 沉降分析

1)地层变化,盾构穿越的地层由粉质黏土夹粉砂变为全断面粉砂地层,粉砂层施工易沉降且沉降反应较快;粉砂层掘进,泥浆含砂率高,黏度下降较快,在地层形成泥膜能力较差。

2)施工中同步注浆有管路堵塞的情况。所以要确保盾构连续施工及时进行补充二次注浆,粉砂层掘进期间控制泥浆比重不大于1.3 g/cm3,黏度不低于20 s,及时补充新制浆液。

4.2 右线施工设计

右线施工设计如图6所示。

图6 隧道顶部注浆加固示意图(单位:m)

初次右线盾构施工在隧道顶部2 m范围内采用注浆加固。注浆施工控制标准:①保证施工影响范围内地层损失率≤2‰;②对既有轨交隧道衬砌结构的附加沉降、水平位移≤5 mm,报警值为3 mm;③盾构推进引起的2号线附加曲率半径应大于15 000 m,相对弯曲<1/2500;④隧道内两轨道横向高差≤2 mm,纵向偏差和高差<4 mm/10 m。针对粉砂层施工过程中易沉降及右线施工情况采取以下措施。

1)严格控制泥浆比重。下穿地铁2号线区间穿越的地层以粉砂为主,粉砂地层施工泥浆比重下降较快。目前左线正在掘进粉质黏土层,将左右线泥浆混合在一起,有效保证右线盾构下穿地铁2号线时泥浆的黏度。采用优质的钠基膨润土加以纤维素、纯碱等对浆液黏度进行调整,确保浆液黏度不低于20 s。

2)确保盾构连续施工。根据统计下穿地铁2号线期间,由于同步注浆管路堵塞、设备故障等影响盾构未能连续施工,停机期间盾构沉降速率及沉降值较大。优化砂浆配比,进一步提高砂浆填充能力,确保砂浆质量;定期对注浆管理进行清洗,避免因砂浆堵管造成不必要的停机。

3)盾构穿越既有隧道前应调整好掘进姿态,力求以良好姿态匀速、缓慢、连续穿越;完善同步注浆和二次注浆管理措施,加强掘进期间对盾尾刷油脂饱满和尾刷保护控制。

4)穿越工况下建议以微欠挖方式掘进,严禁超挖,合理控制舱内压力和出渣量,以减少对地层的扰动。

5)确保渣土外运,专人管理渣土外运,若出现渣土外运困难时优先保证右线盾构施工。

6)有现场盾构下穿地铁2号线期间,盾构技术服务公司人员驻场,确保盾构连续施工。

7)盾构下穿地铁2号线前对盾构机及泥浆站进行一次全面的维修保养,对损坏件建成更换,储备易损件。

8)管片脱出盾尾5环后进行二次补充注浆,二次注浆数量不少于1 m3。

4.3 右线掘进参数优化

根据上述既有经验对右线施工参数进行了优化,施工技术也按照进行了相应调整,如表4所示。

表4 掘进参数表

4.4 优化后的右线盾构沉降结果

优化后的右线盾构沉降结果见图7。

图7 右线下穿时2号线道床沉降图

上行线道床最大沉降在S17及S18点为-9.3 mm,下行线道床最大沉降在X20点为-7.4 mm。和左线盾构引发沉降相比,沉降未得到改善,但还处于有效控制范围内,实现了稳定安全施工。分析为左线盾构对土的扰动及施工效果未达到预期所致。

《城市轨道交通结构安全保护技术规范》(CJJ/T 202—2013)[10]附录 B 对城市轨道交通结构安全控制指标值给出了明确要求,针对本工程情况,规范要求:隧道竖向位移的预警值为10 mm、控制值为20 mm。道床最终左右线盾构引发的累计沉降见图8。

图8 道床累计沉降图

所有监测点都满足了沉降控制值,大部分监测点都满足了沉降预警值,超过预警值的监测点最多也只是超过30%左右。总体来说,下穿段施工很好地满足了规范要求,说明右线盾构的改进施工,在已经有左线盾构土体扰动的情况下,产生了一定的效果。

5 结 论

通过南京地铁7号线莫愁湖站—清凉山站区间左线下穿南京地铁2号线段施工实践,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粉砂层施工易沉降且沉降反应较快,粉砂层掘进,泥浆含砂率高,黏度下降较快,在地层形成泥膜能力较差,所以需要及时注浆处理,并对注浆效果及时监测、反馈,来指导施工方法及参数的调整,可以有效控制沉降在允许范围内。

2)对于这种复杂施工条件,现场必须有完善的组织体系,减少同步注浆管路堵塞、设备故障等的影响。

3)岩土工程本身具有复杂性和特殊性,充分利用监测技术,可以让施工变得灵活安全,即使可能达不到预期目标,但监测与施工的协调可以做到工程的安全可控。

4)确定合适的施工参数及方法,除了借鉴已完成的施工项目,还可以借助软件建模分析,提前预判可能会出现的一些工程问题。

[ID:013329]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