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陈峰 胡进锋 王俊 吴玮 王长方
摘要:[目的]明确烯啶虫胺和唑虫酰胺两种新型杀虫剂在茶叶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方法]应用气相色谱法建立了烯啶虫胺和唑虫酰胺推荐施用剂量和2倍推荐施用剂量在茶叶和茶园土壤中的残留量分析方法及其残留消解。[结果]2种供试药剂在茶叶和土壤中的残留量随时间的推移呈负指数函数递减,残留消解动态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其中烯啶虫胺试验剂量在茶叶和土壤中的残留半衰期分别为6.08~6.54d和1.52~1.68d,在茶叶中残留量消解至MRL以下所需0.91~3.33d;唑蟲酰胺试验剂量在茶叶和土壤中的残留半衰期分别为4.47~4.74d和1.87~1.89d,在茶叶中残留量消解至MRL以下需5.10~8.18d.[结论]烯啶虫胺和唑虫酰胺在茶叶和土壤中均属于易消解农药,研究结果可为烯啶虫胺和唑虫酰胺在茶园中的合理使用及其在我国规定最大允许残留限量(MRL)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
关键词:烯啶虫胺;唑虫酰胺;茶叶;残留消解动态;风险评估
中图分类号:S481+。8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0384(2020)03-0317-06
0 引言
(研究意义)烯啶虫胺(N1tcnpyraln)是目前常用的新烟碱类杀虫剂,具有广谱、高效、低毒、对非靶标生物安全和无交互抗性等众多优点,其作用机理独特,对传统杀虫剂已产生抗性的害虫也能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唑虫酰胺(Tolfenpxrad)是原日本三菱化学公司开发的新型吡唑杂环类杀虫杀螨剂,具有杀卵、抑食、抑制产卵及杀菌作用,并对假眼小绿叶蝉有特效,防效高,速效性好,持效期长,在防治茶树害虫上具有良好应用前景。虽然这2种药剂对茶树害虫均具有良好的防效,但长期使用不当,可能造成“3R”和药害,给食品和环境安全埋下隐患,故亟需明确这2种药剂在我国茶树上的最大允许残留限量。(前人研究进展)目前,国外已将烯啶虫胺和唑虫酰胺用于防治茶树上的蚜虫、蓟马、粉虱、叶蝉和红蜘蛛等害虫,两者在日本规定的茶叶上残留限量(MRL)分别为10mg·kg-1和15mg·kg-1。在国内,姚华源和王国鑫分别使用烯啶虫胺和唑虫酰胺对茶小绿叶蝉进行田间试验、均认为两种药剂是防治茶小绿叶蝉的理想农药品种;曾明森等研究了唑虫酰胺在茶园的残留动态与使用安全性,认为其在使用时应注意使用周期。(本研究切入点)国内这2种杀虫剂在生产中也已被茶企和茶农广泛用于防控茶树害虫,但对两者最大残留限量和安全使用规范的研究近乎为零。(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本研究以10%烯啶虫胺水剂和30%唑虫酰胺悬浮剂为供试药剂,测定其在茶叶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分析、评判二者在茶园中的使用安全性,为其在茶园中的合理使用提供理论支持,也为二者在我国残留限量和安全使用规范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仪器与试剂
99.5%唑虫酰胺标准品(农业农村部农药检定所)、99.9%烯啶虫胺标准品(农业农村部农药检定所)、10%烯啶虫胺水剂(山东中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30%唑虫酰胺悬浮剂(江苏龙灯化学有限公司)、丙酮(分析纯、色谱纯)、乙腈(分析纯、色谱纯)、正己烷(分析纯)、无水硫酸钠(分析纯)、弗罗里硅土(分析纯)、二氯甲烷(分析纯)、柱层析硅胶(分析纯)均购于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摇床(DKZ-2,上海精宏实验设备有限公司)、旋转蒸发仪(RE-52,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砂芯玻璃层析柱(长20cm,直径1.5cm,天津天玻玻璃仪器厂)、气相色谱仪带ECD、NPD检测器(GC-2010,日本岛津公司)、喷雾器(MATABI-16,西班牙GOiZPER)。
1.2 供试药剂在茶叶与土壤中的残留检测方法
1.2.1 烯啶虫胺在茶叶与土壤中的残留检测方法参考Nakamura等的方法。2014年在福州市晋安区宦溪镇满堂乡茶园采集茶叶样品。茶叶样品前处理:将采集的茶叶样品用粉碎机粉碎,过20目筛,混匀后称取样品5.00g于锥形瓶中,加入丙酮一水(V/V=2:1,分析纯)溶液50mL摇匀,再用摇床于250r·min-1条件下密闭振荡4h,静置后取上清液20mL于三角烧瓶中,加入无水硫酸钠干燥后,用旋转蒸发仪在40℃水浴条件下旋转蒸发至近干,后加入2mL丙酮(分析纯)定容,待净化。土壤样品前处理:风干后,过40目筛,称取20g转入锥形瓶中,加入丙酮-水(V/V=2:1,分析纯)溶液50mL,摇匀后,密闭振荡(250r·min-1)4h,静置后取上清液20mL,40℃水浴旋转蒸发至近干,2mL丙酮(分析纯)定容,待净化。
样品液净化:取干净的砂芯玻璃层析柱,自下往上依次湿法装填5g的无水硫酸钠、12g弗罗里硅土和5g无水硫酸钠,在填柱过程中轻轻敲打使吸附剂填实,用乙腈(分析纯)分2次预淋层析柱,每次10mL,弃去淋洗液。当硫酸钠刚要露出时将样品提取液定量加入柱中,随即以5mL·min-1的洗脱速度用乙腈(分析纯)洗脱2次,每次lomL,收集和合并洗脱液人100mL圆底烧瓶中,于45℃水浴旋转蒸发至近干,冷却,用2mL乙腈(色谱纯)定容,过0.45um滤膜后进行气相色谱分析。
色谱条件:检测器为ECD;色谱柱为DB-5不锈钢毛细管柱;检测温度为300℃;柱箱初始温度为160℃,保持5min,再以20℃·min-1的速率程序升温至280℃,保持8min;进样体积为1uL,分流比为10:1;采用外标法定量,在该色谱条件下,烯啶虫胺保留时间分别8.1min.
标准工作曲线:准确称取0.0100g(精确至0.0001g)99.5%烯啶虫胺标准品,用丙酮溶解定容至100mL,配制成100mg·L-1的烯啶虫胺母液。再用丙酮逐级稀释成质量浓度为0.01、0.05、0.10、0.50、1.00和5.00mg·L-1的烯啶虫胺的标准溶液,按上述色谱条件测定,以质量溶度为横坐标,对应的峰面积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得到线性回归方程。
1.2.2唑虫酰胺在茶叶与土壤中的残留检测方法参考毕富春等的方法。2014年在福州市晋安区宦溪镇满堂乡茶园采集茶叶样品。茶叶样品前处理:准确称取样品5g人锥形瓶中,加入正己烷一丙酮(V/V=2:1,分析纯)溶液50mL,摇匀后,再用摇床密闭振荡(250r·min-1)4h,静置后,取上清液20mL,加入无水硫酸钠干燥后,用旋转蒸发仪40℃水浴旋转蒸发至近干,2mL丙酮(分析纯)定容,待净化。样品液净化:土壤样品前處理:风干后,过40目筛,称取20g转入锥形瓶中,加入正己烷一丙酮(V/V=2:1,分析纯)溶液50mL,摇匀后,密闭振荡(250r·min-1)4h,静置后,取上清液20mL,40℃水浴旋转蒸发至近干,2mL丙酮(分析纯)定容,待净化。取干净的砂芯玻璃层析柱,自下往上依次湿法装填5g的无水硫酸钠、12g柱层析硅胶和5g无水硫酸钠,在填柱过程中轻轻敲打使吸附剂填实,用二氯甲烷分2次预淋层析柱,每次10mL,弃去淋洗液。当硫酸钠刚要露出时将样品提取液定量加入柱中,随即以5mL·min-1的洗脱速度用二氯甲烷洗脱2次,每次10mL,收集和合并洗脱液人100mL圆底烧瓶中,于45℃水浴旋转蒸发至近干,冷却,用2mL丙酮(色谱纯)定容,过0.45um滤膜后进行气相色谱分析。
色谱条件:检测器为NPD;色谱柱为HP-5不锈钢毛细管柱;检测器温度为310℃;柱箱初始温度为180℃,保持5min,以20℃·min-1的速率程序升温升至300℃,保持8min;气体流速:空气60mL·min-1、氢气3.0mL·min-1、氮气5.0mL·min-1进样体积为1ul.采用外标法定量。在该色谱条件下,唑虫酰胺保留时间为6.2min.
标准工作曲线:准确称取0.0100g(精确至0.0001g)99.9%唑虫酰胺标准品,用乙腈溶解丙定容至100mL,配制成100mg·L-1的唑虫酰胺母液。再用乙腈逐级稀释成质量浓度为0.01、0.05、0.10、0.50、1.00和5.00mg·L-1的唑虫酰胺的标准溶液,按上述色谱条件测定,以质量溶度为横坐标,对应的峰面积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得到线性回归方程。
1.3添加回收试验
在未施药的茶叶和土壤中,分别添加5mE烯啶虫胺或唑虫酰胺标准溶液,添加水平为0.05、0.50和5.00mg·kg-1,每个水平重复5次;再按1.2.1、1.2.2的方法进行测定、计算两种农药的平均回收率与相对标准偏差(RSD)。
1.4 田间残留消解试验
试验于2014年在福州市晋安区宦溪镇满堂乡茶园进行,园内面积约330hm2,持续种植茶树近30年,种植品种为梅占,长势一致,行高1.2m、丛宽1.5m,年内试验前栽培条件及管理水平一致且未用过农药,试验时芽梢达到采摘标准,试验期间停止一切农事活动。参考NY/T788-2018《农药残留试验准则》,2种供试药剂均设2个处理浓度(最高推荐施用剂量和2倍最高推荐施用剂量)和1个清水空白处理,每处理3次重复,其中10%烯啶虫胺水剂有效成分含量为66.7mg·kg-1和133.3mg·kg-1,30%唑虫酰胺悬浮剂有效成分含量为200mg·kg-1和400mg·kg-1,2种供试药剂均设1个大区200m2,其中每小区20m2,按随机区组排列,大区之间和小区之间均设有隔离带;在茶叶采收前21d用喷雾器对小区进行均匀喷雾施药1次,用水量675L·hm-2;药后0d(2h)、1d、2d、4d、8d、16d和32d,每小区随机多点采样茶叶(1芽2叶)和表层土壤(表面以下0-20cm),用保鲜袋装好并迅速带回实验室检测。
2 结果与分析
2.1 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2.1.1供试药剂标准曲线回归方程 烯啶虫胺标准曲线回归方程:y=1.97e5x+9404.84(r=0.9999),检出限为0.01mg·kg-1。
唑虫酰胺标准曲线回归方程:y=4.65e4x+14091.44(r=0.9998),检出限为0.02mg·kg-1。
2.1.2供试药剂在茶叶和土壤中的添加回收率从表1可知,当烯啶虫胺和唑虫酰胺标准溶液的添加量均在0.05~5.00mg·kg-1范围内时,利用本试验检测方法所得到的加样回收率分别在78.84%~104.82%和85.92%~97.45%,相对标准偏差最大值分别为15.20%和14.14%;达到NY/T 788-2018《农药残留试验准则》的标准,试验所采用的检测方法符合农药残留分析要求。
2.2 2种供试药剂在茶叶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
结果(图1)表明,在施用剂量为66.67和133.33mg·kg-1时,烯啶虫胺在茶叶中的原始残留量分别为11.56和18.12mg·kg-1;在施用剂量为200和400mg.kg 1时,唑虫酰胺在茶叶中的原始残留量分别为40.57和75.2l mg·kg-1;2种供试药剂最高推荐施用剂量和2倍最高推荐施用剂量在茶叶中的残留量随时间的推移呈负指数函数递减,消解动态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表2),残留量消解至日本规定的残留限量(MRL)以下所需时间见表3.可见,在两种药剂在茶叶上的安全使用规范正式制定并出台之前,使用时应注意安全间隔期。
而在土壤中,2种药剂的不同施药剂量残留量均较低。烯啶虫胺和唑虫酰胺在茶叶和土壤中的残留量均随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对试验结果进行回归分析,得到烯啶虫胺和唑虫酰胺在茶叶和土壤中残留的消解曲线方程及半衰期(表2)。根据GB/T31270.1-2014《化学农药环境安全性评价试验准则》,可判定2种供试药剂均属于易消解农药。
3 讨论与结论
烯啶虫胺和唑虫酰胺是目前我国茶叶种植过程中常用且防效较好的新型杀虫剂,但由于国内对二者在茶叶中的最高残留限量和安全使用规范均未明确,不利于茶业的安全生产。据此,本研究测定了烯啶虫胺和唑虫酰胺在茶叶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结果表明,烯啶虫胺在推荐施用剂量和2倍推荐施用剂量时,分别在0.91d和3.33d后达到日本对该药在茶叶上的检出限量;而唑虫酰胺在施用剂量推荐施用剂量和2倍推荐施用剂量时,分别需要5.10d和8.18d后能达到日本对该药在茶叶上的检出限量。此外,本研究唑虫酰胺在叶片上的半衰期为4.47~4.74d,这与高明森等研究中半衰期4.02~5.00d相差不大。这说明,在茶树上使用推荐剂量烯啶虫胺时,仅1d时间即可消解至最高残留限量,使用推荐剂量唑虫酰胺则需要5d时间,而其他茶园常用杀虫剂(如吡虫啉、联苯菊酯、啶虫脒和阿维菌素)在推荐剂量下均需要不低于3d才能达到最高残留限量。因此,烯啶虫胺更适用于邻近采收期的茶叶害虫防治。同时研究发现,2种供试药剂4种施药剂量的处理,在土壤中的残留量半衰期均较短,尤其在推荐剂量时,烯啶虫胺和唑虫酰胺在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1.68d和1.89d,远低于茶园中其他常用杀虫剂,如半衰期为5.6d的联苯菊酯和7.2d的啶虫脒。可见,烯啶虫胺和唑虫酰胺在茶叶和土壤中均属于易消解农药,这可能与2种供试药剂的理化性质和土壤的降解能力有关;此外,2种药剂在茶叶上的降解时间存在一定差异,这可能是由于烯啶虫胺是内吸性杀虫剂,在喷施后能更容易受热挥发或分解;而唑虫酰胺作为触杀性杀虫剂,在喷施后具有一定的持续性。故应综合考虑它们在茶园中的使用安全性。
目前,食品安全是全世界共同关注的问题,也是影响我国茶叶生产和出口的一个关键问题,因此评判农药在茶树上的使用安全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但在本研究中仅探讨2种供试药对1个茶树品种的使用安全性,而有研究表明硫丹、克螨特、联苯菊酯和溴氰菊酯等农药在绿茶和乌龙茶上的消解动态均不同,因此2种供試药在茶树上的残留限量和使用安全间隔期还有待确定,后续将继续研究它们在其他茶树品种的使用安全性,为它们在茶园中的合理使用及其残留限量和安全使用规范的制定提供支持。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