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职业体验活动开发与构建

时间:2024-08-31

福建省晋江市陈埭镇龙林中心小学 张燕燕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职业体验为综合实践活动学科四种主要活动方式之一。小学阶段的职业体验主要任务是职业启蒙,即在模拟情境或实际工作岗位上体认职业角色,获得对职业的真切理解,在社会、职业与自我之间建立初步的联系。然而职业启蒙教育的实施并不容乐观,其主要原因有价值认识缺失、课程规划缺位、实施条件缺乏等。

为寻求破解之道,我充分挖掘地方资源,立足学生的生活与环境,基于“整体融通”“综合渗透”“有机规划”“站稳阵地”的思维,进行课程融合设计与推进,力求打通“诉求”与“供给”之间的连接,推进职业启蒙教育的实施。

一、清晰定位,准确把握构建目标

职业启蒙教育需要有步骤、有计划、有系统地培养学生自我认知和职业认知能力。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以《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为依据,我们明确了“注重兴趣、实践体验、发现潜能、培育志向”十六字活动构建方针,力求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劳动观和职业观。

“注重兴趣”指结合生活实际,通过对职业世界的了解和职业角色的扮演与体验,在这一过程中促使学生主体“产生兴趣”,从而引发对职业、自我人格、能力的探索,意识到兴趣的重要性。

“实践体验”指通过考察、体验、模拟等活动,在做中思、做中悟,从而获得对职业生活的真切理解,促进对学习、生活、劳动、工作关系和意义的理解。

“发现潜能”指真实的实际体验活动会让学生经历一些“高峰时刻”,充分展现自我能力,初步意识到自身能力,产生职业意向的雏形。

“培育志向”指开展主动探索并在广泛的职业启蒙活动中体会一些常见职业的责任感和价值,意识到“技能才争高低,职业不分贵贱”的科学职业价值观,助力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和人生志向。

二、顶层架构,分类挖掘主题活动内容

(一)课程内容选择与设计的基本原则

“情境选择的合适性——即所创设的情境是否能促进学生对职业的初步感知?”

“情感引导的正面性——即在职业启蒙教育课程中学生是否获得正面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对自我学习、生活以及社会和职业有一个正向的认知?”

“教育效果的有效性——即所开展的活动是否能促成学生对职业认知、职业体验、职业变迁的丰富认知?”

“素养提升的综合性——即活动是否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职业启蒙教育应将课程根植于学生的生活,与学生的知识经验链接,满足学生的探索欲望;应使课程深度融入本土气息和时代发展印迹,打破学校围墙,用敏锐的视角,大力挖掘和利用生活资源,以小见大,按“职业考察——职业体验——职业变迁”的维度由浅入深规划课程版块内容,进行灵活设计与开发。

(二)主题化三模式课程设计

在课程设计时,以主题化、项目式学习形式,采用“阶梯式”“纵深式”“横向式”三种方式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设计,让课程内容更加规范化、体系化。

1.基于校外地方资源,设计主题活动

学校处于中国鞋都,我们围绕鞋材采购员这一岗位角色而设计了低、中、高三个层次的活动主题。三年级是《认识鞋材采购员》主题,邀请在鞋厂里担任鞋材采购的家长来启蒙讲堂进行宣讲,侧重于职业认知;四年级《走近鞋材采购员》,通过采访、考察、跟岗拍摄等方式了解鞋材采购员的一天,了解其工作职责、所需技能和工作精神,并用职业漫画、采购员的一天等形式来呈现考察结果;五年级《我是小小鞋材采购员》主题,则在家长与鞋材店的支持下,分小组带领学生亲自参与鞋材采购体验活动,并组织交流引导学生写下真实的体验感受和对这一职业岗位新的认知。把不同维度的内容进行阶梯式设计,引领学生不断深入地了解一个职业岗位。

2.基于学校传统活动,设计主题活动

以学校每年的助残日活动为契机,开发的《我是产品经理》活动主题,以“产品经理”为引线,通过“自主开发产品制作义卖产品”这一任务驱动来设计整个项目,围绕“什么样的产品会受大家的欢迎?”展开市场调研;基于对调研结果的分析来确定所要开发的产品类型,再进行设计与制作;作品制作出来为了让产品的销量更好,拟定营销方案;最后学校提供场地与时间,真正开展义卖活动,孩子们自行布置摊位、自行宣传、销售等。整个主题活动以真实任务为驱动,引领着学生不断深入推进,在这一过程中体验产品开发过程中不同岗位角色的工作,在活动中获得真实的体验与感悟。纵深式的设计有效促进了学生的深度学习,让学习更有价值,也让角色感悟更加富有生命力。

3.基于身边常见职业,设计主题活动

以学生身边最常见的交通警察为切入点,通过系列的考察活动,拓展到公安的不同警种、检察院工作人员、司法工作人员的认识、考察、体验与体悟。由点及面的横向设计,有助于在社会与文化的背景下,了解职业的异同、发展与变迁,给学习者更多的思考,

对每个职业“不分贵贱,一样重要”有真切的理解。

三、有机融合,精心推进课程有序实施

综合实践活动以培养能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生活、职业世界和个人自主发展需要的能力和核心素养为根本目标,是实施职业启蒙教育的主阵地,它为学生搭建起自我与社会有效沟通的桥梁,能增强学生对未来职业规划的“幻想”。为促进职业体验课程的有效实施,我们确立了“三阶段有序指导”和“专题化有序辅助”的课程实施策略。

(一)立足课程主阵地,有序推进三阶段指导

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指导应贯穿于活动实施的全过程。如《我是小老师》主题活动围绕着学生最熟悉的、身边亲近的角色“老师”这一职业展开,把握职业体验的基本要素,设计不同阶段活动的呈现形式,让学生真实体验。

活动准备阶段:首先教师精心设计活动任务单,引导学生聚焦教师这一职业展开调查,对教师职业形成一个整体的印象与了解;链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对调查任务单的交流,进一步感知教师职业的特点及内涵;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创设情境现场模拟体验,发现不足理清方向;接着拟定体验计划,为真正的体验做好准备。

活动实施阶段:依据拟定好的体验计划,有序开展体验活动,这时各学科教师纷纷把课堂讲台让出来,充当起学生的实践导师,指导着小老师们开展活动。中期反馈中,聚焦优点与不足,进行深入分析,从中提炼经验、寻找策略,互相取长补短。有效的、及时的指导促进了岗位体验的顺利实施。

活动总结阶段:组织学生利用PPT展示、心得分享、体验微视频分享等方式展示自己的体验过程、感悟及收获,产生对教师职业的新认识、对自我的新认识,把成果、情感、认知有机融合起来,更好地认识到教师这一职业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在活动总结阶段同时注重反思评价,为后续活动积累更多的经验。

以身边职业为载体,在考察、体验、体悟中,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更渗透了职业素养、职业价值、职业理想的教育,学生在学习与互动中,将社会交往、道德情感、逆境应对和合作发展融合贯通。

(二)借助家长资源,有序推进专题化辅助

学校开设职业启蒙讲堂,定时邀请各行各业、有代表性的学生家长,如企业家、服务员、理发师、快递员、社区工作者、菜农、超市营业员等,以“我的职业故事和工作日常”为话题,向同学们介绍与分享自己的职业体验,丰富了学生对不同职业角色、职业形象的认知。启蒙讲堂创新了“大手拉小手”的形式,很好地吸引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不但从层次上丰富了小学生正确的职业认知,也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家校、社会合力,实现融合培育之功效。

当然,开展职业启蒙教育的实施是多元的、灵活的,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牢记“引导学生发现自我的职业兴趣,点燃他们顺着这一方向成长的热情”这一本质目标,甄选与创设更多让学生参与、体验、感知的机会。

挖掘各种资源,从学生角度出发,以“儿童在中间”的理念进行课程顶层设计及组织实施,能让职业启蒙教育课程富有生命的活力,成为有“根”之源,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之功效。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