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生阅读教学语用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4-08-31

福建省福清市北亭中心小学 陈春曦

语文学科具有实践性与综合性特征,要求学生将学习到的语文知识用于生活实践。而在以往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过于注重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很少进行实践教学,导致学生语用能力薄弱。在素质教育要求下,教师需在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可见,对小学生阅读教学语用能力的培养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一、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与语用能力培养分析

小学语文的“核心素养”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人文素养及语言学习方法等,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其他学科学习奠定基础。语用能力是指语言运用能力,包括语文知识运用能力、语言积累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语言学习方法应用能力等,与“核心素养”内容相辅相成。就此,在新课标提出的“发展核心素养”的要求下,教师需注重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但就教学实践而言,教师阅读教学的侧重点出现偏差,导致小学生表现出语言描述苍白(难以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事物)、语言概括片面(难以找出文章的关键词句)等问题,语用能力培养教学不佳,难以发挥语文“核心素养”教育的优势。

就小学生阅读教学课堂现状来看,导致阅读教学侧重点偏差出现的原因在于错误的教学理念。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包括三个维度,分别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更为注重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表现在引导学生认识文章的生字生词、疏通文意、合理划分文章层次、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等方面,学生在该过程属于被动接受,听从教师的指导完成相关内容,使语文阅读课堂趋向于思想品德课。而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在遣词造句和语言文字应用方面,造诣颇深,可为学生提供榜样参考,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但教师并未在阅读教学中体现,需 改进。

二、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生阅读教学语用能力的培养

针对小学生阅读教学语用能力培养的不足,教师深化对阅读教学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提高对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的重视,组织学生详细分析文章内容,体会作者采用的写作手法与思想感情,并引导学生在学习实践或写作实践中应用文章阅读中学习的知识与方法,实现语用能力的有效培养,落实素质教育要求,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一)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体裁

小学语文教材涉及多种文章体裁,记叙文、说明文、诗歌及散文等,不同文章体裁的内容知识有所差异,教师可引导学生对文章体裁开展分析,深化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认知,使学生明确不同文章内容的不同分析方法,在遇到相应体裁的文章时,可应用针对性分析方法,准确理解文章内容,就此实现培养语用能力的目标。

以部编版语文教材为例,四年级课文《观潮》为散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组织学生全文阅读,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按照潮来前、潮来时和潮来后的顺序,划分段落,明确文章的叙述顺序,并找出三个时间段的特点,体会语言,使学生明确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写作方式,培养学生观察身边景物的良好习惯,最后,组织学生分析景色体现的作者情感。就此,教师通过教学活动的设计,为学生明确散文分析的流程,即了解内容→掌握结构→品味语言→分析情感,使学生掌握散文分析方法,培养其语言分析方法应用能力。

同时,对于阅读教学中的诗歌体裁,教师不仅可培养其语言分析方法运用能力,还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五年级课文《最后一分钟》为例,某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首先介绍诗歌的基本知识,组织学生朗读诗歌;然后引导学生从情感、思维和语言三方面,分析诗歌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最后,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深化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作者产生思想共鸣,以情感饱满的语言,表达诗歌语言,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组织学生分析关键词句

在文章阅读中,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是实现阅读教学技能目标与情感目标的基础,可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发展学生的审美素养。就此,教师需在阅读教学中为学生提供自主阅读的空间,使其明确文章的关键词句,深入分析,深化学生对词句的理解,并将其用于生活实践,实现语用能力的有效培养。

以部编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的《落花生》为例,某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设置三项教学活动,逐步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第一,检查预习,在课前检查学生对文章生词与多音字的认识,并抽查学生通读文章较长的句子,确保学生对文章有初步的认识;第二,通读课文,要求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并画出文章的关键词句;第三,再读课文,要求深入分析关键词句表达的含义,标注疑问之处。教师总结学生提出的疑问,由其他学生帮助解答,教师补充,并引导学生重点分析两个关键词句:“居然”“最可贵”。其中,“居然”表明了空地种出花生的讶异感,可侧面体现花生生命力顽强;“最可贵”表明在父亲看来,和桃子等物相比,花生虽平凡,但可顽强生长,为人们提供果实,父亲借花生教会作者道理。

通过对关键词句的分析,学生可掌握侧面描写与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引导学生利用简洁的语言描绘深刻的道理,在加深学生对文章理解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

(三)做好课内外知识的迁移

在小学生语用能力培养中,仅通过课堂阅读、理解与分析,培养成效不够理想,教师需做好课外知识的迁移,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运用语文知识,完成语文知识的巩固与深化,将其转变为学生的能力。目前教师最常见的课内外知识迁移方法为随堂练笔,教师可根据文章内容与写作手法,组织学生结合自身生活经验,进行写作练习,可培养学生的写作素养,实现语用能力培养的目标。

以部编版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的《风筝》为例,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组织学生正确读写生字生词,并找出文章中描写心情的词汇,体会放风筝的乐趣;然后,要求学生积累文章中的好词好句,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最后,分析作者的描写手法与叙述顺序,体会作者遣词造句,并要求学生以自己生活实践为基础,描写自己完成某一件事时的心情。随笔写作的内容不局限于高兴的事情,学生可开放描写生气或悲伤等心情,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实现语用能力培养的目标,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缺乏对实践的重视,难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教师需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体裁与关键词句,并做好课内外知识的迁移,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强化其语用能力,培养学生的终生语言学习观,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