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电离子术联合光动力疗法治疗尖锐湿疣疗效观察

时间:2024-08-31

邹晓辉,罗 东

尖锐湿疣是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所致的一种性传播疾病,多发生在尿道口、外阴、肛周等部位,易复发。我院自2008 年8 月~2011 年8 月应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cid-photodynamic,ALAPDT)联合电离子术治疗尖锐湿疣,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病例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无光动力治疗禁忌证的160 例尖锐湿疣患者经临床和组织病理学确诊,患者自愿选择接受ALA-PDT 联合电离子术和单纯电离子术治疗。依据患者的治疗意愿分为两组:电离子术联合光动力治疗组81 例,其中男43例、女38 例,年龄20 ~40 岁,平均病程2 ~3 个月;单纯电离子术治疗组79 例,其中男40 例、女39 例,年龄20 ~42 岁,平均病程2 ~3 个月。两组患者发病部位均分布于尿道口、阴道口、肛周。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及严重程度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电离子术联合光动力治疗组:局部浸润麻醉,应用电离子术将直径>0.5 cm 的疣体全部去除。将光敏剂(盐酸氨基酮戊酸散)配制成浓度为20%的新鲜配制溶液,保存时间不超过4 h。清洁患处并保持干燥,将配制ALA 溶液滴于棉球上,并覆盖于疣体及已去除疣体的皮肤表面及周围直径2 cm 范围,用塑料薄膜避光封包,持续敷药于患处≥3 h ;LEDIA 光动力治疗仪(波长633 nm,输出功率80 ~100 mW/cm2)的红光照射单元置于暴露的皮损上方,距离3 ~6 cm,照射30 min。去除疣体的创面用依沙丫啶溶液坐浴20 min,每日2 次,连续使用3 ~5 d,并配合半导体激光照射,每次10 min。单纯电离子术治疗组:局部浸润麻醉,用电离子术将疣体全部去除后创面处理同前。治疗后1 周复查,若有新发皮损则继续治疗,光动力治疗3 次为1 个疗程,治疗间隔7 ~10 d;电离子术可多次治疗。两组患者均在末次治疗后随访6 个月,第1 个月每周随访1 次,以后每月随访1 次,连续6 个月观察皮损复发情况。

1.3 临床疗效及复发评价标准

参考国际尖锐湿疣治疗效果的评定标准评价。痊愈:疣体完全消失,原治疗部位及其周边5 mm 内随访期间无新的疣体出现;复发:随访期间在原治疗部位及周边5 mm 内出现新的疣体,观察结束后的累计复发例数计算出复发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χ²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及复发率

两组患者完成全部随访,电离子术联合光动力治疗组治愈率及复发率分别为92.6%和7.4%,单纯电离子术治疗组分别为48.1%和51.8 %,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46,P <0.05)。电离子术联合光动力治疗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单纯电离子术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单纯电离子术组(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治愈及复发情况 [例(%)]

2.2 不良反应

电离子术联合光动力治疗组部分患者在涂药过程中出现局部瘙痒及刺痛感,在激光照射时局部出现灼热感,有轻微刺痛,治疗后局部有轻微水肿,2 ~3 d后症状自行缓解消失。

3 讨论

由于尖锐湿疣疣体周围的皮肤中可能存在肉眼看不见的亚临床潜伏感染,导致尖锐湿疣复发率较高。ALA 是可用于皮肤黏膜局部给药的一种光敏剂,HPV 感染所致皮损及亚临床感染的皮肤黏膜细胞可以选择性吸收ALA,并在细胞内转化为具有光敏活性的原卟啉Ⅸ(PP Ⅸ)。用20%ALA 涂于尖锐湿疣患处及其周围皮肤,1 h 后PP Ⅸ开始蓄积,3 h 后达到治疗浓度。光敏剂还在一些引起皮肤黏膜角质细胞过度增生的病灶中选择性聚集[1,2]。

由于ALA 渗透能稍弱,无法进入较大体积的疣体内,因此只适用于直径<0.5 cm 疣体,且由于光斑直径限制,大面积散发的皮损治疗时间长、费用昂贵,患者依从性较差。电离子术联合ALA-PDT 技术,可以通过电离子灼烧直接去除较大体积疣体,很好地补充了ALA-PDT 治疗的局限性[3]。同时,对于体积较小的疣体和亚感染病灶,ALA-PDT 治疗技术可以起到有效的治疗和防止复发的目的。两种方法联合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提高了治疗依从性,同时也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1] 邓军, 尹锐.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尖锐湿疣132例疗效分析 [J]. 重庆医学, 2008, 37(12): 1285.

[2] 马伟元, 陈静, 孙连功, 等.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联合电灼术治疗肛周尖锐湿疣疗效观察 [J].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0, 26(2):146.

[3] 胡志帮, 向光, 黎斌, 等.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重度痤疮疗效观察 [J].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0, 26(1): 65.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