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间隙连接蛋白CX26和CX43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时间:2024-08-31

陈晓琦,,,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河南 郑州 450000)

食管癌是目前消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是食管癌高发区,且是目前死亡率最高的国家之一,河南省食管癌发病率较高,严重危害了人们的健康。食管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多步骤、多因素、复杂的过程,其疾病进展主要是由DNA的损伤所造成,这种损伤能引起多个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的改变。

细胞间隙连接是相邻细胞间普遍存在的膜通道结构,是由相邻细胞膜上的2个连接子互相锚定而成,连接子是由相同的6个哑铃形的蛋白亚单位即连接蛋白CX组成的六聚体,因此,CX是细胞间隙连接通讯的基本结构单位。间隙连接是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通道,这种物质和信息交流被称为由间隙连接介导的细胞间隙连接通讯。细胞间通过间隙连接所介导的细胞间隙连接通讯进行着信息和能量的传递,参与细胞间的物质交换,调控细胞的新陈代谢、增殖、分化,维持内环境稳定[1-3]。恶性肿瘤的发生及生物学特性与间隙连接蛋白的基因表达及细胞间隙连接通讯功能受抑密切相关。

1 材料与方法

1.1标本来源42例食管鳞癌和对应的正常食管黏膜组织、17例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均来自我院2010年6月至2012年8月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标本。42例食管鳞癌患者中,低分化组8例,中分化组15例,高分化组19例;浅层组15例,深层组27例。所有患者术前均未进行放疗、化疗及其他治疗。

1.2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切片经烤片、常规脱蜡、水化、灭活内源性过氧化物酶、抗原修复、封闭、抗原抗体反应、DAB染色、苏木素进行复染、常规脱水、透明、干燥、树脂封片、镜下观察等步骤。

1.3免疫组化染色判定标准呈棕黄色颗粒样物质的均为CX26和CX43蛋白阳性信号,主要位于细胞膜或细胞质内。随机在高倍镜下选取5个视野(观察细胞数不少于每视野200个),按阳性信号细胞所占的百分比和着色深浅来进行结果的判定:1)按照切片中的细胞着色深浅进行评分:细胞无显色,0分;浅黄色,1分;棕黄色,2分;棕褐色,3分;2)按照阳性细胞数所占的同类细胞数的百分比评分,1分:<30%,2分:30%~<70%,3分:≥70%。取2项评分的乘积为总积分,阴性(-)为0~1分,弱阳性(+)为2~3分,强阳性(++)≥4分,后两者均为阳性。

2 结果

食管鳞癌组织中CX26、CX43阳性率分别为40.5% (17/42)和31.0% (13/42),均明显低于正常食管黏膜组织及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P<0.05)。CX26、CX43蛋白水平表达与食管鳞癌的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以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见表1~4。

表1 不同食管组织中CX26蛋白的表达

表2 食管鳞癌组织中CX26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

表3 不同食管组织中CX43蛋白的表达

表4 食管鳞癌组织中CX43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学参数的关系

3 讨论

研究[4-7]表明在多数的恶性肿瘤细胞中无细胞间隙连接通讯功能,间隙连接很少或不存在,而邻近正常组织中或良性肿瘤中的间隙连接正常,说明在癌变的过程中细胞间隙连接通讯扮演着很重要的作用,其基因具有抑制肿瘤生长的特点,当通过调控机制上调表达间隙连接基因和恢复间隙连接通讯功能,则表现出抑制肿瘤细胞生长、逆转恶性表型的肿瘤抑制效应,所以,间隙连接蛋白被认为是非突变肿瘤抑制基因。

本结果证实,在食管鳞癌组织中CX26、CX4蛋白水平表达明显降低,说明在食管黏膜上皮细胞的恶性转化过程中有其参与,并可能与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有关。CX26、CX43蛋白表达与食管鳞癌组织学分级之间呈负相关关系,在食管鳞癌组织中CX26、CX43蛋白阳性率随组织学分级升高而明显下降,提示CX26、CX43基因与食管鳞癌的分化程度密切相关,CX26、CX43基因异常表达与食管鳞癌的恶性程度有关。CX26、CX43阳性率随食管鳞癌的进展而明显降低,提示其异常表达与食管鳞癌的浸润密切相关。在有淋巴结转移组其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提示其与食管鳞癌的淋巴结转移有密切关系。

对CX26、CX43表达规律的研究为全面合理地揭示食管鳞癌发生、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依据,对各种连接蛋白在肿瘤组织中表达机制的深入研究能为肿瘤的早期诊断提供新的指标,为肿瘤的基因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参考文献:

[1] NISHITANI A, HIROTA S, NISHIDA T, et al. Differential expression of connexin 43 in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urs of gastric and small intestinal origin[J].J Pathol,2005, 206(4): 377-382.

[2] KRUTOVSKIKH VA, TROYANOVSKY SM, PICCOLI C, et al. Differential effect of subcellular localization of communication impairing gap junction protein connexin43 on tumor cell growth in vivo[J]. Oncogene ,2000,19(4): 505-513.

[3] MINE T. Role of gap junction in the stomach[J]. Nippon Shokakibyo Gakkai Zasshi,1998, 95(8): 865-871.

[4] MESNIL M, CRESPIN S, AVANZO JL,et al. Defective gap junctional intercellular communication in the carcinogenic process[J].Biochim Biophys Acta,2005,1719(1/2): 125-145.

[6] LEVIN M. Isolation and community: a review of the role of gap-junctional communication in embryonic patterning[J]. J Membr Biol, 2002,185(3): 177-192.

[7] 邱元正, 田勇, 肖健云. 连接蛋白基因与肿瘤研究进展[J]. 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1999,23(5): 290-293.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