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肿瘤靶向药物治疗的临床应用分析

时间:2024-08-31

李 ,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剂科,河南 郑州 450052)

恶性肿瘤治疗难度大、病死率高,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与生命安全。随着医学理论知识的不断丰富,人们对肿瘤的病因及治疗有了更加深入的研究与认识。靶向药物是肿瘤治疗研究过程中的重要进展[1]。肿瘤有关基因发生异常,是肿瘤细胞血管生成、逃避凋亡、侵袭转移的根本原因,肿瘤新生血管的生成以及肿瘤细胞增殖信号转导通路是其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同时这2类靶点也是肿瘤治疗药物研究及临床治疗肿瘤关注的重点[2-3]。作者通过对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的38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分组治疗,旨在观察并评价肿瘤靶向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8例恶性肿瘤患者。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经过实验室检查、病理学实验、影像学检查等手段确诊为恶性肿瘤,且处于晚期,失去了手术机会;2)所有患者的年龄均<70岁以下;3)生存期>1 a;4)签署知情同意书。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38例恶性肿瘤患者分为2组,每组19例。对照组:男11例(57.89%),女8例(42.11%);年龄36~68(51.32±5.27)岁;乳腺癌9例,结直肠癌6例,非小细胞肺癌4例。试验组:男12例(63.16%),女7例(36.84%);年龄36~69(51.55±5.54)岁;乳腺癌7例,结直肠癌7例,非小细胞肺癌5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给予放化疗法综合治疗。所有患者行CT扫描,明确原发病灶的位置,将影像资料传达到工作站,由2名以上影像科医生会诊,确定肿瘤靶区,然后制定放化疗方案并严格执行。试验组应用靶向药物进行治疗,按照患者的具体病情,合理应用靶向药物,乳腺癌给予曲妥珠单抗,结直肠癌给予西妥昔单抗,非小细胞肺癌给予盐酸厄洛替尼或吉非替尼。所有靶向治疗药物均为口服给药,连续用药3个月。

1.3疗效评估标准参考WHO通用的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对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完全缓解(CR):经过治疗后,肿瘤标志物正常,靶病灶完全消失,无新病灶出现;部分缓解(PR):经过治疗后,靶病灶最大径的和减少>30%;稳定(SD):经过治疗后,靶病灶最大径的和减少≤30%,增加≤20%;进展(PD):经过治疗后,靶病灶最大径的和增加>20%。以CR+PR计算总有效率,以CR+PR+SD计算疾病控制率。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处理相关数据,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数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试验组19例患者中,CR 4例,PR 9例,SD 5例,PD 1例,总有效率为68.42%,疾病控制率为94.74%;对照组19例患者中,CR 2例,PR 6例,SD 2例,PD 9例,总有效率为42.11%,疾病控制率为52.63%。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61,P=0.103)。试验组疾病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86,P=0.003)。见表1。

表1 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n(%)

3 讨论

肿瘤是一种多因素参与、多方向发展的系统性疾病。放化疗是临床治疗肿瘤的主要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恶性肿瘤患者的死亡率,延长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时间。但放化疗的不良反应较重,会给患者机体造成极大的损伤,而恶性肿瘤患者的身体素质普遍较差,耐受程度较低,再加上营养状况较差,从而极易出现各种并发症[4]。临床上对于恶性肿瘤患者,急需一种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以提高其生存时间、生活质量。

靶向药物是在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基础上研发的一种新兴的高科技药物,其主要通过与肿瘤生长所必需的特定分子靶点的作用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常规放化疗无法准确识别肿瘤细胞,往往是共同杀灭肿瘤细胞、正常细胞,这也是其不良反应较重的原因。相较于常规放化疗,靶向药物对肿瘤基因具有针对性,可准确识别并与肿瘤细胞上由肿瘤细胞特有的基因所决定的特征性位点实现结合,从而阻断肿瘤细胞中控制肿瘤细胞生长、繁殖的异常信号传导通路,最终达到杀灭肿瘤细胞的效果[5-7]。

本研究中,对照组给予放化疗综合治疗,试验组应用靶向药物治疗,结果发现,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8.42%、42.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为94.74%(18/1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2.63%(1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提示肿瘤靶向药物用于治疗恶性肿瘤患者,均具有一定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沈国平.肿瘤靶向药物治疗的疗效评价探讨[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6,10(12):88-88.

[2] 董坚.实体肿瘤靶向药物疗效评价标准的现状和展望[J].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2015,22(4):413-419.

[3] 王青民,于兰,杨敬磊. 吉非替尼联合全脑放疗治疗肺腺癌伴脑转移的临床分析[J].肿瘤基础与临床,2017,30(1):56-58.

[4] 王新森. 尼妥珠单抗联合奈达铂同期三维适形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疗效分析[J].肿瘤基础与临床,2017,30(4):325-327.

[5] 焦园园,张艳华.肿瘤分子靶向药物的临床研究及疗效评价[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3,13(2):190-192.

[6] 梁文昌,王俊生,周静,等. 厄洛替尼一线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型晚期肺腺癌的临床研究[J].肿瘤基础与临床,2018,31(1):38-41.

[7] 杨欣怡,李宁,邓文英,等. 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与阿帕替尼二线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比较[J].肿瘤基础与临床,2017,30(6):483-486.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