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纳布啡复合丙泊酚在肠道肿瘤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中的应用

时间:2024-08-31

封华勋, ,,

(深圳市中医院麻醉科,广东 深圳 518000)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是一种新型内镜微创治疗,使得内镜肿瘤切除的大小不再局限于2 cm以内,而且能够完整一次性切除,有助于术后更准确的病理判断以及降低复发率[1]。由于其手术时间较普通肠镜检查相应延长且有一定创伤,所以对麻醉技术与患者的状态情况要求较高。对于肠道和胃的ESD,临床中常采用不插管静脉麻醉的方法,食道ESD应考虑在气管插管下进行。临床上主要使用丙泊酚或丙泊酚复合阿片类镇痛药麻醉。纳布啡是一种阿片受体激动-拮抗剂,其镇静效果类似吗啡,有呼吸抑制作用但不显著,同时其抑制有封顶效应,无心血管不良反应,临床上一般用于术后镇痛。目前纳布啡已应用于临床麻醉手术患者,但有关纳布啡用于ESD的研究较少。本研究对纳布啡复合丙泊酚在ESD术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行ESD的肠道肿瘤患者70例,年龄35~65(47.9±6.5)岁,ASAⅠ~Ⅱ级,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研究组术前给予0.1 mg·kg-1的纳布啡,术中给予丙泊酚进行麻醉,对照组单纯给予丙泊酚术中麻醉。排除标准:急诊患者及精神疾病患者、心电图异常且对血流动力学有严重影响者、甲亢甲减患者。2组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手术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麻醉方法术前常规禁食禁饮,入室前30 min行肌肉注射0.5 mg的长托宁,入室后,开放上肢静脉,密切监测患者的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 ral index,BIS)、心电图和血氧饱和度。每例患者常规鼻吸氧导管吸氧,流量2 L·min-1。给予患者面罩加压给氧辅助呼吸,以使氧饱度高于90%。研究组患者以0.1 mg·kg-1静脉滴注纳布啡后靶控输注丙泊酚,丙泊酚选用Mash药代动力学参数,丙泊酚起始剂量为2 μg·mL-1,待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后开始进行ESD手术操作,维持血压、心率平稳,BIS 40~60,根据BIS调整丙泊酚用量,术毕停止用药。对照组单纯靶控输注丙泊酚,方法同研究组。2组术中均合理使用艾司洛尔、尼卡地平等药物,调节患者生命体征,保持血管活性。

1.3观察指标统计2组患者手术与清醒时间,以及丙泊酚用量。评估患者麻醉前及术毕5 min后的警觉/镇静(the observer’s assessment of alertness/sedation scale, OAA/S)评分,记录2组患者术后清醒即刻、清醒后5、15 min时视觉模拟评分(VAS)。

依据以下标准进行OAA/S评分:0分:对挤捏斜方肌无反应;1分:轻度推摇无反应;2分:轻度推摇肩膀或头部有反应;3分:大声或呼喊有反应;4分:正常语调呼喊反应冷淡;5分:正常语调呼喊反应迅速。

2 结果

2.12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2组患者体质量、身高、BMI、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注:1)为χ2

2.22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情况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丙泊酚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清醒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情况比较

2.32组患者OAA/S评分比较2组术前OAA/S镇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毕5 min后的OAA/S评分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OAA/S评分比较 分

2.42组术后清醒即刻,清醒后5、15min时VAS评分比较研究组患者苏醒即刻,清醒后5、15 min 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术后VAS评分

3 讨论

内镜技术不断发展,内镜根治性切除的实施成为了针对消化道肿瘤的一个新的治疗方向。ESD与传统内镜黏膜切除术相比,有效降低了患者术后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朱瑞农等[2]研究认为,ESD在提供完整的病理学诊断资料的同时还可以完整切除病变,是值得临床推广的简单有效、安全可靠的治疗手段,而且手术费用低,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随着技术的发展,消化道肿瘤的早期检出率逐步提高,这对消化道肿瘤的治疗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内镜技术从最早的有效诊断方法,逐渐发展成为了消化道肿瘤的有效诊治方法[3-4]。ESD手术需要较长时间来完全切除病变,在此期间需要患者基本保持体位不动。由于担心手术安全问题和患者不必要体动中断手术进程,进一步增加了ESD手术的镇静镇痛要求。

在胃肠道内窥镜手术中,使用丙泊酚镇静可以使患者更好配合[5-6]。然而,丙泊酚的主要问题是治疗窗窄、缺乏拮抗剂、呼吸抑制风险大[7]。有研究[8]表明,通过持续输注丙泊酚并辅以阿片类药物,增加了ESD手术整体切除和完全切除率。纳布啡是一种阿片受体激动-拮抗剂,合成纳布啡的目的是提供镇痛同时减少纯阿片受体激动的不良反应[9]。纳布啡拮抗μ受体可引起恶心、呕吐、瘙痒等不良反应,同时对κ受体呈激动作用,临床已证实纳布啡对轻中度疼痛有效[10]。

本文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丙泊酚使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OA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清醒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苏醒多时刻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0.1 mg·kg-1纳布啡复合丙泊酚在肠道肿瘤内镜ESD术中可提供良好麻醉效果,并能减少患者麻醉苏醒时间,提高患者术后的舒适度,是一种安全可行的麻醉方法,值得临床推荐和应用。但该方法对医生的手术操作有较高要求,需结合具体情况拟定方案。

参考文献:

[1] DUMONCEAU JM, HASSAN C, RIPHAUS A, et al. European Society of 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 (ESGE) Guideline Development Policy[J].Endoscopy,2012,44(6):626-629.

[2] 朱瑞农.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消化道黏膜下肿瘤22例临床分析[J].肿瘤基础与临床,2016,29(6):517-519.

[3] OTHMAN MO, WALLACE MB. 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EMR) and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SD) in 2011, a Western perspective[J]. Clin Res Hepatol Gastroenterol, 2011,35(4):288-294.

[4] OKA S, TANAKA S, KANEKO I, et al. Advantage of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compared with EMR for early gastric cancer[J]. Gastrointest Endosc, 2006, 64(6):877-883.

[5] LEE CK, LEE SH, CHUNG IK, et al. Balanced propofol sedation for therapeutic GI endoscopic procedures: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study[J].Gastrointest Endosc, 2011, 73(2):206-214.

[6] SHIN S, LEE SK, MIN KT, et al. Sedation for interventional 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ic procedures: are we overlooking the "pain"? [J].Surg Endosc, 2014, 28(1):100-107.

[7] GOULSON DT, FRAGNETO RY. Anesthesia for 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ic procedures[J]. Anesthesiol Clin, 2009, 27(1):71-85.

[8] PARK CH, MIN JH, YOO YC, et al. Sedation methods can determine performance of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in patients with gastric neoplasia[J]. Surg Endosc, 2013, 27(8):2760-2767.

[9] PINNOCK CA, BELL A,SMITH G. A comparison of nalbuphine and morphine as premedication agents for minor gynaecological surgery[J]. Anaesthesia, 1985, 40(11):1078-1081.

[10] ZACNY JP, CONLEY K,MARKS S. Comparing the subjective, psychomotor and physiological effects of intravenous nalbuphine and morphine in healthy volunteers[J]. J Pharmacol Exp Ther, 1997, 280(3):1159-1169.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