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国内区域创新网络研究文献综述及展望

时间:2024-08-31

□ 朱 琛

(南京邮电大学 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3)

1 引言

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企业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无论是在产品上还是技术方面都存在着密切的交叉关系,这样便形成了简单的网络关系。而目前企业的发展还离不开高校和政府的支持,政府的政策会对企业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一些政策上的优势也会让企业的发展更加顺利,高校的人才供应也和企业产生不可分割的关系,甚至高校的人才有时决定着企业的发展前景,因为他们带着知识、带着技术。把企业、高校等社会组织、地方政府等都看成一个节点,而互相之间的关系用线连接,这样就形成了巨大的复杂的网络,其中涉及到技术以及企业的创新发展,由此,学者们将其作为一个复杂的创新网络进行研究。用创新网络的视角去研究更加全面、更加严密。知网上使用“创新网络”为主题搜索得到的期刊文献数目自20世纪90年代至今已有5700多篇,研究初期文献数量一直处于增长阶段,2005、2006年开始创新网络的研究热度越来越高,每年接近200篇期刊文献。如图1中所总结的,从2006年到2016年文献数量大体都在增长,个别年份小幅度波动,高质量的C刊文献也是类似的增长态势。然而C刊从2017年开始呈下降态势,总体文献数量却在两年的连续下降后又开始上升,这也反映了创新网络的研究似乎出现了“瓶颈”,高质量的文献逐年下降,但是从全体文献的数量来看研究热度并没有下降。本文将对创新网络做综述,总结学者们的研究热点、方向、成果,并试图找出未来的研究趋势。

图1 创新网络相关文献数据

2 区域创新网络定义

创新一直是一个企业甚至是一个国家进步的主要发展之路,创新活动在早期是独立的、小范围的、低层次的,随着科技的进步,创新活动已经越来越系统化,越来越高层次的进行,错综复杂的创新活动渐渐形成网络化发展。在20世纪80到90年代,“创新网络”一词就开始进入学者们的视野。Freeman(1991)指出创新网络是应付系统性创新的一种制度安排,企业间的合作关系筑起了网络架构[1],他的这个观点在研究早期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Nonak 和Takeuchi(1995)则是通过实验研究的方法得出获取知识是创新网络的目标,而网络是由组织的内部和外部的关系组成,包括正式关系和非正式关系[2]。国内,王缉慈先生将创新网络引入研究,在早期就指出创新网络是这样的一种形式,他是等级和市场组织之间的[3]。没有做详尽的解释。不久后随着研究的深入给了区域创新网络的大致定义,指出其是指各个社会行为主体之间通过合作和交流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结构系统,包括企业、大学、地方政府等[4]。这种网络系统的定义有着狭义与广义的不同。狭义上看,企业选择与其他企业或机构保持稳定的交流与联系,比如一些合资企业、上下级供应商这种密切的企业间关系。而广义上,一些企业之间在长期的交易中并未发生直接接触的非正式交流,或许两个企业的稳定关系是通过第三方企业作为中介而产生的长期交易,这种关系往往也是稳定的。这种类似关系的发展,交叉繁殖,形成的网络系统也会增强总体的竞争力,从而推动当地区域乃至国家的经济发展。区域创新网络发展的重要性引得越来越多的学者去研究,刘卫民和陈继祥(2004)认为,创新网络包含两种协作关系,水平的和垂直的,水平的大致是企业之间的合作,垂直的则是高校与企业之间的人才输入[5]。郑向杰(2014)认为创新网络是网络中的主体之间的联系,是一种联盟关系,互相获取知识和技术[6]。学者们的深入研究也使得区域创新网络的定义越来越明确,简言之,就是各个主体之间错综复杂的技术联系的加深,所形成的在某个区域或者行业内形成的复杂的网络化关系,这种合作性网络会提高网络中各个主体的竞争实力,促进了区域以及国家的经济发展。学者们对区域创新网络做了细致性研究,本文以下分为三方面总结学者们研究,分别从创新网络结构、创新网络绩效以及创新网络演化三个方面作综述。

3 研究视角

3.1 创新网络结构

在创新网络这个词一出现,学者们首先研究的就是网络结构研究,通过有关网络结构的指标及测度去研究网络结构特征以分析出优劣势,为了更加完善这个区域创新网络结构。国内学者正式重点研究区域创新网络结构基本处于21世纪早期,王子龙、谭清美(2003)认为区域网络创新结构包含着主体要素和对象要素,是一个有效的载体,这种网络结构的意义在于保持了区域创新能力的持续和强化的竞争优势[7]。次年,李凯、李世杰(2004)选择从一个产业的角度去研究一个产业集群的区域创新网络结构。以沈阳装备制造业为例,进而深入分析沈阳装备制造业集群网络结构特征,提出改善该产业网络结构以提高创新网络带来的巨大效益[8]。池仁勇(2005)选择以浙江省中小企业为例,对浙江省中小企业进行调研研究其所形成的区域创新网络结构,主要研究网络的结构属性、形成机理和结构特征[9]。自此后的几年对于创新网络结构的研究每年都会有学者从不同的行业或省份的角度去研究,但是每年的高质量的文献基本处于10篇左右甚至不到10篇,直到协同创新网络、产学研创新网络等新名词的出现,开始掀起了对区域创新网络结构的研究热度。刘国巍、阳正义(2015)基于电子信息专利数据研究了从区域产学研创新网络结构特征[10]。从2015年后,每年有大量学者在研究,每年出的相关高质量C刊文献在几十篇,一直延续到现在。从区域创新网络结构上,主要就是从网络结构特征、位置特征和关系特征三个方面分析网络内部企业的定位,加强区域创新网络内部各个主体之间的联系,使得网络内企业间互帮互助,增强区域整体的竞争实力。

3.2 创新网络绩效

创新网络绩效是区域创新网络研究的又一个热点,主要是通过节点和网络整体行为来对网络绩效进行测度。国内学者们基本在20世纪初期开始研究,据文献资料,2009年,张首魁、党兴华从合作网络的节点间的关系出发,构建了基于耦合关系的技术创新网络组织绩效分析模型,研究技术创新网络绩效[11]。也有学者衡量网络绩效是通过把网络中的节点绩效简单加总实现的。吴冰等人就是利用这种方法来研究集群创新网络的。陈子凤,官建成(2009)也是通过把区域内不同组织的专利 (论文) 加总,以这种方式来衡量区域网络绩效[12]。所以,这种简单加总的方法被学者经常用于测量整体网络绩效。除了测度网络绩效,学者们也会渐渐研究有哪些因素在影响着网络绩效,李玲(2011)就研究了两个因素对于创新绩效的影响,分别是企业间依赖和企业开放度[13]。对于区域创新网络绩效的衡量,当然还有很多影响因素值得去研究,包括网络强度、网络规模等,这些不仅仅影响到某个企业的绩效,更是对整个网络绩效也产生重要作用。至于研究区域创新网络结构与区域创新网络绩效之间的关系也开始被学者研究,这也是一个新的热点。

3.3 创新网络演化

在区域创新网络被提出并进行研究时,全国多个产业集群都被学者研究,那么产业集群多年的发展又是一个进步的过程,区域创新网络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一直由起初的低级层次向高级层次发展。学者们把这种发展的过程与区域创新网络结合起来提出“区域创新网络演化”,针对区域创新网络演化的研究,国内自2005年左右出现相关文献。易将能、孟卫东(2005)等人作为早期研究区域网络创新演化的学者,他们把区域创新网络的演化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研究,他们不仅融合了理论界演化上的研究成果,而且满足演化的实际发展情况[14]。在对区域创新网络演化作了理论上的指导,分阶段研究也为后来的研究搭好了研究框架,刘宏程(2009)等人则开始进行实证研究,在当时中国山寨机比较火热的21世纪初期,以中国山寨机的市场发展情况为例,研究区域创新网络的改变影响了山寨机的网络化设计以及生产和销售状况,最后得出山寨手机的衰落本质上是由于技术上并不能满足区域创新网络的改变所带来的巨大机遇[15]。在受到国外的一些先进的研究启发,国内也开始对区域创新网络的研究分为三个角度,大致是网络结构单个节点的研究,比如对中心度等,还有就是对整个网络结构的演化的研究,包括零聚系数、网络规模、网络密度等,最后一个是研究结构中的小团体节点结构的变化。研究方法也是多种多样,有的通过理论分析,有的运用仿真的方法,有的进行实证分析等。因此,对于区域网络演化的研究越来越多样化、越来越深入。

4 总结

表1 相关文献整理

20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随着王缉慈等学者对于区域创新网络的研究的深入得出的一些结论对当时国内的企业和产业的发展都有实际意义,这也引起学者的研究热潮。从现有研究的成果来看,学者们在区域创新网络结构、绩效、演化等三个角度的研究都取得了不错的研究成果。如表1:①学者们对区域创新网络结构的研究主要结合了产业案例和区域案例,运用仿真、实证的方法研究出结构特征、关系特征以及位置特征,提出完善区域创新网络结构的建议,对网络内企业或产业链都有着重要意义。②对于区域创新网络绩效的研究则是在网络结构的基础上研究的,对于创新网络结构的研究终归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绩效来获取收益。学者们试图找出了一些影响网络绩效的因素研究出这些因素如何影响着整个网络绩效,最终会寻找方法去减少这些因素的影响,提高整个网络绩效。③区域创新网络演化的研究是学者们通过以某个省份或科技园区为例去实证研究其的演化路径,综合多年来的创新网络演化路径会得出这个省份或园区多年来的技术发展趋势是否合理,以此去推断出全国其他地区相似省份或园区的发展路径,会提出建议使得区域创新网络朝着正确方向发展,预测出前沿发展趋势。

综上是国内目前对于区域创新网络研究的一些角度及成果,对于未来的研究,学者们表示将更加融合多个角度协同研究。深入研究创新网络结构对于创新网络绩效的影响方式,区域创新网络演化对于创新网络绩效的检验,区域创新网络绩效又能反映出结构的合理性和演化趋势的正确性。融合研究将对企业的发展有着更重要的实际意义,将更加推动区域的经济发展乃至全国的经济实力的提高。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