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 王 莉
(唐山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0)
全球化的发展不仅给世界带来了一体化的经济,也使得多种思想、文化相互融合发展,互联网的普及加速了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的相互融合渗透过程,社会思潮的多样性深刻影响着我国青年大学生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职业观的形成。复杂的外部环境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困难和挑战。
***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这是新时代国家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也为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问题。应用型本科院校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地方高校,其办学定位于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技能型人才,在学科专业设置与教学中优先考虑开设与地方经济发展关系密切的专业和课程,并强化这些学科专业在教学实践中的地位和作用,对人文素养、思想道德等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不甚密切的专业和课程在教学任务中容易被轻视。因此,应用型本科大学生坚定的政治立场,高尚的思想品德,吃苦耐劳、精益求精的职业素养等德育品质的养成缺乏天然驱动力,以课程思政建设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政教育的切入点,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各环节、各方面,开启课程思政建设,最大限度发挥课堂教学的育人主渠道作用,围绕“价值引领、知识传授、技能培养”全方位育人模式,才能培养符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的具有崇高理想信念、高尚道德品质、科学职业素养的高质量技能型人才。
从全球发展来看,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富裕的物质生活极易误导年轻人形成以金钱为导向的成功理念,加之我国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学生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一技在手,吃穿不愁”的思想在学生及学生家长,甚至有些教师心中仍有很大市场,使得部分高校、学生、教师高度重视专业技能的学习,而将那些看起来不重要,和能够顺利就业关系不大的通识课及思政课置于次要地位,这种学习理念导致当前有些高校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对思政理论课及通识课学习不感兴趣,学习动力不足,致使大学生文化素养不高、综合职业能力低下、缺乏可持续发展,影响高校培养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做出贡献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教育目标的实现[2]。在这种背景下,专业课程迫切需要将德育功能融入教学过程中,与思政课程协同发力、同向同行,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人文素质和职业素养,以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使其真正成为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也能够契合立德树人的高等教育之目标。
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确立了高校“立德树人”的人才培养目标后,课程思政就成为目前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唐山学院自2018年以来,学校党委、教务处、社科部、各教学单位高度重视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成立由学校党委书记、校长任组长,主管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学校课程思政工作领导小组,积极谋划、组织、督导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根据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和专业能力素质要求,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出唐山学院课程思政实施方案,教务处以教改立项的方式,划拨专项经费,重点立项建设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提炼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典型经验和做法,社科部组织骨干教师对学校课程思政立项及院、系、部的课程思政建设予以指导和帮助,从而形成顶层设计、整体规划、责任清晰、分工明确的课程思政建设体系(如图1所示),科学合理进行课程思政教育,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的大格局。
图1 唐山学院课程思政建设体系
课程思政建设的基础在课程。没有好的课程建设,课程思政功能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物流信息管理》课程作为应用型本科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其教学效果直接影响着物流企业和物流行业的发展水平,在专业课程体系中承担着培养学生物流信息处理能力、物流信息管理能力及物流信息系统规划与设计能力的重要作用,根据教学计划安排,课程开设在大学二年级第一学期,在时间上与思政课程具有衔接性和继承性,因此在该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合理设计教学内容,改革教学考核评价方式,对于培养具有政治素养、人文素养和职业精神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明确课程思政培养目标,在教学大纲中增加德育目标,表述为“在对物流信息管理知识的传授中,激发学生的历史责任感、使命感和民族自豪感,在指导学生实训的过程中培育学生崇尚科学、勇于创新、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引导学生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以及服务客户、追求卓越的职业意识。”充分体现课程思政育人特色。以教学大纲为基准,更新课程标准,建立思政内容资料库,包括影视资料、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资源,构建“专业课程+课程思政”的完整课程资源体系。
根据学生特点,强化理论教学设计,明确各章教学内容中思政教育的重点,围绕政治信念、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职业素养、专业伦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将现实生活中大量真实生动的案例、时事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通过知识点的延展,将时代的、社会的正能量引入课堂,充分挖掘蕴含在相关知识点中的德育元素。在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对信息系统的操作与设计,培养学生遵从客观规律,善于发现问题,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树立正确的个人操守和职业操守。表1为根据课程主要教学知识点梳理出的对应思政点。
表1 《物流信息管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点
课程思政应采用本学科特有的知识体系和表达方式将蕴含的思政要素和德育功能融入到专业知识点中。适宜采用渗透式、嵌入式、引入式等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增加课堂教学互动,引导学生通过问题链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研究,比如在讲到二维条形码的应用时可以通过窃取个人用户信息的案例,设置开放性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条形码在应用中的利弊,进而引申到诚信、友善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上。同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展示教学内容,通过学习通、微信群、QQ群等平台及时上传教学内容资源,将教学案例、教学视频穿插引导,并与课堂讨论有机结合,形成教育合力。
课程思政实施的落脚点在于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方面,具体表现为是否形成健康的专业伦理和科学的信仰及良好的行为习惯[3]。因此单一维度的考核难以评价课程思政的效果。《物流信息管理》课程设置课堂讨论、小论文答辩、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学科竞赛等多种考核环节。鼓励学生撰写科研论文,聚焦本学科研究热点,正确认识科研责任和历史使命;指导学生参加高层次物流大赛,锻炼学生物流方案设计与写作能力,使《物流信息管理》课程的考核评价向政治素质、人文素质、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等多维度延伸。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理念决定其实用技能为先的导向型定位,加之部分学生及家长的观念错位,教学过程易重技能,轻思政,因此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充分发挥每一门课程立德树人的作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全面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才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