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双创视角下物流管理实践课程效果评价研究*——以河北农业大学渤海校区为例

时间:2024-08-31

□ 刘爱秋,刘 曼,张晓雅,牛江波,刘万才

(河北农业大学,河北 沧州 061100)

1 引言

2018年3月,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表示“将推动双创教育和专业教育紧密融合”[1]。早在2016年《教育部关于中央部门所属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继续推动和支持中央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高校教学水平、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实践教学是物流管理专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环节,对于应用型毕业生的培养,实践教学效果的好坏尤为重要[2]。河北农业大学渤海校区紧紧围绕教育部的文件,对物流管理专业教育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特别是在深化实践教学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在如何评价实践教学效果上也在努力探索,本文在此背景下,以河北农业大学渤海校区物流管理专业为例,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运用SPSS和AMOS软件,基于创新创业的视角构建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效果影响因素模型,对物流管理实践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旨在更好的进行实践教学,提升学生的双创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复合应用型高级管理人才。

知网搜索主题“实践课程效果评价”关键字,只能搜索到73条相关文献,搜索“实践课程效果”有353条结果。查阅相关文献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针对某门课程的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李新(2018)基于混合教学模式对《会计基础》有针对性的进行一体化教学模式设计和效果评价[3]。侯茂章,朱玉林(2013)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影响产业经济学课程效果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指出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师魅力、学生年级、班级学风是主要影响因素[4];二是针对某些专业进行的实践课程效果评价,王晓玲(2017)构建ICRM模型对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课程效果进行评价,指出教学投入、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结果是主要影响因素[5]。姚旭,荣红霞(2014)采用AHP层次分析法对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效果进行评价,从教学目标、保障机制、目标和效果四个方面构建了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价标准[6];三是针对某高校进行实践课程效果评价,孙友然,杨淼等(2016)构建了高校实践教学满意度的结构方程模型,指出高校形象、学生的质量感知、价值感知对实践教学满意度有一定的影响[7]。黄迪民,孙佳燕(2008)从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环节、实践课程教师、实践教学环境四个方面构建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评价高校的实践教学效果[8]。整理搜索到的文献,发现针对物流管理专业实践课程效果进行评价的文献很少,随着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有必要对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并通过评价结果,构建适合学院发展特色的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

2 调研方法和数据收集

本文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的研究方法。首先,通过自己的教学经验和与同事的沟通交流,确定调研问卷的内容;然后,找同学小范围调研,结合与学生访谈结果和小范围调研结果,对问卷进行修正,将最初设置的22个指标凝炼成18个;再次,以物流管理专业学生为调查对象,大范围发放调研问卷;最后,对问卷进行回收并进行统计分析[9]。

设计关于“物流管理专业实践课程效果的调查问卷”,问卷通过问卷星网络问卷的形式,发放给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问卷内容主要有四点,分别是问卷说明,基本信息,实践课程影响指标及说明,对专业实习和实践课程的意见。个人信息包括年级和性别,实践课程影响指标有18个,采用五级量化标准进行量化,1表示非常不赞同,2比较不赞同,3一般,4比较赞同,5非常赞同[10]。

通过问卷星共回收了473份问卷,剔除了11份具有明显规律的问卷,共收回有效问卷462份,其中2011级42份,占比9.1%,2012级40份,占比8.7%,2013级46份,占比10.0%,2014级54分,占比11.7%,2015级80份,占比17.3%,2016级100份,占比21.6%,2017级100份,占比21.6%。

首先用SPSS24,采用克尔巴哈所创的α系数对调研数据进行信度分析,分析结果显示,5个潜变量的信度值分别为0.759、0.853、0.832、0.775、0.769,见表1,所有指标的信度值为0.939,均大于0.7,本文认为调研数据具有很好的一致性[11]。

表1 潜变量及测量变量

3 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模型的构建

3.1 河北农业大学渤海校区文管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实践课程体系

文管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课程体系由第一学期的军训、第三学期的专业认知实习、第五学期的专业教学实习和第八学期的毕业论文毕业实习构成,同时,第二课堂教学贯穿始终。专业认知实习为期1周,主要由校内讲座和校外参观为主,建立学生的专业自信和专业认同感;专业教学实习为期四周,由专业教师带队去京东、苏宁等物流企业实习,使学生认识到物流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和重要性,了解物流行业、物流企业的基本情况,并熟悉了仓储管理工作的基本流程、工作规范和处理方法,同时,了解实习企业的组织结构、规章制度和物流企业管理的相关基础知识。毕业实习为期10周,学生自主选择实习单位,通过实习搜集数据,发现问题,为顺利就业奠定基础,为撰写毕业论文搜集素材;毕业论文为期4周,综合考察学生对企业物流管理相关问题的分析能力,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实践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3.2 概念模型的提出及假设

根据调研问卷的结果和实践课程的实施经验,本文构建由教师因素、学生因素、企业因素、学院因素、实践课程效果五个潜变量构成的概念模型。五个潜变量和所对应的测量变量如表1所示,教师因素潜变量由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即教师对物流管理实践知识的掌控能力、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师的教学态度构成;学生因素潜变量由专业知识、年级、班级学风、学习态度和对课程的期望组成;企业因素潜变量由实习工作强度、待遇、吃住条件、实习结束后的工作岗位安排构成;学院因素潜变量由课程考核、实践教学基地、实践教学氛围组成;课程效果潜变量由实践课程的实用性、实践课程与理论知识的匹配性和课程安排组成[12]。根据文献搜集和实践课程实施情况,对于概念模型,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 教师因素对实践课程效果有显著影响;

假设2 学生因素对实践课程效果有显著影响;

假设3 企业因素对实践课程效果有显著影响;

假设4 学院因素对实践课程效果有显著影响。

3.3 模型修正

通过AMOS软件,对概念模型和假设进行拟合检验和验证性因子分析[13],初始模型显著性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结果显示,假设1和假设3不成立,假设2和假设4成立。初始模型的拟合结果也不理想,通过删除不显著的路径,并对模型进行多次修正,得到了较为理想的模型拟合结果,见表3,物流管理实践课程效果评价的结构方程模型如图2。

图2 物流管理实践课程效果评价的结构方程模型

估计值t值p值显著与否学生因素←教师因素.4848.076∗∗∗显著学生因素←学院因素.4107.428∗∗∗显著课程效果←企业因素-.005-.037.970不显著课程效果←学院因素.6233.949∗∗∗显著课程效果←学生因素.6794.813∗∗∗显著课程效果←教师因素-.346-1.515.130不显著

表3 物流管理实践课程效果评价结构方程模型拟合指数检验

3.4 模型分析

根据图2,将物流管理专业实践课程评价的结构方程模型中各潜变量之间的路径系数整理成表4,潜变量间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14]。

3.4.1 教师因素与实践课程效果

由于初始模型结果显示,教师因素到课程效果影响系数不显著,所以,删除该路径,假设1教师因素对课程效果有显著影响不成立。但教师因素通过影响学生因素而间接影响实践课程效果。根据贝叶斯公式,计算教师因素对课程效果的影响系数为0.69,见表4,影响系数较小,主要原因在于课程效果的测量变量是实践课程的实用性、与理论知识的匹配度和课程安排的满意度受一线教师因素的影响很小。在教师因素三个的测量变量中,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专业水平和教学态度不分伯仲,且影响系数均较大。通过访谈,大多数学生希望教师授课过程中既能够讲授专业的理论知识,又能结合物流企业生产实际,学生心中理想的教师是扎实的理论知识+企业实际生产案例+良好的教学态度——三者兼有的好老师。

表4 潜变量间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

3.4.2 学生因素与实践课程效果

学生因素对课程效果的影响系数为0.13,假设2学生因素对课程效果有显著影响成立。其中,学生对待实习的态度影响系数最大,为0.91,班级学风影响次之,0.86,学生对课程的期望影响第三,0.83,学生专业基础影响第四,0.72,学生实习年级影响第五,0.58。结果表明,学生对待实习积极的态度、良好的班级学风、合理的期望、扎实的专业基础对提升课程效果有显著影响,而大三实习比大四实习课程效果要好很多,因为大四年级的学生,有考研、考公务员、就业等更高需求,所以,学生普遍倾向于选择大三实习。

3.4.3 企业因素与实践课程效果

初始模型结果显示,企业因素到课程效果的影响系数不显著,所以,删除该路径,假设3企业因素对课程效果有显著影响不成立。企业提供什么样的待遇,与学院选择什么样的企业合作直接相关,所以,企业因素对课程效果不产生直接影响,而企业因素与学院因素之间的影响系数高达0.83,企业因素对实践课程效果的间接影响系数为0.64,也印证了此观点。可测变量中,良好的实习条件和实习待遇对企业因素的影响最大,实习结束后企业能否提供一定的工作岗位对企业因素的影响次之,0.88,实习过程中合理的工作强度对企业因素的影响也比较大,0.76。

3.4.4 学院因素与实践课程效果

学院因素对实践课程效果的直接影响系数为0.64,假设4学院因素对实践课程效果具有显著影响成立。考虑到学院因素通过影响企业因素、教师因素和学生因素而间接影响实践课程效果,间接影响系数为0.12,学院因素对实践课程效果总的影响系数为0.76,学院是教师的直接管理者,学院对课程考核要求的制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结果,学院选择与什么样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直接影响实践教学质量,所以,学院因素必定对实践课程效果有较大的影响。可测变量中,实践教学氛围、实践教学基地和课程考核要求对学院的影响分别是0.94、0.88和0.75。

3.5 提升实践课程效果的对策建议

3.5.1 提高教师水平

一线教师是理论课程的直接责任人,也是实践课程的直接责任人,结构方程模型中,虽然教师对实践课程效果没有直接影响,但教师却能通过影响学生而间接影响课程效果。学院可以从提高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双师型”教师,丰富教师的专业知识储备、端正教师的教学态度三方面出发,培养更高水平的应用型物流管理人才[15]。

3.5.2 转变学生态度

学生态度对实践课程效果的影响最大,实际走访中也发现学生普遍认为学校既然提供了实践教学,就应该完全保障学生的各种利益,包括实习工资、实习条件、实习内容等,就应该让学生“舒舒服服”的参加实习,而在实习过程中,部分学生只是机械的重复着实习工作,并不会认真思考实习的价值以及实习过程中理论知识的应用,此外,还有的学生想尽各种办法规避实习,实习报告、实习鉴定书的撰写也很不认真。所以,提升实践课程效果的根本,是转变学生态度,使学生认识到实习的价值,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过程中。

3.5.3 深化校企合作

企业因素对实践课程的影响系数较大,但并没有直接影响,而是通过影响学院、教师和学生来间接影响实践课程效果。这说明,校企合作的模式对实践课程效果的间接影响很大。传统的校企合作体现在实践教学上一般是学生参观实习和顶岗实习的方式,但是参观实习只能让学生比较浅显的感受实践教学,顶岗实习又存在实习工作量大、实习待遇低等问题,所以,实践课程效果较差。为解决此问题,校企合作的方式可以从参观实习、顶岗实习扩展到“订单班”、企业文化培训、企业参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企业在学校设立奖学金等方式[16]。

3.5.4 严格课程考核机制

走访过程中发现,不严格的实践课程考核是造成学生不重视的主要原因,因此,开设与物流管理专业匹配度较高、实用性较强的实践课程,创造良好的实践教学氛围,形成系统严格的实践课程考核机制,建立有效的课程考评指标,是提升实践课程效果的有效方法。

4 结论

本研究在文献回顾基础上,通过实地走访和方法调研问卷的方式,回收462份有效问卷,结合物流管理专业开展实践教学的实际,形成教师因素、学生因素、企业因素、学院因素和课程效果五个潜变量和18个测量变量,构建了双创视角下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效果评价的结构方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学院因素对实践课程效果的影响最大,整体效应为0.76,企业因素对实践课程效果的影响次之,整体效应为0.64,学生因素和教师因素对实践课程效果的影响较小,影响系数分别是0.13和0.69,各潜变量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其中,学院因素和企业因素之间影响系数较大,为0.83。虽然学院因素和企业因素都对实践课程效果影响较大,但由于两者具有相互影响,且学院是实践教学的需求者,所以,提高物流管理实践课程效果应从提高教师水平、转变学生态度、深化校企合作和严格课程考核机制四个方面进行。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