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基于实验室使用调查的高校实验室管理模式的思考*

时间:2024-08-31

□ 倪燕翎,张同语,黄 歌

(1.湖北经济学院 工商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 2.南京谦中谦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江苏 南京 211800)

教育部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中明确地方高校应培养能服务产业的应用型人才,《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也明确指出,践行知行合一,将实践教学作为深化教学改革的关键环节。这都要求地方高校担负起具有实践能力人才的培养重任。近年来地方高校经管类专业建设发展较快,但与之配套的经管类实验室管理无论是管理模式还是使用效率,都明显滞后。课题组以湖北经济学院(以下简称湖经)经管类实验室为对象开展了调查,并依据深入调研情况,剖析地方高校经管类实验室管理现存的问题,试图探索改进和提升管理效率的对策。

1 地方高校经管类实验室使用情况调查

1.1调查问卷

本次调查问卷涵盖了经管类基础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使用情况调查,主要面向在校生,采用网上发放,共收到213份有效问卷。其中,大一、大二、大三学生分别占41%、46%和12%。管理学、经济学、文学、法学、教育学门类的学生分别占69%、16%、7%、2%和1%。

1.2 调查结果分析

湖经设置的基础实验室有计算机基础实验室,英语自主学习中心,英语角三种,41%的学生完全不知道基础实验室在非课时对外开放,66%的学生完全没有在上课之外使用过基础实验室。

湖经建设有25种专业实验室,知道1-3种的仅55%;只有7%的学生通过实验中心官网获取到实验室相关信息,76%的学生则通过上课才了解到部分专业实验室资源配备情况;47%的学生完全不知道专业实验室非课时可以借用;仅7%的学生借用过;所有学生对实验室借用手续的认知处于空白。使用体验上,38%的学生遭遇过开门迟到或提前赶人;35%的学生反映维修拖拉;23%的学生表示被推诿或遭遇态度恶劣。

综合调查问卷的结果,不难发现:

①实验室资源无公开。湖经拥有国家级和省级示范实验室立项,但相关实验资源的用途、功能、配置、归属、分布等,并未在官方平台予以明确公开。别说学生对本校实验资源一头雾水,就连随机走访的多个院系的一线教师,也表示除了自己专业上课使用过实验室,对其他资源一无所知。②实验室管理信息不透明。实验室由院系自管还是校管;实验室是否开放、如何开放;实验室是否空闲或占用;实验室是否外借、如何借用等,所有这些管理信息完全不透明,没有渠道可以查询。③实验室多头管理、权责划分混乱。实验室的建设、装修、资源调配、硬件维护、软件调试、网络维护、日常开门关门以及卫生保洁分别归属不同部门;部门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互相推诿和职责不清。如:实验室建设由学院立项,由实验中心、资产处等多部门共同建设。资源使用分配权在实验中心,而设备维护和网络服务则在网教中心;教学软件的安装调试在网教中心,日常软件使用维护又在实验中心;调课排课归教务处和实验中心两个部门共同管理,但实验室开门关门却归后勤。④工作人员态度消极。多数工作人员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推诿搪塞,语焉不详。

2 地方高校经管类实验室管理主要问题的原因

课题组进一步深入进行调研和访谈,剖析了上述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2.1 实验室管理观念陈旧

①追求政绩而忽视学生诉求。高校为了评选和申报,会对标各类考核体系和评选标准,砸大钱花大力狠抓硬件投入。一旦建设完成立项获批,则除了正常教学,基本不允许学生使用仪器设备进行实践。②角色位置不正。管理者把自己与师生的关系定位为上下级。作为资源的掌控者,对师生采取居高临下的命令式、监控式管理。③单纯满足于教学任务的完成。管理者满足于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致使花费巨资建设的实验室仅仅承担单一教学任务功能,而不能充分满足科研、教研、实践、创新、创业等更多需求。④服务观落后。高校学生管理本应突出对学生的服务[1]。但官本位思想下,管理人员将自己视为权利的拥有者、行使者,而不是为师生提供服务的服务者。

2.2 以学生为中心重口号轻落实

实验室管理者为了维持教学环境的稳定性,习惯于把自己置于较高的位置上[2],对学生采用监管和强制手段。比如,因为开放实验室会带来一系列制度改革,增加服务、维护成本,甚至其他预期之外的问题,于是就干脆不开放,或不明确告知实验室是开放的,造成无人主动使用、实验室实际空闲,为自己的管理减轻负担,减少责任。这种做法表面看有条不紊,实际是利用信息不对称压制学生需求,是一种彻头彻尾的“懒政”不作为。

2.3 管理模式僵化

湖经实行了校级管理和院系管理并用的模式,试图平衡两种组织结构的利弊。实际使用中,院系自管实验室有专业教师,可自主安排上课或开放,使用率较高且机动性好,但管理经费欠缺,专业教师空余时间有限。校管实验室拥有财政经费和统筹调度权,有专门工作人员,但经费和人员都不足。由于同一个实验室需要承担多个专业的教学任务,客户端软件数量多、专业种类多,时常会出现软件冲突、系统拖慢、服务器崩溃等问题,而日常运维和系统安装维护由于管理部门多、分工不明、职责不清,导致责任互相推诿,运行效率极其低下。

2.4 激励制度不合理

专职实验师缺乏制度保障。地方高校不设或不重视专职实验师,评审、晋升、定级以及工资都不明确或低于教师系列,实验室专职人员薪酬偏低,身份尴尬,必然导致积极性不高、服务态度不好[3]。

2.5 管理经费不足

普通地方高校经费来源远不如部属或重点大学,近年来财政性投入所占比例递减,学费所占比例递增[4],高校整体经费投入不足的情况依旧存在,相对而言,实验室经费投入更是捉襟见肘。经费不足不仅直接制约了实验室相关人才引进,也影响了实验管理改革与创新的相关工作推进。

3 地方高校经管类实验室提升管理效率的对策

3.1 摆正管理者位置

管理者应确实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指导思想,树立为师生服务的正确观念。将为教学、教研、科研、生产、创新、创业、实践提供平台和支撑都纳入到自己的服务范围,深入挖掘实验室潜能,充分听取师生意见,做实验信息的提供者、实验资源的协调者、实验设备的维护者、实验室使用的服务者、创新创业平台的搭建者。彻底摆脱发号施令和监管控制的角色,引导、鼓励、帮助师生用足、用好学校的实验资源。

3.2 信息公开与交流沟通

管理部门应在官方网页上主动公布学校的实验资源内容、分布、使用方法、申请方式等,并尽量简化办理手续。条件具备的还可以在学校主流社交平台上建立公共账号,填补线上服务的缺漏。比如,开通微信公众号、微博公众号等。学生和教师可以通过线上平台关注来查询实验室的布局、使用、占用、借用情况和办事方法;查询办理进度;向管理维修部门提出借用申请和报修;学生可以在使用后进行评价打分、留言反馈,使得主管部门与师生之间有信息交流沟通的渠道。

3.3 整合管理机构并明确分工职责

改善并简化实验室管理的组织结构,统筹立项建设、硬件维护、软件管理、日常运维和实验楼安防保洁等职能。整合现有的管理机构,厘清各科室分工与职责,加强各院系之间的横向联系,避免各自为政、互相推诿、职责重复或真空的产生。管理部门不妨以网站、上墙等公开的方式明确各部门及人员的权责范围,对广大师生起到指引作用。

3.4 创新激励制度

对实验室专职管理人员,可以组织学习培训和考核上岗,安排抽查等,提升人员技能水平和规范服务标准与行为。对实验教师则应从学校层面提供制度保障,明确其教师系列的归属、晋升渠道、职称评审方式和考核方法,使其事业有奔头、工作有激情;另一方面,学校不应单纯以申报项目、获取某种资质认定为评价标准,而应引入其他指标来鼓励管理创新。例如,可以将实验室非教学使用率、使用了实验资源的教师教研科研项目立项结题、学科竞赛获奖、学生创新项目、创业成果、校企合作共建实验室成效等指标引入,据此给予相关人员在晋升、绩效、创新方面的奖励,从而激发实验管理人员积极性,愿意多方面多渠道提供多维度服务。

3.5 实施开放与动态管理

经管类实验室相对工科实验室,设备精密和复杂程度较低,更多是提供虚拟仿真的软件系统,完全可以尝试各种开放式管理。既可以通过公开招聘招募学生团队参与管理,由学生团队负责日常维护、实验室开放关闭等简单日常工作,也可以让学生参与实验设计、实验指导、实验课助理等教学活动,还可以允许学生参与课题等科研项目,甚至可以鼓励学生参与网站、公众号、社交平台、实验竞赛、创意活动策划等。学生参与的实验室开放式管理,及时反馈,实时调整,持续优化,在动态管理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实验室使用效率、管理水平,既能满足特色化个性化需求,又能培养学生综合能力,还能激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最终促进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