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 胡 海,熊 巧,周 颖,毛忠勤
(武汉现代物流研究院有限公司,湖北 武汉 430015)
现代快递业作为“新经济”的代表,拉动消费也促进生产。世界著名四大快递巨头UPS(联合包裹)、TNT(荷兰邮政)、DHL(德国敦豪)、FedEx(联邦快递)曾一度市场占有率达到80%以上,随着互联网+浪潮的兴起,网络购物的优势日益凸显,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快递行业的春天,2018年,全国快递业务量突破500亿件,连续5年稳居世界第一。高校师生作为网络购物的主力军,高校快递年处理量29.2亿件,占全国快递总量的7%,高校每人年均快递量74件,同比增长25.4%,不断上升的校园快递量对校园快递运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武汉市作为全国大学生人数最多的城市,近年来高校快递量增长迅速,高校快递面临的问题与挑战越来越多,对当下武汉高校校园快递的发展现状进行剖析并探索有效的对策建议,对于其健康高质量发展是必要的也是紧迫的。
作为全国大学生人数最多的城市,武汉高校快递量成倍增长。2018年,武汉拥有高校91所(不含7所军事院校),在校大学生人数120万人。全市87个快递品牌,逾500处高校快递末端网点,2018年高校快递量达到7411万件,是2014年的5倍,其中收件量约412万件,派件量约6999万件,高校快递量呈现急速增长态势。三通一达等主流快递品牌高校服务网点日均收件量1000件,日均派件量在1万件到4万件之间,返校高峰和“双11”等电商节期间,派件量激增至日常量的3-5倍不等。对于在校学生人数较多的高校,如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自2017年以来,月均快递量突破30万件;中南民族大学2016年快递量月均4万件,2018年月均达到11万件,增速显著。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快递量位列全市高校前三,占全市高校快递量的17.9%。
武汉高校快递经历了由被动粗放经营到主动探索的管理历程。
①2014年以前,部分高校出于校园安全考虑拒绝快递进校,高校快递收寄主要靠在校内外路边摆地摊,设置临时流动点,通知师生在某一固定时间段到流动点取件。
②2014年至2016年,靠租用门面或搭建简易房建立的校内快递网点逐渐增多。武汉某高校16家快递网点集中在校园主干道上,高峰时段,人流涌动、交通堵塞。
③2017年以来,政府鼓励“快递服务进校园”,武汉市高校快递不断进行模式创新,快递服务进校难的局面得以有效缓解,部分高校引入第三方平台,成立快递综合服务中心,并采用“货架自提+智能快递柜”的运行方式,将校内快递资源有效整合在一起,派件效率大幅提升。
目前全市快递行业管理部门为市邮政管理局。为加强快递行业管理,规范快递市场,成立了市寄递渠道安全管理专班,将寄递渠道安全管理工作纳入全市综合治理考核体系;建立了企业内部安全监管机制,落实实名收寄、收寄验视、主要品牌企业分拨中心实行快件安检3个100%制度;贯彻落实“放管服”,依法开展行业许可和审批,严守邮政普遍服务“红线”,行政审批办理时限大幅缩减。依法开展规范管理,实现快递企业100%持证经营;加强邮政社会监督管理工作,成立市快递行业协会;促进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和消费升级,印发《关于推进全市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协同发展的实施意见》(武政规〔2019〕9号),明确提出提升末端配送服务能力,建立智慧快递物流服务体系,支持院校快递综合服务站、“快递超市”建设。
现阶段武汉高校校园快递多种运营模式并存,主要运营模式有以下五种。
一是加盟代理模式。这是目前应用最普遍的模式,加盟商通过加盟模式向快递企业获得高校快递经营权,在校内租赁场地作为快递收发站点,为快递公司与高校师生服务,通过收派货物获得收入,收入以计件提成为主,典型企业有中通、申通、圆通、韵达等。
二是企业直营模式。部分快递量大的快递公司和电商企业会选择在高校校园内自建直营点,除了收派货物外,这些直营点往往还会为师生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典型企业有中国邮政EMS、京东等。
三是快递公司+商铺模式。有些快递公司或电商网站,由于快递量小,采用与校园各种商铺合作的模式,商铺在经营原有业务的同时进行快递的收发,典型企业有顺丰、天天快递等。
四是流动服务点模式。部分快递企业由于业务量少、配送货物种类特殊等原因没有在校内设置固定站点,由配送员驾驶相关配送车辆到学校进行流动派件,典型企业有万象物流等。
五是综合服务平台模式。学校与第三方平台合作,成立校园快递综合服务中心,整合校内所有快递资源,采用“货架自提+智能快递柜”模式进行运营,该模式自运行以来,优势凸显,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探索并引进该模式,典型企业有菜鸟驿站、小麦公社等。
以上五种运营模式,根据其主导角色的不同可以分类两类,分别是快递企业主导型和高校主导型,每种运营模式各自的优缺点如表1所示。
表1 武汉高校校园快递现有模式优缺点分析表
一是市场管理不规范。政府和高校缺乏相关经营政策法规及管理办法,一方面高校出于安全与便于管理的原因,限制快递车辆和人员进出,不能满足师生个性化服务要求,容易引起快件积压、延迟和用户投诉;现阶段越来越多的高校将校园快递业务承包给第三方,各参与方权责不明,管理混乱,且部分第三方平台对于入驻企业收费不合理,品牌快递企业不认可而拒绝入驻,导致高校师生无法享受优质高效的快递服务,例如,武汉大学引进第三方平台近邻宝并要求校内快递全部入驻,快递入驻需缴纳高额服务费,快递网点拒绝入驻,影响快递投递。另一方面,部分地区校园快递垄断及恶意竞争明显,快递高校片区承包商独占校园快递业务,阻碍其他品牌提供快递服务;快递企业要进入校园开展快递业务,需向快递高校片区承包商缴纳进场费,或被迫以委托模式将快件交由承包商代理,严重阻碍了有服务标准、有保障的快递企业进校园提供快递服务。例如,黄家湖校区高校内部人员或裙带关系如周边乡民违法代理、独占校园快递业务,违规收取额外快递服务费用。
二是运营管理不规范。快递公司缺乏统一经营管理规范,以致高校快递站点选址不科学,空间布局不合理,目前,武汉市高校中常见的快递末端站点有中通、圆通、申通、韵达、天天快递、百世快递、邮政EMS、顺丰、京东、菜鸟驿站、小麦公社等,为避免业务冲突,再加上高校房屋租金高等原因,这些快递站点往往分散分布在学校商业区、生活区等区域,有的高校甚至一个校区出现两个或以上的同一快递公司的站点。快递末端网点多且小,受人力成本、营业面积较小影响,代理点派发能力较弱,无法承担高峰期快件数量,经常出现丢件、损坏、冒领、错领、取件等待时间过长等问题;由于快递企业对于高校代理人的准入及退出标准不明确,导致站点管理水平、人员素质等参差不齐,部分站点更换代理人、更换营业地址或营业业务的情况频繁出现。
三是市场竞争压力大。目前武汉市高校校园快递五种运营模式并存,市场份额有限,市场竞争者众多,竞争压力大,加上高校校园快递派件多,收件少,派件利润微薄,靠快递量维持运营,站点利润有限。随着高校快递资源整合的不断推进,高校主导型的综合服务平台模式的优势凸显,越来越多的高校快递末端配送向综合服务平台化转型,但目前综合服务平台运作体系不完善,各参与方收入分配不合理现象明显,小散乱的校园快递现状并未改变,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大。
一是服务满意度偏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由于快递行业准入门槛较低,部分从业人员素质低下,加上较大的劳动强度,服务态度较为恶劣;目前高校校园快递主要派发模式是配送人员短信通知师生定时定点取件,师生由于课程原因取件时间和配送时间往往存在冲突;部分站点快递人员在临近下班时以电话形式多次催促师生取件,“规定时间”内没有取件就将包裹退回到商家;由于高校快递具有极强的周期性,在返校、“双11”等电商节高峰期间,快递量急剧增多,站点缺乏科学的分派方法,取件现场秩序混乱,取件时间过长;快递企业保价理赔制度不完善,货物出现破损或遗失等情况时师生权益得不到保障。
二是安全隐患大。部分高校快递站点空间狭小,高峰时期快递过多堆积过高,甚至堵塞安全通道,存在消防隐患;部分站点快递从仓库一直堆放到马路上,对校园秩序和师生的人身安全造成巨大压力;部分站点环境脏乱,鼠害虫害问题严重,货物易受到鼠虫侵害,危及人身安全。另一方面由于高校主要群体为学生和老师,服务对象比较单一,稳定性相对较高,很多快递站点在进行收件时并未进行严格的身份核验及货物开箱验视,存在极大的社会安全隐患,同时在取件时也未严格核实取件人身份,存在冒领、错领风险。
三是包装废弃物回收困难。高校与日俱增的快递量造成了快递包装废弃物在校园内随处可见,既造成了资源浪费,又给校园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目前高校快递包装废弃物处理以校内保洁人员清理为主,回收利用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
一是完善法律法规,加强政策扶持。
建议市公安局、市教育局、市邮政管理局、高校和快递企业建立联动机制,出台促进和规范高校快递服务进校工作的意见,明确快递服务资质,完善快递准入和退出标准,推动校园快递服务标准化,打击黑恶势力。高校应结合本校特点制定管理措施,规范管理流动服务点,强化对快递服务的监管,共同营造规范、公平、有序的校园快递市场环境。
建议有关部门制定规范校园快递末端管理的综合性扶持政策,鼓励高校快递服务模式创新,扶持高校快递新业态发展,如扶持智能快递柜的投放使用,对智能快递柜给予运营补贴以平衡快递企业现有利润被大量瓜分的局面;倡导绿色环保理念,对包装物回收站建设予以政策和资金扶持,鼓励包装物回收模式探索。
二是明确快递性质,完善管理体系。
建议高校将快递作为保障性、公共服务性产业对待,鼓励高校提供合适场地设立快递集中收寄的运营场所,建设高校快递综合服务站,设置自助服务终端。支持综合服务平台模式发展,高效发挥综合服务平台模式优势,将高校快递综合服务平台作为学校为师生提供后勤服务的准公共产品,纳入学校基础设施的一部分,加速推进“快递服务进校园”。
快递的经营活动可以由市场发挥主导作用,高校应该强化管理体系建设,肩负起主体监管责任,对经营主体制定事前准入、事中监管、事后追责的管理体系,配备人员或通过勤工俭学、校企合作等方式对服务点进行运营和监管,为大学生创业实践、贫困生勤工俭学创造机遇,将校园快递服务管理纳入学校管理服务日常工作,打造高校主导下的校园快递的高效集约配送体系。
三是加速资源整合,合理分配利润。
支持当前高校出现的校园快递服务中心综合平台模式的创新发展,鼓励平台公司与快递公司本着互惠互利原则,加强联盟合作、资源整合;尊重高校各自不同的管理需求,校园快递在保障安全、秩序、质量和师生能公平公开选择服务主体的前提下,促进多品牌快递差异化、多元化服务经营。
高校快递参与方主要有政府、高校、快递企业、校园快递代理人、第三方平台、智能快递柜企业等,政府和高校应起主导作用,在以提高服务质量为宗旨的前提下,明确各参与方权责,引导各参与方合理分配利润,营造公平的校园快递市场环境,维持校园快递的市场平衡。
一是加强自身管理,提高服务质量。
快递企业应强化自身制度建设,建立完善、严格的代理人准入及退出机制,对站点代理人的经营管理水平、人员素质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考量;对站点的选址、站内设施的布局进行全面的指导与监督,确保站点选址布局的合理性,确保快递站点的消防安全;完善快件保价理赔制度规范,加强与保险公司的合作,确保快件保价理赔制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要求,切实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建立严格的安全制度规范,切实保障寄递渠道安全、用户快件安全和信息安全;统一站点作业规范要求,加强对站点运营方进行业务指导和培训,确保运营方提供的投递服务符合《快递服务》国家标准和《快递业务操作指导规范》。
二是加强技术创新,推动智慧发展。
在硬件方面,鼓励快递站点配备可拆卸智能快件箱、实名收寄设备、验视记录仪、视频监控等设施设备,实现快件操作过程可视化与可追溯性。
在软件方面,依托互联网技术,通过快递信息与校园智能卡数据对接,实现刷卡智能验证、手机扫码等智能验证方式,支持快递综合服务平台提供移动端、PC端和微信公众号等响应互动,拓展线上服务,实现标准化运营和信息化驱动,推动高校快递末端配送智慧化发展。
三是加强各方合作,推动可持续发展。
快递企业应抱着开放的态度积极与政府、高校、同行企业、新进业态等参与方进行合作。积极配合政府相关政策的落实,尊重并配合高校管理制度的施行,加强同行企业的沟通交流与业务合作,支持新业态的发展并主动探索有效的合作模式,构建与高校代理人的命运共同体,保障高校代理人的合理利润,维护高校校园快递良好的运行局面,推动高校校园快递的稳定发展。相关行业组织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和桥梁纽带作用,促进高校及企业间的沟通与合作。
快递企业应主动承担起高校校园快递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工作,探索包装废弃物的回收模式,如以积分形式对包装废弃物进行回收,积分兑换小礼品或抵扣寄件费等,推动校园快递的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高校校园快递服务作为电商平台和师生之间保证交易顺利完成的中间纽带,其发达程度对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推动高校校园快递健康快速发展,是促进电子商务与电商物流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优化校园环境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高校校园快递在实际运营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政府、高校、企业应共同努力,以提高服务质量为宗旨,针对典型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希望本文对于高校快递行业未来的发展有一定的启示与指导作用。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