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平潭城乡水务一体化建设研究

时间:2024-08-31

陈 苏

(平潭综合实验区水务投资有限公司,福建平潭 350400)

1.引言

平潭综合实验区位于福建省东南部,是祖国大陆距台湾最近的城市。在***总书记为平潭擘画了“一岛两窗三区”[1]战略定位下,平潭发展正面临着新的历史机遇。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福建省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积极开展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工作,结合平潭城乡发展情况和水资源开发及利用现状,在城乡供水一体化规划的基础上,将污水收集和利用纳入一体化规划中,开展城乡水务一体化规划。平潭城乡水务一体化包括原水、供水、排水、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回用等方面工作,打通全过程、全阶段水务环节,以实现水资源的统筹管理和高效利用。为全面理顺城乡水务现状,规范水务各项工程建设活动,2020年7月,《平潭综合实验区城乡水务一体化规划》(以下简称“《水务一体化规划》”)获得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批复,标志着平潭城乡水务一体化建设进入新篇章。在平潭城乡水务一体化项目落地后,平潭水务公司的业务板块将由单纯的供水板块(引调水、制水、供水)扩展到含供水、污水处理、环境综合整治等一体化协调发展的全产业生态,给企业带来增长新动能。

2.平潭城乡水务一体化建设现状及规划

2.1 基本概况

2.1.1 自然地理概况

平潭综合实验区位于福建省东部沿海,东濒台湾海峡,与台湾隔海相望,距台湾新竹126km,是祖国大陆距台湾最近的城市,北距福州市120km(长乐国际机场70km);西隔海坛海峡与福清市、长乐市相邻,南与莆田市南日岛斜角相望,距厦门港200km。全区陆域面积392.92km2,海域面积6064km2,拥有以海坛岛为主的126个岛屿,其主岛海坛岛面积324.13km2,为全国第五大岛,福建第一大岛。

图1 平潭综合实验区区位图

2.1.2 社会经济概况

平潭综合实验区辖4 片区:金井片区(北厝、敖东、南海)、海坛片区(潭城、澳前、岚城)、君山片区(流水、中楼、芦洋、东庠)、苏平片区(平原、苏澳、白青、大练、屿头)。居委会、行政村共计200个。2018年全区常住人口46 万人,城镇化率50.2%。平潭现有主导产业为海水养殖、远洋捕捞、船舶修造业和以旅游、商贸为主的现代服务业。

2.1.3 水资源现状

平潭主岛的地形情况呈南北长条状,岛南部和北部为丘陵、台地,中部为海积风积平原、海滩地,地势南北高、中部低。按照基本上能反映水资源条件的地区差异和尽可能保持河流水系的完整性的原则,共划分两个分区,供水I 区——南部供水区、供水Ⅱ区——北部供水区,另有4 个远离主岛的岛屿(下简称离岛)。平潭在全省水资源分区属“东南诸河”一级区、“闽东诸河”二级区、“闽东诸河下游海岛片”三级区。因此本次平潭供水I 区、Ⅱ区应列为四级区。(详见图2平潭综合实验区水资源分区)

图2 平潭综合实验区水资源分区

降水:平潭是福建少雨区之一,有水热同季的特点,境内各地年降水量在900mm~1200mm。全年82%的降水集中在3月~9 月,其中5月~6月梅雨占34%,而10月~次年2月共5个月降水量仅占18%。

岛内水资源。三十六脚湖集雨面积为13.4km2,多年平均来水量为672万m3,面雨量取三十六脚湖的多年平均雨量为1106mm 求得多年平均径流深为502mm,多年平均径流系数为0.454。

2.2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2.2.1 原水业务

岛外(指平潭岛以外)调水:成立了福州水务平潭引水开发有限公司,构建区外淡水资源的引调平台,协同管理,规范运作;建设了福清闽江调水工程(已建成);福建省平潭及闽江口水资源配置工程(下简称“一闸三线”工程),正在建设一闸三线工程平潭段,建成可实现日调水75万吨/日。

岛内(平潭岛以内)储水:三十六脚湖为福建省最大的天然淡水湖泊,是平潭岛唯一的具有多年调节性能的中型水库。当前,三十六脚湖-中型水库,库容长期处于死库容边界(430万吨)以下,经常发生“蓝藻”现象,严重影响供水质量。

2.2.2 制水业务

平潭规模化自来水厂2座,为南部水厂(一期十万吨,二期建设中),北部水厂建设中。南部水厂作为区内重要供水项目,处理规模每天仅10万吨,已不能满足全区供水发展的需要,严重阻碍了平潭居民用水。

2.2.3 供水业务

平潭水务目前供水范围包括平潭县城区、潭城镇、金井湾新城、岚城乡、流水镇、澳前镇部分村庄,总供水管线长度509.5公里。供水人口22万,其中城镇人口16万人,农村人口6万人。全区分成三个供水分区:供水Ⅰ区、供水Ⅱ区、离岛供水区;平潭二次供水采用分区规划、分期建设。

各区域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于2009年~2017年之间,全区已通过农村安全饮水工程铺设自来水管,但因水源及其它原因未通自来水的村庄有74 个,未铺设自来水管网的村庄有20 个,未通自来水的人口为195620人。

2.2.4 排水业务

当前,全区已移交管养雨污管网约400公里,7座污水提升泵站,接养雨污管道CCTV检测;管道清淤、疏通和维修;管道巡查、养护等。除新建污水管网外,现状城区内污水管网不成系统,多数污水管直接接入雨水管道中。相关部门对民宅污水排放管改接至道路污水管内,但工程繁杂,难以将民宅的所有污水进行完全分流。旧城东区截污泵站出水管道接至下游的雨水渠内,造成重复污染。

2.2.5 污水业务

建设、接管3座污水处理厂及其配套设施、农村污水治理工程已经进入第二期,目前在建的农村污水治理工程将进一步扩大污水厂区处理的覆盖范围,提高污水收集率。

2.2.6 污泥处理业务

污泥经污泥处理中心处理产生无机种植土,餐厨垃圾经餐厨垃圾处理厂处理后可产生油脂及沼气(甲烷)产品。

2.3 平潭城乡水务一体化建设的必要性

供水作为城乡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通过市政水厂、再生水厂、给排水管网等工程建设,增强平潭供水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乡公共服务的水平,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增加居民收入,提高人们整体生活水平。因此,本项目是改善城乡公共服务水平,支撑平潭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旨在打破成型界限,实现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配置,统一规划,分期实施,全面提升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水平,满足城乡未来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因此,本项目是提升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水平,满足城乡发展需求的需要。

随着平潭跨海新通道的建设和经济水平的发展,平潭旅游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在旅游旺季,主岛部分区域和离岛地区会出现用水短缺问题。通过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可以增加平潭地区水源,保障平潭自来水供给,全面提升城乡自来水普及率,满足经济社会发展所增加的用水需求。

2.4 预期效果

推进平潭城乡水务一体化建设,近期(2025年)平潭自来水普及率将由现状55.73%提至98.4%以上,1000m3/d(千吨日)以上水厂的供水服务人口比例由现状44.65%提至98.4%以上;城乡污水收集率将由现状58%提至98%以上,受益人口将达到45万人以上,解决水资源紧缺问题,促进平潭综合实验区国际旅游岛建设[2]。

2.5 发展方向

2.5.1 创新

目前,数字中国、数字福建正在加速建设,信息化在推动涉水行业发展,优化产业布局的潜力急需释放。以城乡水务一体化建设为契机,平潭拟采用信息化手段,对供水、排水、污水处理、污泥处理实施全数字化监控管理,将进一步保障居民用水安全,实现运行管理手段的优化升级,创建“数字水务平台”,逐步构建“水网一体化”的安全保障体系,提升水务企业服务水平[3]。

2.5.2 合力

给排水不仅是供水企业的事,也是老百姓的事,更是政府的事。因此做好给排水服务,需要供水企业、人民、政府三方合力,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共同为大家提供安全饮水而努力。另外,在新时代,供水企业需要联合互联网企业,共同探索新技术,提高供水服务质量[4]。

2.5.3 分享

业界之间的共享交流是必要的,也是宝贵的。E20环境平台和供水联盟一直致力于促进水行业的交流与合作,也希望有机会与同行共同分享一些经验,推动整个行业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

3.平潭城乡水务一体化建设方案

3.1 保障水源水供应

扎实推进“引调水工程”。在保障岛内供水的同时,水务公司应重点推进闽江口水资源配置(“一闸三线”)工程,实现岛外抽调水源水75万吨/日;同时积极推进君山湖、韩厝水库、芦北湖3处水源串联,以供应北部水厂,实现全区水源水供应再增加10万吨/日。

加快推进“水厂扩建工程”。重点推进南部水厂二期工程、北部水厂一期工程建设,建成供水管网从北到南,通过南北部水厂联网运营,打造双水源双水厂运行模式,实现水处理规模45万吨/日。

3.2 完善管网配套

管网改造升级。加速推进供水管网完善工程,农村供水管网建设工程(小水接大水),离岛乡镇饮用水工程(大练、屿头、东庠、南海),旧城区供水管网改造工程,梳理市政管网存在的断头等问题,补缺补漏。

推行数字水务。加速管网压力在线监测系统建设,减少管网自然漏损和人为损坏爆管;积极探索推进互联网创新模式,创建“数字水务平台”,逐步构建“水网一体化”的安全保障体系。

3.3 提升服务品质

探索实施管道直饮水工程。要及早谋划在新建高档社区、星级酒店、重点景区、汽车站实行直饮水试点;远期规划,对高铁站、旅游场所、酒店、宾馆、城市综合体和所有新建居民区实行管道直饮水制度。更可计划将生活用水与直接饮用水分开,实现饮用水与生活用水分质分流,达到优质优用、低质低用的要求。

水务服务质量的全面提升。当前水业企业服务质量不成体系,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水务公司应积极打造立户、缴费、报修、投诉等多种服务平台,探索如何建立智能化运行系统,在水资源评价、水质监测与管理、供水管理等方面积极构建供水、报修、投诉等服务功能。

3.4 实现污水再生

污水截流工程。区内的污水主要是生活污水,除末端截污外,还需在分水口进行管网疏浚修复,并对已建区进行污水管网改造,解决雨污混流问题。要以强化污水收集能力为重点,通过三年污水管网行动计划等项目,完善直排水系统、污水配套泵站建设,实现全区污水及再生水管网的全贯通。

污水处理项目。最大限度地利用南湾再生水厂、竹屿再生水厂,近期日处理规模将达15万吨/日,并结合技术和环境,提升处理水平,真正达到回用中水标准。大力推进农村污水处理,将厌氧塘、生态池、清水池组成阶梯式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排放水质达到地表“4类标准”。

污水再生利用项目。将再生水厂和污水厂的污泥充分利用后,通过污泥处理中心处理,制成培养土,用于绿化种植。达到污泥“零”排放,充分利用再生水厂处理后的中水,用于全区河道生态补水、景观用水、绿化灌溉、环卫清洗等;规划利用坛南湾再生水厂产生的中水,经中山大道的共用管廊,用于周边绿化灌溉,实现污水循环再生,形成绿色生态产业链;大力推进中水回用,建设中水系统、小区中水管网。

4.讨论与建议

4.1 数字化环境建设

推行数字水务已是大势所趋,以城乡水务一体化建设为契机,针对现阶段的《平潭综合实验区城乡水务一体化规划》智慧水务工程建设要求,建立网络通信、服务器资源配置、机房系统和指挥中心。购买相应的第三方软件,对设备进行自动化升级改造,节省能耗,降低成本。

调度指挥中心拟采用信息化管理、多场景应用、多工作协作、多层次联动的设计思想,将城乡供水综合调度屏、应急指挥等应用集成为一体,帮助供水企业实现数字化、网络化、动态化、精细化。结合新水厂的建设,在新水厂建立调度指挥中心,主要建设机房系统、大屏幕显示系统、门禁系统和台式计算机。

中心操作间是各种信息系统,为满足各种电子设备对温度、湿度、洁净空气、电力、雷电接地、燃气火灾等要求,完成机房装修、配电网、不间断供电、消防控制系统、机房机柜、综合布线、环境监测控制系统、防雷接地、电气火灾等要求。

4.2 一体化环境建设

利用水务一体化模式对城乡水务基础设施进行“包装”建设,更符合城市给排水系统的内在特性。在给排水系统中实现水厂、污水处理厂主体与给排水管网一体化,使水厂、污水处理厂与配套管网的设计、施工、验收、投运工作同步进行。针对给排水系统中管网建设分散、施工标准不统一、功能不配套、施工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提高工程的整体施工效率和质量。完全覆盖城市水务基础设施的运营,打破原有的运营区域分割,管理维护职责分散的问题,与网络之间形成一定程度的联动效应。采用联合调度的给排水系统,使全区城镇、乡村的给排水管网、排水设施、水厂、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能力能够根据水位的变化及时调节管网,提高系统运行的效率和调度水平,提高平潭城市、农村水环境质量。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