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张永雨,孙玉永
(1.河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公司,河南 郑州 451450;2.铜陵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安徽 铜陵 244000)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扩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也逐渐转向地下,诸如地下综合体、地下停车场、地铁车站等不断涌现。进行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不可避免的会涉及到基坑工程,而基坑工程属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其安全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地层参数、水土压力、地下水情况、施工机械、施工临时荷载等因素(徐杨青,2001;杨学林,2012;律文田和李伟勇,2020)。此外,基坑工程一般都作为临时工程,无论是设计单位还是施工单位对其的重视程度都不如永久性工程,因此也造成了一些基坑工程事故。
本文以某一边坡失稳基坑工程为背景,通过现场调研、室内实验、计算分析等手段,系统分析了引起基坑边坡失稳的原因,并针对性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可为类似基坑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借鉴。
该项目为高层住宅楼,包括34层住宅3栋、3层商业辅助用房及一层地下车库,建筑总面积57119.27 m2,位于郑州市北部,场地地面标高93.1~93.2 m,高层主楼采用锤击管桩,桩径400 mm,车库采用天然地基筏板基础。
该项目基坑形状为梯形,周长379.9 m,开挖深度7.5~8.5 m,地下室开挖采用整体分层开挖。基坑东北侧为40 m宽主干路的绿化带,基坑南侧、西侧为拟建道路。基坑平面布置如图1所示。
图1 基坑平面布置图
场地属黄河冲积平原,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冲积的粉土、粉质黏土、细砂层,具体包括:①耕植土,稍密,以粉土为主,埋深0.3~1.0 m,平均厚度约0.52 m;②粉土,稍湿~湿、稍密,埋深0.3~5.8 m,平均厚度约2.9 m;③粉土,稍湿~湿、稍密,埋深5.4~10.9 m,平均厚度约2.7 m;④-1粉质黏土,黄褐色~灰褐色,软塑,局部可塑,埋深6.7~12.4 m,平均厚度约2.9 m;④-2粉土,灰褐色,局部为黄褐色,湿,稍密,局部夹薄层粉质黏土,埋深7.5~12.4 m,平均厚度约2.45 m;⑤粉质黏土,灰褐色~黄褐色,可塑,局部软塑,切面较光滑,埋深11.9~15.8 m,平均厚度约3.06 m;⑥粉土,褐黄色,湿,中密,摇震反应迅速,埋深13.0~17.2 m,平均厚度约1.56 m;⑦粉质黏土,黄褐色,可塑,埋深14.8~18.6 m,平均厚度约1.74 m;⑧细砂,灰褐色~黄褐色,饱和,密实,埋深24.5~28.7 m,平均厚度约10.2 m。基坑范围内的地层设计参数如表1所示。
表1 基坑支护设计土层参数
勘察期间为3月份,该场地初见水位位于地面以下11.20~12.50 m,稳定水位位于地面以下17.61~19.30 m,地下水属于潜水,含水层主要为下部粉土层或细砂层。由于场地浅部存在粉质黏土相对隔水层,浅部局部存在上层滞水,上层滞水水位埋深约11.60 m,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和地下水开采的影响。
依据基坑规模、开挖深度、地质水文条件、周边环境条件及有关技术规定,基坑侧壁安全等级为二级,基坑支护方案采用土钉墙方案,支护平面图详见图1,依据13#钻孔地层资料设计的Ⅰ-Ⅰ’支护剖面图详见图2。依据各层地质参数,计算Ⅰ-Ⅰ’剖面的整体稳定性安全系数为1.329>1.3,抗隆起稳定安全系数(孙玉永和肖红菊,2013;侯晓亮和谭晓慧,2015;胡康俊等,2015;蔡露等,2018)最小值为1.615>1.60。
图2 Ⅰ-Ⅰ’支护剖面图
2017年6月底,设计单位完成基坑支护设计文件,并通过审查后交付甲方,施工单位8月份进场,8月10日开始土方开挖,支护结构施工于8月14日开始依据土方开挖进度进行施工,交叉作业。由于扬尘管控,土方开挖存在突击现象,支护结构施工跟不上土方开挖进度。基坑开挖至地面下7.2 m时,锤击管桩施工开始。管桩仅在主楼基础下,桩径400 mm,桩间距1.4 m,管桩施工采用跳打原则,隔一打一,先中间后两边,1#楼北侧距离滑塌区域距离在14.4~29.8 m之间。
10月22日,接甲方通知,基坑开挖至地面以下7.2 m,锤击管桩正在施工,第5排土钉准备施工,基坑东北侧出现坑底隆起、坡角突起、失稳滑塌现象。坡脚土体成软塑状,基坑底出现渗水现象,坡面整体没有破碎,但出现多处贯通的竖向裂缝,坡顶5 m范围内呈错台状,错台高度0.3~1.5 m,边坡滑塌长度约51 m,坡顶为40 m宽的道路绿化带。基坑滑塌没有造成道路变形或开裂。滑塌现状照片详见图3和图4。
图3 坡角现状图
图4 坡顶现状图
依据基坑设计文件,结合现场施工顺序,基坑底部正好位于软土层④-1层粉质黏土,该层承载力特征值为80 kPa,压缩模量为3.1 MPa,承载力较低,属高压缩性土,当基坑开挖至地面下7.2 m时,在无侧限情况下该层变形量增大,边坡变形逐步显现。在基坑开挖过程中,挖土机械和拉土车辆的反复碾压下,④-1层土被扰动,强度进一步下降。当锤击管桩施工时,上层滞水水位由勘察时的11.60 m(3月份),上升至7.2 m(10月份),水位上升了4.4 m。水位的上升进一步加剧了④-1层土软化,抗剪强度进一步的下降,变形量进一步加大,边坡内部拉应力逐步增大,最终拉应力超过土钉极限抗拉强度,导致土钉锚固体破裂,钢筋被拔出。最终坑底隆起,坡角失稳,出现边坡滑塌现象。依据边坡失稳机理的分析,边坡剪出口位于基坑隆起位置,边坡的后缘位于坡顶竖向裂缝位置,推测滑动带(张永雨,2020)位置见图2中ABC位置。
基坑失稳滑塌后,对现场施工情况进行了核查,边坡坡度、面层厚度、面层中钢筋网、土钉长度、锚固体直径、钢筋型号等方面与设计文件基本一致,施工质量基本合格,但质量检验与验收程序缺失。从断裂的锚固体看,钢筋没有完全居中,处于锚固体下部1/3位置。此外,还存在其它如勘察、设计、施工、监测等方面问题。
(1)地层划分不合理,建议土层指标参数不准确。复核地质勘察报告,第④-1 粉质黏土层的静力触探锥尖阻力范围0.356~0.963,平均值0.567,标准值0.527,最大值是最小值的2.7 倍,说明指标统计离散性大,地层划分不尽合理,该层存在更软弱的夹层,夹层的承载力小于该层的建议值,软弱夹层正是基坑支护设计及施工的不确定性因素之一。
另外,勘察报告中给出第④-1层粉质黏土层承载力特征值80 kPa,压缩模量3.1 MPa,黏聚力为23 kPa,内摩擦角为13°。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5.2.5条①,根据土的抗剪强度指标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公式:
式(1)中:fa为由土的抗剪强度指标确定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Mb、Md、Mc为承载力系数,无量纲;γ为基础底面以下土的重度,kN/m3;b为基础底面宽度,m,大于6 m时按6 m取值,对于砂土小于3 m时按3 m取值;γm为基础底面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kN/m3;d为基础埋置深度,m;ck为基底下一倍短边宽度的深度范围内土的黏聚力标准值,kPa。
估算得到该层的承载力特征值为165.0 kPa,与勘察报告给出的建议值(80 kPa)相差较大。因此勘察报告给出的第④-1 层粉质黏土层抗剪强度指标明显不合理,与该层承载力建议值不匹配。
(2)水文地质条件未完全查清。勘察期间地下水初见水位埋深11.20~12.50 m,稳定水位埋深17.61~19.30 m,上层滞水水位埋深约11.60 m;而基坑开挖至7.2 m时,地基土含水量较大,呈软塑状。因此,水文地质条件与实际情况不符,尤其是上层滞水的富存情况,也未进一步评价其对基坑工程的影响。另外,下部承压水及其与上层滞水的相互关系也未查清。
通过现场取样试验,勘察报告提供的④-1层粉质黏土层抗剪强度指标与承载力不匹配,指标偏大。复核Ⅰ-Ⅰ’剖面支护设计,④-1层黏聚力和内摩擦角按11.4 kPa、8.6°估算时,三个工况的整体稳定性验算安全系数分别为1.276、0.954、0.993,均小于1.3,整体稳定性验算不满足规范要求;基底抗隆起稳定性安全系数为0.598,远小于1.6,抗隆起稳定性验算不满足规范要求。
因此设计单位应当结合区域经验正确鉴别和使用勘察资料,尤其是影响基坑设计的关键指标。同时还应了解主体设计施工中影响支护结构的主要因素,尤其是大型机械、基桩施工等方面的影响,提出合理的施工时序建议,明确施工中影响支护结构的注意事项。
(1)超挖严重,支护不及时。现场施工未严格遵循基坑开挖施工的时空效应。土方开挖时,超挖比较严重,且支护不及时。依据现场施工记录,竖向分层厚度超过2.4 m,水平向分段开挖整个基坑东侧,分段长度为120 m,土方开挖结束时间与基坑刷坡开始时间间隔近3天,基坑刷坡结束时间与土钉成孔开始时间间隔近2天。
(2)基础施工扰动。依据广东省《锤击式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②相关规定,锤击管桩施工影响范围较大,至少影响周围150 m范围,尤其是对基坑工程和周边建(构)筑物的影响。本项目主楼基础采用锤击管桩,锤重6.3 t,落距3 m,夯击能为189 kN·m。桩基施工在基坑开挖至7.2 m时进行,但由于压桩机的行走、管桩的挤土效应以及锤击振动会造成上层滞水孔隙水压力增大,水位上升,进而引起坡角土体软化,抗剪强度降低,从而诱发边坡变形迅速加大,造成边坡失稳滑塌。为了获得施工扰动对坡脚土体的影响程度,边坡发生失稳后,对坡脚土体进行了现场取样,依据现场情况在坡体下部和基底土体采取环刀样,并做了室内直剪试验。由试验结果可知,坡体下部土体黏聚力为11.4 kPa,内摩擦角为8.6°,按公式(1)估算承载力特征值为86.4 kPa;受管桩施工影响的基底土体黏聚力9.4 kPa,摩擦角3.5°,估算得到承载力特征值为59.8 kPa。由黏聚力和内摩擦角按公式:
式(2)中:τ为土的抗剪强度,kPa;c为土的黏聚力,kPa;σ为作用于剪切面上的法向应力,kPa;φ为土的内摩擦角,° 。
估算抗剪强度,分别为19.8 kPa、11.4 kPa,可见扰动土体的抗剪强度仅为原土体的57.6%。
因此,地基施工对基底土体影响较大(李亮辉,2019),造成基底土体的抗剪强度和承载力大幅降低,进而影响了边坡稳定性和基础稳定性。结合本项目的实际情况,通过土工试验及原位测试,估算出水位变化及管桩施工对边坡土体的影响程度,土体的抗剪强度折减系数约为0.576,承载力折减系数约为0.692(郑瑞雄和刘祖德,2005)。
发生基坑滑塌时,未见基坑变形监测数据,且早期发现地表裂缝时没有预警也未及时采取应急措施。
依据基坑滑塌现场情况采取如下应急措施:立即停止基坑土方开挖及桩基施工、有险情的坡角堆土反压,采用明渠和轻型井点迅速降低地下水位,并立即加强边坡变形监测,了解边坡的变形发展趋势,为下一步处治方案选型提供依据。
勘察单位复核现场水文地质条件,提供土层合理的抗剪强度指标,基坑设计单位复核边坡的稳定性验算,并结合临近工程经验,最终采用工字钢+土钉墙的复合土钉墙方案(刘彦忠,2002;杨志银等,2005)进行加固,同时边坡中部加密一排12 m的土钉,下部未施工的土钉加长至9 m。应急处置方案详见图5。
图5 应急处置方案支护剖面图
通过应急处治方案的实施,提高了坡角土体的抗剪强度和承载力,处理了失稳滑塌部位,同时确保了基坑其它部位稳定性,后期变形监测中坡顶最大水平位移为26 mm,其它监测值均在规范允许范围内。
(1)由于岩土工程自身的复杂多变性,勘察报告质量参差不齐,多地存在重视承载力特征值、轻视抗剪强度指标的现象,导致抗剪强度与承载力特征值不匹配。因此基坑设计时一定要考虑当地经验,复核勘察报告的水位、承载力及抗剪强度等关键参数。
(2)基坑工程应严格遵照基坑开挖合理的时空效应,严禁超挖及不及时支护的情况。
(3)基坑设计要充分考虑坑内施工扰动对土层强度的影响,必要时可通过现场试验获得更准确的抗剪强度。结合本项目的实际情况,通过土工试验及原位测试,估算水位变化及管桩施工对边坡土体的影响程度,土体的抗剪强度折减系数约为0.576,承载力折减系数约为0.692。
注 释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②广东省建设厅.2008.锤击式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DBJ/T 15-22-2008[S].广州: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