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主要问题分析及应对建议

时间:2024-04-24

周兵

摘要: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体系的支柱和命脉。近年来,随着政府国有资产管控力度的不断强化和国有企业内部管理能力的不断提升,国有企业在内部控制管理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但在执行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基于我国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本文指出了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和方法。

关键词: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内部管理;解决措施

国有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在国有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却并不顺利,很多国有企业都出现了资产和财产损失的现象,其中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缺失和薄弱。因此,为了有效提高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保证国有资产安全完整,我们有必要加强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就目前我国国有企业的内控现状来看,由于我国的企业内控制度发展起步较晚,所以在企业内部控制方面都存在着很多的問题和误解,只有探索有效的解决方法和途径,才能快速有效的提高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力,有效防范风险,促进国有经济和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

一、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法人管理层结构不完善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运作中最大的问题在于企业内部法人管理层结构的不完善。虽然我国很多国有企业在政策号召下在企业内部形式上的对企业制度进行改革,但改革的实际效果却并不显著。很多企业还没有建立相关的监督、审计委员会,致使企业内部的管理机制失衡。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改革效果很大一部分取决于企业法人管理成结构的完善程度,若企业内部的管理层结构不完善,那么内控体系自然不能在企业中发挥功效。

按照“公司法”的相关规定,董事会和监事会均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国有企业的董事会、监事会则由国资监管部门委派。近年来,我国国有企业股份制实行了进一步的深化改革,企业的经营权、所有权逐渐呈现分离状态,很多国有的企业的法人管理层结构的不完善逐渐显现。加之内部人员控制企业经营的现象时有发生,权力制衡体系失效。

国有企业的董事会、经营层和监事会大多是由上级直接任命,因此,从理论上讲,都属于同一级的组织层。可是,在企业实际运营过程中,监事会的层级相较于董事会和管理层来说,级别较低,监事会的独立性和制衡性得不到保障,对管理层起也很难起到有效的监管作用,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不能发挥真正的作用。

(二)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基础薄弱

内部控制环境是建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基础,一般由治理体系、机构设置和权限分配等方面组成。内部控制环境的健康和完善是国有企业内部实施内控机制的有效方法和手段。但从现阶段国有企业内控环境建设来看,仍存在着诸多问题。对内控环境建设的不重视、专业人员缺乏相关素质等因素都是其主要体现。企业内部缺乏奖惩机制,无法在企业员工间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和环境,企业员工只有互相监督、才能提高工作效率,促进企业内控建设和企业健康发展。

(三)企业风险防范意识薄弱

经济全球化给国有企业带来的不仅是机遇,也隐藏着巨大的风险。因此,国有企业为了尽量避免和减少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风险,保证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必须要时刻关注企业的风险管理。可现状是很多企业并未充分意识到风险评估的重要性。

企业面临的风险包括运营,市场,法律,信用,技术和其他风险。我国国有企业缺乏全面的风险管理理念。这种现象很容易使管理层只注重眼前的利益,而忽视了企业的主要问题。因此,风险评估和管理机制的缺失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决策的需要。

(四)企业管理层对内部控制意识的缺失

或许是长期处于我国计划经济体系下,国有企业都有依赖于国家和政府控制一切的习惯。很多企业都是被动的在实施内部控制,而并非把改善企业业绩作为内部控制的目标。这些只做形式上改革的国有企业关注的更多是企业的生产和销售环节,而忽视了企业内部整体协调管理对企业带来的效益。

另外,当前财务指标(EVA、国有资产保值率、净利润等指标)是对国有企业管理者实施绩效考核的主要依据。为了取得良好的成绩,国有企业管理人员更加重视能够影响考核期财务指标的事项,而疏于对企业长远发展的规划和风险控制,甚至直接授意财务人员进行做假账、虚增业绩。因此,内部控制并未能在企业内部得到有效实施。

(五)国有企业内控设计不足,存在缺陷

基于目前国有企业制定的内控制度来看,明显存在着与实际情况不符的相关规定,使得内控制度在实施的过程中受到诸多阻碍,延缓了内控制度的建设。很多国有企业建立的内控制度缺乏有效的控制监管措施,衍生出很多不必要的内耗,既增加了企业运营的风险,也提高了企业运营的成本,使得企业不能达到内部控制目标。

国有企业,尤其是大型的国有企业,在内控设计时,没有以自身情况为出发点,只是一味地追求眼前利益和短期目标,没有对企业风险事项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措施,因此内控制度一直得不到改进甚至退步。相关部门在制定内控制度的过程中,没有认真梳理《内控基本规范》,未能理解其核心价值观,只是依葫芦画瓢,照搬国内外相关企业的内控手册,而忽视了内控的本质要求。

二、完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措施和方法

(一)优化企业法人管理层制度

一个健全完善的企业法人管理结构能够保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

首先,有必要澄清股东会(国有企业由国资委履行股东会职责),董事会以及管理层要切实履行各自的职责和承担相应的责任。企业要确定科学合理的权限责任等级,控制授权的范围等。尽量避免出现逃避责任的现象发生,确保企业各个阶级权限平衡。其次,要将管理人员分开,以避免职能交叉的处境。三要重视审计委员会在企业内部的作用,完善企业监督组织,规范监督体系,强化监督职责,要积极推进国有企业独立董事制度。

(二)加强对相关人员的素质培训,建立奖惩机制

内控体系的建设和内控环境的建立都离不开企业员工的共同努力。因此,企业员工的因素在内控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国有企业应该定期在企业内部组织学习会和讨论会,对企业内部人员就内控控制的问题方面加强培训,让内控制度的观念深入到基层中去。此外,还要加快建设奖惩机制,重视企业员工的价值,尽可能的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和环境,能够充分调动起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保证国有企业健康持久的发展。

(三)企业要加强风险防范意识

国有企业要根据自身发展状况以及市场环境来考虑和制定相关的风险防范机制。企业内部可以成立风险预警小组,针对企业未来发展中会遇到的风险制定相关的防范机制。同时,企业还要综合考虑内外因素,运用技术来识别和解决企业的潜在风险。

(四)企业内部要增强内控意识

企业管理层应加强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宣传、贯彻和实施,确保全体员工遵守。公司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系统的关注将对员工的思维产生影响。企业要切实监督内部控制的实施,建立相应的评估体系。鼓励公司全体员工共同发挥内部控制作用,促进业绩稳步增长。

基于现状而实施的内控只能是一项被动的措施。对于国有企业来说,企业的良好形象和稳健发展是以员工的行为准则为基础的。因此,不能把相关的规范只停留在口头上,要从实际行动着手,将制度内容有效的融合到员工的行为上去,融合到企业发展中去。相关部门还应根据内控的要求,针对每个岗位,实行具有可操作性的行为规范准则。

(五)把握好企业内控管理的定位

为了适合当前市场经济的体制条件下,国有企业要将内控制度的相关规范完善到企业内部体系中,要制定符合国情,适合企业发展的内部控制制度。既要从完善企业制度和改变国有企业内控现状的角度来进行定位,也要从基本的审计、监察角度去考虑,制定内控的相关部门和实际执行部门要有长远的眼光,避免内控制度在今后实行过程中的风险和失误。

三、结语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改进的主要问题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企业必须从实际出发,从制度入手,深刻理解和把握内部控制的本质。因此在实践中,我们只有不斷探索和寻找解决方案,才能使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在企业管理中发挥最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贾磊.浅析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在财务风险管理上的应用[J].中国经贸,2015 (23):247-247.

[2]程小玲.如何提升国有企业内控制度的执行力[J].商业会计,2016 (10):66-67.

[3]于滨.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J].企业技术开发,2015 (8):43-44.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