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MRI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的价值分析

时间:2024-08-31

阮家河(通山县中医医院放射科,湖北 通山437600)

强直性脊柱炎(AS)属于风湿病范畴,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AS最为普遍的症状为脊柱受累,髋关节病变是其致残最为关键的病变。髋关节病变在早期的症状并不明显,多数人在胯部出现疼痛或酸胀时,也不十分重视,导致早期的腱端炎和滑膜炎往往得不到及时治疗,当出现明显的髋关节疼痛甚至活动受限时,髋关节软骨已受损严重,关节间隙已渐狭小[1]。因此,AS患者如果下蹲困难或者下蹲时候疼痛,很可能是髋关节受累,需高度重视并积极就医进行准确诊断。当前,核磁共振(MRI)、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均是临床诊断髋关节病变的影像学检测手段,二者诊断AS髋关节病变的效果一直在讨论中[2]。基于此,本研究对比MRI与CT诊断AS髋关节病变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AS髋关节病变患者200例。其中男150例、女50例;年龄16~35(27.71±1.12)岁;病程1~3(2.13±0.15)年。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AS诊断符合《外科学》[3]中标准,且辅助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及X线确诊为AS髋关节病变;(2)病例资料完整;(3)无检查禁忌症。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外周性关节炎;(2)髋关节创伤史;(3)股骨头坏死;(4)关节内感染或肿瘤。

1.3 方法

1.3.1 CT检查 选用GE 64排螺旋CT进行CT检查:取仰卧位,头先进,上举双臂,然后进行横断面连续扫描以及侧位定位扫描,扫描范围自髂嵴上缘至耻骨联合下缘,扫描骶髂关节时设置管电压120kV、管电流300mA,扫描矩阵为512×512,利用双床观察且对以骶髂关节为主的全身关节进行连续性扫描。观察AS患者髋关节间隙、髋臼、骨髓质和股骨近端骨皮质的变化,观察关节四周结构有无异常改变,关节骨盆或骶骼关节的影像学征象。

1.3.2 MRI检查 选择联影1.5T MRI扫描仪,扫描体位及范围同CT,然后实施T2WI、T1WI扫描:横轴位快速自回波(FSE)序列T2WI:激励次数3,层距1.0mm,层厚5.0mm,TE120ms,TR4500ms;矢状位FSE序列T2WI:激励次数2,层距0.9mm,层厚4.5mm,TE120ms,TR700ms;矢状位FSE序列T1WI:激励次数2,层距0.9mm,层厚4.5mm,TE10ms,TR700ms。然后实施MRI增强扫描,于肘前静脉,以2ml/s的速度高压注入钆塞酸二钠(Gd-EOB-DTPA)0.2mmol/kg,扫描序列同平扫。扫描期间对MRI信号变化进行观察和记录,观察关节腔积液、肌腱韧带及关节囊起止点的异常改变。扫描获取的图像传输入工作站进行数据处理和图像分析。由3名资深影像学医师评估并分析检查结果,并得出最后的诊断结果。所有患者以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X线检查的综合诊断结果为对照。

1.4 临床观察指标 对比CT及MRI对AS髋关节病变征象诊断的符合率,包括关节侵蚀、关节面下骨质囊变、关节面增生硬化、关节间隙狭窄或增宽、腰5骶1关节突病变、软组织肿胀等。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综合诊断结果分析 经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X线检查明确200例患者中关节侵蚀100例、关节面下骨质囊变125例、关节面增生硬化84例、关节间隙狭窄或增宽69例、腰5骶1关节突病变75例、软组织肿胀124例。

2.2 MRI及CT检查结果分析比较MRI检查AS髋关节病变中关节侵蚀、关节面下骨质囊变、腰5骶1关节突病变、软组织肿胀的符合率均较CT检查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及MRI在检查关节面增生硬化、关节间隙狭窄或增宽的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

附表CT及MRI对AS髋关节病变征象符合率比较[n(%)]

3 讨论

AS是一种以脊柱为主要病变部位的慢性病,主要累及主要中轴骨、外周关节,还会累及眼、皮肤、胃肠道等关节外结构。临床针对早期AS髋关节病变主要给予药物治疗来改善临床症状,针对髋关节严重受累者要实施全髋关节转换术或髋关节成形术治疗[4]。但因为多数患者缺乏对AS基本的了解,可能会错过最佳治疗时机。随着AS的进展可侵害髋关节,造成髋关节僵死,限制患者活动,最终会导致生活无法自理。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及早诊断、及早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而言十分重要。

既往,临床多采用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X线扫描综合诊断AS髋关节病变,其中的X线扫描虽能呈现出髋关节强制性改变,能有效显示骨骼结构改变,在典型的AS髋关节改变患者中较为适用,但却无法较好地显示早期软骨损坏关节间隙狭窄、韧带附着处炎症以及在偏小的病变方面仍有不足,且X线具有一定的辐射性,重复性较差,临床应用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5]。本研究结果显示,MRI诊断AS髋关节病变关节侵蚀、关节面下骨质囊变、腰5骶1关节突病变、软组织肿胀的符合率均较CT检查高(P<0.05);而CT及MRI在检查关节面增生硬化、关节间隙狭窄或增宽的检出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表明MRI诊断AS髋关节病变中关节侵蚀、关节面下骨质囊变、腰5骶1关节突病变、软组织肿胀的符合率较CT检查高,诊断价值更好。分析其原因为,CT扫描时配合着灵敏度极高的探测器在人体的检测部位四周进行持续性断面扫描活动,其扫描用时短,图像清晰[6]。同时CT扫描时间短,能有效避免运动产生的伪影,能够较为准确的测定机体数据,摄下被检查部位的断面或立面图像,并直接输入电子计算机进行处理,显示较为细小的骨质损坏。但是,CT在诊断关节变性、关节面下骨质囊变、软组织等情况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诊断漏诊及误诊情况时有出现。而MRI是一种定性及半定量诊断手段,也可作出多个切面图,具备较高的软组织分辨率,可以高效排除骨骼伪影;同时其能够随意对髋关节结构进行横断面、冠状面、矢状面、斜面或任何角度切层扫描,清晰地呈现出解剖结构图,高效呈现出早期肌腱、软骨等病理改变,也可发现骨骼结构改变前的急性炎症改变[7,8]。此外,MRI能够利用不同序列下的T1WI、T2WI成像清楚显示关节面、软骨下、关节间隙等组织解剖结构,并且能通过观察MRI显像特征及信号表现来明确病变位置、形态以及与四周结构的关系等,继而清晰呈现出髋关节受累病症表现,故AS髋关节病变检出符合率高[9,10]。

综上所述,将CT及MRI用于AS髋关节病变的临床诊断中,MRI对髋关节受累的征象检出率更高,诊断价值更好。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