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庞志红(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河南 南阳473000)
肝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中肿瘤直径≤3cm者为小肝癌(SHCC),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1]。目前,对于SHCC的治疗,临床仍以腹腔镜切除术为首选方式,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但该术式术后复发率较高[2]。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射频消融术中借助影像学手段可精准定位肿瘤,并将肿瘤组织杀死,具有微创、高效的特点,但关于其效果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3]。本研究旨在探讨SHCC患者采用腹腔镜切除术与经皮射频消融术对预后的影响。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82例SHCC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A组40例和B组42例。A组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38~72(47.24±6.52)岁;单发28例、多发12例。B组中男25例、女17例;年龄36~71(47.58±6.45)岁;单发30例、多发12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1)纳入标准:①经组织学诊断确诊;②肿瘤直径≤3cm、数量≤3个;③资料完整;④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为A级或B级。(2)排除标准:①凝血功能异常;②无法耐受手术;③远处转移。
1.3 方法A组采用经皮射频消融术:采用美国Radionics公司生产的C001-Tip型冷循环射频系统。取平卧位,B超下对穿刺点进行标记,5%利多卡因局麻+静脉全身麻醉后,沿肿瘤长径,在病灶底部将电极针插入,进行射频,输出功率135~150W,时间15~18min,对电极范围严格控制,结束后,将针尖加热至75℃,拔针。B组采用腹腔镜切除术:麻醉满意后取仰卧位,在右侧肋缘下作切口,建立气腹,四孔法入腹,将腹腔镜置入对肝癌情况进行探查,对肝脏进行游离,解剖分离肝十二指肠韧带的胆道及血管系统,肝门阻断或对血管、胆管结扎,止血后,冲洗腹腔,放置引流管。
1.4 临床观察指标 术前、术后1个月,取静脉血3ml,离心后分离血清,(1)肝功能:采用日本日立71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2)肿瘤标志物水平: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甲胎蛋白(AFP)及癌胚抗原(CEA)水平。(3)并发症(发热、胸腔积液、肺部感染、出血)发生情况及术后1年复发情况。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百分率)表示,详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肝功能指标比较 术前,两组AST、ALT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AST、ALT水平均低于术前,且A组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 术前及术后1个月,两组血清CEA、AFP、GPC3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血清CEA、AFP、GPC3水平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肝功能指标比较(±s,U/L)
表1 两组肝功能指标比较(±s,U/L)
注:与术前相比,a:P<0.05
ALT 65.34±10.97 65.01±9.68 0.145 0.885 32.28±8.81a 41.24±9.93a 4.314 0.000 n术前A组B组40 42术后1个月tPA组B组40 42 tP AST 52.62±5.34 52.79±5.27 0.145 0.885 30.63±5.31a 47.59±5.35a 14.401 0.000
表2 两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s)
表2 两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s)
注:与术前相比,a:P<0.05
GPC3(ng/L)243.39±52.73 244.96±50.58 0.138 0.891 81.74±20.05a 73.07±20.52a 1.934 0.057 n术前A组B组40 42术后1个月tPA组B组40 42 tP CEA(μg/L)22.06±6.13 22.28±6.64 0.156 0.877 8.01±2.03a 7.91±2.95a 0.178 0.859 AFP(μg/L)256.61±22.37 255.08±23.17 0.304 0.762 64.02±10.51a 59.95±12.04a 1.627 0.108
2.3 两组并发症、复发率比较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年复发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复发率比较[n(%)]
SHCC属于原发性肝癌,是在肝脏实质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通常发生在肝硬化的基础上,部分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脾肿大和门脉高压[4]。手术是临床治疗SHCC的常用方式,腹腔镜切除术在临床应用广泛,但因毗邻位置及瘤体大小等原因,易导致术后复发,且术中对患者的创伤较大,易导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且有部分患者因合并肝硬化,无法耐受及部分患者因肿瘤位置、年龄及身体状况等因素已失去手术机会,限制其临床应用[5]。
本研究结果显示,A组术后1个月AST、ALT水平低于B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两组术后1个月血清CEA、AFP、GPC3水平均低于术前;而两组术后1年复发率比较未见明显差异,表明SHCC患者采用腹腔镜切除术与经皮射频消融术的效果及预后较为相似,而经皮射频消融术并发症少,但易损伤肝功能。腹腔镜切除术是临床治疗SHCC的常用手术方式,且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但其在术中需对病灶进行切除操作,造成较大的损伤,易导致并发症的发生。射频消融术在CT或超声的引导下可精准找到病灶,并通过用电磁波发射热量消融肿瘤细胞,达到治疗的目的,具有疗效确切、创伤小的优点[6]。同时,射频消融切口较小,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一般对于SHCC治疗仅需16min左右,手术操作简单,避免手术切除过程中触碰肿瘤造成的转移,且经皮射频消融术对患者心肺功能的要求并不严格,适应证较广[7]。但同时射频消融术在术中虽然可以消融肿瘤细胞,但在消融的过程中易对正常的肝组织造成损伤,影响肝功能[8]。而腹腔镜下肿瘤灶的靶向切除对周围组织影响不大,术后肝功能基本正常。因此,对于采用经皮射频消融术治疗的患者在术前应全面评估其肝功能,并在术后进行保肝治疗,对于肝肾功能不全者应避免采用该术式。
综上所述,SHCC患者采用经皮射频消融术与腹腔镜切除术的效果及预后较为相似,而经皮射频消融术并发症少,但易损伤肝功能。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