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陈博燊,屈任伸(番禺区中医院.脊柱科;.骨一科,广东 番禺5400)
腰椎骨折不仅会造成骨结构受损,还会导致脊髓、马尾神经等受损,甚至引发截瘫、死亡。处理该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就是手术,但传统后正中手术由于存在创伤大、手术时间长、失血多、术后腰背部疼痛等缺陷,已逐渐被临床淘汰[1]。目前,微创脊柱外科是临床治疗腰椎骨折的常用方法,其含有两种主流入路途径,即微创经皮入路手术、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均可避免腰椎骨折对椎旁肌肉的进一步损坏,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2]。但关于两种入路方式进行手术的效果差异一直暂无定论。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手术入路治疗腰椎骨折的效果,为腰椎骨折手术入路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4月~2020年4月我院行腰椎骨折手术治疗的180例腰椎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将2019年4~10月行经微创经皮入路手术的91例患者资料纳入对照组,将2019年11月~2020年4月行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的89例患者资料纳入观察组。对照组中男50例、女41例;年龄30~71(55.79±1.34)岁;其中上腰椎损伤38例、下腰椎损伤53例。观 察 组 中 男48例、女41例;年龄27~69(55.86±1.37)岁;其中上腰椎损伤42例、下腰椎损伤47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损伤部位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经X线摄片、CT、磁共振成像等检查确诊为腰椎骨折;(2)可耐受手术的患者;(3)可配合全程研究的患者;(4)临床资料完善。排除标准:(1)凝血功能障碍者;(2)弓根发育不良者;(3)中重度腰椎或胸腰椎脊柱侧凸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采取微创经皮入路手术(微创经皮刺椎弓钉棒固定):患者取俯卧位,用C臂X光机(北京德海尔医疗,型号:EXPLORER 3500)辨别定位正确节段,并确保正位上目标节段的上终板前后缘重叠,上下终板保持平行,棘突位于椎弓根连线的中点。应用3枚克氏针定位目标节段的双侧椎弓根体表投影位置,在交叉点旁1.0cm处做4个切口(1.5cm左右),于透视下在椎体内穿刺,选择导丝置入穿刺针内,固定导丝,夹持住导丝,边旋转边后退移除穿刺针,逐级置入扩张套筒,置入丝攻,拧入螺钉,移除导丝,选择钛棒进行预弯并安装,透视下确认安装。留置引流管,缝合术口,结束手术。
1.3.2 观察组 采取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患者取俯卧位,垫高其胸廓和双侧髂嵴,使其腹部悬空,应用C臂X线机透视并定位标记伤椎上下节段椎弓根体表投影,距中线2cm处做1个2cm纵向术口,纵行切开腰背筋膜,在多裂肌与最长肌间隙钝性分离达关节突及横突,在同侧相邻的切口内沿肌间隙上下钝性分离,电凝剥离小关节突的外侧部分,腰椎采用“人”字嵴或横突定位,将两侧肌群进行拉伸,穿刺上关节突外侧缘和横突中线相交的人字嵴位置,将钉、安装钉棒系统置入其中,于透视下确认复位,放置引流管,缝合伤口,结束手术。
1.4 临床观察指标(1)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首次下床时间。(2)于患者出院后实行6个月随访,应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问卷表[3]评测并对比两组随访第2、4、6月的腰椎功能,该问卷内含10个项目,每项0~5分,满分50分,分值越高则腰椎功能障碍越严重。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s)
n观察组对照组89 91 tP手术时间(min)52.45±7.83 77.36±9.24 19.493<0.001术中出血量(ml)45.38±8.02 46.12±7.85 0.626 0.532术后首次下床时间(h)52.47±10.36 53.01±10.54 0.347 0.729
2.2 两组术后腰椎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随访第2、4、6月期间,两组组间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随访第6个月ODI评分均低于随访第2、4个月,且第4个月的ODI评分低于第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腰椎功能恢复情况比较(±s)
表2 两组术后腰椎功能恢复情况比较(±s)
n F P观察组对照组89 91 134.616 84.159 0.000 0.000 tP随访第2月27.67±5.44 27.51±6.03 0.187 0.852随访第4月20.15±3.60 20.08±6.49 0.089 0.929随访第6月16.64±4.52 16.47±4.93 0.241 0.810
近些年,微创脊柱外科技术发展迅猛,微创经皮入路、椎旁肌间隙入路方式也逐渐应用于腰椎骨折治疗中,二者可有效减轻腰椎损伤,促进患者康复。但目前有关两种入路的治疗效果暂无统一定论,对此临床仍需做进一步探究。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分析其原因在于,微创经皮入路的椎弓根置钉手术器械操作较为复杂,且术中C臂X线机透视次数较多,手术时间较长[4]。而椎旁肌间隙入路是以天然解剖间隙作为切入点进行手术,操作相对简便,因此其手术时间较微创经皮入路短[5]。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比较无差异(P>0.05),其原因在于:微创经皮入路手术创伤小,且全程在X线透视下反复确认操作,能够避免椎旁肌或周围组织损伤的发生,减少术中出血量;而椎旁肌间隙入路能做到准确分离肌间,有效避开横突及关节突关节部位的穿支血管,且手术操作是在无血管界面进行,因此术中出血量也不多[6]。微创经皮入路手术是从肌肉间隙入路,不会剥离或牵拉椎旁肌,也不会破坏后方的肌肉韧带复合体,可使患者术后早日下床活动;而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能保留椎旁肌肉的起止点,也不损伤背部肌肉的功能,因此患者术后也能较早下床活动[7]。本研究结果显示,随访期间,两组组间ODI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但两组随访第6个月ODI评分均低于随访第2、4个月,且第4个月低于第2个月(P<0.05),说明微创经皮入路手术与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均能促使患者腰椎功能恢复,且时间越久,腰椎功能恢复越好。分析其原因在于,微创经皮入路手术在反复透视下会避开对脊神经后支、关节突关节等部位的损伤,也很少发生肌肉广泛纤维化现象,因此能够保留脊柱稳定结构,促使腰椎较好地恢复。而椎旁肌间隙入路因采用了多裂肌和最长肌间隙入路也能够有效维持脊柱后方结构的完整与稳定,减少肌肉牵拉损伤,避免相关神经受损,利于患者腰椎功能恢复[8]。
综上所述,微创经皮入路和椎旁肌间隙入路的手术均可有效治疗腰椎骨折,利于促进患者腰椎功能恢复,但相较于微创经皮入路,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时间更短。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