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人工股骨头置换与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比较

时间:2024-08-31

董哲(博爱县人民医院骨科,河南 博爱454450)

手术是目前临床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IFF)的首选方案,包括人工股骨头置换术(AFHR)、髓内外固定等。研究证实,AFHR治疗IFF效果确切,但术后存在关节松动、脱位、疼痛及翻修等情况[1-2]。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是近年来改良术式,目前临床其对于治疗IFF的可行性及有效性的研究报告较少。鉴于此,本研究将对比研究AFHR与PFNA内固定治疗IFF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报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4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老年IFF患者112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观察组中男31例、女25例;年龄65~86(70.85±3.12)岁。对照组中男29例、女27例;年龄65~83(70.92±3.0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1)纳入标准:经CT、X线等确诊为闭合性骨折;符合临床手术指征;意识清晰,无精神疾病者;年龄≥65岁;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陈旧性或病理性骨折者;股骨头坏死或合并其他部位骨折者;严重肝、肾功能不良者;凝血功能障碍或严重机体感染者;无法积极配合临床治疗者;术后随访失联者。

1.3 方法入院后行皮牵引、裸关节活动及低分子肝素抗凝,并予常规基础疾病治疗。观察组行PFNA内固定手术,腰硬联合阻滞麻醉下,内旋牵引,透视下观察复位满意后,于大转子顶端上方5cm处作一3cm纵向切口,逐层分离。以大转子顶端为进针点,在其内侧开槽,将导针插入髓腔、扩髓,旋入PFNA。选取合适位置,置入主钉。正视下进导针扩股,导入螺旋刀片,交锁钉固定。观察动态或静态下骨骼内植入近端、远端锁钉,拧紧尾帽,冲洗、缝合。对照组行常规AFHR术。

1.4 临床观察指标观察两组围术期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卧床时间)、髋关节功能恢复及并发症(感染、深静脉栓塞(DVT)、髋关节脱位、疼痛等)情况。骨代谢指标包括:Ⅰ型前胶原N末端前肽(PINP)、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CTX-Ⅰ)及骨钙素(BGP),采用美贝克曼库尔特公司生产的UniCel800型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测定,于术前及术后三个月测定。依据Harris标准[2]评估两组术后3个月、6个月的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总分100分,分值越高,提示患者髋关节功能越好。

1.5 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例(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围术期指标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卧床时间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围术期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围术期指标比较(±s)

观察组对照组t P术中出血量(mL)105.98±8.34 398.66±19.75 102.162<0.001手术时间(min)49.63±12.18 83.59±18.62 11.422<0.001卧床时间(d)17.98±2.14 8.64±2.09 23.366<0.001

2.2 两组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比较术后3个月,观察组Harris评分低于对照组;术后6个月,观察组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比较(±s,分)

表2 两组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比较(±s,分)

观察组对照组t P术后3个月81.24±6.63 84.35±6.71 2.467 0.015术后6个月90.51±7.12 87.25±6.97 2.448 0.000

2.3 两组骨代谢指标比较术后两组PINP、CTX-Ⅰ、BGP水平均较术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骨代谢指标比较(±s)

表3 两组骨代谢指标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观察组对照组t P PINP(ng/ml)术前55.36±16.18 55.79±15.23 0.148 0.885术后73.54±17.63*61.48±17.29*3.323 0.001 CTX-Ⅰ(pg/ml)术前601.48±109.52 593.14±107.96 0.406 0.686术后697.54±132.16*642.59±128.46*2.231 0.028 BGP(ng/ml)术前7.32±0.79 7.36±0.74 0.277 0.783术后9.57±1.03*8.68±0.81*5.083 0.000

2.4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出现髋关节脱位、DVT各1例;疼痛2例,发生率7.14%;对照组出现感染、髋关节脱位各1例;疼痛、DVT各2例,发生率10.71%。组 间 比 较,差 异 不 显 著(χ2=0.439,P=0.508)。

3 讨论

IFF作为骨科常见疾病,其临床患病率持续上升,临床上普遍认为符合手术治疗指征者均应行手术治疗,以避免长期卧床而带来的不利损伤[3]。

AFHR是临床常用骨折置换术式,主要利用人造材料替换受损股骨头,术中操作复杂、难度较大,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较多。研究表明,AFHR治疗IFF能够实现早期功能锻炼,减少感染、褥疮、下肢深静脉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4,5]。骨折内固定术作为IFF治疗中较早开展的手术方法,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术中出血量少等优势[6]。PFNA是近年来改良内固定术式,与既往FNA相比,其抗旋转、抗切割能力、成角稳定性更强[7]。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卧床时间高于对照组,提示老年IFF患者应用AFHR治疗能够缩短卧床时间,促进患者尽早开展功能锻炼;而PFNA则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适合耐受性差的老年群体。分析其原因,PFNA为微创术式,创口小、无需剥离软组织、骨膜,操作简易,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更低[8]。

PINP是反映Ⅰ型胶原合成率的重要指标,CTX-Ⅰ是反映破骨细胞活性、骨吸收情况的指标,BGP是骨基质中的非胶原蛋白,其具有维持骨矿化的作用,还有对异常羟基磷灰石结晶的形成起到抑制作用。本研究发现,术后观察组PINP、CTX-Ⅰ、BGP水平均较术前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高,提示老年IFF患者应用PINP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骨代谢水平。本研究发现,术后3个月,观察组Harris评分较对照组低,术后6个月,观察组Harris评分较对照组高,提示老年IFF患者应用PINP治疗髋关节功能远期效果更佳。但本研究发现,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提示两种术式安全性相当。同时,AFHR术中骨水泥凝固后即可起到稳定作用,故可实施早期下床、行走、负重等目标,减少卧床并发症。另外,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行AFHR易发生感染及螺钉松动、脱位等情况,且二次手术十分困难,因此可考虑采取PFNA内固定治疗。

综上所述,AFHR与PFNA治疗老年IFF各有优势,故临床应依据患者实际情况选取适宜术式。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