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腹腔镜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治疗胆总管结石效果观察

时间:2024-08-31

赵仕侠(兰州五零四医院外科,甘肃 兰州730065)

胆总管结石是临床常见的结石类型,且发病率较高,多发于胆总管下段。胆总管结石患者临床多伴有寒战、高热、上腹绞痛等症状,对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故应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避免病情进展导致急性胆管炎[1]。以往,临床多采用开腹手术进行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但该术式创伤较大,术后恢复较慢,限制其临床应用[2]。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LTDBDE)在临床得到应用,但该术式需将胆总管切开,创伤仍较明显,对患者术后康复不利。随着临床对胆囊管认识的加深,腹腔镜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TCBDE)可进一步减小手术创伤,促进患者术后恢复[3]。鉴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LTCBDE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89例胆总管结石患者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5例。观察组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25~73(45.44±8.53)岁;病程1~9(3.22±0.52)年。对照组中男25例、女19例;年龄24~75(45.36±8.42)岁;病程1~10(3.30±0.58)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且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1)纳入标准:①经腹部CT检查确诊;②胆总管直径<1cm,胆囊直径>3mm;③结石数量≤5枚。(2)排除标准:①腹部手术史;②严重精神疾病;③病情危重;④凝血功能障碍;⑤肝肾功能障碍。

1.3 方法

1.3.1 观察组采用LTCBDE治疗。气管插管全麻后,于脐下1cm作观察孔,剑突下1cm作主操作孔,辅助操作孔为右锁骨中线、右腋前线。建立气腹,将腹腔镜、电钩、抓钳置入,对胆囊三角进行解剖,采用可吸收生物夹对胆囊动脉进行结扎,钛夹对胆囊壶腹部进行结扎,将胆总管直径的1/3~2/3切开,分离钳对胆囊管进行扩张,采用胆道镜进行胆总管探查、取石,无结石残留后将胆道镜退出,可吸收生物夹结扎胆囊管近端,于钛夹与生物夹之间将胆囊管切断,将胆囊动脉切断,切除胆囊。

1.3.2 对照组对照组采用LTDBDE治疗。气管插管全麻后,于脐下1cm作观察孔,剑突下1cm作主操作孔,辅助操作孔为右锁骨中线、右腋前线。对胆囊三角进行解剖,可吸收生物夹对胆囊动脉进行结扎,钛夹与可吸收生物夹对胆囊管进行结扎,将胆总管切开,胆道镜探查、取石,无结石残留后将胆道镜退出,留置T管引流,钛夹与可吸收生物夹间将胆囊管离断,将胆囊动脉切断,切除胆囊,留置腹腔引流管。

1.4 临床观察指标(1)临床指标:统计两组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2)比较两组并发症(急性胰腺炎、胆管炎、胆漏、腹腔感染)发生及术后1天复查(腹部平片)结石残留情况。

1.5 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 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比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并发症、结石残留比较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44%(2/45)略低于对照组13.64%(6/44),但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结石残留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

表1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s)

对照组观察组t P手术时间(min)152.68±33.78 109.34±29.02 6.497 0.000术中出血量(ml)48.42±15.12 30.42±10.98 6.437 0.000住院时间(d)9.21±3.65 6.25±3.43 3.943 0.000肛门排气时间(h)28.68±8.47 22.53±7.45 3.639 0.001

表2 两组术后并发症、结石残留比较[n(%)]

3 讨论

胆总管结石是临床肝胆外科常见多发病,患者病情多较为严重,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临床治疗胆总管结石以手术为主,开腹手术是临床以往常用手术方式,具有广泛的适应症,但其创伤较大,患者术后恢复较慢。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腹腔镜手术取代传统开腹手术成为临床治疗胆总管结石的首选方式[4]。LTCBDE与LTDBDE是临床常用的微创术式,均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优点,但关于二者之间的优劣尚不明确。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比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44%(2/45)略比对照组13.64%(6/44)低,但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两组结石残留率比较也未见明显差异(P>0.05)。表明胆总管结石采用LTCBDE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术后患者创伤较小,且可减少术中出血量,利于患者术后恢复。LTDBDE具有广泛适应症,一般可采用开腹手术治疗的患者均可进行LTDBDE,但在术中将胆总管切开时,如分离血管不彻底可损伤胆囊动脉,使术中出血量增加;且术后需留置T管,可导致大量胆汁流失,引起胆汁高压,并出现胆总管狭窄、感染、胆漏等并发症[5]。而LTCBDE经胆囊管自然管道,直接利用胆道镜进行取石,有效将胆总管的完整性保留,有效减少手术创伤,在取石结束后,对胆囊管进行结扎、离断,再进行缝合,避免留置T管造成并发症的发生,对胆总管的解剖和功能影响小,避免了大量胆汁流失造成的水电解质紊乱、营养流失及消化功能下降,促进患者术后恢复[6]。但同时LTCBDE存在一定禁忌:(1)胆囊管位于胆总管后壁开口;(2)胆总管内巨大结石、多发结石;(3)需进行胆肠吻合;(4)合并胆道肿瘤、肝内结石、胆管狭窄。

综上所述,LTCBDE治疗对胆总管结石患者的创伤较小,可降低术中出血量,利于术后恢复。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