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政策要闻

时间:2024-08-31

政策要闻

我国规划布局建设七大石化产业基地

2014年6月4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部署石化产业科学布局和安全环保集约发展。会议指出,在石化产能过剩、资源环境问题突出的背景下,必须遵循经济规律,按照安全环保优先、科学合理规划、提高产业效益、保障能源安全的原则,搞好石化产业布局,使产业发展与民生改善相促进。

目前,我国主要石化产品生产能力位居世界前列,但产业集约化、规模化、一体化水平偏低,乙烯、芳烃产品对外依存度高,高端石化产品发展滞后,石化产业布局需要优化。国务院常务会议特别提出,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一经确定,必须严格执行。该方案目前正在筹备中,择日正式公布。该方案中提到,在沿海地域空间相对独立、安全纵深广阔的孤岛、半岛、废弃盐田,科学布局新建石化产业基地,推动产业聚集发展,重点建设的七大石化产业基地是大连长兴岛(西中岛)、河北曹妃甸、江苏连云港、上海漕泾、浙江宁波、广东惠州、福建古雷。

会议强调,要以现有产业基地和优势企业挖潜改造为重点,促进石化产业提质增效升级。要严格环评、科学论证,做好项目选址,避免盲目违规乱上。切实加强安全环保监管,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及时排查隐患。从严查处环境违法事件。

在现有产业基础上,完善陆上能源进口通道和配套石化项目布局。其中,依托中俄原油管道,优化辽阳石化等企业原油资源配置,建设中俄合资天津炼化一体化工程。依托中缅原油管道,建设云南炼化一体化工程,推动西南石化产业布局。依托中哈原油管道,发挥面向中亚地区地缘优势,继续提升新疆石化产业发展水平,发展高附加值产品。应加快中央与地方(区域)之间、产业之间的协调科学制定发展规划,统筹产业布局,使规划具有法律地位,在科学规划指导下实现有序发展。

此外,还要抓好现有企业挖潜改造。方案提出,依托茂名、九江、华北、辽阳、齐鲁、天津、安庆石化,实施炼化一体化改造扩建,建设芳烃装置。推动泉州石化、辽宁华锦等企业乙烯和芳烃改扩建工程。支持青岛炼油整合区域轻烃资源建设乙烯工程。除以石油为原料的化工产业外,下一步还要关注煤化工的发展。利用现代煤化工,解决一部分乙烯和芳烃的平衡问题。但煤化工首先还是做好示范,在示范成功的基础上,下一步也要考虑产业布局的问题。

(汪家铭)

我国夏粮有望再获丰收冬麦区大面积开镰收割

目前,西南地区夏粮收获过七成,黄淮海冬麦区大面积开镰收割。据农业部农情调度和专家实地调查分析,如果后期不出现大范围干热风、倒伏等灾害,今年夏粮有望继续增产。夏收油菜籽也是增产的趋势。

今年夏粮生产呈现三个特点:一是面积稳中有增。预计夏粮面积4.15亿亩,比上年增加100多万亩。面积增加为夏粮增产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单产有望提高。据农业部小麦专家组实地调查分析,今年冬小麦产量构成三因素中,亩穗数明显增加、穗粒数持平略减,预计千粒重增加,单产呈增加的趋势。三是主产省增产趋势明显。主产区普遍反映,今年冬小麦群体充足,个体健壮,长势均衡,是近几年长势较好的一年,加之后期光温水匹配较好,呈增产趋势。

在粮食“十连增”的高起点上,今年夏粮有望再获丰收,得益于中央高度重视粮食生产、持续释放重农抓粮的强烈信号,得益于各地各部门坚决贯彻中央部署、不断强化措施,更是各级农业部门坚定夺丰收的信心、务实创新的结果。一是全力抓好政策落实。积极配合财政、发改等部门抓好“四补贴”政策落实,加大小麦最低收购价、油菜籽临时收储政策的宣传和落实力度。推动出台小麦“一喷三防”、病虫防控、抗旱保墒保苗等扶持政策,中央财政专项安排39.1亿元支持春耕生产。二是全力抓好指导服务。针对夏粮生产存在的突出问题,组织实施“加强指导服务再夺夏粮丰收攻坚战”,推动各项防灾减灾措施落实。在关键农时季节和发生重大天气变化时,组织专家制定并下发10个技术指导意见。派出20多个工作指导组,深入主产区和受灾区,进村入户,蹲点包片,指导农民因地因时因墒因苗落实好田管措施。大力开展高产创建和增产模式攻关,推广区域化、标准化技术模式,促进大面积均衡增产。三是全力抓好防灾减灾。总结近年夏粮抗灾夺丰收经验,大力推广深松整地、播后镇压、浇越冬水等避灾技术。针对小麦条锈病越冬基数高的情况,实施关口前移,在菌源区全面实施药剂拌种,春季适时开展应急防治。特别是针对4月中下旬江淮、黄淮等小麦抽穗扬花期出现连阴雨天气情况,及早落实小麦赤霉病防控措施,有效遏制了暴发流行。及早落实“一喷三防”补助资金,支持各地适时开展喷防作业,实现“虫口夺粮”。

当前已进入“三夏”大忙时节,农业部要求毫不松懈地抓好夏收、夏种、夏管,全力以赴争取全年粮食和农业丰收。一是切实抓好夏粮后期田管。目前黄淮海北部麦区正处在灌浆成熟的关键时期。要按照夏粮一天不到手、管理一天不放松的要求,继续组织开展“一喷三防”,防早衰、防倒伏、防病虫,增加粒重,提高单产。二是切实抓好跨区机收作业。精心组织好夏粮跨区机收作业,做好抢收抢种的各项物资和技术准备,强化农机调度,加快收获进度,立足“龙口夺粮”,确保颗粒归仓。三是切实抓好夏种夏管。发挥农机作用,及时腾茬播种,扩大适播面积,提高播种质量,确保一播全苗。加强春播作物田间管理,落实好各项防灾减灾技术措施。此外,配合有关部门落实好小麦最低收购价,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

据了解,今年全国将投入1400多万台套农机具参加“三夏”生产,其中联合收割机达到55万台,冬小麦机收水平超过92%,夏玉米机播水平超过83%。机具投入总量和机械化水平都将超过去年。

农业部强调,“三夏”生产时间紧、任务重、天气变化快,各级农业、农机部门要牢固树立抗灾夺丰收的思想,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主力军作用,做到成熟一亩、收获一亩、播种一亩,力保将“丰收在望”转变为“丰收到手”,努力夺取夏粮丰产丰收和全年农业有个好收成。

复混肥发展创新要跟紧现代农业发展需求

5月30日,由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复混肥工程研究中心主办,上海化工研究院、史丹利化肥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复混肥工程研究中心第一届年会暨复混肥创新发展研讨会”在北京汉华国际饭店隆重举行。

农业部种植业司副司长何才文在会议中提到,现阶段化肥施用效应递减趋势越发明显,环境压力越来越大,下一步推动复混肥料产业发展,要紧密结合农业部提出的科学施肥、测土配方施肥的要求,在改进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适应农业生产需要,提高产品配方科学化、专业化水平;推动施肥方式转变,提升农化服务能力三个方面下功夫。

会议认为,通过施用复混肥料可提高肥效,减少施肥次数,节省施肥成本。与会专家学者就下阶段复混肥料的创新发展纷纷发表意见。

与会专家高度肯定了中心成立一年来的工作,也对中心支持单位上海化工研究院、史丹利化肥在中国乃至全球复混肥行业做出的贡献提出了表扬。依托单位之一的史丹利化肥作为中国化肥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拥有全球最大的高浓度肥料和高塔肥料生产基地,2013年史丹利化肥实现销售收入67亿元,利税5.6亿元,后期史丹利会不断推出生物有机肥、微量元素肥等系列新型肥料产品。

国家化肥质量检验监督中心、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中国磷肥工业协会、中国腐植酸工业协会、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钾盐(肥)行业分会、中国化肥信息中心、中科院沈阳生态研究所等机构的领导及专家到会并做发言。

(本刊)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