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临床护士急救仪器学习现状分析

时间:2024-08-31

卢 伟, 秦 薇, 张育红, 徐建鸣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护理部,上海 200032

·研究简报·

临床护士急救仪器学习现状分析

卢 伟, 秦 薇*, 张育红, 徐建鸣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护理部,上海 200032

护士;急救仪器;学习

急救仪器的管理和使用是抢救危重患者及应对病情突变的重要保证。WHO指出,应对使用者进行关于仪器质量评估、使用、维护等环节的培训,以保证对危重患者抢救质量[1]。护士是医疗器械的主要使用群体之一[2],其对急救仪器的知识掌握情况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本研究就临床护士急救仪器的学习现况做了调查,并对调查情况做出分析,旨在为临床决策者提供管理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6年4月采用方便抽样法,抽取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1名在职临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方便抽样调查仅纳入当日在岗护士作为研究对象。

1.2 调查方法 在参考相关文献[1,3]的基础上制定“护士急救仪器学习状况调查表”,本研究中急救仪器的范围经参考文献[2,4]及专家咨询后界定为以下9种:呼吸机、除颤仪、吸引器、简易呼吸器、监护仪、心电图机、输液泵、肠内营养泵、微量泵。调查表内容经5名具有15年以上工作经验与中级及以上职称的护理专家审阅,调查问卷的专家内容效度指数CVI为0.957。调查表由两部分内容组成:(1)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学历、职称等;(2)护士急救仪器学习状况,包括学习方法、学习内容、指导者、学习需求等几个方面。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对护士急救仪器学习内容、方式、需求等采用了百分比的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

2 结 果

2.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共纳入研究对象201名,女性196名(97.50%),男性5名(2.50%), 年龄19~47岁,平均(29.21±5.62)岁;教育程度中专11名(5.5%),大专120名(59.7%),本科70名(34.8%);护士94名(46.8%),护师86名(42.8%),主管护师20名(10.0%),副主任护师及以上1名(0.5%);内科65名(32.3%),外科70名(34.8%),监护室28名(13.9%),急诊25名(12.4%),其他科室13名(6.5%);工作年限≤1年36名(17.9%),1~3年30名(14.9%),3~5年25名(12.4%),5~10年54名(26.9%),10~20年53名(26.4%),>20年3名(1.5%)。

随机抽取我院15名护士并于2周后对其进行重测,两次调查结果各部分相关系数为0.781~0.932,总体重测相关系数为0.845,问卷具有较好的稳定性。由调查者统一发放调查问卷,隔天收回,共发放问卷220份,回收219份,回收率99.55%,其中有效问卷201份,有效率91.78%。

2.2 护士急救仪器学习现状调查情况 调查结果(表1)显示,护士的急救仪器学习内容理论部分百分比超过70%的是“功能(90.0%)”“报警的种类(87.1%)”“报警的原因(87.1%)”“仪器的工作原理(72.6%)”及“目的(72.1%)”,操作部分百分比超过70%的是“如何操作(95.5%)”“报警处理(93.5%)”“常见故障排除(89.1%)”及“常见维护(74.6%)”。

表1 护士急救仪器学习现状调查

由于各项为多选,所以百分率之和大于100%护士急救仪器学习方式中占百分比较大的前几位分别是:“病房相关仪器的培训(74.1%)”“岗前培训(63.7%)”“阅读使用手册(55.2%)”“器械厂商负责人进行教育(48.3%)”及“院内业务学习(41.3%)”。观察发现,占比较大的学习方式中除“阅读使用手册”外均为被动学习,而主动学习如“自己查阅文献(6.5%)”及“从不良事件中学习(5.5%)”等方式均占比不到10%。

3 讨 论

3.1 护士急救仪器学习内容以仪器性能与操作为主,忽视对患者及护士的影响 由于仪器的使用多是护理人员独立操作,所以对功能、操作和警报处理等内容的学习比较积极,以保证自己能胜任工作岗位。受长期以来“主-从”型医护关系模式影响,护士对患者病情的判断常依赖于医生,缺乏主动性。针对这一情况,在今后的急救仪器学习中应注意学习内容的全面性。急救仪器的学习不能仅围绕仪器使用展开,还应包括人文层面尤其是患者层面的内容。如患者在急救仪器的使用过程中是否出现不适症状及潜在危险、如何记录、处理及规避风险;现有操作是否符合规范,是否会给护士带来不良后果等。同时,随着全民法律意识的增强,不少学者也指出,应加强相关制度如医疗器械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减少护理风险,促进患者健康[1-2]。

3.2 护士急救仪器学习方式以被动学习为主,缺乏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护士工作繁忙,无暇自主学习。目前整个医疗体系护士短缺的情况仍较严重[5],护士的工作量大,任务重,而长期加班、倒班使得护士更无暇进行自主学习。护士受到现有学历限制,目前护士的学历仍以大专为主,本科及研究生相对较少,因此查阅文献、阅读外文书籍等能力受限,影响了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本次调查中急救仪器学习方式占比靠前是目前国内广泛采用的提高在职护士素质的重要方式,这些方式简单、有效,同时还能提高护士的学习满意度[2]。但这些被动学习方式只能保证短期内有显著成效,并不利于护士的长期学习。因此,可适当增加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等非传统授课模式,提升护士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6];同时,可将学习内容录制成视频,护士自行调整时间下载学习,增加学习的灵活性;医院也可以指导护士学会查阅文献、通过不良事件学习等,引导护士的自主学习;此外,医院可为护士提供更便利的学习资源,如定期开放示教室、提供闲置仪器供护士练习等。

3.3 护士急救仪器学习时缺乏来自医学专业人士的指导 护士在最初学习急救仪器的使用时,给予指导的人也以仪器工程师或销售商代表为主,而在日后的临床使用中若遇到疑问,则向同科室的护士寻求帮助。而前者在指导护士的急救仪器使用时,出于职业因素,其培训的重点多集中在仪器的原理、性能、使用方法、常见故障排除等,而忽视仪器使用中出现的医学相关问题。

因此,对于急救仪器的指导者应针对性选择,注重多学科合作,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安排合理的指导者,发挥各学科优势。针对仪器的性能、原理、维修及保养等知识,应安排设备科仪器工程师进行指导;而仪器的操作流程、报警处理等应安排有经验的护士进行指导;仪器使用过程中对患者病情的判断、症状的处理及使用后效果评价等应由临床医生进行指导;而仪器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及制度等可安排医务处人员进行指导,若条件允许,还可安排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人员进行指导。

3.4 护士急救仪器学习存在多方面的需求 医院可针对护士需求制定相关改进措施,并及时对改进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如各科室设立专人负责仪器培训;提高对不常用仪器的培训频率,以维持对其熟悉程度等。但仪器学习管理是一项长久工作,其质量改进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在日常管理中,应加强护士反馈机制,听取临床一线工作人员的意见,认真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并制定改进措施。同时,对制定的措施及时进行评价并做出调整,以不断提高护士急救仪器学习管理质量,从而提高护士临床技能及素养。

急救仪器的使用与患者的生命安全紧密相关,护士的抢救技能、理论知识决定了其仪器使用状况,而教育已经被公认为是确保护士技能从而来预防质量缺陷的重要方式[7]。因此,医院要提高急救仪器管理,必须加强对护士的教育及培训[8],以不断提高护士的救护水平,提高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

[1] 汪 晖,黄海珊,朱 娟,等. 临床护理人员医疗仪器使用知识教育现状及分析[J]. 中国护理管理,2010,10(10): 14-17.

[2] 史苏霞. 护士使用急救仪器的安全管理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D].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2009.

[3] EWERTSSON M, GUSTAFSSON M, BLOMBERG K, et al. Use of technical skills and medical devices among new registered nurses: a questionnaire study [J]. Nurse Education Today,2015,35(12): 1169-1174.

[4]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Generic Essential Emergency Equipment List [EB/OL]. [2016-11-11].https://www.medbox.org/who-generic-essential-emergency-equipment-list/preview?q=WHO+Generic+Essential+Emergency+Equipment+List.

[5] NARDI D A, GYURKO C C. The global nursing faculty shortage: status and solutions for change [J]. J Nurs Scholarsh,2013,45(3): 317-326.

[6] 彭 翔,周 文,宋国菊,等. 多媒体视频教学在新入职护士护理操作培训中的应用[J]. 现代临床护理,2015,14(10): 54-57.

[7] LEUNG G K, PATIL N G. Patient safety in the undergraduate curriculum: medical students' perception [J]. Hong Kong Med J, 2010,16(2): 101-105.

[8] 成定胜,谢凤鸣,仲 辉,等. 医疗设备使用人员准入制度实践[J]. 中国医疗设备,2013,28(3): 107-108.

[本文编辑] 叶 婷, 贾泽军

Analysis of the learning status of emergency equipment by nurses

LU Wei, QIN Wei*, ZHANG Yu-hong, XU Jian-ming

Department of Nursing, Zhongshan Hospital,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32, China

nurses; emergency equipment; learning

2016-11-22 [接受日期] 2017-02-24

复旦大学护理科研基金(IDF820002). Supported by Foundation of Nursing Research of Fudan University (IDF820002).

卢 伟,硕士生,护士. E-mail: 724892683@qq.com

*通信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 Tel: 021-64041990-2178, E-mail: qin.wei@zs-hospital.sh.cn

10.12025/j.issn.1008-6358.2017.20161098

R 472.2

B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