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薛军 刘邦忠 石明芳 杨名珍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康复科,上海 200032)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增加,失眠和慢性疲劳的发病率逐年增高,严重影响着患者的正常生活与工作。2002年全球失眠调查[1]显示,我国约20.0%的失眠者选择了应用镇静催眠药来解决失眠问题。然而药物引起的一系列不良反应及药物依赖现象也非常明显。近年来,高压电位治疗仪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其通过将人体置于高电压、低电流、低频交变的电场中,使体液、神经及细胞在电场作用下产生一系列生物、化学变化,达到调节血液循环、平衡内分泌及神经肌肉系统的代谢[2]。本研究将高压电位治疗仪应用于治疗失眠和慢性疲劳,探讨其疗效和安全性。
1.1 一般资料
1.1.1 病例选择 选择2013年4月―6月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康复科门诊就诊的失眠及慢性疲劳患者各30例,其中失眠组的30例患者中,男性9例、女性21例,年龄23~63岁,平均年龄(47.4±9.9)岁;慢性疲劳组的30例患者中,男性7例、女性23例,年龄29~61岁,平均年龄(46.3±8.1)岁。失眠组及慢性疲劳组分别有28例和29例患者完成研究。47例患者的病程均在3个月以上,一般体格检查均正常,自愿参加临床试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1.2 诊断标准 根据《中国精神疾病的分类方案及诊断标准》(CCMD-2-R诊断标准),失眠症是指患者持续相当长时间地对睡眠的质和量不满意的状况。根据1994年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修订的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诊断标准,慢性疲劳综合征包括主要的反复疲劳症状,伴随四项及以上次要症状(记忆力下降、咽痛、淋巴结肿大、肌肉痛、关节肿痛、头痛、睡眠障碍、运动后疲劳)。
1.1.3 排除标准 (1)带有心脏起搏器或大块金属异物者;(2)配有人工心肺或肾功能严重衰竭者;(3)有出血性疾病及高热患者;(4)急性传染病发作期的患者;(5)患有恶性肿瘤者;(6)怀孕期间妇女;(7)心脏病手术恢复期间的患者。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采用KD-901E高压电位治疗仪,治疗电压为9000 V。治疗时,患者取座位,双脚(穿袜子)置于电压板。30 min/次,1次/d,5 d为1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治疗结束后随诊2个月。
1.2.2 观察指标和评分标准 失眠组患者的治疗情况根据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进行评价,主要内容包括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PSQI总分0~21分,分级为:轻度(6≤得分<12),中度(12≤得分<18),重度(得分≥18)。慢性疲劳组患者的治疗情况根据1994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修订的慢性疲劳综合征临床诊断标准进行评价:将疲劳作为必备症状,计为0、2、4、6分;其他症状计为1、2、3分。慢性疲劳分级为:轻度(2≤得分≤11),中度(12≤得分≤17),重度(18≤得分≤27)。
1.2.3 疗效判定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根据症状和体征的改善程度(疗效指数)分为痊愈、显效、有效、无效4级。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100%。其中失眠组疗效判定为:痊愈,治疗后积分较治疗前下降>90%;显效,下降67%~90%;有效,下降20%~67%;无效,下降≤20%或增加。慢性疲劳组判定为:痊愈,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治疗后积分较治疗前下降>90%;显效,症状、体征明显缓解,下降≥70%;有效,症状、体征好转,下降30%~70%;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或加重,积分下降<30%。
1.2.4 安全性判定 记录受试者在临床试验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包括不良反应的出现时间、严重程度、处理经过及转归,并判定是否与高压电位治疗有关。在试验前和试验结束时检查血尿常规、丙氨酸氨基转移氨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血肌酐、血尿素氮及心电图特征,治疗时注意检查接触部位皮肤外观有无变化。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NRI方法评估疗效,对完成全部治疗计划且治疗期间未应用可能影响疗效评价的药物或治疗的患者纳入符合方案集(per protocol set,PPS),采用配对T检验,可信区间设置为95%,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析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2.1 疗效 失眠组患者治疗前的PSQI平均积分为(16.86±2.59)分,治疗4个疗程后下降至(8.89±3.5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慢性疲劳组患者的治疗前平均积分为(17.03±2.90)分,治疗4个疗程治疗后下降至(8.48±2.8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患者的疗效评定见表1。
表1 失眠组及慢性疲劳组患者高压电位治疗后的疗效 (n,%)
2.2 不良反应 所有受试者均无不良反应发生,接触部位皮肤外观无异常改变。治疗后检测血尿常规、ALT、AST、血肌酐、血尿素氮及心电图特征,未出现有临床意义的改变。
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CFS)是一组以长期极度疲劳为主要表现的全身症候群,持续时间≥6个月,卧床休息不能缓解,体格检查及各项实验室检查没有明显的异常表现[3]。
严重的失眠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工作及身心健康。世界卫生组织(WHO)的一项研究[4]表明,全球约有27%的人遭受睡眠相关病症的困扰。目前针对失眠的治疗仍以口服药物为主,常用苯二氮卓类和非苯二氮卓类催眠药物,但长期口服安眠药会引起一定的不良反应及药物依赖,甚至可导致认知功能障碍[2]。而物理治疗安全性较高、不良反应小。本研究中,所有患者在高压电位治疗后,接触部位皮肤外观无异常改变,治疗前后血尿常规、ALT、AST、血肌酐、血尿素氮及心电图均未出现异常改变。
高压电位治疗作用机制是:(1)在特殊电场中,人体细胞产生了电离作用,从而减轻或消除了神经细胞因能量消耗而产生的功能紊乱,进而抑制大脑皮质的异常兴奋状态;(2)改善肾上腺皮质功能,降低血中过氧化脂的浓度、抑制与老化有关的酶的活性,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新陈代谢、激发细胞活力,达到调节机体功能、缓解疲劳和改善睡眠的作用。本研究中,两组患者高压电位治疗后,症状分级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无患者痊愈,但总有效率较高,失眠组和慢性疲劳组分别为89.28%、93.11%。本研究结果提示,高压电位治疗失眠及慢性疲劳的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可在临床推广。
[1]诊断及药物治疗共识专家组失眠定义.失眠定义、诊断及药物治疗专家共识(草案)[J].中华神经科杂志, 2006,39(2).
[2]徐伟.高压电位治疗风湿性疾病: 中国针灸学会经筋诊治专业委员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中国广东广州, 2011.
[3]王天芳, 王琳, 张翠珍.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研究进展[J].中国公共卫生, 2002,14(08):457-460.
[4]Taylor DJ, Lichstein KL, Durrence HH.Insomnia as a health risk factor[J].Behav Sleep Med, 2003,1(4):227-247.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