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基于SPOC的园林植物基础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时间:2024-08-31

王利芬 | Wang Lifen

袁惠燕 | Yuan Huiyan

2017年教育部高教司正式推出“新工科”计划,在2018年3月启动了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这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实践新阶段。作为建筑类新工科背景下的风景园林专业的人才培养已进入到规模、结构和体系协调发展的阶段[1],但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课程教学体系设计的不完善,学生实践应用能力不强等。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就已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互联网+教育”[2]。目前,中国大学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MOOC)具有丰富的课程资源,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在线平台资源;但MOOC 在个性化辅导、互动交流和教学管理等方面存在一些不足[3]。因此,一种新型在线教学模式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SPOC)得到发展与应用,SPOC的特点是规模小,学生学习灵活性高,师生交流互动性好,可专一性服务等[4]。基于SPOC的混合式教学一方面继承了传统教学的优势;另一方面充分地依托现代信息化教学的优势,实现“线上+线下”教与学的有机融通[5]。

陈俊愉先生曾指出风景园林学科涉及的专业知识面广,该学科最大的特色应该体现在园林植物方面[6]。园林植物基础知识奠定了景观设计的基础,保障了景观规划设计目标的实现[7]。因此,植物学知识对于风景园林专业的学生十分重要。近年来,我国风景园林专业的教育者对园林植物类课程的线下教学进行了探索和改革,取得一些成就[8-15];但在SPOC混合式教学方面的探索与实践较少。如何有效地利用现有的在线平台课程资源,并结合线下教学,构建一个能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培养新时期社会人才的新型教学模式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的迫切任务。鉴于此,苏州大学金螳螂建筑学院风景园林专业《园林植物基础》课程借助SPOC教学资源平台,构建与实践《园林植物基础》混合式教学模式,以期适应新工科背景下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也为同类型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改革实践提供参考。

1 园林植物基础混合式教学改革的目的

植物是园林中唯一有生命的景观元素,它也是园林设计中重要而不能缺失的要素。《园林植物基础》是一门具有很强实践性的专业理论课程,它是开启学生认识植物和设计应用植物的第一道大门。在多年的线下教学过程中,发现传统课堂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以期通过SPOC教学模式的实施来解决这些问题,培养学生扎实的园林植物基础知识与技能,从而提升本课程的教学效果。

1.1 构建个性化教学模式

风景园林专业的大一学生所掌握的生物学知识存在比较大的差异,这增加了园林植物基础课程的教学复杂性和难度。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是按照教学进度进行授课的,不同背景的学生需要在同一时间内掌握同样的内容,但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具有一定的难度,往往导致学习效果参差不齐。因此,通过SPOC线上资源的自主学习,学生可以灵活自主地掌控学习方式和时间,如植物基础知识薄弱的同学,可以通过多次观看线上教学资源来查漏补缺,同时可以将学习中的问题与教师进行线上交流或线下课堂答疑,从而缩小学习差异,体现了个性化的教学特点。

1.2 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

SPOC混合式教学为翻转课堂提供了平台,学生具有了学习的决定权和自主权。教师课前在平台上发布学习任务,此时学生可以自由而独立地安排和完成自己的线上学习,而且同学与老师可通过平台或QQ群进行互动交流;教师根据平台统计的学生学习分析结果可更有针对性地组织线下课堂教学,这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有效的提高。因此,通过SPOC混合式教学的开展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而且可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增进师生、学生之间的交流,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1.3 协调传统教学中的教学内容与课时之间的矛盾

《园林植物基础》课程不仅需要学生了解和掌握植物学方面的基础知识,而且针对风景园林专业特点,还需要重点掌握园林植物的美学和生态特征以及景观应用,因而课程内容相对较多。以往的《园林植物基础》共54课时,理论和实践课时各为27课时。在理论教学时,由于课时的限制,部分内容教师只能进行概述性地讲解,导致一些基础薄弱的同学学习效果不理想。因此,采用SPOC线上课程,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提前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再利用课堂答疑、交流讨论等方式巩固线上学习内容,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使课堂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时数更充足,线下的教学能更好地得到强化,从而巩固了学生园林植物基础知识。

1.4 增强理论和实践的契合度

识别园林植物,首先需要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比如一种植物各器官的形态学特征与其建成过程,在其生长过程中具有的时间尺度上和空间尺度上的形态特征(景观美学),形态与环境的关系,以及在景观规划中的应用,这一系列的知识掌握需要先从理论学习入手。掌握了其理论知识,再通过实践环节,即在城市园林景观中通过观察根、茎、叶、花、果的形态特征认知植物,同时了解园林植物的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园林植物的认知是基础,园林景观中的应用是最终目的。因此,课时的一增一减再加上线上学习阶段,保障了充足的课程学习时间,从而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园林植物学知识,为后续的景观设计相关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2 SPOC混合式教学设计

2.1 SPOC 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

《园林植物基础》SPOC混合式教学设计模式为“三个环节,环环相扣;两种形式,有机融通”,即系统构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环节的教学,各环节内容相互衔接和递进;线上线下两种形式,教学有机融通。课前阶段,教师结合专业培养特色选择MOOC课程;通过SPOC建立本课程的线上课程,在此基础上对该课程内容进行调整和增减,使之更符合专业特色化培养目标。教师在课程平台上发布学习任务和内容,学生注册认证后进入到线上课程,即可开启自主学习。课中即课堂教学环节,教师针对在线学习学情反馈结果组织教学内容,多形式地开展课堂教学。课后阶段,教师开展个性化辅导与答疑,知识拓展等方式强固学生所学的课程知识。线上教学使课程知识得到有效传授,线下教学使学习的知识得以内化,二者有机融通使学习效果得到全面提高。基于SPOC的《园林植物基础》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设计与教学实施过程参看图1。

图1 基于SPOC的《园林植物基础》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

2.2 SPOC混合式教学设计和实施

(1)课前SPOC自主学习

教师线上教学工作准备完成后,通过发布公告的途径布置学生课前自学要求和学习内容。线上自学阶段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可以不受时空限制地进行线上交流与讨论;教师查看学习数据统计能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本课程选择了华中科技大学殷利华等老师主讲的《园林植物》课程作为SPOC课程,对其教学章节顺序进行了调整和增删,比如将园林植物分类调整到园林植物各器官观赏特性之后,将MOOC中的花卉和树木各论部分进行了删减等。课前SPOC线上学习的时间较灵活,学生可自由选择学习时间,互联网的学习方式也深受学生喜欢;教师可以切实地通过学习数据的反馈掌握每位同学的线上学习状况,有利于后期的个性化教学的实施。

(2)课中理论与实践教学

面对面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手机慕课堂智慧教学小程序对线上线下课堂进行管理,即上课签到、点名、发布公告、开展讨论等,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利用手机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等。课中教学由理论和实践组成。在理论教学部分,教师首先为学生反馈线上学习情况,对线上学习的疑问和单元测试结果进行重点讲解,对各章节的学习内容进行巩固和强化。教师结合专业特色补充教学内容,进行PPT授课,比如在园林植物功能方面,补充一些国内外在园林植物生态功能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拓宽和拓深学生对其科研领域的认知,激发其创新的意识;同时也将思政教育融入理论教学中,比如园林植物资源方面,重点讲解我国原产的植物种类以及对世界的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课堂理论教学环节也可以结合慕课堂小程序开展线上互动,不仅能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也能及时掌握每位学生对的学习状况。本课程的实践教学在其相应内容的理论教学之后,从细胞、组织、器官、植株体的认知,再到其景观应用调研,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在实践环节中学生自由组成2~4人的团队,团队在完成实践任务过程中能得到更好的锻炼,有利于综合能力的提升。课中阶段的翻转课堂,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其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综合能力得到培养和提升;比如在园林植物景观营造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理论和实践环节的教学后,要求学生选取实践环节中的园林植物景观案例进行汇报,包括该案例中园林植物种类名称、各园林植物的分类类型和观赏特征,并对其景观应用进行评价等。

(3)课后巩固和提升

课后的巩固和提升阶段主要教学目的是巩固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尤其是对园林植物的认知能力,为后续的《园林树木学》、《园林花卉学》、《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等课程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本阶段主要通过学生撰写实践报告,完成课后讨论和思考题等方式进行;教师开展答疑、实践报告点评、个性化辅导等方式强化学生的学习成果。同时通过QQ群为学生推荐园林植物相关的文献资料和园林植物应用的设计案例等,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习动力,更好树立自己学习的方向和目标。

2.3 SPOC混合式教学评价与考核

本课程考核采取了过程性和综合性评价两种方式。在SPOC混合教学过程中,对每个章节的教学进行及时评价和总结,根据学生对相关章节内容的学习数据统计分析来评价线上与线下的结合度的密切性与有效性;教师根据教学效果反馈,可以具体而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与学生进行交流和辅导,有利于调整和优化后续的教学安排。在综合性评价方面,学生的综合成绩由5个方面组成,即线上学习占15%,根据学时是否按时完成在线学习内容以及在线测验结果等情况进行评分;线下课堂占15%,依据学生在线下上课时的互动、翻转课堂表现和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等进行评分;实践环节占30%,根据每个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等表现和实践报告完成的质量进行评分,以不同权重系数来计算多次实践成绩,最后获得实践总成绩;考试分为期中和期末,均为线下闭卷形式,期中和期末成绩分别占10%和30%。每个环节紧扣课程教学目标,同时也是对考核学生过程化学习的有力支撑。

结语

《园林植物基础》课程的教学实践是以SPOC为在线教学平台,将互联网学习与课堂学习有机融通,学生的学习模式从被动型转变为主动型,提升了学生的自主权,打破了原有的只有课堂教学模式中教与学之间的时空障碍,师生之间的互动更紧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充分地调动,使其教学目标得到高效的实现。对本课程新的教学模式探索与实施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感悟:一是SPOC课程资源具有共性和个性,为专业的特色化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学生在MOOC网上进行课前自主性学习,这为学生开启了课程学习的引领之路。二是课堂教学密切结合学生线上学习成果,使课堂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和效率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时效性和学习效果,再通过课堂教学与线上课堂的逆反馈,巩固与拓展学生所学知识。三是改革后增加了实践教学的课时,教师可充分地实施实践环节的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之后的园林植物类课程与园林规划设计类课程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在教学改革实施过程中,也发现存在一些问题有待改进。比如授课学生为大一新生,虽然进行了在线学习操作的专题辅导,但还是有个别同学对在线学习系统不熟悉,造成了未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的现象。另一方面,在线学习的平台功能有待进一步发掘和应用,需要充分地利用好后台管理的各项功能,比如慕课堂的管理、题库、问卷库、教案库的完善与利用等。其次还有实践环节的考核方式和力度有待提升,以实践报告和课堂交流为主的考核方式未能全面地考察到学生对园林植物的认知程度和实践技能,需要进一步增加多样化的考核方式和方法,比如增加实践过程中的现场考核,从而避免报告总结一交,所有内容全忘的学习现象。

目前,我校基于SPOC的《园林植物基础》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正处于不断探索和优化的阶段。如何更高效地依托“互联网+”的线上教学资源,创新高校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以适应信息化发展的当今社会,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新型人才,这需要高校教师在未来的课程教学实践中,继续深入探索,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开展特色化的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自主能动性,最终达到教学效果的全面提升。SPOC混合教学模式的优化,即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和重构,教学手段的科学化,个性化教学策略的构建等将是未来需要不断深入讨论的领域。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