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关于加快我省“优质粮食工程”建设的思考

时间:2024-08-31

林 华

(江西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副局长)

实施“优质粮食工程”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和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力举措。我省自2017 年以来,加快推进“优质粮食工程”,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及时对过去的工作进行总结分析,为下一步实施第二轮“优质粮食工程”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优质粮食工程”实施以来取得的成效

(一)各级党政对“优质粮食工程”工作高度重视,主产区地位更加巩固。我省是优质粮食工程首批获国家重点支持的省份,各地、各单位党政领导高度重视项目申报和建设,加快资金配套和组织实施,制定了三年实施方案,明确了具体的建设项目和内容。省政府还把“优质粮食工程”作为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的重要考核内容,为进一步巩固江西粮食主产省地位、加快粮食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基本形成,服务水平显著提升。我省计划分三年安排建设粮食产后服务中心326个,建设范围覆盖79个县(市、区),其中产粮大县43个。目前,全省已建成并完成绩效评价的粮食产后服务中心186 个,基本形成布局合理、能力充分、设施先进、满足种粮农民粮食产后需要的新型社会化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去年汛期,我省大部地区遭受多轮强降雨,各产后服务中心累计烘干高水分粮食3.59亿kg,有效减少粮食产后损失,保护了农民种粮积极性。

(三)粮食质量安全监测网络逐步完善,检验监测能力持续强化。全省计划建立完善由1个省级、8 个市级和56 个县级粮食质检机构构成的全省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现已完成监测机构建设34个,全省粮食质量安全监管水平不断提升,粮食质量监测覆盖面大幅增加。所有承担政策性粮食收购的基层企业均具备重金属检测能力,有效提高粮食常规质量、储存品质、卫生安全等方面的综合检验监测能力。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每年开展新收获稻谷和粮食品质测报,动态实施粮食质量监测,发布粮食质量信息,从源头上把牢粮油食品质量关口。

(四)“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扎实推进,有效供给稳定增加。该计划连续三年重点支持10 个“中国好粮油”行动示范县和2家“中国好粮油”行动省级示范企业,将优粮优产、优粮优购、优粮优储、优粮优加、优粮优销“五优联动”贯穿于粮食产业发展全过程,促进“产购储加销”顺畅有序衔接。迄今为止,10 个示范县和2 个省级示范企业优质稻种植面积共24.8 万hm2,新增优质稻订单面积10.9万hm2,新增优质稻数量84万t。我省第一批共7个产品被评为“中国好粮油”产品。

二、“优质粮食工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我省优质粮食工程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推进优质粮食工程“聚”的合力不够强。项目申报时要求以地方政府为主体,协调各部门资源和优势共同推进本区域优质粮食工程建设。但部分市、县(区)政府及相关部门存在重项目争取轻项目管理的问题,各部门协同性不强,形不成强有力的工作机制和合力。

(二)示范企业主体功能“点”的作用发挥不明显。示范企业是优质粮食工程建设的重要载体和抓手。但有些示范县选择的示范企业本身不够强,“点”的地位不突出,示范带动效应有限,主体功能作用难发挥,成为推进“优质粮食工程”的最大障碍。

(三)优质工程中各环节“线”的串联不连贯。许多产后服务中心不具备“代清理、代干燥、代储存、代加工、代销售”等“五代”服务功能,只能开展代烘干业务,变相低价收购湿粮,损害了农民利益。“好粮油行动”要求将“五优联动”涵盖粮食产业的产购储加销等各环节,但部分示范县习惯于传统的一购一销的营销模式,着眼点大都放在建仓扩仓上面,对如何打通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理念不新、思路不宽、手段不多。

(四)好粮油行动“面”的格局远未形成。“优质粮食工程”建设示范县和示范企业的目的是先通过试点,积累经验,形成成熟的可复制的推广典型,达到优质稻面积、优质稻数量和农民增收全面同步提高的预期目标。但目前各地还处于探索试验阶段,亟待推动整个优质粮食工程以点连线、以线带面,努力打造优质粮食工程升级版。

三、下一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工作思路及主要任务的思考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第一轮“优质粮食工程”最后一年,做好今年“优质粮食工程”工作意义重大,必须进一步理清思路,突出重点,明确任务,慎终如始,善作善成。

(一)规范粮食产后服务体系管理。服务体系建设主要目的是建立专业化的经营性粮食产后服务中心,构建促农增收长效机制。一要完善布局。现有的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已经覆盖到了主要产粮县区,主要产能如烘干能力可以满足社会需求,不宜再在产能方面盲目扩张。要整合存量资源,结合种粮面积、产量、交通状况和经纪人现状科学测算辐射范围,从种粮农民、种粮大户、专业合作社等主体的实际需要合理调整点的布局。二要完善功能。树立与种粮农民、种粮大户、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种粮主体建立利益共同体的工作理念,完善“五代”服务功能。如可以将服务范围扩展到提供市场信息、种子、化肥和融资、担保服务,推广订单农业等产前服务,延长服务链条。三要完善机制。探索通过国有粮管所和民营企业合作的共建模式,利用国企闲置仓储设施或出资、或出租,既解决国有企业部分建设资金不足问题,又充分发挥民营企业机制灵活的优势,促进共建共享共赢。致力创新服务中心运营机制,在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和服务条款上更加灵活有效,更加贴近农民和市场需求。

(二)充分发挥粮食质量检验监测网络的效能。我省粮食质量检验监测机构建设实现了主要产粮县和主要人口大县全覆盖,当下的主要任务是最大限度发挥现有机构应有效能。一要完善基本检测功能。按照财政部和国家局印发的《意见》和《指南》的要求,根据不同层级机构的功能定位,合理配置仪器设备,完善检测功能,做到实用好用够用,从不同层面实施好对本地区粮油产品质量监测。二要拓展服务范围。不仅要具备全面检验检测能力,守住质量安全的底线,还要适应消费升级的新变化,和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要求,提供粮食产购储加销全链条高质量检验服务,积极开展食品营养成分和微量元素等品质检测鉴定等,实现从单一检验服务向综合技术服务转变。三要强化运行监管。重点解决好三个问题。要大力推行进出库质量检验索证制度,解决好企业“不愿检”的问题;要加强质量监督检验检测的队伍建设,大力开展技术交流,加大技术比对考核和能力验证力度,解决好部分质监机构因人手不够、技能不足“不能检”的问题;要加强检验检测机构诚信建设,实事求是、公平公正出具检验检测报告,解决好质监机构检验检测结果“不可信”的问题。

(三)创新提升好粮油行动计划。好粮油行动计划是整个“优质粮食工程”的关键,要始终围绕“五优联动”具体要求来进行部署和推进。

1、围绕优粮优产,推动好粮油的集约化、规模化生产。要通过行政推动、政策扶持、强化服务等多措并举推动优质粮油稻种的基地建设。一是围绕绿色生态抓基地。发挥江西绿色生态优势,扩大绿色高品质有机稻米生产规模。加强农业生态保护,继续推进农业“三减”,坚决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二是围绕优质品种抓基地。加快发展有品质优势、有市场需求、适销对路的虾稻、蟹稻等生产,推进“粮头食尾”、“农头工尾”第一车间建设,实现稻米生产由单纯注重产量向产量质量并重转变。三是围绕特色发展抓基地。根据我省稻米的功能用途和市场相对优势,早籼稻应定位在功能化、专用化上,主要供给东南各省储备粮补库、米粉生产和工业用粮。中晚稻定位为优质口粮消费,进一步细化明确各主产区域的稻米市场定位,如吉安重点打造香粘品种,宜春重点建设富硒功能农业基地与富硒米制品生产加工项目等。

2、围绕优粮优购,推动好粮油优质优价农民增收。鼓励各基层粮食购销企业主动与农业、种子、农资等部门加强合作,共同推动粮食订单业务的开展,进一步完善“购销企业+农户”“购销企业+基地”等生产经营模式,通过“二次结算”、股份合作等方式,充分调动农民参与订单的积极性,推动优粮优购。各示范加工企业采取“加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或“加工企业+农户”模式,与农民签订订单收购合同,建立利益分配机制,带动更多的中小散户农民参与到现代农业进程当中,分享现代农业带来的更高收益。

3、围绕优粮优储,推动好粮油分等分类保管和运输。随着交通道路改善、大型运输工具的普及和粮食经纪人的活跃,原有的分散的仓储设施已经难以适应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一是调整仓储基础设施存量结构。在保持现有仓储设施总量不变的前提下,主动调整存量,按照“一县一企,一企一点”的建设模式,集中资金和力量改造部分分散的老旧仓房,促进仓储设施资源的规模化、集约化,为实行粮食分等分仓储存创造有利条件。二是大力推广应用绿色储粮技术。鼓励企业广泛采用地表浅能、低温储粮、充氮储粮和智能化储粮等技术,降低储粮化学药剂使用和储粮能耗,确保优质粮油粮情稳定、持久保鲜。三是加快粮食物流设施建设。探索建设好粮油中转公共库点,搭建好粮油公共信息平台,以散储、散运、散装、散卸“四散化”为主导,科学合理布局粮食物流节点和物流走向,加强现代粮食物流体系建设,提升好粮油流通效率。

4、围绕优粮优加,推动好粮油产品提质上等升级。要发挥现有示范企业和各地粮食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的牵引作用,大力发展粮油精深加工。一是做大做强粮油加工骨干龙头企业。鼓励大型粮食加工企业以资产、品牌等为纽带,打破区域、行业和所有制界限,整合兼并、股份制改造一批中小型企业,引导各种生产要素向优强企业聚集,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打造培育实力强、影响力大、带动性强的好粮油加工骨干龙头企业。二是加快发展富有江西地方特色的粮油加工。着力改造传统的稻米加工工艺和升级装备水平,改进配米技术,扩大专用化、营养化、多元化大米生产,做优做特稻米主食产业。加快江西米粉、稻米油和山茶油等特色产业发展,不断壮大产业规模,延伸产业价值链。三是实施科教兴粮和人才兴粮,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开展稻米副产品综合利用,巩固扩大大米蛋白、大米淀粉等生产规模,开发适用于食品、医药、保健、化工等方面的新型产品,引导消费趋势,不断提高大米产品附加值和企业经营效益。

5、围绕优粮优销,推动好粮油进入千家万户。一是创新交易方式。积极实施“互联网+”营销策略,构建集网上信息查询、网上交易结算、物流配送、商务处理多功能于一体的电商平台,完善交易规则,发展会员单位,实行线上线下互动,拓展产品销售渠道。二是培育公共品牌。强化赣产好粮油品牌宣传,把产品研发、科技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加大粮油新产品特别是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粮油精深加工产品的推广力度,争创一批省级和国家级名牌,逐步实现主导产品名牌化,名牌产品产业化。三是开展好粮油评选。组织开展“江西好粮油”遴选,积极参评“中国好粮油”产品评审。培树推广一批企业和产品入选全国百个典型示范县、千个先进示范企业(合作社)、万个样板店和一大批知名品牌的“百千万”典型。通过培树江西的典型,放大示范带动效应,带动全省好粮油行动全面发展。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