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张 媛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2)
高校学生资助政策已实施有年,《2016年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显示,当年全国累计资助普通高校学生4 281.82万人次,资助金额达955.84亿元,共发放国家助学贷款263.21亿元,各类奖学金共奖励全国普通高校学生875.01万人次。[1]资助经费投入连年增长,其使用效果如何?如何对高校学生的成长成才起到更大的作用?这些都是值得深思的问题。本研究旨在通过问卷调查,剖析问题,分析资助政策实施的效果,为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的实施提供参考建议。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实施情况调查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展开。问卷内容包括学生个体情况、家庭经济情况和对资助政策的认可度、知晓度、执行度三大模块。本文以河南省某高校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共发放资助工作相关调查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34份,有效率为86.8%。此外,我们还与20位辅导员进行了座谈。
1.学生个体情况调查结果。本文按照性别、年级等不同指标,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个体情况进行了统计,如表1所示。
2.学生家庭情况调查结果。根据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总结当前河南省某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家庭现状可归类如下:
(1)家庭处于偏远或不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滞后。河南省高校本地生源占有很大比例,不少学生来自河南省偏远农村地区或者外省的偏远山区,兄弟姊妹较多,有的家庭有2~3个孩子都在上大学,靠父母种植农作物维持生活,经济来源单一。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有45.85%学生的家庭处于偏远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造成其家庭经济困难。
表1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基本情况统计表
(2)家庭主要成员丧失劳动力或者患重症重疾,家庭经济来源缺乏。在导致家庭经济困难成因中有一类属于家庭主要成员丧失劳动能力,缺少经济来源。这类家长或者因病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或因在工作中受伤无法劳动而导致家庭经济困难。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这类家庭占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人数比例的60.83%。
(3)城镇下岗未就业家庭,再就业率低。城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中,部分家庭父母失业或下岗后未能再次就业,只能依靠低保来维持家庭日常开支,这类学生的家庭经济更加困难。这类家庭占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人数比例的30.65%。
(4)单亲家庭,家庭收入低。单亲家庭或孤儿给学生成长成才也带来较大的影响。国家在资助政策中明确对这类家庭学生给予特别关怀和照顾。这部分学生通常和年迈的长辈一起生活,只能依靠政府抚养,自身没有任何经济收入。
1.高校学生资助政策的知晓度调查。从资助政策内容、评定方法和评选程序三个方面调查河南省某高校学生资助政策的知晓度,调查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对资助政策的知晓度情况统计结果
从表2中可以发现,在对高校学生资助政策知晓度调查的3个指标中,对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程序的了解程度最高,占88.65%,其次是对现行资助政策的内容了解占85.26%,了解最少的是各项助学金评定方法为75.35%。因此,还需要加大对现行资助政策内容的宣传力度,让学生结合自身条件利用好资助政策。
此外,对现行资助政策满意度的调查研究表明,经济困难学生对现行资助政策的满意度为97.5%,有2.5%的学生表示不满意。因此,学校应当积极引导,增强学生对学校现行资助政策的现实意义和具体操作程序的认同。
2.高校学生资助政策的认可度调查。认可度的主要考察指标有:学生对资助政策体系有效性的认可程度;国家和学校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是否缓解了家庭经济困难的情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费、住宿费、生活费等来源途径。河南省某高校的学生资助政策的认可度调查如表3所示。从表3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学生对学校现行资助政策体系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比较认可,占到77.59%,但不同意的也有7.29%,说明学校现行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还有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有63.05%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获得国家助学金之后,缓解了在校生活的经济压力;基本缓解学生家庭经济压力的有30.72%,而没有缓解的占到了6.23%。调查结果显示,在学费、住宿费和生活费的来源情况中,60.88%的学生完全依靠国家助学贷款,10.96%的学生完全由其家庭供给。由此来看,现行的学生资助政策能够解决大部分学生的学费、住宿费和生活费,基本可以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这表明,现行的资助政策能够有效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而学生对高校学生资助政策具有较高的认可度。
3.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执行度调查。(1)辅导员资助政策执行度调查。为确保每一位在校学生知晓国家各项资助政策、获得平等申请资助的权利,需要辅导员做好政策宣传和评选监督。对该校20名辅导员进行了随机访谈,他们的执行度调查统计结果见表4。
表3 对资助政策的认可度情况统计结果
表4 辅导员资助政策执行度情况统计结果
从表4可知,有95.00%的辅导员能够清楚掌握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政策,其中,55.00%的辅导员清楚掌握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政策,并能在指导学生的实践工作中熟练应用;95.00%的辅导员全程参与各项助学金的评选过程;10.00%的辅导员偶尔参与指导和监督各项助学金的评选过程。但同时仍有5.00%的辅导员对国家的资助政策掌握的内容不全面,有5.00%的辅导员没有参与指导和监督各项奖助学金的评选过程。因此,在以后的资助工作过程中,必须要求辅导员特别是辅导员队伍中的资助专管员指导和监督学生奖助金的评定全过程。
(2)受资助学生的资助金使用情况调查。受资助学生在获得资助后,能否真正将资助金用到学习和生活方面,这是评价资助工作执行度的重要指标。受资助学生的资助金使用情况的具体统计结果见表5。
表5 受资助学生的资助金使用情况调查结果
从表5可知,有98.16%的受资助学生在获得资助以后能够将资助金用于学费、生活费、购买书籍和学习用品等,但仍有1.84%的学生将资助金用于娱乐和选购名牌衣服。这也反映出现行学生资助政策在资助金的使用监管方面还需要不断加强,以确保各类资助资金真正得到合理有效的使用。
根据调查结果,本研究认为现行高校学生资助政策已近乎全面而完备,在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基本权益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相对薄弱的环节,尤其是在贫困生认定工作中,认定依据不够确切、真假贫困难以辨别等问题始终存在并且难以解决。[2]此外,资助资源配置效益不高,助学金、勤工俭学工资发放不及时,对困难学生的心理帮扶和资助育人工作有待加强等,都是高校学生资助政策实施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1.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缺乏科学标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没有统一的科学标准,经过多年的实践,在实际工作中还是遇到很多困难。一是凭借《高等学校学生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很难对经济困难学生的消费行为、习惯、过程做出全面评价;二是家庭经济困难证明的可信度不高,一些地方的民政部门和村委会存在做顺水人情开具虚假证明的现象;三是有部分性格内向和自尊心强的同学因无法顺利证明自己真正贫困,失去资助的机会。而学校方面,很难在短时间深入调查每一位申请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基本情况。如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标准不够科学合理,就很难做到公平与效率两者兼顾。
2.资助资金使用缺乏有效监督管理。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有些学生将资助金用于奢侈消费而不是作为学费和生活费。国家为进一步体现更高质量的教育公平,放宽助学贷款的申请条件和资助范围,但是执行者如果不能严格审核国家助学贷款申请人的条件,将使得国家助学贷款后续管理风险增加,严重影响国家助学贷款的可持续性发展。
3.资助项目之间缺乏有效整合。高校缺乏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专门资助计划,具体到现行的资助项目和数额上来说,其稳定性不强,不确定性较大。国家奖学金和国家励志奖学金资助金额较高,但经济困难学生获奖率低;勤工助学岗位有限,工资较低;社会上和学校其他的资助项目虽然种类繁多,但每项资助项目的实施过程却互相独立,缺乏有效整合,难以确保经济困难学生获得资助。这就要求我们认真思考学生精准资助的长远规划,为学生“量身打造”资助形式,提高资助资源配置效益。
4.资助工作中资助育人理念缺位。当前资助工作中,高校充当资助政策的实施主体,通常比较重视学生的经济资助,容易忽略对学生的“心理资助”。调查发现,有些学生不明白资助政策的意义和作用,受资助后,将资助金用于奢侈消费;在诚信方面,有些学生开具不真实的家庭经济困难证明,骗取国家助学金,特别是在奖助金评定过程中,以考试作弊的行为,骗取优异的学习成绩;有的学生认为接受国家的资助理所当然,由于生活条件很差,长期以来容易形成自卑、焦虑、抑郁等心理;一些学生在获得资助后,由于缺乏引导,长期沉迷于网络游戏,并没有对其学习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如果不能对资助工作的内涵做出深刻理解,往往会出现重“经济”轻“育人”的工作偏误,使资助陷入“发钱”的工作误区,只解决学生的基本经济困难,而不能更好地助力其健康成才。
根据学生资助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如下建议和对策,为高校资助政策效果的提升提供一定参考。
1.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机制。综合社会经济发展的地域差异性,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一是创建科学合理的评定指标体系,可以包括学生生源地、家庭人均收入、家庭成员身体健康状况、学生日常消费等指标,并科学合理地确定这些评价指标的权重;利用好资助信息数据库,全面采集信息;在此基础上,结合民主评议、学生日常表现、家访等形式,确保认定结果尽可能科学全面、真实公正。二是建立动态机制,如遇学生家庭出现突发变故、自然灾害等困难,及时调整数据库信息,给予临时困难补助,帮助学生渡过难关。三是加强对经济困难学生受助情况的监管,引导学生合理利用助学金,树立正确消费观,从制度上保证认定评选工作的健康发展。
2.完善对高校学生资助政策执行者的管理。辅导员是国家资助政策落实的关键执行者,应对其加强管理。一是在高校培养建立一批独立、专业化的资助工作专管员队伍,减少流动性,这是基础条件。二是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将资助工作纳入学工考核评价体系,确保学生资助政策贯彻落实;进一步开发完善资助工作系统,建设大数据信息平台,使资助工作由人工操作逐步向数字化、信息化推进,提高资助工作效率和精准度。三是创新宣传方式,从新生入校起,就让学生尽快熟悉掌握各类资助政策,加大对国家资助政策的宣传力度;每年评选出一批受助学生典型,以“励志”和“诚信”为主题,传播校园正能量;利用寒暑假,推荐优秀受助学生担任“资助工作宣传大使”,送政策回家乡、回母校,提高资助政策的宣传普及度,激发受助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感恩意识。
3.建立高校精准资助长效机制。多种形式整合资助项目资源,一是可以综合考虑经济困难学生的家庭状况、基本学习生活成本和长远发展需求等多种因素,形成多个资助等级,确保扶贫助困的精准性。[3-4]二是坚持“统一规划”和“精准滴灌”相结合,将国家刚性资助项目与学校和社会提供的灵活性资助项目进行整体设计,统一整合,引导学生合理选择;同时依据学生的经济困难程度、个人发展情况等为其设计个性化资助项目,通过受助主体的实践和参与、拓宽勤工助学途径等措施,破除学生的“等、靠、要”思想误区,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成就争取更为优质的资助资源,提升获得感。
4.多管齐下确保资助育人的实效性。资助育人是高校资助政策的核心思想。辅导员在开展高校资助工作时,要重点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疏导和价值引领工作。在心理疏导方面,坚持以德为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受助观,引导学生正视困难,坚定自励,积极鼓励受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建立“解困-育人-成才-回馈”的良性循环;在价值引领中,引导他们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解认同,着力在物质帮助、精神激励、道德浸润、能力拓展和规范管理等方面构建起长效育人机制,实现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5]此外,学校各部门还应多管齐下,在学习、科研、就业、创业、发展等方面给予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更多的指导和帮助,激发其内生动力,提升核心竞争力,引导其成长成才,走出贫困。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