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基于“课程思政”的体育教育专业术科教学改革探析

时间:2024-08-31

刘世磊,喻丙梅

(韩山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广东潮州521041)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总书记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于是,基于“课程思政”的教育教学改革在全国高校如火如荼,学界关于“课程思政”的研究成果纷至沓来。体育学也不例外,其中学者们的主要研究成果有:关于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紧迫性与自身优势的研究[2];关于体育“课程思政”特点与类型、内容与方式、基本要求与建设条件的研究[3];关于大学公共体育课程转向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可行性及其策略的研究[4],等等。以上为数不多的研究成果多集中于体育“课程思政”的学理支撑,但对体育教育专业领域专业课程教学思政的专门研究还鲜有呈现。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明确提出“要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5]因此,加强专业课程教学思政研究既是“课程思政”的应有之义,也是“课程思政”从理论到实践的必然之选。基于此,在全国范围内的“课程思政”实践探索刚刚展开之际,本研究将致力于讨论我国体育教育专业术科课程群教学思政,探索其改革路径,以期助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和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同时为一线术科教师实施术科教学思政提供参考。

课程领域中的“术科”概念被广泛应用于我国体育、音乐、美术以及工程等实践性较强的领域。术科课程是我国体育教育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约占总课时的50%)。术科教学在培养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最显著特征“技艺性”上,是其他任何课程都无法替代的。这也决定了它与其他课程教学相比,在教学过程(实践性)、教学内容(非逻辑性)、教学方法(直接感知、身体练习、比赛活动)、教学环境(相对开放性)等方面具有自身的显著特点。术科教学的显著特点使其既具有“课程思政”的自身优势,如吃苦耐劳、顽强拼搏、团结协作、客观公正等,同时也由于方法、环境等要素与其他课程教学相比处于劣势。优势不会自发体现,劣势却十分明显。所以,术科教学中普遍存在注重知识与能力育人、弱化思想育人的现象。因此,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扬长避短,加强基于“课程思政”的术科教学改革,是体育教育专业术科教学在新形势下急需解决的课题。

1 树立正确的术科教学思政理念

“课程思政”既是一种课程观,又是一种全新的思想政治工作理念,其基本内涵为:在所有的课程教学中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导有机统一,提炼出课程中蕴含的爱国主义情怀、社会正义感、社会责任感、文化自信、人文精神等价值范式[6]。基于“课程思政”的体育教育专业术科教学改革推进,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术科教学思政理念,以此来引领与指导其他教学要素建设。(1)将术科教学从重视学生运动技战术与实践能力培养、轻视思想育人的偏颇道路上,拉回到运动技战术传授、实践能力培养、思想育人(培育职业情怀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四个自信”)并重的轨道,使术科教学回归教书育人的本质。(2)术科教学思政是在教学中增加思政的思想,使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有机融合统一,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目标。这种做法既不会改变教学原有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也不会打乱授课计划和进度,而是在德育目标上有所提升甚至突破[7]。(3)术科教学思政要将思政内容和思政思想恰如其分地融入学生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中,避免思政元素的填鸭式灌输或生拉硬扯,造成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的两张皮;避免强化了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和功能,却忽视了专业课的教学特点和教育规律,结果把专业课上成了一门类似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8]。

2 挖掘丰富的术科教学思政内容

选择与挖掘思政内容是专业课程教学思政的先决条件和难点之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是阻碍术科教师教学思政推进的最大障碍。基于专业课“课程思政”的内涵——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的融合,进而提升思想境界。有学者认为,只要能和体育专业知识有内在联系的思政元素都可以作为体育专业课程教学的思政内容,例如***总书记所说的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以及世界观、人生观、理想信念、品德修养等。除了上述比较宏观的思政内容之外,认为仍有大量丰富的体育术科教学思政内容可以挖掘。(1)体育教师的专业、职业素养方面:教师的衣着打扮等外部形象和教师对待教学的态度。如体育术科教师的着装应为有袖的上衣和长裤,并且上衣要扎进裤子里;不做奇形怪状的发型或发色;保持所授课程要求的身体形态;不浓妆艳抹;不佩戴首饰等。教师按时上下课、重视本课程教学、不接打手机等。这些师风师德内容既是潜移默化的“课程思政”,更是直接的“课程思政”,不仅影响学生对待课程教学的态度,而且影响学生的职业素养。(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设置教学性比赛,让学生做考评官,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和遵纪守法的良好社会习惯,培育学生公平、公正、诚信的优良品质。(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在技术动作学练过程中,引入省队或国家队练习视频,将吃苦耐劳、顽强拼搏、集体荣誉感等思政内容与专业技能练习有机融合,为学生所内化,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吃苦耐劳、顽强拼搏、战胜自我等品质。通过技术动作练习时的保护与帮助,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担当精神和团结互助的合作精神。安排学生回收器材、教具,培养学生爱护公物、珍惜公共资源的习惯。(4)社会主义“四个自信”方面:介绍中国对世界体育发展的贡献、中国体育的国际地位;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优越制度在体育领域的表现;中国女排精神及其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的故事;“邓亚萍故事”“姚明故事”“刘翔故事”;“李小鹏挂”“楼云空翻”“程菲跳”“马艳红下”等一批以中国运动员名字命名的体育动作等。这些典型案例就是术科教学最好的思政素材,可供教师选取,结合具体教学内容,讲好中国故事,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教育效果。

3 运用恰当的术科教学思政方式

思政内容与专业课程融合的实现是教学思政的又一难点。这就需要专业课教师根据课程教学的特点,运用适宜的方式方法,将专业知识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形成课程思政的合力。鉴于术科教学的特点,加之“课程思政”的现状——案例教学法在专业课“课程思政”中尚且不健全[9],以及学界针对体育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有机结合的方式问题仍在积极探索中。结合教学中的行动研究成果,认为目前术科教学思政方式采用激励性的教学方式比较适合且有效。所谓激励性的教学方式,是指通过思政内容与专业知识技能的有机融合,将价值观教育内容为学生所内化,激励学生对目标的追求,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观引导并重。比如在运动项目的教学训练中,引入正在直播的世锦赛、世界杯赛等国际大赛以及体现精神品德的体育故事(如中国女排),讲述中国代表队的成绩、表现及其背后的故事,既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爱国精神和增强民族荣誉感,又能够提高练习的积极性和培养顽强拼搏的精神。再比如球类比赛裁判法教学时,将“假球黑哨”等违背体育道德的典型案例与专业教学有机结合,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和诚信公正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除了创新一些教学方式,术科教学思政还应重视自身的育德优势,在教学过程中有侧重地予以强调。比如团队项目在常规教学法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加强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等品质的培养;体操项目可强调创新进取、互帮互助、负责担当等精神品质。此外,术科教师课堂上大方得体的外部形象和言谈举止等都是最直接的思政方式。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术科教学思政方式方法上,切勿为了创新而创新,尤其反对那些仅从理论上论证、而未经实践检验的方式方法。

4 创设良好的术科教学思政环境

在专业课程教学的“课程思政”中,人们常常容易忽视教学环境对教学思政的重要意义,而将更多精力用于思政内容的选择、方法的选取等教学要素。殊不知,教学环境不仅是教学思政活动的影响因素,其本身也是思政的内容,渗透于整个教学之中,对教学思政效果和思政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遗憾的是,课题组调研发现,有些教学环境不利于术科教学思政教育,比如学校将体育场馆外包,疏于教学环境的建设与管理,承包人出于经济利益考虑,在场馆内张贴或悬挂与教学不相关的宣传物件,不利于培养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又如有的课堂氛围沉闷,学生积极性不高;有的称兄道弟,学生不是称呼某某老师或某老师,而是称呼某哥或某姐。以上教学环境都不利于学生的德育教育。为此,创设良好的体育学科教学思政环境尤为必要。首先,创设有利于思政的教学物理环境:可在教学场所设置有形的体育思政内容,激励学生刻苦学练,展现中华文化自信。比如在排球馆展现“中国女排精神”、武术馆展现中国武术的博大精深及其蕴含的人文精神等。其次,创设有利于思政的教学心理环境:规范课堂常规,课开始前布置场地器械,开始时师生之间相互问好;课结束前回收器材,结束时相互道别。营造积极向上的教学氛围,教师和蔼可亲、教学富有激情;学生勤学好问,团结互助;师生互动频繁,信息与情感交流通畅。这些看似与“课程思政”不相关的教学小细节,却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树立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以及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5 构建科学的术科教学思政评价

教学评价之意义、评价主体之多元、评价视角之多维等在此不做赘述。目前,关于“课程思政”效果的量化指标,现阶段国内还没有明确的数据可以提供[10]。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复合性、复杂性,从体育教学评价的基本要素——“为什么评”“谁来评”“评什么”“怎么评”[11-15]来讨论术科教学思政评价。评价目的——为什么评:检验教学思政的效果,发现存在的问题,完善教学要素,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教学评价者——谁来评:专业课教师为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为辅[16-18]。虽然还有学生、教务部门、家长、社会代表等评价主体,但在评价的客观性、准确性上难以保证,因此只具有一般的参考意义[11]。评价内容——评什么:预先设定的思想品德素质是否得到提高,如外在行为的表现、内在心理测验反馈等;学生对学习的热爱程度,学习的态度和欲望是否得到改进等。评价方法——怎么评:过程性评价、定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应该成为专业课程“课程思政”评价的主要方法,比如在过程性评价中通过对能够反映学生思想品德素质和职业素养的行为进行观察,评价教学的思政效果[19-21]。综上所述,科学的术科教学思政评价即为:评价主体以专业课教师为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为辅;综合运用过程性评价、定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等评价方法,对学生的职业发展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进行评价,检验教学思政效果。此外,鉴于教学活动的双边性,术科教学思政评价还应加强教学专家、教务部门、学生等评价主体对教师的教学思政评价。

6 结语

体育教育专业术科教学开展“课程思政”是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体育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必然选择。在各门专业课程教学进行“课程思政”的探索阶段,立足体育教育专业术科教学特点,结合实践经验,从5个方面提出了基于“课程思政”的术科教学改革路径:树立正确的教学思政理念,挖掘丰富的教学思政内容,运用恰当的教学思政方式,创设良好的教学思政环境,构建科学的教学思政评价体系。专业课程教学的“课程思政”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各个环节对接有序,形成“课程思政”的合力,才能不断推动专业课程教学“课程思政”的深化。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