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孟娴
(南京体育学院,江苏南京210014)
2016年12 月***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习总书记的这次讲话开创了全国高校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建设的新局面[1]。2019年3月***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再次提出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即三全育人[2]。
高校课程思政的建设毫无疑问已成为全国各大高校需要完成的重要课题之一。大学英语作为众多高校学子必修的课程之一,也已经在各大高校、包括在体育院校的英语课堂中,开展了课程思政实践探索。
思政课程即思想政治理论课,就高校本科教育而言,一般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及《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等[3]。课程思政指所有课程都体现思政与德育元素,所有教学活动都肩负起立德树人之功能,所有教师都承担起立德树人的责任,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4]。课程思政理念可以融入高校各专业的所有课程。课程思政的提出是国家发展战略和国际形势发展的要求,既是迫切需要的,也是可实现的。同时这一理念的提出也是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的要求。
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是一个单独的课程,或者说是学科;而后者是一个更为综合性的教育理念,侧重于思想价值引领。这种理念,并不单单把“思政”二字视为一个单独的教育课程,而是认为这种理念可以被应用或者融合到其他的专业学科中去,成为一个整体[4]。举例来说,思政课程可能是大学单独开设的、为所有学生准备的必修课。但是课程思政更像是一种教育指导哲学或者理念,它是被具体应用到某一个学科中的,比如说大学英语教学,可以在课程设计中加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内热点探讨、国际时事分析、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等内容,利用英文的方式进行教育和交流,对学生实行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教育。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体育事业的发展就一直很受重视。体育崛起是大国实力和地位展现的一个方面。为了培养专业的体育人才,全国开办了14所体育院校,这些体育院校以体育类专业为主,另外还有高水平运动员本科班。新中国成立以来竞技体育的“举国体制”发展模式导致对运动员的培养偏重竞技,而轻文化、轻思想[5]。金牌主义、狭隘的竞技思想导致很多运动员的文化素养缺失。但是建设体育强国需要有高思想境界、高文化素养的体育竞技人才。再者,新媒体时代优秀运动员作为“网红”的传播影响力很大,更要注重对他们价值观的引导和优秀文化的输入[6]。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同时又是文化间沟通交流的工具。“文以载道,文道结合。”在语言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借助语言工具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了解世界,还可以在学生“三观”形成的黄金时期,给予正确引导;在跨文化的对比学习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更加了解传统文化,增进学生的文化认同,树立学生的文化自信,使其成为我国优秀文化输出的个体。
随着体育交流国际化的深入、体育社会事业与产业的不断发展以及国际形势的日趋复杂,体育类院校对人才的培养不仅仅要注重体育技能方面的锻炼和体育学科理论知识的学习,文化课程也同样重要。《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中提到,大学英语课程是一门通识课程,是我国高校人文教育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培养人才方面具有无比重要的作用[7]。大学英语课程覆盖了体育类院校所有专业的学生,在体育类院校中除了受众最广,还是所占学时最长的通识课程,这为课程思政建设奠定了可行的基础,也决定了大学英语课程必然是对学生实施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要阵地。
通过对国内数所体育学院的访谈可知,受访教师均认可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研究和实践是高校各专业教师的责任和担当,并且有些院校大学英语的课程思政建设已开始被列入教学计划和教学改革中。比如说,有些体育院校在大学英语教学内容中增加了新冠疫情下的军民结合共抗疫情等课题,还有我国参加、举办奥运会的史料,以及中国文化概况等。对新冠疫情导致的世界政治社会众生相的一系列思考和相关的爱国主义教育,也以“案例分析”的形式,加入到了体育院校日常的课程中。
通过调研笔者发现,虽然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已在很多体育院校中开展,但是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3.2.1 教师个人能力的问题
大学英语的课程思政是指在高等教育的背景下,遵照课程思政这一教育教学理念,发掘大学英语所有课程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利用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想道德追求、科学精神、爱国情怀、优秀传统文化、人格培养等内容,通过“如盐进水”“润物无声”的隐性教育,对大学生进行思想价值引领,从而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但是一些体育学院的大学英语教师知识结构较为单一,自身政治思想理论素养欠缺,传统文化知识背景不足,在教材中挖掘思政元素的能力尚有欠缺,把大学英语教学与立德树人充分融合的意识尚有不足,他们在开展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方面的建设时有着一定的挑战和压力。
3.2.2 学生学情的问题
体育院校学生普遍以体育类专业本科生为主,还有来自各专业运动队的运动员本科生,学生英文水平较之以文化课为主的高校学生较低,学生英语平均词汇储备量距离相应的要求甚远。而且学生的文化基础、文化素养也较低,这些现象有可能会对大学英语的课程思政中学生的喜好度、接受度产生一定影响。笔者在开学时向学生发放了312份问卷,收回问卷312份,问卷回收率100%。问卷结果显示,98.4%的学生是接受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但是因为英语基础等原因,有51.9%的学生对于课程思政内容纳入考核评价有畏难情绪。
3.2.3 教材中“中国文化失语”的问题
“中国文化失语”之现象不光存在于体育类院校的英语教学之中,这也是我国高校的英语教学曾普遍忽视的一个问题。英语教学既是语言教学,也是文化教学,但是现行的大学英语教材只注重对英语世界各方面的介绍,中国文化的部分却被忽视。虽然近些年四六级考试加大了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考点,但是在体育院校英语教材中,这方面内容几乎还是空白。学生即使有一定中国文化的修养,却无法在英语语境下顺利表达,这就是中国文化失语症。这不利于体育院校培养出文化自信的体育人才,也不利于培养出的体育人才进行跨文化交流,更不利于培养出中国文化输出的个体。
课程思政教育是以灵魂唤醒灵魂,师资队伍建设至关重要。首先,体育院校大学英语教师要提高政治思想觉悟,坚持学习先进思想,提升道德水准,“明道”“信道”“立德修身”,才能成为指导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领路人,成为坚定支持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教育者、思想传播者。可以通过组织政治理论学习,坚持学习“两学一做”,让教育一线的教师紧跟时代步伐,同时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也可以在每学期开学前、学期中和学期末,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做相关的专题培训辅导或讲座,宣讲课程思政的精神内涵,示范其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并多形式多层面地组织教师在课程思政方面进行学习、赛课、评奖等,激起教师参与建设课程思政的积极主动性;还可以定期组织大学英语教师参加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研讨,集体备课,精进业务,具体、细致地研究课程思政与大学英语教学的有机融合。
其次,体育院校大学英语教师不但要精通业务,不断更新和提升语言文化知识,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更要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理解和传播,提升自身的中国文化素养,注意在教学中融入跨文化对比和双向传输。《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要求到2025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基本形成,对其研究阐释、教育普及、保护传承、创新发展、传播交流等协同推进并取得重要成果,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显著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更为坚实,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明显提升[8]。这是国家首次以中央文件形式要求全国开展传统文化活动,意义深远。大学英语教师应当仁不让地肩负起弘扬传统文化的使命,要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彰显传统文化的魅力。教育中的因果是有迹可循的,言传身教的力量是巨大的,一个有着精深专业知识,并且有着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可小觑。
当教师们从思想、理论、业务层面上完善建设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必要自身条件后,他们可以分专业、分层次地进行针对性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设计。
国内体育院校大学英语课程一般设置为2~4个学期,每周4课时,一般在大学一年级或二年级完成。大学英语课程作为通识教育课程之一,其特点是课时最多,授课周期最长,覆盖的学生最广。授课时间长,学生与任课教师的感情与信任就深,教师的思想品德和课程内容对学生有着很大的影响。而大学生在大学一二年级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的黄金时期。所以对于既具有工具性,又具有人文性的大学英语课程,其课程思政也要从调整课程设置入手。
首先,对于大学英语必修课程,可以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充分利用各种网络平台、课程资源,通过开展线上第二、第三课堂等形式,对线下大学英语教学进行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补充;其次,增设一些优质的选修课程,尤其是能够帮助学生学会用英文讲好中国故事,能够引导学生明晰中外文化差异,树立学生对中国文化自信等内容的选修课程;再次,对于已开设英语相关选修课的院校,可以改善优化课程内容,摒弃、防范可能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的西方政治、文化、宗教思想等。教师通过外教社随行课堂、超星学习通、蓝墨云班课等平台,以及微课、慕课等开展第二课堂,补充“中国概况(英文)”“时政英文报刊选读”“世界热点透视”“体育英语”ESP专门用途英语内容等,对课本的内容进行具有思政功能的拓展、延伸。这样学生既通晓基础英语知识,又掌握体育专业英语知识,还可以给学生培植家国情怀,加固学生对国家、民族、道路、文化的认同和自信。
体育院校大学英语教学部门可以依据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结合课程思政目标来修订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改进教法,完善教案,优化教学内容设计。
4.3.1 编写或完善大学英语教材
首先,现行大学英语教材中的西方文化元素较多。长久以来,学生在大学英语课堂中接受的大多是西方科技文化、历史社会、价值观等。培养大学生英语能力是为了让他们以后能较好地进行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那么既要输入外来学说,也要坚守自己文化之本,这样才能改变中国文化失语之现状。所以,各所体育院校可以结合自己学校各专业学生具体的学情,尝试编写难度适合的融入中国文化的教材,或者选取、引入内容符合此要求、难度符合学情的素材作为教材的补充。其次,结合学科、学情特点,把体育和英语结合起来,编写适合的体育英语教材,把体育承载的专业知识、传统文化、发展变迁及新时代的不断拼搏、为国争光的体育精神通过大学英语课堂传达给学生,激励鼓舞学生。编写或完善教材,不能贪多图快,囫囵吞枣,需要教师前期认真消化、研究、吃透,这样才能保证质量,保证能在各学情下被学生理解接受。比如,南京体育学院大学英语教师在《中国概况》中挑选出关于中国历史、哲学、文学艺术、传统体育、传统节日等主题,认真学习研究,重新表述,减少一些生词量,替换掉较难的句式,制作了面向运动训练专业和运动员本科生的《中国传统文化》系列微课,其中《中国传统文化之武术》等教材备受学生欢迎。
4.3.2 挖掘教材中的思政元素
在以往的常规大学英语教学中,一般只注重语言知识点、篇章段落结构、主旨等的讲授、分析及练习。虽然现行教材中西方文化元素较多,但是可以灵活巧妙地通过对比、拓展、延伸等,从而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比如,《全新版大学进阶英语1》第一单元主题是The Pursuit of Dreams,讲述的是关于追求梦想拼搏奋斗的故事,课文的主人公是美国人。在讲授课文之前,可以用人物关联法,例举中国体育界的励志人物,如姚明、中国女排等为导入部分,让学生在学习、感动于主人公不屈服于命运、努力奋斗事迹的同时,也被我国体育健儿锲而不舍、百折不挠的精神所感化。单元内的第一篇阅读材料,讲述一名前南斯拉夫的难民逃往美国,在美国努力不懈取得成功,并留在美国的故事。在讲完这篇阅读材料后,用著名科学家钱三强的事迹及归化优秀运动员的事例来进行拓展对比。钱三强在国外学成后,毅然在国家还处在战乱时归国,参加国家的建设,被誉为“中国原子弹之父”。谷爱凌、华天等加入中国籍的优秀归化运动员,代表中国参加世界级的竞赛。通过这样的对比,让学生明白个人的奋斗固然重要,但是将个人理想追求融入时代洪流中,融入国家和民族事业中,才是最大意义的奋斗和幸福。单元内第二篇阅读材料是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从“美国梦”破碎到“中国梦”成真的故事。但遗憾的是,在文章里对“Chinese Dream”意义的表述只是俞敏洪个人在中国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和价值而已。那么就需要在教学时把文中的“Chinese Dream”意义延伸。用文化对比法,让学生懂得“American Dream”是从个人奋斗、实现个人价值角度出发,而“Chinese Dream”是关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个人梦想和国家民族梦想融为一体的。这样挖掘教材内容中的思政元素可以把英语教学和思政教育结合起来,让学生认识到民族复兴、强国富民的意义,树立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总之,教师要灵活地挖掘教材内容中的思政元素,把授课内容与思政元素巧妙结合,引导学生分析、对比、讨论等,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意识和能力,提高思想认识水平。
4.3.3 改进学生课上、课后互动
很多教师会在课上用5~10分钟时间,让学生做Presentation(课堂报告),这是交际教学法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教师可以帮助学生遴选含有思政元素的主题,并确保每个学生在每个学期都能参与。可以对学生的课堂报告进行评分,作为过程性评价,并计入期末总评。笔者所在院校的学生虽然英文基础较弱,但是有了评分的驱动,加上有学习互助小组间的助力,大部分的学生还是乐于完成这项任务,在课前查阅资料、写稿、做PPT,认真准备。有的学生述评国际时政热点新闻中中国的立场和政治理念,有的学生介绍代表中国高尖科技的“中国天眼”,有的学生介绍中国人乡愁里无法抹去的那一道道传统美食,学生的选题包罗万象,在这一环节里,学生既学习了英语,练习了口语,也受到了潜移默化的课程思政隐性教育。此外,翻转课堂、小组讨论、辩论、朗诵、情景剧等形式也可以引入课堂加强学生互动,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锻炼学生英语应用能力,让师生自觉地把大学英语和课程思政紧密流畅地结合起来。
在课后,教师可以从听、说、读、写、译几个方面布置英语和思政融合的作业。比如,选择一些含有思政元素的听力材料或中、英文字材料,来听写、阅读或翻译,就某个符合课程思政内容的主题写作等。考虑到体育院校学生的学情,教师应注意难度和量的把握,同时还要注重学生对课上知识的复习回顾,可以通过线上平台或微信群打卡等手段来确保课程思政内容的消化吸收。
4.3.4 利用新媒体提升教学手段
当今,新媒体技术发展飞速且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新媒体技术因其图像、影音可即时互动的特点,可将其作为教学辅助工具,提升教学手段,优化教学过程,适应教育现代化发展的要求,可使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更加直观和生动形象,增进教学效果。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辅助教学,如前文提到的外教社的随行课堂、超星学习通、蓝墨云班课等平台拥有丰富的优秀课程资源,教师筛选出难度适宜的课程资源,学生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学习,还可以在平台上组织关于公德、美德、道德等各种主题的小组讨论,学生可以在平台上提交各种英语思政融合的作业,进行课程思政阶段性测试等;教师还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微信群、QQ群等讲解课内、课外的课程思政重难点内容;也可以建立教学团队开发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微课、慕课、微课程等,调动师生参与课程思政建设的积极性和热情。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设计得再完美无缺,如果学生们不感兴趣,或者接受吃力,那么对于推广课程思政教育也是没有任何益处的。所以,在展开课程思政的前期、中期、后期,都应当及时根据课堂反馈、学生作业反馈以及教师的日常观察,了解学生对课程思政内容的接受程度和期望值。教师们可以考虑利用随堂问卷调查的方式,也可以在教研活动中邀请各专业学生代表进行座谈,来进行更进一步的修订与完善,从而更好地提升同学们对课程思政的积极性和认识度。对于课程思政中生词量较大、难度较深的内容,可以简单地布置一些随堂作业,纳入过程性评价的考核内容要难度适宜,不要让学生有畏难、抵触情绪地去学习这方面知识。
虽然体育院校大学生英语基础和文化素养较弱,但是科学合理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设计是学生可以接受的。体育类院校大学英语的课程思政要注意结合体育专业特色,要考量学情,避免形式化、套路化。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既有利于体育类院校学生自身发展,更符合国家战略发展的要求,能够积极回应“中国梦”的构筑。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