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使命与担当:奥林匹克运动全球化与逆全球化

时间:2024-08-31

布 特,李佼慕,邹新娴

(1.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湖南长沙410081;2.北京体育大学管理学院,北京100084)

2021年8月8日,极其特殊且困难重重的东京奥运会落下帷幕,这是“相互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伟大奥林匹克精神的又一次弘扬和传承。回顾奥林匹克运动发展,可以看到随着全球化的扩张,奥林匹克运动也得到了广泛普及和充分发展。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现象。我们认为“全球化”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人类的全球意识的崛起和发展,另一层是指人类的生活在全球规模上不断扩大联系和加深相互依赖的过程。“全球化”作为概念范畴进入人们视界是在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和社会信息的出现,全球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力得到空前提高,国与国之间在经济、文化、政治上的交流不断扩大,从而掀起各学科领域研究“全球化现象”的热潮。王宁认为世界全球化发展主要呈现国际化、自由化、普遍化和星球化等四大特点[1]。国际化主要指跨越国界的不同民族和国家之间政治、经济等的差异;自由化主要用于经济领域;普遍化主要表达特定的价值观念和文化传承,表达世界多元文化趋于同质化迹象;信息的传播与文化安全则呈现为星球化。奥林匹克运动在全球化进程中被广泛传承发展,它是世界全球化的享有者。但是,全球化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全球化”概念一出现就受到不少人的质疑,国际著名的依附理论专家萨米尔·阿敏(Smir Amin)严厉批评“全球化”,认为其“是一个反动的乌托邦”,甚至有些学者认为全球化是“强者对弱者的统治,强者对弱者的掠夺”。2008年陆续出现美国的金融危机、欧洲的债务危机,逆全球化现象随之兴起,如英国脱欧、美国特朗普单边主义等,均属此类现象。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对全世界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造成严重打击,甚至出现断裂迹象。美国政府把疫情政治化,甩锅他国,更是有政客提出要抵制北京2022年冬奥会,这加速了全世界的逆全球化趋势。在此背景下,中国政府主张国际关系多边主义,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筹办冬奥会,力求通过冬奥会推动全世界开放、包容发展,促进全球化。***总书记多次同国际奥委会沟通交流,公开表明“愿同国际奥委会和国际社会一道,确保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成为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奥运盛会”[2]。放眼当今世界,德尔塔毒株肆虐,逆全球化思潮甚嚣尘上,奥林匹克运动身陷逆全球化的困境。北京冬奥会坚决反对西方政客抵制冬奥会图谋,高举国际奥林匹克“相互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伟大精神,增强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的团结力量,深刻推动奥林匹克运动国际化、全球化、年轻化发展,以成功举办北京冬奥会来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促进全球化发展,这既是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使命,也是北京冬奥会践行的责任担当。

1 全球化背景下的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回顾与反思

奥林匹克运动宗旨即在全世界普及和推广奥林匹克教育,促进人类友好、团结、和平事业的发展,与世界全球化趋势一脉相承。因此,世界全球化为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和条件,促进奥林匹克运动在全世界深度发展。而奥林匹克运动又通过举办奥运会促进了全球合作与交流。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协同发展。

1.1 全球化推动奥林匹克运动国际化、全球化发展

“全球化是现代体育发展的重要引擎。”[3]全球化的发展为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创造了积极的环境,也促进了奥林匹克运动及精神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传播和传承发展。

进入21世纪,全球化成为推动世界发展新动能,促进了各国经济、文化快速发展。全球化进程中不同文明之间相互碰撞,推动了包括体育文化在内的多种文化间的交流和互动。现代体育规则的建立和国际体育组织的出现,则为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全球化发展奠定了社会基础和文化环境基础。在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中,跨国公司带动了体育产业的发展,从而为各类赛事提供资金赞助,“2017年有70%的赞助投资用在了体育领域,费用高达162.6亿美元,远远超过艺术和娱乐类,2018年预计还会增加到170.5亿美元。”[4]社会资本赞助体育赛事推动了体育的发展速度。奥林匹克运动在全球文化交流中吸收了世界各地文化的精髓,从而提炼出“卓越、友谊、尊重”的核心价值观,引领奥林匹克运动发展方向。

奥林匹克运动在全球化影响下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发展。奥运会走出欧洲、深入美洲,又步入亚洲,向全世界五大洲跨域传播,在奥运会参与规模上,第一届奥运会仅有14个国家和地区的241名运动员参与,时至今日,东京奥运会已有205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11000名运动员参与。国际奥林匹克组织举办多彩活动,吸引全世界青年人参加,将奥林匹克精神和价值在青年中广泛普及和宣传,加深各国青年相互了解和信任,促进了友谊与和平。伴随着电视、互联网等新型技术和媒体的出现和发展,奥林匹克文化传播途径得到无限拓展,也实现了“从民族国家认同到全球文化认同的跨越,从精英文化认同到大众文化认同的转变”[5],使奥林匹克精神和文化价值走进地球的每个角落。资讯和信息的快速传播不仅拓宽了世界各国人们的全球视野,还促进了人们接受和传授信息的能力,奥林匹克所倡导的“相互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精神逐渐被世人所接受。网络时代下,“粉丝文化、自拍文化、‘晒文化’等巴赫金式的草根狂欢”[6]吸引了社会大众对奥运会的关注。奥林匹克文化和价值以一种愉快的方式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加快了奥林匹克文化的全球化推广传播和传承发展。

1.2 奥运会促进全球化趋势的加速发展

“奥运会,就是一次跨越国界、跨越领域的世界盛会,很难想象除了奥运会之外,世界上还有哪一项盛事可以将全世界在16天里紧密地凝聚在一起。”[7]奥运会搭起各国之间交流合作的桥梁,全世界青年人不分种族、不分地域、不分性别,同场竞技,公平竞赛,推动各国之间团结和友谊的发展。开幕式中,各国代表队共同进入会场这一经典时刻,“允许运动员相互交流象征性地消除了国际交流和理解的障碍。”[8]奥运火炬的传递也能产生全球化的热情,伦敦奥运会中,由204个代表队手持铜花瓣共同组装主火炬的环节设置,表明了世界各国携手同行的决心。奥运比赛中,教练员和运动员之间的竞技比拼和人员流动所带来的技术交流与分享也是促成国家间交往的重要动力。更重要的是,在世界范围内的反兴奋剂斗争中,世界各国拧成一股绳通力合作,为创造更加干净的奥运会齐头并进。国际奥委会与全球性体育组织协调合作成立“国际体育仲裁院和世界反兴奋剂机构”[9],为开展反兴奋剂斗争提供组织保障。国际奥委会、国际联合会等颁布《世界反兴奋剂条例》,得到世界大约700个国家、地区和体育组织认可,将大力推动反兴奋剂斗争。在国际奥委会第138次会议中,世界反兴奋剂机构声称,东京奥运会赛前测试规模将达到史上最大,说明了全球合作下反兴奋剂工作的高效性。

奥运会吸引了世界民众广泛参与,进一步推动全球化,且促进全球化意识形成。国际奥委会深化项目设置改革,“滑板、冲浪等5个项目新增进东京奥运会中”[10],让新兴项目进入奥运会,将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关注与参与。各国政府筹办过程中极为重视社会大众参与奥运会的积极性,采取鼓励政策和支持体系促成社会大众参与奥运会,多重举措并举推动奥林匹克运动融入社会大众生活,并正在产生良好社会效益。北京自获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以来,为实现“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一直致力于冰雪运动的大众发展,实施冰雪走进学校、贴近百姓、融入生活、“北冰南移北雪南展”措施,为成功举办北京冬奥会创造积极向上的奥运氛围,传播奥林匹克教育价值,激发中国社会大众参与冬奥会的热情和积极性,这些都说明奥林匹克运动通过体育自身魅力带动世界民众参与,从而起到促进全球化趋势的作用。

1.3 奥林匹克运动国际化、全球化发展的反思

奥林匹克运动在推动全球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首先,奥林匹克运动是全球的,全球各国人民都是其坚定捍卫者和传承力量。奥运会具有最广泛的参与人群,是连接各大洲人民的全球体育盛典。在全球化进程中,各国虽经历过许多次金融危机、恐怖袭击、重大灾害或疾病威胁,但4年一届的奥运会一直是世界人民的寄托和希望,也是各国运动员们实现梦想的大舞台。人们可以在奥运会的举办过程中充分感受奥林匹克精神的熏陶,认识世界各国的朋友,在各国文化的交融中培养全球视野。因此,奥林匹克运动始终是全世界人民共享的体育盛会。

其次,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坚持“奥林匹克运动远离政治”原则,秉承不参与各国政治的信念,通过体育活动促进各国之间的交流合作,在短短的16天里聚集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人士的壮举恐怕只有奥运会才能实现。奥运会是世界各国文化对话、交流、融合的平台,是推动世界全球化又一载体。各国通过奥运会加强技术和人才的交流,促进世界体育竞技水平发展,协同力量共同打击使用兴奋剂和违禁药物,携手推进人类体育运动发展和世界文明的进步。

再次,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要致力于发展奥林匹克运动的多元价值,推动世界的全球化。深化奥运会改革,激发各国承办奥运会的热情和积极性,避免奥运会沦落成撬动经济的工具,防止奥林匹克运动远离初衷。

2 逆全球化背景下奥林匹克运动的挑战与使命

在全球化发展中,奥林匹克运动迅速发展壮大,但随着全球化弊端日益凸显,逆全球化思潮泛滥给奥林匹克运动造成了不少影响,美国个别政客呼吁抵制北京冬奥会则是不好的兆头。如果全球化倒退,逆全球化占据主导,各国之间团结事必遭到破坏,奥林匹克运动大家庭也会出现裂痕,可能会出现奥运会无法正常举办的危机。如何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参与者们必须思考的课题。危机孕育新的生机,奥林匹克运动必须承担应有的责任,积极推动全球化的发展。

2.1 逆全球化背景下奥林匹克运动的挑战

“逆全球化与全球化背道而驰,是对全球化进程中不民主、不平等现象的反思与批判。”[11]随着现代化赢家与输家之间的对立愈演愈烈,引发了一系列如英国脱欧、美国特朗普现象等逆全球化事件和现象的呈现,严重影响全球现代化进程,全球化面临逆全球化、单边主义、大国沙文主义等一系列的威胁和挑战。在逆全球化、单边主义抬头的背景下,“奥林匹克运动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推动者与引领者”[12]面临着全新的危机与挑战。

2.1.1 奥运会申办遇冷,申办能力萎缩趋势加深

近十年来,对申办奥运会感兴趣的城市不断减少,2022年冬奥会,仅有北京、奥斯陆等5个城市有意申办,中途更是有波兰、乌克兰、挪威三国因政治局势和民意表决结果不佳而选择主动退出。《奥林匹克2020议程》(以下简称“议程”)通过后,奥运会申办由申请变为邀请,在其他申办城市退出只剩下两个候选城市的情况下,国际奥委会将2024年和2028年夏季奥运会主办权分配给了巴黎和洛杉矶。近日,作为唯一的候选城市,澳大利亚布里斯班毫无悬念获得2032年奥运会举办权。形成这样尴尬局面的原因是:首先,与奥运会愈来愈高的规模和成本相关。奥运会场地的高规格要求主办方资金的高投入,加上配套设施的需求,不断增加的成本给城市财政带来了巨大重担。“在近十年举办的奥运会中,平均成本超支超过172%,其中2016年里约热内卢奥运会实际成本超支达352%,2014年索契奥运会超支达289%,2012年伦敦奥运会超支达76%”[13]。

其次,奥运会举办的时间相对固定,主办城市在有限的时间内必须完成筹办工作,由于不可逆因素造成的项目延期,会给主办城市带来巨额的违约费用。如此次东京奥运会,据日本关西大学名誉教授宫本胜浩估算,东京奥运会延期一年的经济损失将达到6400多亿日元(约合413亿人民币)。赛后,场地的维护成本高昂、利用价值较低,大量闲置场地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可见,举办一场奥运会的代价极大。

再次,受到全球经济危机和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各国政府的支出会变得更加节俭,民众也希望政府将公共财政更多地运用到民生项目和疫情的控制当中,而不是用于奥运会的宏大建设和“国际奥委会纵情狂欢的酒会上”[14]。对此,“议程”中把降低成本、控制支出明确作为改革的目的,但我们不能忽视,相关机构所提供的成本信息不会完全可靠。此次东京奥运会,就因成本超支、内部贪污等一系列问题受到七成以上民众的反对,因此,奥运会在内在弊端凸显和外在环境挑战下,对于大多国家而言俨然成为了一个“烫手山芋”,申办遇冷有可能是各国做出的正面回应。

2.1.2 奥林匹克运动可持续发展遇阻,可持续发展举步维艰

“奥林匹克运动是当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典范,回顾其历史可以发现:生存、发展、可持续发展是奥林匹克运动演进的脉络。”[15]可见可持续发展一直以来都是奥林匹克运动追求的核心要义。但近年来奥运会与自然环境可持续之间的矛盾,以及奥运会本质的异化都给奥林匹克运动的长远发展带来了一定阻碍。在奥运会与环境损害之间的关系上,Geeraert等人(2018)运用经济学的“PA模型”来进行研究,并指出“国际奥委会与奥运会主办城市之间的利益冲突和信息不对称是造成环境损害的主要原因”[16]。诚如所言,国际奥委会的利益出发点在于举办可持续发展的成功的奥运会,而主办者的核心利益是依靠奥运会助长经济,特别是在新冠疫情冲击的背景下,两者之间的出发点不同,注定在可持续发展的态度上产生冲突,产生环境被破坏的诸多现象。此外,一旦将主办权授予至某个国家,国际奥委会便无从准确得知主办国是否履行了可持续发展的承诺,主办国为了削减“代理成本”而牺牲生态环境是在所难免的,尽管国际奥委会在“议程”中列出了环境保护的相关条款,并要求主办城市提供环境政策报告,但由于“可持续发展”的定义过于宽泛,没有确切的标准和要求,可操作性不强,破坏环境的行径仍有机可乘。如2014年索契冬季奥运会,作为史上最昂贵的奥运会对环境的破坏是有目共睹的,在其筹备工作中,“大肆破坏山川、水文系统,倾倒建筑垃圾与有毒液体,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生态环境。”[17]

奥运会本质的异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可持续发展。随着功利主义和唯金牌论的侵蚀,奥运会的本质逐渐以金牌和不断刷新的数字玷污了身体的运动和运动的身体,于是便出现了运动员冒险使用兴奋剂和国际奥委会严令禁止兴奋剂的尴尬局面。而在民族主义上,一方面奥运会促进了运动员的民族认同感,但另一方面,奥运会也逐渐成为了民族主义的宣传册和不同意识形态之间的角斗场,失去了体育运动的纯粹性。

人们对奥运会的抵制往往也是由于奥运会影响城市的发展和人的发展引起。因此,对于可持续发展不应只用一个议程或是口号来推动,更应该建立监督机制进行督促和检查,甚至实行可信的制裁来保证可持续发展,回归体育运动本身价值和乐趣,实现奥林匹克运动的和谐发展。

2.1.3 奥林匹克教育体系的弊端暴露,奥运会受众群体趋于减少

作为一个国际大舞台,奥林匹克运动在教育意义上拥有其他活动不可比拟的优越性,但现实情况是,“开展奥林匹克教育的载体不完善、教育资源配备不均衡”[18],未达到预期效果。国际奥委会在普及奥林匹克教育中做了不少创举,一是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组织积极合作,促进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二是创建奥林匹克价值观教育计划,并利用奥林匹克学院、博物馆、图书馆等平台传播奥林匹克核心价值观;三是举办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在运动中感受奥林匹克精神。但整体看来,奥林匹克教育普及和推广效果不理想,反而逐渐暴露其体系仍存在的弊端:首先,奥林匹克核心价值观作为乌托邦式的理念,缺少牢固的理论建构,并且由于国际奥委会非政府组织的属性,其教育资源只能通过与其他体育组织合作来获取,缺乏固定的师资团体和后备人才,教育实践活动效果可想而知;其次,在全球开展的奥林匹克价值观教育中,教学资源跨文化语境障碍普遍存在,这将极大程度制约其教育计划的开展;再者,奥林匹克青年教育在世界范围内开展不均衡,主要表现在西方发达国家多于其余发展中国家,当然这与奥林匹克运动的不平等根源、经济差异以及现实情况是息息相关的;最后,青奥会是高水平青年运动员的专场,是精英阶层的运动,“除了参赛的运动员和组织之外,青奥会的普遍兴趣、意识和参与度都很低。”[19]可见,在新时代开展奥林匹克教育之路仍有待探索。

2.1.4 国际奥委会改革成效不凸显,自治能力受到质疑

国际奥委会高度重视自身改革和发展,也在不断推进改革,不能说没有成效,但是与国际社会期待差距仍然不小。由于奥运会改革体育的自治权是体育保持独立的必要因素,通过不断演进发展,国际奥委会在经济独立和政治独立上取得了很大成效,但其“从赛事寡头走向了利益寡头也引起了各个国家、单项组织的不满”[20]。“国际奥委会的自我治理经历了经典、规范、全面三个历程,其主要利益相关者也从最初的5个增加至24个。”[21]一方面,这说明了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壮大,但与此同时,众多利益相关者之间缺乏明确的关系界定与控制机制,便会产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应,一个环节出现错误便会影响整个奥林匹克运动的声誉,比如盐湖城事件。

面对目前困境,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在“议程”中着重增加“善治与自治”议程,提出“遵守善治基本原则、支持自主治理、提高透明度”等三点举措。从字面上来看,可以看出国际奥委会对其自身的清醒认知及改革的迫切愿望。但在善治的基本原则上,既没有严密的设计和详细的实施办法,也没有因时因地的灵活度,很大程度上理论意义远超实践意义;在自主治理上,其自治权日益增加,但在内部管理上,国际奥委会作为枢纽并不具有实质性的控制权,只能依靠督促与激励来带动相关利益者改进,执行力度大打折扣;透明度上,议程指出国际奥委会需主动公开其财务报表,但作为第三方组织,“主体身份不明,相应责任不清,对内实施宽松的商业政策,甚至有意避免国际商法、各国商法的监督审查”[22],如此自治只会加大外界对其的不满与曲解。

2.2 逆全球化与全球化博弈中奥林匹克运动使命担当

面对日益严峻的国际形势,奥林匹克运动应积极承担时代使命,走正确道路谋生机、促发展。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应高举多边主义,反对单边主义和逆全球化趋势,极力推动全球化发展。

首先,奥林匹克运动要反对世界逆全球化,弘扬多边主义的精神。通过体育建设一个更和平、更美好的世界是奥林匹克宪章的一项基本原则,但在奥林匹克运动发展中,“各参赛国的权力分配、项目设置、运动成绩、主办城市、综合国力等非均衡现象的存在已是不争事实。”[23]面对当前国际社会的新趋势,国际奥委会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逆全球化行为,对于东京奥运会的延期举办而非停办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其决心。奥运历史上仅因为战争而停办过奥运会,延期举办则是“人类在面对共同危机前所达成的保护生命、延续生命的共识”[24]。面对逆全球化思潮侵袭,应为奥林匹克主义注入“和谐”思想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广泛开展赛事和教育活动,坚决反对逆全球化,鼓励多边主义。

其次,奥林匹克运动要履行“更团结”承诺,促进全世界和平事业的发展。国际奥林匹委员会将“更团结”增加为奥林匹克格言,清晰认识到国家奥林匹克大家庭团结的重要性,明确国际奥委会的改革方向,我们期待国际奥委会一方面加强内部团结,团结一致,尽力推动改革;另一方面加强国际体育组织、国际社会及各国政府之间的团结,通过奥运会的凝聚来达成防范疫情的共识,团结各国,将奥运会不断改革创新、继续传承,用奥运精神来治愈世界人民,使“更团结”价值诉求更加深入到全世界人民心中。对于无法预判的未来形势和挑战,“团结,将是人类共同的答案。”[25]

第三,国际奥委会深化自身改革,促进奥林匹克运动可持续发展。面对内忧外患的冲击,国际奥委会顺势而为进行改革,主要包括“控制奥运会规模,实现可持续发展;以善治为导向,加强组织建设;以运动员为核心,保护运动员权利;以青少年为未来,发展奥林匹克教育”[26]。在实际行动中,国际奥委会应灵活运用其改革条例,在奥运会的规模上,应根据城市的地理位置、经济情况等具体而论,并承担起奥运会的相关风险,保证在严重超支及发生突发事件时支付主办方一定的费用;其次,“对善治的追求并不应该成为某一种道德标准普世化的借口。”[27]国际奥委会应与各相关利益者进行交流,共同构建“善治”的定义与标准,将道德标准落实为具体的行动准则,以减少腐败、责任推卸情况的发生。国际奥委会也应掌握主动权,保障反兴奋剂机构不受政治力量的干预,并设立监督机构,保护干净的运动员。在青年教育上则努力完善师资建设,与联合国开展广泛合作传播奥林匹克文化。

第四,国际奥委会鼓励奥运会改革,推动奥林匹克运动向平民化、大众化发展。为了吸引更多人关注奥运会,“议程”给予主办方“特权”增加本国民众喜闻乐见的项目,如东京奥运会增加了空手道、棒球、垒球等项目。吸纳新兴项目,确实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奥运会的观赏性,但为了让奥林匹克运动更加贴近大众生活,可以充分利用媒体,制作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电视节目,或利用体育明星效应,以纪录片、电影等形式传播奥林匹克精神。在群众参与上,可以鼓励体育俱乐部、社团的成立,将体育运动的规则简化,推动大众体育比赛的开展。更为重要的是,各国应积极响应奥林匹克教育计划,激起青年对奥林匹克运动的兴趣,传承并发扬奥林匹克运动。

3 北京冬奥会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推动奥林匹克运动全球化发展

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将要开创首座“双奥”城市新历史。北京冬奥会处在特殊历史交汇点,首先,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时期,冬奥会将加速推动我国冰雪运动发展和冰雪产业兴旺,促进健康中国建设和全民健身事业融合发展,提高全民族健康水平,为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发挥体育的力量;其次,疫情给北京冬奥会带来了诸多考验,在逆全球化思潮的影响下,“西方国家对奥运会的政治化利用和舆论误导,也将给北京冬奥会的顺利举办带来极大的公共外交挑战。”[28]统筹推进赛事举办和疫情防控,打破美国政客及国际反华势力抵制北京冬奥会的图谋,这既是北京冬奥会面对的战略举措,又是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的攻坚战。面对逆全球化趋势和美国对我国的围堵,成功举办北京冬奥会是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和国际社会的期待,也是我国政府积极推动奥林匹克运动国际化、全球化发展的愿望。

3.1 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坚决反对奥林匹克运动政治化

面对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世界大格局,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时代理念。***总书记在国际国内重大会议和场合多次呼吁和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表明我国坚定不移地要走和平发展道路,与世界各国共赢共享的决心。“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的“相互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宗旨一脉相承。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当今社会使人类更加相互依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奥林匹克运动将各国人们更加团结成为和睦友好的大家庭,人类命运是一个共生、共荣、共兴的共同体。北京冬奥会的“绿色办奥、共享办奥、开放办奥、廉洁办奥”理念从正面肯定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价值,人类要尊重大自然,彼此尊重和爱护,与自然和谐绿色生存。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践行“相互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奥林匹克宗旨,公平友好竞赛。奥运会是国际社会大家庭元文化交流的和谐大平台,不能沦为世界政治工具和意识形态的附属品。北京冬奥会要奉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坚决反对将奥运会政治化,加强国际奥林匹克大家庭的团结,树立同一个奥运会、同一个地球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推动奥林匹克精神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融合发展,促进奥林匹克运动的国际化、全球化发展,使奥林匹克运动价值、精神和意义惠及全人类。

3.2 全面推动可持续性和生态文明融合发展,成功举办一届建设生态文明的绿色冬奥会

北京冬奥会申办成功以来,北京冬奥会组委会全面深入贯彻***总书记有关举办冬奥会的重要指示,尤其是践行***总书记生态文明的思想,成立北京冬奥会生态文明建设的协调委员会,将生态文明摆在突出位置,将生态文明建设优先安排在冬奥会筹备布局中,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与冬奥会筹办的协调推进。我国高度注重“奥林匹克2020议程”原则和宗旨,全面落实“奥林匹克2020议程”精神,研究制定《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可持续性计划》,提出了“12项行动、37项任务和119条措施”[29],通过治气、治沙、治水,保护京张地区的生态环境。推行低碳场馆、低碳交通和绿色电能,同步设计和同步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和奥林匹克可持续发展,力争将北京冬奥会办成生态、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冬奥会。北京冬奥会的东风迎面吹来,我们不仅要高质量发展北京冬奥会绿色环保产业,还要积极推动冬奥会生态文明制度建设,鼓励和倡导社会大众改变生活习惯,养成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促进全社会生态文明发展。北京冬奥会的生态文明为各国奥运健儿进行高水平竞技提供物质保障和友好环境氛围,彰显北京冬奥会的价值诉求。

3.3 加强与国际社会团结和合作,成功举办一届和谐团结的冬奥会

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面对外部的逆全球化和内部实行改革的压力,积极倡导团结的重要性,将“更团结”增加为奥林匹克格言,这既表明国际奥委会推动奥林匹克运动决心,也是反映了国际社会对奥林匹克运动的期待。推动全球化发展,加强奥林匹克大家庭团结是全世界的期盼,“部分国际上政客以所谓‘中国人权’问题为由”[30],抵制北京冬奥会不会得人心,更不会得逞。北京奥组委与国际奥委会加强沟通与团结合作,认真履行承办承诺,保证冬奥会高效率运转,以实际行动全面践行奥林匹克的“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格言。北京奥组委与奥林匹克大家庭成员、国际社会、奥运选手主动沟通,加强团结,携手抗击疫情,携手办好冬奥会,将北京冬奥会办成“更加团结”的奥运会,推动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在全球化、自身改革、反对兴奋剂运动中“更团结”,砥砺前行,奋发有为,持续发展。

3.4 坚决抵制违禁药物使用,持续开展反兴奋剂斗争,成功举办一届干净的文明的冬奥会

兴奋剂的使用一直影响到奥运会纯洁性。近几年来反兴奋剂斗争更加艰巨和复杂,所谓黑客组织曝光“美国402名运动员和俄罗斯约20名运动员在内的‘用药豁免权’名单”[31]震惊了全世界,后又有《麦克拉伦报告》揭示的俄罗斯1166例涉嫌使用兴奋剂的丑闻,刚落幕的东京奥运会又传出英国队运动员兴奋剂检测呈阳性消息。我国是《反兴奋剂国际公约》的亚洲第一缔约国家,早在2003年就已公布《反兴奋剂条例》,实行“三严”政策。北京冬奥会在“三个赛区共设立了20个兴奋剂检查点,并将首次采用干血点检测法”[32],加强与国际奥委会合作,严厉打击使用兴奋剂和违禁药物,对此类行为实行“零容忍”,力争成功举办一届干净的冬奥会。国际奥委会、世界反兴奋剂机构与奥运会承办国、奥运会成员国加强合作,团结一致,以更严格的标准、更规范的程序打击兴奋剂使用,要防止将反对兴奋剂斗争意识形态化、政治化、国家化,促进冬奥运会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

3.5 精心组织,周密备战,鼓励公平竞赛,成功举办一届高水平的冬奥会

***总书记对于办好高水平冬奥会多次作出重要指示,“举办一届高水平的北京冬奥会是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要举措。”[33]自从冬奥会进入北京周期以来,我国不仅大力进行场地设施建设和竞赛体系构建,还投入人力、物力培养和选拔运动员,组织培训竞赛组织管理人才,各项筹备有序紧张向前推进。我国首次承办国际性冬季运动会,正积极寻求办赛经验丰富国家的帮助,加强国际间合作,培养大批高素质国际裁判和组织管理人才是当务之急;其次,周密进行冬奥会备战,统筹推进备战训练、参赛运动员选拨、疫情防控工作,训练竞赛和疫情防控两不误,高效率协同推进,取得最好冬奥会成绩,展示中国冬季运动项目普及发展水平。办好北京冬奥会是国际社会对北京奥组委期待,也是北京奥组委向世界做出的承诺。北京奥组委不忘初心,认真履行承诺,提高办赛组织能力,严格公平执法,公开公平、和谐竞赛,为全世界参赛运动员和官员提供优质服务,展现中国政府和平发展的包容性,向全世界表明中国政府坚定捍卫奥林匹克运动国际化、全球化发展的决心和力量。

3.6 建立北京冬奥会遗产传承机制,弘扬和发展北京冬奥会的遗产

遗产保护是历届奥运会筹办的重要内容之一。北京冬奥组委特别重视冬奥会遗产保护和传承,组织北京及其有关部门成立了遗产协调工作委员会,“从体育、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城市发展、区域发展等7个方面的35个领域”[34]统筹谋划遗产工作。2019年2月发布了《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战略计划》行动指南,目前该工作正有组织地有序推进。北京冬奥会践行“绿色办奥、共享办奥、开放办奥、廉洁办奥”理念[35-43],以高水平承办成果改变冬奥会的“生态陷阱”格局,创造冬奥会生态文明新遗产成就[44-47]。北京冬奥会将要进入倒计时,从现在开始,应大力宣传和关注北京冬奥会遗产,树立绿色环保意识,鼓励倡导环保低碳生活习惯,将北京冬奥会生态文明转化成为人们生活习惯,把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推向新的更高水平。

4 结语

无论世界发生何种疫情,世界格局如何变化,人类期待和平、团结、友谊是永恒不变的。“相互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伟大奥林匹克精神是人类共同的价值诉求。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不仅为世界人民提供友好竞赛舞台,还促进各国之间团结和友谊。国际社会期待北京冬奥会办成一届经典的富含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理念的冬奥会,由此更好地推动全世界和平、友谊和团结的发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奥林匹克运动的力量。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