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新冠疫情期间小学生居家锻炼行为研究

时间:2024-08-31

范 雪,石少锋,邹正华,黄 杰

(1.安徽工业大学体育部,安徽马鞍山243002;2.北京市亦庄实验学校,北京大兴100176)

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席卷全球,为了保障广大师生的健康安全,同时保证学校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教育部提出了“停课不停学”的号召,网络在线教学成为学校主要的教学形式,在线教学模式避免面对面接触,进而阻断了病毒的传播。其中,体育教学作为传播健康知识、改善学生体质的重要途径,在抗击疫情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对于体育教学工作,学校多采用教师布置体育任务,学生在家中完成,即居家体育锻炼的形式。另外,小学生认知存在一定的局限,居家体育锻炼需要大人的监护与陪伴。可见,疫情期间针对小学生的体育教学工作是在学校与家庭协同背景下开展的,可以说是一次家校协同模式的演习。因此,通过分析疫情期间小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研究小学生居家体育锻炼状况,不但为今后小学体育教学改革以及家庭体育锻炼的开展提供参考,而且可以为今后开展小学生体育教学的家校协同模式提供实验支持。

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居家体育锻炼成为体育健康领域研究的热点。国内外专家[2-3]对如何进行居家体育锻炼提出了很多建议,包括锻炼方法、锻炼强度等;体育教育工作者[4-8]也针对学生如何进行居家体育锻炼、如何设计锻炼方案提出了很多观点;另外,胡德刚等[9]研究了新冠疫情期间大学生居家锻炼行为;敖洪等[10]研究了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重庆市主城区中小学生居家体育锻炼现状,得出在抗击新冠肺炎期间居家体育锻炼行为报告率较低。但是疫情期间,小学生的锻炼行为有哪些特征,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这些问题对今后线下体育教学改革、开展家校协作的体育教学模式均有重要价值。

基于此,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小学生疫情期间居家体育锻炼数据,从小学生居家体育锻炼内容、锻炼时长、锻炼频率等因素的性别与年级差异方面分析小学生居家体育锻炼行为的特征。另外,分别以小学生居家锻炼时长与锻炼频率为因变量,性别、年级、家长是否陪伴、锻炼内容、锻炼目的以及锻炼信息获取途径等方面为自变量建立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小学生居家体育锻炼行为的因素,为今后合理科学开展家校协同模式提供实验支持,为青少年体育运动促进、学生体质改善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选取北京某小学二、三、四、五、六年级的31个班951名小学生,共计回收有效问卷928份,问卷回收率为97.58%。

1.2 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参考相关居家锻炼文献,自行设计《小学生新冠疫情期间居家锻炼状况调查问卷》,问卷经体育教育领域专家鉴定、预调查和信效度检验后定稿,问卷内容包含学生锻炼时长、每周锻炼次数、锻炼类型、锻炼时段、学习资源获得途径、亲子锻炼以及锻炼意愿等信息。该问卷为匿名问卷,采用问卷星发布该问卷,问卷由班主任发放,要求父母与学生共同填写。

1.3 统计分析

本研究的统计分析在SPSS17.0软件中完成。对问卷选项进行赋值,例如锻炼频率,1次=1,2次=2,3次=3,大于3次=4。采用百分比来描述小学生居家体育锻炼状况。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不同年级、不同性别小学生居家体育锻炼内容的差异;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小学生居家体育锻炼时长与频率的性别与年级差异。显著性水平定义为P<0.05。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小学生居家锻炼基本情况

由表1可以得出疫情期间39.53%小学生选择在下午,29.54%小学生选择在晚上锻炼。居家锻炼期间锻炼时长0~5 min者占2.9%,6~10 min占16.43%;11~30 min占53.92%;31~60 min占20.19%;大于60 min占6.55%。对于居家锻炼形式,力量训练占34.91%,柔韧性练习占19.98%,跑步占35.12%;跳绳占81.85%,健身操占15.15%,爬山占4.4%,亲子体育游戏占26.96%。每周锻炼频率达3次以及3次以上者占79.49%。80.56%小学生居家锻炼目的是为了提高抵抗力。35.45%父母经常陪伴孩子锻炼,12.24%父母一直陪伴孩子锻炼。

表1 小学生居家锻炼基本情况Table 1 Basic situation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home exercise

(续表1)

2.2 小学生居家锻炼时长与频率的年龄与性别差异

由方差分析结果得出,性别组间差异显著(F=4.625,P=0.032),年级的组间差异显著(F=4.800,P=0.01),两者之间不存在交互作用(F=1.126,P=0.343)。可见,年级与性别是影响小学生居家锻炼时长的因素。研究结果可以看出,三年级之后,随着年级的增高,男生的锻炼时长出现增多的趋势,女生的变化趋势不明显;男生的居家锻炼时长均大于女生。

由方差分析结果得出,性别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F=4.097,P=0.043),年级的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F=5.436,P=0.000),两者之间不存在交互作用(F=0.187,P=0.945)。可见,年级与性别是影响小学生居家锻炼的因素。由研究结果可见,各年级男生居家锻炼频率均高于女生,其中五年级同学居家锻炼频率最高,三年级同学最低。

2.3 小学生居家锻炼内容的年龄与性别差异

卡方检验结果表明,小学生是否参加球类运动不存在性别(χ2=1.099,P>0.05)与年级(χ2=3.646,p>0.05)的差异。小学生是否进行力量练习不存在性别(χ2=3.159,P>0.05)差异,但是存在年级(χ2=10.79,P<0.05)的差异,由表2看出高年级的学生进行力量练习的比例高于低年级学生。小学生是否进行柔韧练习存在性别(χ2=6.075,P<0.05)差异,但是不存在年级(χ2=6.972,P>0.05)的差异,由表2可以看出参加柔韧练习的女生均多于男生。小学生是否跳绳不存在性别(χ2=0.502,P>0.05)与年级(χ2=3.383,P>0.05)差异。小学生是否跑步不存在性别(χ2=0.857,P>0.05)与年级(χ2=7.656,P>0.05)差异。小学生是否参加健身操运动存在性别(χ2=5.472,P<0.05)与年级(χ2=18.772,P<0.05)差异,其中女生参加健身操锻炼的比例高于男生,高年级学生参加健身操锻炼比例高于低年级学生。小学生是否爬山存在性别(χ2=2.056,P<0.05),男生爬山比例高于女生,但是不存在年级间(χ2=3.185,P>0.05)差异。

表2 小学生居家锻炼内容的性别与年龄差异Table 2 Gender and age differences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home exercise content

健身操跑步爬山亲子体育游戏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42(76.36%)105(82.68%)35(58.33%)10(6.29%)1(1.35%)4(7.27%)21(16.54%)9(15.00%)50(31.45%)26(35.14%)23(41.82%)48(37.80%)30(50.00%)11(6.92%)4(5.41%)3(5.45%)5(3.94%)4(6.67%)56(35.22%)16(21.62%)14(25.45%)21(16.54%)15(25.00%)32(80.00%)116(85.93%)46(77.97%)24(16.55%)14(18.18%)5(12.50%)39(28.89%)14(23.73%)40(27.59%)21(27.27%)15(37.50%)49(36.30%)25(42.37%)6(4.14%)2(2.60%)1(2.50%)4(2.96%)1(1.69%)50(34.48%)22(28.57%)12(30.00%)31(22.96%)14(23.73%)

3 讨论与分析

疫情期间小学生居家锻炼的时间段主要在下午(39.53%)和晚上(29.54%),其次是上午。这可能由于居家学习期间学生的文化课学习安排在上午,锻炼时间安排在下午和晚上,另外下午和晚上属于家长下班或休息时间,可能会用更多时间陪伴或者监督孩子的运动锻炼。可见小学生的体育运动习惯的形成与家长的关注和参与存在密切的关系,所以家长的体育锻炼意识和行为会直接影响孩子的体育运动行为[11]。

疫情期间小学生居家锻炼的时长主要在10~30 min,大于30 min的比例不到26.74%,大于1小时的比例仅占6.55%。可见,多数学生的锻炼时长未达到每天锻炼1 h的国家标准。每天体育锻炼时长的不足也是小学生居家体育运动存在的重要问题。对大多数学生来说,运动参与很容易,但是如何保证达到合理的活动量和活动强度则很难。体育运动时长不能保证,甚至是“来去匆匆,虎头蛇尾”式的拍照或录视频打卡,能够满足学校体育教师或班主任所倡导的“每天坚持体育运动”的号召,但是没有质量的体育锻炼对学生体质改善的作用也是非常有限的。另外,由方差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小学生居家锻炼时长存在年级与性别差异,三年级之后,随着年级的增高,男生的锻炼时长出现增多的趋势,女生的变化趋势不明显;男生的居家锻炼时长均大于女生。

对于居家锻炼形式,跳绳占81.85%,跑步占35.12%,力量训练占34.91%,亲子体育游戏占26.96%。柔韧练习占19.98%,健身操占15.15%。可见,疫情期间学生的主要锻炼内容为跳绳。这与本校要求学生每天的锻炼打卡内容为跳绳有关。这也表明多数学生能够听从教师的安排完成体育学习任务,可见体育教师在居家锻炼中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高年级的学生进行力量练习的比例高于低年级学生。参加柔韧练习的女生均多于男生。女生参加健身操锻炼的比例高于男生,高年级学生参加健身操锻炼比例高于低年级学生,男生爬山比例高于女生。二年级学生参与亲子游戏比例相较其他年级比例高,这可能是因为学校体育教师在布置居家运动任务或者提供相应学习资源时候更多倾向于亲子游戏。另外,监护人可能更有意愿带着年龄相对较小的孩子共同运动。可见,对于低年级小学生,可以多开展家庭体育游戏类课程,让孩子回家之后带着父母运动;针对女生,可以开设一些健身操以及柔韧性课程,提升其运动兴趣。

每周锻炼频率达3次以及3次以上者占79.49%。由方差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每周锻炼频率存在性别与年级的差异,表现为各年级男生居家锻炼频率均高于女生,这可能与男生比较好动有关。其中五年级同学居家锻炼频率最高,三年级同学最低。

多数学生每周锻炼的次数能达到3次,部分学生每周锻炼的次数不到3次。对于部分每周锻炼频次较低的学生,可能与家长意识欠缺或者是孩子肥胖等因素有关,这些学生需要特殊化的课程内容安排,不能让这些学生居家也成为体育课的长期“见习者”和“局外人”,争取不让任何一名学生掉队。

学生获取学习资源的主要途径是学校教师给予的体育任务,较少的是家长布置的体育任务,极少有家长从特定的公众号获取资源。这说明了体育教师在居家体育锻炼中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另外,家长的体育素养相对较低,仅有少数的家长会给学生布置体育作业,几乎很少有家长会主动关注有关体育锻炼的公众号。丰富的学习资源会对学生居家体育锻炼的参与度和质量产生直接影响,建议体育教师在做好居家体育运动任务布置的同时,也要甄选在线公众号等资源向学生和家长推送,这样让学生和家长会有更多专业的学习和教育资源,提高家长和学生的体育素养。

多数家长只是偶尔陪伴孩子体育锻炼,大约40%的家长陪伴孩子参加体育锻炼,有10%左右的家长一直陪伴孩子锻炼。该研究表明少数家长一直陪伴孩子锻炼。有研究指出父母经常带领孩子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培养孩子的锻炼习惯[5]。因此,有必要鼓励更多的家长陪伴孩子参加体育锻炼,帮助孩子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

大多数家长与学生均认可体育锻炼具有提高抵抗力的重要价值,有30%左右的小学生喜欢体育运动。家长的参与和居家体育运动内容趣味性会对学生锻炼意愿产生很大影响,所以体育教师在布置相关居家运动中更多采用亲子体育游戏或者个人挑战性任务,让学生在游戏中增强体质,达到相应的锻炼目标。因为家长多不具备专业的运动训练知识,所以在监控和调整运动量和运动强度方面存在一定困难,学校教师给予的运动指导更多的是运动方式和比较普遍性的运动量建议,但是孩子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建议体育教师在给予在线或远程运动指导中,要注意区别对待孩子,做到分层布置任务,注重男女生差异性,给予不同能力学生合理的挑战区间,既能在完成任务中增强体质,也能通过完成自己的挑战任务而增强信心,使得其所在运动中积累更多的成功体验,从而让居家体育锻炼效果更佳。

4 结论

(1)新冠疫情防控形势下,居家学习期间锻炼的时间集中在晚上与下午;多数小学生锻炼时长未达到每天1 h的标准;锻炼的内容主要为跳绳。小学生居家锻炼时长存在年级与性别差异,三年级之后,随着年级的增高,男生的锻炼时长出现增多的趋势,女生的变化趋势不明显;男生的居家锻炼时长均大于女生。每周锻炼频率存在性别与年级的差异,表现为各年级男生居家锻炼频率均高于女生。

(2)新冠疫情防控居家学习期间,小学生主要通过教师布置体育作业来获取体育锻炼信息,可见体育教师在小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中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多数父母偶尔陪伴孩子参加体育锻炼,锻炼内容主要为教师布置的体育任务,家长的体育素养有待提高。如何提高家长的体育素养,这也是今后家庭体育锻炼有待继续研究的重要内容。

5 建议

小学时期是动作发展的重要时期,正确的动作学习与锻炼是今后从事竞技体育运动的基础。建议小学体育教师须对小学生如何进行课外锻炼多加指导,甄选出优质资源提供给家长和学生,帮助家庭体育锻炼持续有效地开展。建议学校通过家长会的形式让父母多了解、并掌握一定的体育锻炼知识,多陪伴小学生参加体育锻炼,让体育运动成为家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