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一湾一带”契机下广东滨海休闲体育产业发展机遇与路径

时间:2024-08-31

王立国,薛芹波

(广东海洋大学体育与休闲学院,广东湛江524088)

1 研究背景

21世纪是海洋世纪。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进入新时代,我国人均GDP已经超过8 000美元,休闲时代已然到来。体育产业、全民健身已上升至国家战略,政策红利持续叠加释放,经济新常态下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正在大力推进,消费不断升级,全民健身事业快速发展,具备多业态融合属性产业关联度高的体育产业迎来空前发展良机,休闲体育产业作为其应然主导产业[1]也必将迎来高速发展期。2017—2019年,《广东省沿海经济带建设规划纲要》《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相继出台,“粤港澳大湾区”与“沿海经济带”这“一湾一带”涵盖了广东大部分区域[2-4]。广东省滨海休闲体育资源禀赋突出,海洋经济一直处在全国领先地位,其中滨海休闲旅游是最重要部分;粤港澳作为对标国际四大湾区的国家战略建设湾区,必将成为我国新的增长极,建设“构筑休闲湾区”,重点打造游艇帆船等滨海旅游休闲体育产业等规划,为广东省滨海休闲体育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2 广东滨海休闲体育产业发展困境

2.1 产业发展支撑环境失衡

(1)整体发展环境失衡

产业是经济的发展形式,经济是产业的属性,产业发展依赖经济基础也推动经济的发展;经济基础对于滨海休闲体育产业有重要影响。根据《2019年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珠三角核心区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比重为80.7%,北、西、东部生态发展区分别占6.4%、7.1%、5.8%,广东省沿海城市主要分为东翼、珠三角区域、西翼,区域经济实力非常不均衡。以粤西副省级中心城市湛江为例,根据2016—2017年统计数据[5],湛江市除人口数量排第5外,其他经济数据均处在中下游:GDP总量排第8,名义增速与增量均排第9,人均GDP排第13,综合经济实力不强;经济实力直接影响相关城市基建交通、政府投资能力、公共基础建设、发展层次、产业结构、主导产业选择等出现诸多问题。滨海休闲体育产业作为经济基础依赖程度高、产业相关度高、产业结构高级的产业形态,广东省整体发展环境失衡。

(2)配套硬件基础缺失

图1 广东省GDP版图变形地图和正常地图对比(资料来源于网络)Figure 1 Comparison of deformed map and normal map of Guangdong GDP territory(data sourced from the Internet)

滨海休闲体育是在滨海环境内借助相关船艇等特殊器材开展的滨海休闲体育活动,相关器材的使用、存放、管理均有要求。例如帆船及游艇停靠码头、维修保养存放船坞、冲浪帆板及皮划艇等器材售卖、租赁寄存、维修以及滨海浴场、沙滩体育运动的更衣与淋浴设施等都直接影响大众参与滨海休闲体育,进而直接影响休闲体育产业发展。根据对广东省滨海体育项目的开展现状调查发现,该区域体育产业配套硬件方面缺失严重,少数浴场配备淡水冲凉设备,但缺失公共更衣间;高端的滨海休闲体育项目配套情况亦不容乐观,游艇、帆船泊位整体数量非常有限,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几大游艇码头,例如广州番禺莱茵游艇会(100个泊位)、广州南沙游艇会(352个泊位)、中山盛世游艇会(615泊位)等,其他区域非常少,湛江游艇码头(2泊位),南海明珠游艇码头(18泊位)与保利天悦湾码头(22泊位),其中保利是房地产开发配套设施,开发经营尚处闲置无序状态,生产要素利用率低。

(3)交通可达性影响客源

交通是旅游目的地旅游体验重要的组成部分,珠三角交通发达,但是广东西翼与东翼地区的交通可达便捷性不足,影响了对省内珠三角区域休闲客源的吸引力。

2.2 产业结构布局失衡

产业结构布局失衡主要表现在产业内部结构方面,根据体育产业发展的规划,竞赛表演业与健身休闲业是主导产业[6]。对广东省抽取的12个滨海旅游景点的调查数据如表1。

表1 滨海休闲体育项目参与人数与比例(n=1 143)Table 1 Number and proportion of participants in coastal leisure sports projects(n=1 143)

调查显示滨海休闲体育主要开展形式为滨海休闲观光(观海、沙滩娱乐、跑散步)与滨海体育项目体验(沙滩车、游船块艇体验、海水浴等);滨海体育赛事与表演、滨海体育用品制造、滨海休闲渔业等方面发展处在起步阶段,产业规模小;居民消费观念滞后,“有偿”体育消费观念需要进一步引导[7],同时在滨海体育、休闲体育项目体验方面也存在供给产品低端、供给无效与同质化严重的现象,目前体育产业缺乏高端体育服务产品[2,8],例如帆船帆板、离岸海钓、冲浪、海上滑翔伞、潜水等。国内高端滨海休闲体育供给体系的缺失直接导致了国内大批客源流失,游客转场至东南亚,如芭提雅、普吉岛、帕劳等。据统计2018年约150万人赴菲律宾旅游,其中潜水体验是最受欢迎的项目。

2.3 政策效应期长,落地缓慢

(1)政策宏观,操作乏力

国家、省、市均有涉及滨海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相关政策,伴随着海洋经济对于地区经济发展重要性的提高,加之消费升级背景下的休闲时代到来,从国家到区域,均逐渐重视体育旅游休闲等行业的发展。时间序列上,2010—2015年相关政策出台较为密集,集中在“十二五”规划末,宏观层面政策居多;2016年之后的政策密度降低,且重心逐渐下移到操作层面,但是对于滨海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保障力度仍显不 足,尚处在产生发展效应的初期。

表2 近年部分相关滨海休闲体育相关政策Table 2 Some relevant coastal leisure sports policies in recent years

(2)发展理念牵制

调研以及对从业者访谈发现,虽然伴随着我国体育管理体制的不断进步,赛事审批逐渐取消,但由于滨海赛事的特殊性(涉及安全、海事、国防、海运航道等),在赛事审批方面,审批会考虑安全责任问题,影响较大,另外相比房地产等招商引资的建设,滨海休闲体育基建更具有“筑巢引凤”的特点,更需要长远的谋划。

2.4 专业人才缺失

滨海休闲体育人才需要具备多元知识结构,且理论与实践并重;天津体育学院、成都体育学院、郑州大学体育学院等十几所院校开设体育旅游专业[9],但缺乏滨海运动技能与实践类教学;广东海洋大学体育与休闲学院是国内最早设置滨海休闲体育人才培养方向的院校,由于培养方案以及培养层次限制,该校缺失产业经济、旅游管理等方面的知识类教学;专业人才决定着行业发展生态与方向,滨海休闲体育人才的缺乏严重制约着我国滨海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

2.5 研究力量待加强

北京夏季奥运会之后及冬季奥运会之前“双奥”的背景下,随着全民健身、体育强国等战略的推进,休闲体育研究也呈现了百花齐放的态势,冰雪体育、山地体育、沙漠体育等研究趋热,而滨海休闲体育研究尚未形成较强的研究态势,也尚且存在滨海体育、海洋体育[8等学术概念之争。

3 广东滨海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的机遇

3.1 时代需求

21世纪中国进入了新时代,海洋经济、休闲时代特征明显[10]。首先,党的十八大正式提出我国全面进入新时代[11],2020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助力幸福产业[12]的快速发展,休闲体育产业具有提供幸福产品的使命;其次,人类未来学家明确提出“人类的未来在海洋”,学者卢元镇也提出回归海洋是人类积蓄了几万年的冲动。如今在全球化竞争立体纵深背景下,海洋开发在人类发展历史上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如何“向海而强,因海而强”成为了各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13]如何全面地开发海洋、利用海洋成为了全业态共同关注的焦点,滨海休闲体育产业发展已时不我待;再者,现有的经济发展水平显示我国已经逐步进入休闲时代,滨海休闲体育产业所涵盖的休闲体育、休闲体验等活动“美好”特质高度契合人民在休闲时代进行休闲休憩活动的“美好”需求,发展的时代背景与历史机遇绝佳,滨海休闲体育产业应该借机造势,顺势而为,谋求自身快速发展。

3.2 政策红利不断释放

伴随着我国经济从高速发展进入新常态[14],更好地满足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的需求是我国社会改革发展的新命题。李克强总理提出“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作为新的5大幸福产业[15]。根据2020年1~6月份产业统计数据,体育产业已经成为5大幸福产业的第一增长极[16]。伴随着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健康中国、体育强国以及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等诸多政策颁布带来的红利持续释放,体育产业,特别是休闲体育产业作为产业关联度高、多业态融合特点明显的朝阳产业,其发展势头迅猛。滨海休闲体育产业作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

3.3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需要

伴随着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向纵深推进,我国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存在的结构不合理与供给侧优质供给不足问题愈加凸显[17-18]。体育产业的外部规模偏小,呼唤着体育产业发挥“体育+”与“+体育”以及“互联网+”背景下多形态产业形式来壮大体育产业的外部结构;在内部结构方面,根据体育产业的特点,健身休闲业余竞赛表演业作为主导产业,目前在体育结构中的占比相对较低,影响我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滨海休闲体育产业发挥产业关联度高的优势,推进体育产业内部结构的优化。在供给侧方面,我国体育产业存在着明显的低质同质供给,无效供给较多,高端优质供给不足[17]。休闲体育产业的调查显示,体育产业市场需要休闲体育产业加大有效供给,滨海休闲体育产业所涵盖的游艇、游轮、潜水、海钓等优质产品的供给能丰富体育产品供给市场,满足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需求,这也是新时代我国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的逻辑起点[18]。

3.4 区域发展需求

(1)发展理念一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意味着我国新时期生态发展理念。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这不仅是我国“十三五”期间社会发展的理念,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期根本理念。广东省辖下的21个城市有14个地级市是滨海城市,海岸线长度居全国第一,500㎡以上的岛屿759个,仅次于浙江、福建。整个广东省处在东亚季风区,从北向南分别为中亚热带、南亚热带和热带气候,是中国光、热和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生态环境一直位居全国前列。在经济结构转型的过程中,广东提出“既要经济崛起,又要碧海蓝天”的发展理念。休闲体育产业是绿色产业,大力发展滨海休闲体育产业符合新时期我国的发展理念。

(2)支撑大湾区建设,符合优质产业需求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总书记亲自谋划、部署、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构建休闲湾区的计划,在“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现代服务业,创新绿色低碳发展模式)、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人文湾区、休闲湾区、健康湾区)的建设目标引领下,滨海休闲体育产业作为比较高级的产业形态,契合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理念的产业形式,符合优质产业布局的要求。洛杉矶湾区的休闲体育产业是湾区经济的重要支撑。

(3)符合广东经济结构区域失衡与发展需求

广东省经济多年位居国内省级经济体的榜首,但是内部结构失衡现象严重,省GDP贡献主要来自珠三角区域,粤西粤北粤东发展相对落后。根据美国规划学家弗里德曼提出的核心边缘理论,核心(增长极)对周边区域起到主导效应,但是周边区域对于核心区域(增长极)起到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例如粤港澳大湾区可发挥增长极效应,带动两翼经济发展。在滨海休闲体育产业方面,粤东滨海资源禀赋突出,例如设计帆船、游艇等项目一程多站的发展模式,带动两翼发展;反向支撑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促进区域经济平衡。

4 发展路径建议

4.1 利用增长极红利,主动对接大湾区建设

粤港澳大湾区是国家重点规划的世界级城市群建设战略、国家战略。作为国内较强的增长极“复合体”(珠三角+香港+澳门),是名副其实的增长极,广东省为配合大湾区建设,陆续颁布了促进规划落地的政策。根据增长极理论,在处理好两岸三地政策、政治体制差异问题的前提下,周边城市应在抓住增长极带动的契机,主动对接大湾区的规划,做好“服务着陆”准备,主动建设游轮游艇港口,对接粤港澳休闲湾区游艇游轮的“一程多站”规划建设,争取设立知名赛事的驿站,例如沃尔沃国家帆船赛停靠站等;完善优化现代滨海休闲服务体系与设施,对接广东滨海旅游公路建设,统筹开发特色各异的海岛资源,融入蓝色旅游经济带;建设海上运动特色小镇与滨海旅游特色小镇,对接区域生态湾区、宜居宜游的建设。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兼顾两岸三地政策、政治体制差异问题。

4.2 加强产业硬件基础建设

由于滨海休闲体育活动所依托的场所以及器具的特殊性,配套设施的依赖性高,完善的基础设施才能保障滨海休闲体育活动的开展,激发大众参与热情,而更多群众参与体验滨海休闲体育活动才能激活产业市场。但基础配套设施例如游艇码头等公共基础建设需要政府咨询智库进行规划、审批、建设,兼顾产业的布局与市民参与的便利性。城市的交通、酒店、餐饮服务等关联度较高的上下游产业对于滨海休闲体育产业开展具有直接影响。

4.3 重点突出,统筹规划产业布局,制定新规划

以《广东省滨海旅游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为基础,深化布局调整,统筹省内滨海资源,进行分类打包营销,避免区域同质化开发与建设。根据区域资源的特点进行分类打包开发与营销,例如打包推出“潜水到广东”的口号,推出惠州巽寮湾—阳江海陵岛—茂名放鸡岛—湛江硇洲岛潜水资源,进行有侧重点的包装与宣传。

4.4 政府市场合作,增加优质产业产品供给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存在结构失衡问题,伴随供给侧改革向纵深推进,解决体育产业内部平衡问题已迫在眉睫。滨海休闲体育产业产品供给开发滞后,缺乏全局统筹规划,存在无效供给、低端供给及缺乏高端供给,对此,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需发挥引领作用,统筹规划项目布局与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激活市场活力,引导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引导资本进入产业发展。增加多元化休闲体育产业产品供给,特别是高端滨海休闲体育产品,例如帆船、海上皮划艇、冲浪、潜水等。

4.5 加强专业人才培养,支持区域高校的相关专业建设

滨海休闲体育产业要求从业人员必须具备体育技能、休闲理论、旅游管理、海洋气象、救生等综合素质。湛江有国内最早开展滨海专业人才培养的广东海洋大学体育与休闲学院、国家潜水运动学校、岭南师范学院亚洲潜水学院等具有影响力的高校以及业务单位,但是培养规模以及培养层次均存在诸多问题。应在海洋强国强省的特定背景下,针对性地支持相关高校专业的建设,支持有条件的专业提高专业培养层次,形成国内乃至东南亚具有影响力的滨海休闲体育人才培养高地,补强专业人才短板。

5 小结

经济发展新常态形势下,广东省及大湾区休闲体育产业作为“美好产业”“幸福产业”大有可为,应有可为。广东省政策环境、地缘禀赋、可依托增长极方面具有相当突出的优势,应该更新发展理念,整合资源优势,主动对接大湾区建设,激活市场活力,丰富滨海体育产品与服务,多样化供给内容。要致力于专业人才培养,充分发展滨海休闲体育产业,促进体育产业内部结构优化,助力我国体育产业的供给侧改革,推动我国体育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推动地方经济均衡发展,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