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北京大学临床研究所“三名工程”团队扶持深圳临床研究水平和生物医学伦理体系协同发展的现状与思考

时间:2024-08-31

方征宇,李 箫,吉 萍,肖 平,武阳丰,周丽萍,方伟岗△

(1. 深圳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医学中心,广东深圳518036;2.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科教处,广东深圳 518030;3.北京大学临床研究所,北京 100083)

高质量的临床研究是推动生物医药技术和医疗水平发展、提升公众健康,建设“健康中国”的基础。深圳市人口基数大,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但医疗卫生水平一直在一线城市中处于相对落后的位置。深圳市临床研究起步较晚,与其他一线城市相比较在研的科研项目数量少、水平相对有限,多中心项目也往往只是以参与为主。但深圳市人口众多,有着独特的环境和人口特点(如平均年龄偏低、工作强度和精神压力较大、气候炎热湿润等), 因此疾病谱存在着鲜明的地方特色。如何充分利用地方丰富的临床医疗资源,将其转变成临床研究资源,再通过临床研究提高医疗服务能力,是深圳地方卫生部门重点探索的方向。

自2016年10月国家提出“全面加强临床医学研究”以来,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就一直在进行临床研究行业的培育与引导工作,制定临床研究优惠配套政策,启动实施“临床研究3030计划”,以及出台针对临床试验平台和人才的鼓励措施等,促进产业聚集,大力推动临床研究发展,同时加强临床研究的伦理监管体系建设,目标是促进深圳市整体医疗卫生水平的协同发展。

在此过程中,深圳市医疗卫生“三名工程”项目也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三名工程”是深圳市政府以引进和培育名医(名科)、名医院、名诊所为重点,为全面提升深圳经济特区医疗卫生质量,打造国际医疗中心,推进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建设而实施的人才引进工程。2017年4月,北京大学临床研究所临床研究方法学团队(后简称北医团队)作为“三名工程”中一支独特的力量加入到深圳的“三名工程”体系。在近3年的努力后,在深圳市建立了一个具有国际水准的临床研究技术平台和支撑体系,培养了一批懂临床、会研究的临床研究高级人才,构建了多层次区域生物医学伦理体系,提升了整个深圳市医疗卫生行业的临床研究和创新能力。

1 临床研究技术支撑平台建设

自深圳出台大力推动临床研究举措以来,效果明显,从ClinicalTrials.gov的立项数据来看,深圳医疗卫生领域临床工作者的科研热情很高,2017年开始深圳临床研究项目数量出现了飞跃(表1)。

表1 2014—2019年深圳市研究者在ClinicalTrials.gov网站的临床研究项目注册数

然而,随之而来的问题是:由于临床研究基础薄弱,之前深圳市临床研究的过程管理和质量监督方面没有专门的机构,不少临床研究项目存在流程不严谨、运营不规范、监管不到位的的情况,制约了临床研究的质量及其进一步的发展。为了解决这一瓶颈,深圳市卫生科教部门通过“三名工程”引进了北京大学临床研究所的专家团队,将北京大学临床研究所深圳分所建设成区域性的临床研究技术支撑平台,主要从事临床研究项目的开发设计、技术支持、流程服务和咨询等,是深圳市第一个专业化的临床研究公共服务平台。深圳平台的成员通过“三名工程”资助,多次到北京大学临床研究所学习进修,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2017—2019年,全市“三名工程”引进团队和依托团队服务的地方临床研究项目数达到了86项,其中在ClinicalTrials.gov 官网注册的项目总数达到了31项。同时,在北医团队的技术力量支持下,2019年初在此平台上成立了深圳市临床研究质量控制中心(后简称质控中心), 作为区域性的临床研究质控机构主要聚焦临床研究的过程监管,落实分级实施,多方参与,内外联动的三级质量控制体系。以深圳市“临床研究3030项目”作为试点,建立制度和专业核查队伍,开展项目自查、单位核查和质促中心稽查。前两级质控主要是项目自查和单位核查,第3级质控则由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科教处组织临床研究质控专家团队以抽样方式每年不定期开展稽查。2019年,质控中心共承接卫生健康委员会稽查临床研究项目55项,引进的“三名团队”专家多次来深圳参与三级质控工作,对临床研究质量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作为深圳临床研究监管政策智库,质控中心在北医团队专家指导下协助政府及医疗机构建立临床研究项目管理和技术支持体系,并制订了长远的规划,这将是深圳市临床研究向数量和质量并重方向发展的重要基础。

2 临床研究人才培养

临床研究人才匮乏是深圳市临床研究发展的瓶颈所在,然而,临床研究人才的培养是一个严格而漫长的过程,从方法学设计、项目运营、数据管理到统计分析,方方面面涉及严谨而又复杂的专业知识,需要系统化的学习课程及培养体系。深圳此前在临床研究领域的师资方面相当匮乏。随着北医团队入驻深圳,带来了开展高水平临床研究培训的整套体系及管理理念。北京大学临床研究所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有成熟的课程体系和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并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在团队专家如武阳丰、姚晨等教授的持续帮助下,深圳分所引进了脱产式临床研究方法学专项培训课程,为深圳市多家医院举办了多期培训班,课程内容涵盖了临床研究全流程,教学、练习和点评相结合,有浸入式和体系化的特点,获得了深圳市相关管理部门及各医疗卫生机构临床研究相关人员的积极参与和好评。至2019年末,北医团队在深圳与依托团队共同举办“临床研究方法学培训班”和“临床研究国际训练营”共11次,培训学员共计532人。这些学员在临床研究项目申请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并为深圳市各医院在临床研究团队建设方面发挥了骨干作用。经统计,培训班毕业学员在2017年、2018年、2019年期间在ClinicalTrials.gov上注册临床研究项目的数量分别为7、13、17项,逐年上升。此外,针对深圳“3030项目”获资助研究者们在项目运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北医团队专家还每年到深圳参与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举办 “临床研究项目规范化实施与管理推进工作会及培训班”,总结分析各个研究项目在方法学、伦理规范、数据可信方面存在的质量问题,同时,对研究者们从医院管理者角度、研究者角度以及科研诚信和伦理角度等临床研究规范化实施管理的多项内容进行专门培训,这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深圳本地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investigator initiated trial,IIT)的质量和水平。人才是第一资源,同时也是临床研究发展的原动力。北医团队通过各种途径培养了很多专业的临床研究人才,为深圳市临床研究的高速、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3 多层次区域伦理体系建设

受试者保护体系对临床研究有规范和引导的重要作用,伦理审查是其中重要的一环,所有以人作为对象的研究在开始前都应通过相应机构的伦理审查。随着近年来临床研究相关医学伦理工作的持续推进,我国伦理委员会组织机构建设不断加强,工作制度不断完善,审查水平逐步提高。但是目前仍存在伦理委员会难以保证独立性、公正性和科学性,审查能力和监督管理薄弱,也缺乏规范性文件,导致存在审查缺乏统一性和抓不住伦理审查的重点内容等问题,这对临床研究合法合规的高质量发展有明显的制约作用,从2018年贺建奎“基因编辑婴儿事件”可见一斑。因此,结合中国国情和深圳市的地区特点和现状,在北医团队伦理专家(如丛亚丽教授等)的指导帮助及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的扶持下,深圳成立了区域性的伦理委员会——深圳市生物医学中心伦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委员会)。委员会建立和完善的规范化培训、备案制度和监督管理,以加强伦理委员会监管,并通过提升能力建设,推动伦理委员会参加国际伦理认证等措施来解决目前临床研究伦理审查中存在的问题,以确保深圳地区临床研究伦理审查的独立性、公正性、科学性和统一性,促进区域性临床研究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在此过程中,北医团队专家多次到深圳参与各项工作,具体包括以下5个方面。(1)牵头拟定全市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工作规范和技术标准:从2018年起配合深圳市卫生健康部门起草和拟定《深圳市涉及人的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伦理审查规范》(地方标准), 2019年末正式发布并在全市医疗卫生部门开展培训。团队专家前后修改十余个版本,为地方标准的规范性和质量提供坚实保障。(2)承担了全市重大、多中心临床研究及技术应用项目的伦理审查工作:深圳作为创新型城市,在干细胞、肿瘤免疫治疗、人造器官等这些全新临床领域的研究热情很高,然而这些新技术面临的相关伦理问题较为复杂,有些甚至没有先例,其审批工作在国内甚至世界上都属于难题。因此,深圳市卫生健康科教部门多次邀请北医团队医学伦理专家到深圳参与这些创新临床研究及技术应用项目的伦理审查,保证了审查结果的权威性和公正性。同时也为本土专业人士的培养提供了很好的教学案例。(3)为全市医疗卫生机构、生物医学相关院校或科研院所、生物医药企业的伦理委员会建设及伦理审查提供技术指导:作为区域性服务机构,委员会在服务全市各医疗卫生机构、科研院所和企业方面做出了很多贡献。在此过程中,北医团队专家多次来深圳参与现场工作,也在线上进行协助审批和修改,共进行技术指导和质量把控工作40余次。(4)组织开展了多次生物医学伦理培训:北医团队专家近3年在深圳共举办和参与生物医学伦理培训基础班4次,进阶班3次,学员共计3 900余人次,引入了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的教学内容,保证了教学质量,学员整体满意度高,好评率97%以上。(5)协助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完成了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科技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地市级层面伦理监管和支持体系建设探索”:该项目主要通过改革试点,以深圳为模板,探索构建适合地市级卫生行政层面采用的高效共享、风险可控的医学伦理监管与支持体系,为临床研究及技术应用提供有力支撑。团队专家指导和协助完成的主要内容包括:(1)探索了建立地市级卫生行政层面对伦理工作的监督评价机制,试点推行了基于风险的伦理风险评议机制;(2)探索建立地市级卫生行政层面对伦理工作的支持机制,主要包括制定并出台地方标准,建立针对重大、高风险项目的咨询机制,提供伦理和科研诚信培训平台的建设模式;(3)探索了建立基于医疗卫生机构“中心伦理委员会”的共享运行模式。这些具有前瞻性的工作获得了业界的普遍认可。

此外,在北医团队专家的指导和扶持下,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还在2018年成立了深圳市生物医学伦理“专家委员会”和“顾问委员会”,吸纳深圳乃至全国的伦理专家,致力于解决不同层面的伦理问题(图1)。加上各医疗卫生机构原有的医学伦理审查委员会,深圳市多层次的生物医学伦理体系已经初步建立,并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中。这对深圳市临床研究的合法合规开展起到了必不可少的保驾护航作用。

4 展望

医疗卫生“三名工程”作为深圳市卫生健康部门的特色项目,在促进地方医疗质量和医学水平方面的成绩有目共睹。深圳市“三名工程”对深圳市医疗卫生技术发展的各种短板能起到“精准施治”的作用。

同时,临床研究“三名团队”的各项工作也提供了一个深圳模板,在技术力量不足领域通过柔性引进合适的团队和专家,快速扶持该领域技术力量水平的提升。这对一些新兴城市面临的经济高速发展但医疗卫生和科教水平相对滞后的问题来说,是一个难得的经验,值得借鉴。

另一方面,这种跨区域帮扶政策如何持久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三名工程”的实施周期为5年,在5年资助期后,如何维持“三名工程”带来的各种直接和间接的扶持效果,这是各个“三名工程”都要深思的。笔者认为至少要做到以下两点:首先,是要注重“三名工程”给深圳带来的技术培训和提升,把“三名工程”期间本地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放在第一位,减少直接帮助,减少会议研讨,将集中精力借助“三名工程”专业力量在深圳本地带人才、带体系、带团队,使“三名工程”结束后深圳本地依托团队能维持现有的技术力量和水平;其次,借助现有的“三名工程”带来的关系和纽带,使依托团队和引进团队建立更多且更深层次的联系,如与引进团队一起申报多中心课题,区域合作项目等,将合作持续下去,并通过长期合作项目使依托团队与引进团队得到共同的提升,达到“双赢”的局面。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