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熊 瑛, 赵何晴, 周 静
(中南大学 图书馆,湖南 长沙 410083)
随着国家对建设文明和谐社会以及树立服务意识的大力倡导,各地纷纷重视起对图书馆的建设和管理,不仅大力引进专业人才,而且努力提升硬件设施水平。与此同时,一些新的图书馆也随着社会对知识的要求拔地而起。尤其近20年来,我国图书情报事业发展成绩喜人,但高速发展所带来的不平衡等问题也日渐显现,面对日益复杂的环境,图书馆专业人员的素养还需不断提高。针对图书馆员专业素养,此前已有学者从法律保障、体制建设、评价体系以及教育模式等方面予以论述,而本文将从审美教育角度就我国图书馆员的培养和发展两个环节做重点论述,期望对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有所裨益。
谈及图书馆员的培养,就必须先从我国图书情报学教育说起。中国图书情报学专业教育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20年代,一般地,学界把韦棣华女士和沈祖荣先生于1920年在湖北武昌创办的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初名为文华图书科)视为中国图书情报高等教育的开始。经过近100年的发展,中国图书情报教育从最开始只招收大学修业两年以上的学生,仿照美国公共图书馆学校设置课程的单一建制,到现在覆盖本、硕、博三个层次,兼顾社会教育,学科和课程设置趋于完善,逐渐形成了符合我国国情的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体系。
目前,全国开设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类(专业代码1205)本科专业高校56所(含图书馆学、档案学、信息资源管理),硕士专业(含图书情报专硕)高校75所(含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博士专业高校9所(含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笔者选取我国图书馆学专业排名靠前的武汉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为例,对比这三所高校的图书馆学本科生培养方案,从而以点带面说明问题。武汉大学图书馆学专业,其毕业要求为修满140学分,其学分结构为:通识课程51~54学分,专业课程82学分,任意选修课程4~7学分。在其培养方案中“艺术与欣赏类”课程仅有2~4学分;从与专业课程占比来看,仅占专业课程4.9%;南京大学图书馆学专业需修满150学分,其中通识课程58学分,学院学科平台课程30学分,专业核心课程12学分,开放选修课程(包括专业选修与公共任选课程)40学分,毕业实践与毕业论文10学分。在课程结构中《阅读文化学》《书评理论与写作》仅有4学分,占专业课程6.4%;中山大学图书馆学专业,其毕业要求为140学分,其中通识类课程(包括公共任选课)49学分,专业课程91学分,其中核心通识类课程“中国文明”模块、“人文基础与经典阅读” 模块、“全球视野”模块和“科技、经济、社会”模块共计8学分,审美教育相关的有4学分,占专业课程的4.4%。从三校的培养方案来看,我们发现,整个培养过程专业课程扎实有序,实践和论文环节也均有章可循,但审美教育严重不足,审美课程的学分基本维持在4分左右,这恰恰反映出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对审美教育的忽视。
图1 三校图书馆学专业学分占比情况(图表来源:自制)
这种忽视审美教育的局面可能成为导致人精神文化素质全面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从图书馆学情报学的培养与发展就业来看,这也是为什么会出现图书馆员工作懈怠,对来访者热情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那么到底什么是审美教育?它的教育目标是什么?它和图书馆情报学又有什么样的联系?如果说,人为了获得知识和技能,从而需要认知和专业技能教育;为了有道德感,从而有了思想道德教育;那么如果一个人想获得一种感性和精神的力量,这时就需要审美教育了。简单讲,审美教育是人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它重在培养人的感性与情感,通过对精神文化产品的创造、欣赏与审美达到陶冶性情,净化心灵,超越个人私欲,培养高尚人格,提升人生境界。从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教育而言,凡是经过该专业学习,毕业后应该具备熟练地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收集、组织、检索、分析、评价和开发利用信息的基本能力,日后应该主要集中在各大图书馆、信息服务机构和各类企事业单位的信息部门从事信息与知识服务及管理工作。有人认为,从事此类工作并不需要什么艺术教育,在培养环节开设过多的美育课程并无必要,毕竟信息的收集和处理需要熟练的业务能力与完善的工具系统而不是增强人的艺术创造能力,难道会画画就能把信息数据处理好吗?此类说法也并不无道理,会画画是不能解决信息处理的问题。但混淆了一个事实,即审美教育不等于艺术教育。从事图书馆信息服务的人可以不会某类艺术技能,但一定要有感性和心性协调的能力,前者属于艺术教育,而这后者就是审美教育的范畴,而恰恰前者又是后者最主要的手段,所以才会有人把艺术教育与审美教育混淆。换句话说,审美教育可以通过具体门类艺术的教育实现,比如绘画的创作、鉴赏与审美,即它以艺术教育为手段,但它绝不是艺术技法的教育。从根本上讲,审美教育培养人对自由理想的追求和对平庸现实的超越精神,能提高人的素质和修养,改变人的心理气质和精神风貌,从而达到全面发展。其次,人是一个复杂心理、心性的集合体,教育对人情感和理智的影响也是相互联系和渗透的。一般地,理智渗透于情感之中,情感又受到理智的引导。所以,在一定的审美条件下,审美活动会影响调节人的心性活动,使人的感性体验向道德意志转化。但这种转化是潜移默化的,因为在转化的过程中,人的心理结构的调节是无意识的,主体无法意识到自己的审美心理结构到底发生了什么。因此,一旦审美能力降低,感性意识减弱,很有可能导致心智水平和能力的下降,甚至危及到人的道德素质。最后,持此类说法的人也忽略了一类事实,即图书馆从本质上是一个服务人的机构,这就意味着所有工作的展开要以人为中心努力提高自主服务意识,因为不论图书管理过程中的信息收集、传递和评价需要多么先进的技术手段,它们服务的对象始终是人(读者),收集信息与发布信息的也始终是人(图书馆员)。于是,如何更好的服务来访者,并在自主自觉地层面努力提升馆员自身服务意识就显得比较重要。从表面看,这似乎是两个问题;但从图书馆的服务性质上来看,这就是一个问题,即愿意提高自身服务意识的人,自然会把服务过程中的人看得非常重要。在这一过程中,审美教育就能体现出它的重要作用。换句话说,受过良好审美教育的人,即使是在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也会时刻注意系统设计和配置是否更加人性化,是否更加便于服务来访和查询者,从而自己也能在数据信息处理过程中得到一份精神的愉悦感;这样的馆员也会在后续图书信息服务的过程中更加以读者为中心,多为读者思考,提高工作热情和效率,从而避免不必要的纠纷和冲突。
很显然,图书馆作为服务型机构,根本上是为来访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而要保障这样的服务,就必须从源头培养上充分重视起审美教育在心性、情感上的作用。加之心理、心性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变化过程,它往往与理智、创新能力相互联系,相互渗透。这就意味着审美教育不仅可以使人的情感和道德维持在较高水平,也对其日后的职业对接与发展至关重要。
如果说,前文是从图情专业的培养环节论述审美教育的重要性,那么此处就要从发展环节进一步阐述其在职业对接与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图书馆学情报学的职业对接有两层意思,一是该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应该选择图书馆、信息服务机构和各类企事业单位的信息部门从事信息与知识服务及管理工作;二是该专业的毕业生应该能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图书情报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以往,我们把这种职业对接的精力主要集中在如何培养出一名熟练掌握系统的图书馆学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能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管理科学知识进行有效的信息处理和传递,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的企业管理的高素质的行业精英。正因为过于看重学生就业指向,高校的培养方案将专业技能培养看得十分重要,以至于审美教育严重缺失导致培养的学生感性能力减弱,对于日后发展和创新势必会产生影响。
作为一个专业从事信息与知识服务的人来说,其职业能力至少可以分成4个部分:学历、经验、知识与技能能力。对于一个经过正规本科教育的学生来说,只要按照学校规定修满规定学分完成毕业论文就可以获得相应学位;至于经验,从上述列举的高校来看,其培养方案中都规定毕业实习均(实践)为4个学分,其中中山大学明确规定实习时间不会少于4周,武汉大学不少于8周;针对知识和技能,这一方面高校在培养的尺度和强度上都做到了规范与科学,只要学生能按时按质完成规定课程必能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至于能力,这样的要求就显得有些宽泛且具有很强的个人色彩,诸如用人单位一般会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和谐的人际关系能力与合作能力、高度的创新能力和适应新环境的能力等等。我们以为,前三种能力如果还能通过专业修课学习来完成的话,那么第四种能力就必须加入更多的人文因素,比如开设更多的人文与组织活动课程,增强审美教育的力度,这样势必会在人文素养方面更加突出,也必然在企业发展发面有所裨益。
审美教育势必会对学生日后职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但是如前所述,我国目前对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培养上的审美教育还重视不够。怎样才能让审美教育得到应有的重视,这是我们目前必须面对的问题。所以,我们思考是否可以从企业招聘入手倒逼培养高校加强学生的审美教育,这样既能满足企业创新和企业文化建设的需要,也能切实从培养上增强学生的感性和感悟能力。所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就必须回答:企业为什么要在供需上倒逼培养高校加强审美教育?要回答这样的问题就需要搞清楚,企业的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人,培育什么样的文化,顺应什么样的时代发展,也就搞清楚美育在企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2.2.1 培育新一代的职工需要审美教育
职工是一个企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员工,再大规模的企业也“难为无米之炊”。而新一代的职工则是指以审美态度对待工作和生活的新型职工。审美为什么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人的情感和感性发展,而一个拥有良好心性的员工必能在工作中协调感性与理智的发展关系,向更好高效发展。这一重要趋向与审美教育密不可分。首先,美育是人际间情感表达的润滑剂,因为其通过审美与鉴赏主要作用于人的感性世界,受教育的人在此过程中需要发挥联想和想象以更好达到身心自由的状态。这种自由的状态在人际交往中就会内化为一种情绪、情感的表达,因为交流必然需要形式的媒介,比如语言、动作等等,而这种新一代的职工,经过审美教育的熏陶,已经将情绪情感内化为一种自由的隐性人格,在交流过程中自然会保持一颗审美的心胸。具体来说,当员工与员工之间交流时都能替他人着想,并始终保持温和的情绪和令人温暖的态度,这不仅有利于员工本身的心性发展,更是企业日后发展创新与活力的源泉。
2.2.2 企业审美文化建设需要审美教育
企业文化属于一个公司的“精神机制”,它是一个公司价值观念、共同意识、职业道德以及行为规范的总和。而企业审美文化又是企业文化的核心竞争力,拥有良好审美文化的企业发展中会逐渐树立起正面的企业形象和健康公司运营氛围,这些都与审美教育在调动人审美与心理生物机制的协调统一密不可分。往往审美的文化建设都注入了主体的情感和理解,在一个个鲜活个体的努力下,形成企业的文化氛围,这其中主体的深层心理和情感状态直接互通促进主体的审美心理状态形成新的感受和体验氛围,这对企业的建设是一种莫大的帮助。因为这种氛围会逐渐形成一种合力,又带有持续的感染力量,这样就使得每一位进入公司的成员在初入公司时不会对公司产生巨大的陌生感,同时也能在审美氛围的感染下快速融入公司的人际关系中,必然使公司走向更自觉,更高效,更和谐的发展。
2.2.3 21世纪的经济发展需要审美教育
进入21世纪,世界产业格局发生了许多新变化和新趋势。知识经济的发展,尤其是信息产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要求企业各个部门加强沟通协作,更对部门中工作的人有了新的要求,因为这不再是一个按部就班的时代,而是一个必须不断激发想象和创造的时代,这个时代就需要一批拥有经济头脑、技术眼光、文化头脑和审美眼光的人,这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民族需要进步,需要创新,人才的素质水平就要不断提高,于是这个过程中审美教育就能体现出独特而又不可替代的作用,因为美育能激发和强化人强烈的感知力,培养人的审美创造和审美想象,且这种审美创造和想象是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从它的创造过程来讲,审美是一个非常私人化的过程,因为在审美创造时,它调动了主体以往的审美经验、审美情趣、审美心胸和生活经验在内,并与审美对象进行必要的契合,最终形成独特的审美产品(想法)。无疑,这样的经验和思维对顺应时代经济发展变革是必要的,对企业的日后发展也是必须的。一个面向新经济与产业不断变革的企业,如果还不用审美思维去服务它的职工的消费者,那这样的企业势必是没有前途的。
概言之,美育在新形势下的个人与企业发展中逐渐体现出它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就个人而言拥有良好心性的员工能够更好的生活,也能更好地调节其与工作之间的关系。对于企业而言,拥有良好心性、情感的员工,既能满足企业对新一代职工的要求,也能切实承担起企业文化建设的责任,也能为企业日后的创新发展奠定良好的人才基础。这无疑是企业与个人的双赢。
从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图书馆员继续教育是图情工作者职业生涯的重要环节,高校图书馆员是接收图情专业毕业生最重要的机构之一,其继续教育的重视程度对图书馆的日后发展至关重要。
继续教育这个概念最早源于上世纪30年代的美国,它是美国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使得受教育者丰富了知识结构、拓展了理论视野、积累了实践经验,对美国的社会发展都起到了非常深远的影响。高校图书馆员是一个集体名词,对于这一概念的认识目前仍有分歧,有人认为高校图书馆员就必须是指从事高校图书馆工作、并具有编制的正式职员,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图书管理员,也不包括返聘、外聘人员、勤工助学的学生等图书馆非专业人员。对此,我们并不认同,我们认为,除勤工助学的学生外,凡是在高校图书馆工作,依据图书馆绩效考核由学校财务统一发放工资的人员均可算为高校图书馆员。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员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图书情报专业出身,并一直从事一线的图书情报工作;一类是非图书情报专业出身,也尝试并努力地从事图书情报工作。而高效图书馆员的继续教育就是要让图书馆员形成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完善自身知识和理论视野,更好服务工作,享受生活。
学校既要发展,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又不能掉队,这时就非常考验图书馆方的管理智慧。我们认为,根据国内外经验,可以在图书馆试行专业教育和审美教育双轨并行的继续学习模式。
3.2.1 打造信息环境下的MOOC平台
MOOC平台原本是一种服务于老师与学生的教学服务平台,率先发起和应用于美国。随着该平台的不断发展,参与老师与课程的增多,现在该平台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提供师生服务的教学平台,它还把最新的理念,最新的技术也随着MOOC平台发展带了进来。现在不仅学生可以利用该平台学习,学校的老师也可以随时随地享受优质的教学资源。MOOC平台的打造,从某种层面来说是对学习工作的重新认识。对于今天图书馆情报工作的理解,已经不能再局限于原有的图书馆或情报中心,而是随着信息化的普及将图书馆信息业务扩展到信息采集、组织、检索以及分析等图书馆领域,这一切都得力于互联网和信息化的发展。同样的,在信息化如此普及的今天,图书馆员的继续教育也应该随着时代和信息技术的进步而发展变化,把原来的专业性教育讲座录成视频放在网上,或将专业性知识整体做成PPT等便于翻阅的资料放在网上以便需要的人学习查阅,让一流的教学资源在最有效的时间内充分发挥出来。
3.2.2 努力加强学习课程建设
对于专业技能,不论是专业出身的馆员,还是非专业出身的馆员,都需要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地继续学习,图书馆可以针对不同背景的馆员设置不同课程梯度,让馆员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课程。比如,对于非专业出身的图书馆员就可以开设馆藏分布、馆藏结构、藏书建设体系等有关课程;专业出身的馆员就可以开设一些图书情报前沿与计算机操作等相关课程。此外,在配置课程难度梯度的基础上,在课程设计上应该尽可能增加课程学习的趣味和导向性,这样既能帮馆员学习新的知识,也能更好的服务图书馆。最后,要丰富馆员课程学习的种类,尽可能让馆员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有选择的余地,这样既能寓教于乐,也能让馆员切实感到继续学习的必要性。而对于这一点,就需要图书馆在设置课程之前做好充分的调研和摸底工作,在课程设置和管理上多听听馆员们的心声,争取录制与上传的课程是大多数馆员乐于接受并乐于学的,最后还能切实地应用在图书馆的日常服务于管理中。
3.2.3 将馆员学习纳入全校性人文艺术选课体系
图书馆的专业技能课程只能在一定程度上使专业出身的馆员和非专业出身的馆员做好专业知识的巩固和更新的作用,但在激发馆员感性情感和工作激情方面显得并不显著。所以为了让图书馆员从情感上想更好地为图书馆服务,想更好的享受家庭生活,那么将图书馆员学习课程纳入全校艺术、人文类审美课程是非常必要的。这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学校优势资源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也为图书馆员的审美教育注入新的想法和活力,从长远来看对图书馆的发展和建设也是如虎添翼。同时,如何保证课程的学习效果,使馆际校际资源得到最大发挥,可以要求这些并入的审美课程也需要经过任课老师的考核,在完全通过后可获得相应“学分”以作为日后图书馆员的考核指标或考核参考。
简言之,高校图书馆员继续教育要在高科技信息技术的背景下将专业教育与审美教育双轨并行,所设置的继续教育课程要能为不同知识背景的馆员提供便利,让馆员愿意去学,也乐于去学。与此同时发挥高校特有的学习课程资源,将人文艺术选课纳入图书馆员的继续教育课程中,这样既能增进专业技能,也能在不能程度增强其审美和情感的能力。建立长效机制,形成良性循环,必定会有利于高校图书馆的长远发展。
面对日新月异的媒体技术和纷繁复杂的文化环境,图情专业学生的培养要站在更高素质要求的起点上展开,在保证专业知识和技术过硬的前提下,努力增加培养过程的审美教育,这不仅对学生本人日后工作、生活有所裨益,对高校图书馆的审美文化建设也显得至关重要,还能在审美层面激发员工的创新和创意精神。另外,图情专业的工作人员也要把终身学习视为自己的一份责任,将继续教育常态化,这不仅有利于学习者本人的长远发展,也有利于图书馆和信息服务机构的服务水平与国际接轨,从而提升自身的形象与实力。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