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民族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与地域特色文化产业融合发展——以内蒙古民族院校为例

时间:2024-08-31

于 淼

(内蒙古民族大学 美术学院,内蒙古 通辽 028043)

当前,中国的民族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与其他学科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其具有较为广泛的社会实践应用范围,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的学生在进行创新与自主创业的过程中与其他专业毕业学生相比具有更多的优势。艺术设计这门学科随着当前中国的产业发展逐步被大众所认知,而其中所蕴含的“文化产业”“文化发展力”与“文化生产力”等元素也同时被更为广泛地了解,已经成为社会产业结构中经济领域和文化建设的主力,得到了更为快速的发展,所以民族院校应更多地培养艺术设计与文化产业相融合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随着当前我国文化产业的市场化发展逐步加快,对于具有创新和实用型的人才要求标准也在不断提高,这是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与文化产业实际需求脱节的原因所在[1]。

一、民族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与地域特色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实践价值认证

(一)构建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促进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

高素质的艺术设计人才是促进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发展、增强我国文化多元性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大部分的民族院校在专业开设中都会设立与本民族文化传承相关的专业或者相关的课程。民族地区的经济与社会在不同时期的发展程度不同,对于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会有所不同。因此当前民族院校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更多的艺术设计人才是其重要使命之一。在民族地区的建设和发展中,民族院校人才培养是党和政府联系少数民族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例如,云南民族大学的民族文化学院,培养了一大批民族地区的民汉双语专业人才,为当地文化旅游的发展以及民族传统文化的挖掘、整理和传承发挥了重要作用。另外,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和国家文化产业创新研究基地联合推出《中国文化产业年度发展报告2019》,报告选出十大关键词,其中乡村振兴精准发力、文旅融合战略深化、原创内容繁荣生发、沉浸体验平稳增长、智能文创持续助力等关键词引人注目,因此,利用当地文化资源优势,发展特色文化的创意产业与高校民族艺术学科培养综合性的高素质艺术人才,对于促进民族地区的文化产业发展,丰富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推动民族学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彰显中华传统文化特色,强化民族院校优势

民族院校是中国文化传承发扬的重要阵地,在发展少数民族的特有文化中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不同的民族文化通过相互借鉴,不断的相互学习相互影响,共同构造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例如,湖北恩施的湖北民族学院位于恩施自治州,当地土家族和苗族等少数民族人口众多,在学科设置和发展上能够更好地体现地方特色。而相关人才培养的目标也应当以服务地方经济为主。民族学科的重点是研究民族地区相关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从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综合发展,如:大连民族大学东北少数民族研究院、内蒙古民族大学蒙古学系、四川民族学院藏学系、广西民族大学壮学系等少数民族的教育与文化研究机构。民族院校在专业发展过程中需要发挥学科的辐射功效带动其他学科或者领域参与到民族特色文化或者产业的发展中去,从而更好地展现中华民族文化特色,强化民族院校的优势。以广西民族学院为例,在“十一五”期间,广西民族学院共获省部级科研成果7项,其中6项获国家自然科学奖,6项获国家社会科学奖。民族院校发挥民族学科特色,有利于增强民族院校的办学优势,提高其知名度。

(三)弘扬中华传统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多民族共同发展也是我国的重要特色。多民族、多文化是我国的特色,也正是由于我们众多的民族孕育了中华5000年的历史文明。我国各民族团结奋斗,在多元一体格局下各民族人民心连心、肩并肩,共同创造出富有生命力的中华文化。民族学科的不断丰富和发展,有助于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从而提高自身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兴趣。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民族学科的发展也有利于树立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而学生也能在知识学习和实践中增强自身的时代使命感。而在民族院校中既有少数民族学生也有较多的汉族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沟通和交流也能不断增强彼此之间的感情。学习过程中互相借鉴,从而促进民族团结和稳定,更有利于培养中华民族的共同体意识。[2]

二、内蒙古民族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与地域特色文化产业融合的问题

内蒙古的很多院校具有自己的特色;内蒙古民族大学、呼和浩特民族学院专门承担民族教育的使命,其他高校大多兼具民族教育功能,比如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艺术学院、赤峰学院、呼伦贝尔学院等,这些院校全都具有“艺术教育”功能。内蒙古艺术学院专业齐全,师资雄厚,教育教学研究等具有优良的传统。有的民族高等院校如内蒙古民族大学、呼和浩特民族学院也开展民族艺术教育,大部分本科高校都开设艺术类专业,如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师范学院、呼伦贝尔学院、赤峰学院、河套学院、内蒙古师范大学鸿德学院、内蒙古创业学院等。内蒙古民族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开设情况见表1。

表1 内蒙古民族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设置院校数量分布

1.课程专业设置与地方产业发展适应性分析

本次调研以内蒙古民族大学、通辽职业学院,科尔沁艺术职业学院等学校的学生为对象,主要针对各专业在内蒙古地区就业的难易程度进行调查。调研结果如表2所示。

表2显示,内蒙古民族院校开设的艺术设计专业的就业方向不同,其本地就业难易难度不同。例如“广告设计”开设的院校较多,但是在实际调查中,学生反馈的“广告设计”专业在内蒙古的就业情况并不乐观。其中主要是由于在办学理念上,未能立足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思路,与内蒙古的地方经济联系不密切,存在着严重的产教脱钩现象。若内蒙古民族院校艺术专业的办学理念和专业设置未能和地方经济发展紧密相连,其学科发展远远滞后于实际需求,长此以往将难以适应地方经济的发展需要,并导致以下局面:一方面,内蒙古民族院校艺术专业毕业生出现就业困难的情况;另一方面,许多企业却难以招聘到合适的人才。以至于学校花费大量时间培养出的人才,却无法留在内蒙古本地就业,人才资源进一步流失,最终导致地方经济发展缺乏足够的人力资源支持,进而影响经济的发展。

表2 艺术设计专业主要就业方向本地就业难易程度

2.内蒙古民族院校课程设置实践性不强

为更加深入地了解内蒙古艺术院校专业课程内容设置与地方特色文化产业融合的合理性,进一步分析了内蒙古民族大学、通辽职业学院、科尔沁艺术职业学院、内蒙古师范大学专业课程的设计。四所学校的课程设置见表3。

表3 内蒙古民族院校(部分)民族地域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开展项目及课程类别

民族院校在改革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内容与方式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将改变课程的教育理念作为改革的基础。随着当前艺术产业不断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与当前就业形势不适应,对于民族地区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产生一定的阻碍,并且艺术设计的内涵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被不断的赋予新的内容。另外不同地域的文化产业需求形式也同时发生着变化,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素质、技能素养的要求在不断提高,所以采用新的素材和变换不同的形式,把握地域文化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改革的最新要求,可以明确艺术设计人才培育的方向,以便在实际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以及内在潜力,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专业素质与综合素养协同发展。首先,民族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教育要树立起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教学理念,要认识到无论是对课程的调整还是对于专业教学的改革,都要以学生为中心地位,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其次,民族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要将满足地域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与人才需求作为自身教学改革的最终方向。要对于不同区域特色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人才需求有更为准确的定位,以此为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方向,了解不同地域文化产业建设过程中对于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标准,了解文化产业发展不同环节中岗位的职责,使自身的专业课程改革与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接轨。最后,民族院校要充分认识创新的重要性,将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调整过程中的创新思想作为改革的动力,要清楚地认识到创新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最终动力,也同时是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可持续发展的催化剂,要运用创新思维指导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3]。

3.内蒙古民族院校课程设置与民族文化融合度不高

内蒙古地区聚集了众多的少数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渊源,无论是语言、习俗、文化、服饰都具有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应该将艺术院校的教育与民族文化、民族特色、民族建筑和文化旅游与办学充分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培养民族地区所需要的人才,为当地企业的建设和发展服务。但调研结果表明,各地方高校在培养这方面的人才上投入的精力和资金还远远不够,高校毕业的学生无法第一时间进入岗位展开工作,尤其是在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上还无法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例如,平面设计的学生到岗无法工作,所学的专业知识与实际工作衔接不上,用人单位针对新进的员工还要进行岗前培训。这一方面增加了用人单位的成本,另一方面,培训的优秀实习生大量外流。如何将民族院校与地域特色和民族文化融合,成为当前民族院校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民族院校艺术设计教学与地域特色文化产业融合的对策建议

(一)根据文化产业市场的实际需求来调整自身定位

民族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要根据文化产业市场的实际需求来调整自身定位,要为文化产业的发展需求培养出更多适合的优秀艺术设计人才,在自身的教育方向和教学理念定位上与市场的实际需求相适应,要主动对两者之间存在的冲突与差异进行适时适度的调整和平衡。

(二)将地域特色文化产业融入日常的教育教学中

民族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要主动研究如何将地域特色文化产业更好地融入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来,重点培养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人文素质,构建起民族院校自身所特有的新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尽早建立起符合当前文化市场产业发展需求的民族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目标,将整个文化产业链中各个环节的人才需求都融入到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教学内容中来,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个人艺术创新能力,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具备一定的工程技术和艺术管理的综合素质;加速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向课程创新教育方面转变。要从社会对于艺术人才的实际需求出发,对院校内的课程进行改革,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民族院校在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开设过程中,可以增加产品定位设计课程、时尚用品设计课程、顶岗实习课程等内容,最终目的是提高民族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主动性。民族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在人才培养的方案制定方面,要以开发学生的艺术创造性和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为宗旨,以学生毕业后可以更好地适应当前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需求为最终追求[4]。

(三)创设更为高效的“新型师生设计工作室”教学模式

民族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应该以区域特色文化产业实际需求为依托,采用更为高效的“新型师生设计工作室”教学模式。将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化处理,这样可以将艺术设计专业所涉及到的理论知识和具体的实际操作进行更为紧密的融合与衔接,通过更为具体的实际设计方案,让学生主动查找相关资料,对实际的操作流程进行分析、对产品进行更为精准的设计定位、深入研究客户的消费习惯等,这对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与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更为积极的促进作用。学生可以在师生设计工作室模式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求知,通过与教师共同合作完成所需的设计业务,来不断提升自身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新型师生设计工作室教学模式将课题教学、工艺设计与实际操作进行了有效地结合,既对学生完成了专业上的人才培养,又可以更紧密地与地域内的文化产业挂钩,达到了专业教学与实际应用的双赢目的。例如:2020年举办大学生全国“互联网+”创新创业比赛中代表内蒙古民族大学青年红色筑梦之旅项目“牧云村-奈曼艾勒文旅创新体验”(图1)获得全国铜奖,此项目充分展现了民族地域文化与民族高校共创良好文化环境、为乡村文旅业振兴与绿色产业发展做出贡献的主题。

图1 内蒙古民族大学青年筑梦红色文旅项目“牧云村-奈曼艾勒文旅创新体验”

(四)充分利用现代媒体和互联网技术

民族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要充分研究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与地域文化之间的产业融合,不断调整融合的时机和方式,充分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平台,开展网络教学方式,充实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要不断关注地域创意产业的市场动态,依据文化产业市场的实际需求来对自身的专业课程内容进行调整。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开设不应该仅仅限定在专业本身,而是应该开展跨越多个学科,实现多元化的学科之间的融合渗透,提倡艺术设计专业与科学领域、工程领域、管理领域等学科知识的相互结合。

(五)构建校企合作办学体系

校企合作是促进高校教学质量和融合文化产业的双赢方式,也是不同地域特色文化产业需求形式下对于艺术设计专业进行教学改革的必要措施。首先,民族院校要以校企合作为基础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艺术设计工作室模式,企业可以为民族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模式提供更为充足的资金,并为学生提供更适合的实践培训场所。这个过程中貌似是文化企业单方面向学校的付出,事实上校企合作可以更有针对性地为文化企业培养所急需的人才,帮助文化企业节约了二次培训的成本。其次,校企合作模式可以让学生更多参与到企业的实训平台之中,有更多的机会进入到企业进行培训和参与更多的顶岗实习,不断增强学生对于工作岗位的提前适应能力,同时也可以促使企业与经过培训合格的学生提前签订劳务合同,提升民族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就业率。校企合作的模式可以更好帮助企业获得适合自身发展的优秀人才,也可以最大程度解决高等院校毕业学生的就业问题[5]。

结语

当前地域特色文化产业对于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了更好适应社会,内蒙古民族院校需要及早进行转型发展,将培育出更多的应用型人才作为工作重点。基于各个不同地域文化产业对于艺术设计类人才的急切需求,民族院校需要对艺术设计专业进行全面改革,逐渐缩小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与文化产业实际需求之间的距离,让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协同发展,同时也可以促进民族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改革,使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更加蓬勃健康发展[6]。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