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模式的探讨

时间:2024-08-31

范 斌

(吉林大学 行政学院,吉林长春130012)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开展的基础,是促进学生工作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和发展,高校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已经受到了很大的局限和挑战,在新的时代,创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模式势在必行。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要始终围绕“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加强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和引导;要始终围绕学生的成长需求为工作主要目标,实行多种管理模式并行运用,实现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大学是学生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精神风貌的成型期,要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帮助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要始终围绕“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结合实际,分析和总结每一个学生的特点,达到高效率、高精度地处理学生个体的问题。在此过程中,尤其要加强管理队伍建设,注重管理者自身素养的提升,这样不仅使得学生管理工作开展游刃有余,而且对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以及良好品格的养成会起到明显的带动和示范效应。

一、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

(一)网络环境日趋复杂,高校学生管理难度加大

网络的快速发展极大地便利了人们的生活,网络以其独特的魅力也时刻吸引着大学生,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网络深深嵌入其中。网络改变了大学生的交往方式、学习方式以及生活习惯等,成为大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同时,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任何技术都是一把双刃剑,网络也不会例外的。网络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由于网络自身的特点,网络文化侵蚀、网络暴力、网络黄色污染等,严重干扰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近期,媒体报道的大学生身陷贷款软件、交友软件、传销软件的沼泽,最终被骗取大量金钱的事件屡屡频发,在高校校园产生极其恶劣的影响,破坏了大学生的正常生活。由于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教师以及学生工作管理者还不能完全适应,对网络新名词的解读都还不是很透彻,因此不能对症解决学生面临的此类软件陷阱、网络欺诈等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就需要教师以及管理者紧跟时代的步伐,加快对网络技术的了解和学习。另一方面,高校学生工作管理者要提前预知,做好防范。对已经发生的网络负面案例进行分析,在学生中广为宣传,做到“有提前预防,能有效制止”。通过会议讲解、座谈交流,海报、走访学生寝室和对目标学生进行谈话等多种形式,向学生正面解读网络的优势和便利,避免不正确利用网络带来的危害。

(二)大学生群体自身个性强烈,思想具有不稳定性

如今,大学生群体已经开始由2000年以后出生的孩子组成,他们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个性化要求高,这是高校学生工作管理者面临的一个难题,也对高校学生工作管理者提出了新的挑战。“一刀切”等传统管理方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的学生群体,这就要求高校学生工作管理者更新管理方式,创新管理工作方法。

2000年以后出生的孩子是当今大学生的主体,他们正处于青春期,极易存在和滋生逆反、攀比、自卑、敏感等心理问题。年龄的差距和观念的差异,以及对社会认知的不同,使得很多教师以及高校学生工作管理者与这些学生之间的代沟越来越大,这也是高校学生工作管理者在学生管理工作中最为头疼的问题之一。针对这个问题,高校学生工作管理者要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和想法,走进学生心里去,要对学生进行分类管理,认真了解、分析学生个体的心理和思想状态。对于情绪波动异常的学生,教师以及管理者应积极对待,及时向学院汇报,向心理咨询教师请教,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以转变其偏激甚至是错误的思想,消解学生的心理问题。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要注意不能操之过急,以免造成学生更大的心里阴影。对于2000后出生不愿意同他人接触的学生,他们个性常常较强,要有目的地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集体意识,使其参加到各种组织、团体和活动中去,增强互相间的学习和交流,使之更多地接触和了解外界,从而找到群体生活的乐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尽量做到使他们能够敞开心扉,放飞自我。

另外,大学生群体尚未形成稳定的思想,容易出现人云亦云、随波逐流的思想变化。当外界向大学生传送错误信息时,很可能造成大学生价值观的扭曲。所以,在校期间,作为高校学生工作管理者要对学生的价值观做一个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首先,高校学生工作管理者在和学生的日常接触中,要注意言传身教,传播积极向上的正能量,给学生树立乐观的形象;其次,由学校或者学院组织,对学生和教师进行正确思想养成的培训,或者通过组织主题班会等形式,由教师引导学生,逐步了解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途径和意义,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真正受益,锻炼辨别正误是非的能力,自觉抵制错误思想的侵袭。

(三)传统的学生管理方式老化,亟待升级新方法

传统的管理方式是以学校或学院为管理主体,再逐级地开展管理工作,这种老式管理模式虽然在某种程度上省去了一些人力物力的成本,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该管理模式不断暴露出弊病,如不能够制定出有效反映学生需求的规章制度。这就需要管理者改变旧有方式,实现自下而上的管理,让管理者融入到学生中,先了解学生的需求,在可操作的范围内尽量为学生创造条件,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从根本上改革传统的管理方式,让学生参与到管理中来,形成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和谐的交往氛围。

具体来说,就是要转变管理者队伍的固有思想,研究新型的管理模式,可以从传统管理模式中吸取可利用的部分,使之与新模式相结合,或完全采用“以学生为第一主体”的新型模式,让学生们进行一次“角色转换”,参与到管理工作中去。例如,学生当一天管理者,管理者与学生身份互换一天,实行学生干部轮岗制等等,一方面促使每名学生都能够体会到学生管理工作的艰辛。另一方面,对于管理者来说,深入到学生内部,感受学生真正的想法、意见和需求,迸发新火花,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要注意“度”和范围的把握。不要让某一个学生的权力过大,可能导致学生干部打着管理者“命令”的幌子,为自己谋利益等类似现象出现。要规避这种问题,就需要分配和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让所有的学生都参加进来,轮换班长、团支书等岗位,在管理者与学生地位平等的前提下,达到提高团队向心力等积极目的。

(四)奖学金发放存在不规范,阻碍学生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对于奖学金评审程序及奖学金制度建设,一直以来都是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学生甚至是学生家长等各方面都很关注和重视的焦点。为了更好地规范学生管理,促进学生学业水平的提升,鼓励学生综合能力全面发展,各级组织设立了各种形式的奖学金等。但是,奖学金发放没有统一标准,奖学金评审程序存在随意性,特别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管理者以个人感情的亲疏远近为标准,向学生发放奖学金的情况时有发生,甚至还存着学生使用不正当手段争取奖学金等。这些情况的出现,容易造成学校形象的失信,更会导致学生失去勤奋学习的劲头,更严重的甚至会在学生的心里留下阴影,产生对学校奖学金制度的歪曲理解和对社会运行规则的失望。由此,这个问题应该得到高校学生工作管理者的严肃对待。针对这一问题,应加强奖学金评审的制度建设,规范奖学金评审流程,重视学生反映的问题,以积极心态解决大家关注的焦点问题,要形成反馈机制,要加强对奖学金获得者进行多轮次的严格审核;评审细则要注意制度化加分维度设计,比如参加活动、考试成绩、品德情操等,以促进学生的日常表现,加强学生管理工作。

二、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模式的新格局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主要依托于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总书记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大学作为育人机构和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应成为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淬炼器,不断增强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大学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地方,学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可以接触到最新的发展方向,把握最新的时代脉搏,更便于学生加深对这方面的了解。课堂是传授知识的主要平台,现代教育不能只用灌输的方法来实施,同时也要重视“第二课堂”的建设,应该适应新时代大学生的思维逻辑。要加强英雄、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来教育和启迪新时代的大学生。比如,参观名人故居、请模范人物召开座谈会,观看革命历史电影等形式,让大学生深切地感受到革命的艰难,体会到模范人物的艰苦经历,使学生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生活,从而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也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创造条件让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走近学生,深入学生当中,跟他们同吃同住同生活,及时了解学生思想的动态,加强和学生的沟通交流。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对国家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要培养学生求实创新,励志图强的精神,要把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渗透到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去,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加强其社会价值的行为规范,促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运用“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

当前,“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的基础。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思想意识的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民主意识、权力意识和竞争意识也逐渐增强,校园内部的整体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为了构建和谐校园,促进校园形成更加有序的教育教学氛围,“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就显得尤为重要。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必须要整合资源、优化手段,以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解决学生的基本诉求为前提,增强以学生为本的服务意识,运用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帮助,例如,心理咨询、经济帮扶、就业指导、社会实践、假期兼职等等,为学生提供学习、生活的全方位服务,让学生感受到身在学校的温暖,以便发挥自己的特长,为走出校园、步入社会奠定基础。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潜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带给他们学习的动力。管理者要多以学生的角度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用辩证的眼光看待问题的根源,尽量挖掘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实事求是,注重实际效果。同时,更要尊重学生,认真对待和接纳学生的反馈,给他们施展自己才能的自由空间。教师必须放下“高高在上”的优越感,和固有思想的“权威”,贴近学生、融入学生。要让趣味性、开放性和综合性的“对话方式”管理方式融入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要在实际工作中,切实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要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尽可能地为他们创造工作锻炼的机会,最大限度地给学生学习、工作方面自主发挥的空间,加强学生的挫折承受能力教育。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认真找出问题根源。同时,学生工作管理者也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促使他们树立信心,增强主人翁意识。

(三)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精细化管理模式

高校经过几次扩大招生,使得学生群体越来越庞大。高校学生生源不均衡,民族信仰不同等问题的出现形成了各种多样化的元素,促使管理者必须进行精细化的分类管理,对应每名(类)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和服务,来保障学生在校期间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管理者要做到精细化管理的方式,适应不同学生的需要,可以利用新媒体工具进行谈话和沟通,如微信聊天,QQ群讨论等形式,正确引导学生。同时做好相关记录,对日常管理工作、宿舍情况、家长电话交谈、与任课老师的沟通、社会实践的情况、网络使用的情况要做详细的记录,以便应对突发状况,完善日常学生管理。

管理者要加强自身的服务意识,提升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端正学生管理工作的工作态度,诚心和爱心要贯穿工作的始终。学习和培养精细化管理的服务意识和服务理念,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和管理水平,将学生管理工作做到细致入微,这样才能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三、结语

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出现了诸多的问题和不当之处,给大学生的成长带来了不良的影响,因此,管理者必须端正态度,用积极的心态去思考、应对和解决,要从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高度出发,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为了做好学生管理工作,管理者要高效解决学生所需,不仅仅用传统模式来管理学生,还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创新管理模式,以新旧模式相结合的方式,对高校学生工作进行有效的管理。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