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安徽省东至县铜锣尖地区成矿潜力预测

时间:2024-08-31

郑 荥, 郑宝虎

(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324地质队,安徽 池州 247000)

预测区位于安徽东至县城北东方位约20 km处,大地构造位置位于扬子陆块内的江南隆起带与下扬子坳陷的交接部位,七都复背斜与贵池复向斜带隆坳交接地带,高坦断裂带与殷汇—葛公镇断裂交汇部位。区域地层区划隶属扬子地层区,间跨下扬子地层分区和江南地层分区。出露地层从晚元古代至新生代地层,沉积记录较齐全。区内经多期次构造运动,褶皱及断裂构造均极为发育,见图1。

图1 区域构造、岩浆岩分布图

1—燕山期侵入岩;2—褶皱;3—区域性和基底断裂;4—一般性断裂;5—矿床(点)、矿化点;6—工作区位置;①—贵池复向斜;②—七都复背斜之三岗尖—杨美桥背斜;③—葛公背斜;F1—高坦断裂;F2—东至断裂;F3—葛公断裂;F4—江南断裂

1 地层条件

区域上出露震旦系休宁组至志留系砂岩,寒武系、奥陶系为碳酸盐类,志留系为碎屑岩类。

从地层主要微量元素含量看出,地层中主要成矿元素Au、Ag、Cu、Pb、Zn、Mo、Sb与地壳丰度相比,具下列富集特点:

(1)Au有明显的富集,含量>2.5×10-9的地层有寒武系团山组和青坑组,奥陶系下统仑山组、大湾组+牯牛潭组、中统、上统地层,特别是奥陶系中统、上统地层Au的含量分别为5.02×10-9和4.07×10-9。

(2)Ag主要富集在志留系地层中,但高出不多。

(3)Cu、Pb、Zn三元素主要富集在奥陶系上统与志留系高家边组地层中。

(4)Mo富集在奥陶系下统仑山组、大湾组+牯牛潭组、上统,泥盆系五通组地层中。特别是奥陶系仑山组、大湾组+牯牛潭组、上统地层Mo的含量分别为3.8×10-6、6.6×10-6、3.2×10-6,高出陆壳丰度的3~6倍。

(5)Sb主要富集于奥陶系下统大湾组和牯牛潭组中。

以上特征表明邻区中Au主要富集在下古生界碎屑岩、碳酸盐岩中,该地层均是微细浸染型金矿(“卡林型”)重要赋矿层位。特别是志留/奥陶界面除Au外,Cu、Pb、Zn也较富集。

2 构造条件

该区位于重力梯带和航磁异常梯度带上,区域上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特别是印支、燕山期构造运动,使褶皱、断裂构造十分发育。

印支运动使区内震旦纪至早三叠世岩层全面褶皱,形成三岗尖背斜及葛仙欧家向斜,在其皱褶两翼形成了一系列近东西向及北东东向逆(正)断层。燕山期继承和发展了早期断裂构造。

区内控制锑、金多金属矿体的断裂构造主要为近东西向构造,其次为北北东向(可能为两期成矿)。锑、金多金属矿体产出部位受构造破碎带和层间破碎带控制,特别是不同岩性间的层间破碎带所控制的金矿体具有一定的工业利用价值。

3 岩浆岩条件

区域上岩浆岩主要沿高坦断裂带分布,为燕山早期,同位素年龄大致在140 Ma左右,岩性主要为闪长玢岩、花岗斑岩、花岗闪长斑岩等中酸性岩浆岩,如花山岩体、牛头高家岩体、铜锣尖复式岩体之花岗闪长斑岩等。闪长玢岩与铜、钼等元素成矿关系较密切。花岗闪长斑岩与金、锑矿化关系密切,如花山花岗闪长斑岩体中的金矿化,牛头高岩体中金的高含量,为金(锑)的重要来源之一。

4 找矿潜力分析

4.1 预测区内找矿潜力

预测区位于花山—铜锣尖金、锑金、锑多金属Ⅰ级成矿远景区西端,东侧紧邻杨家畈铜金矿。区内分布有布格重力异常及航磁异常,1/5万张溪镇幅区调圈定有As17、As22号水系沉积物异常。八里—杨井金矿点分布于预测区北部S/O界面,是寻找牛头高家金矿(浅层低温热液型金矿)的有利地段;预测区中部仙人洞地区分布有重要的金、锑、铜、铅、锌等化探异常及激电异常,并见花岗闪长斑岩、闪长玢岩复式岩体出露,与杨家畈铜金矿成矿条件相似,是寻找锑、金多金属矿的有利地段。

4.2 预测区成矿要素

综合以上分析,预测区主要成矿要素为:

(1)寒武系不纯的碳酸盐岩、奥陶系碳酸盐岩是本区有利的含矿地层;

(2)早期东西向构造与晚期北东、北北东向构造复合部位,具多期次活动,是成矿的有利部位;

(3)燕山期中酸性岩浆活动频繁,具多期次多阶段侵入特征,为成矿提供热源及成矿物质来源;

(4)预测区内有重要矿化点分布,与同一成矿远景区内重要矿(点)床具有相似的成矿地质条件。

4.3 主要找矿标志

(1)区域性构造。成矿带内各矿床、矿(化)点均分布于江南古陆北缘,古断裂分布区(高坦断裂)是重要的锑、金矿区域构造标志。

(2)矿源层。成矿带主要含金层位为震旦系蓝田组(柴山锑金矿点)、下寒武系(花山锑(金)矿、程檀金矿点)和奥陶系(牛头高家金矿、杨家畈铜金矿),与锑、金矿化有关的砷、银、铜、铅、锌、汞等与锑、金多呈正相关关系,在震旦系与寒武系接触界面、寒武系与奥陶系接触界面、奥陶系与志留系接触界面及其附近出现较高的丰度值。不同地层中具有特定的矿化组合:震旦系/寒武系矿化组合为金-砷,寒武系/奥陶系矿化组合为锑-金,奥陶系/志留系矿化组合为金-银(铅锌)等。上述地层中出现金、锑、砷、银、汞等组合异常,可作为地层中锑、金矿化的找矿标志。

(3)构造与岩浆岩。区域构造控制岩浆岩带的分布,岩浆岩活动提供热液运移的能量和热源。锑、金矿化点一般位于构造应力集中部位,矿体往往形成于封闭式断裂构造带内,这些封闭式构造多期次活动使矿质得以运移、沉淀和富集。多期叠加构造是控制富矿部位的重要标志。

与矿化有关的岩浆岩为小型岩脉、岩墙和岩株,大多沿早期断裂侵入,主要岩石类型为花岗闪长斑岩、石英闪长玢岩、闪长玢岩等,具浅层侵入特征。

(4)围岩蚀变。硅化是锑、金矿化的重要标志。黄铁绢英岩化多分布在脉状矿体两侧,蚀变宽度10~30 m,呈带状分布。黄铁绢英岩化与强硅化叠加部位往往与赋矿构造带一致,可作为近矿蚀变标志。绿泥石化常紧邻锑、金矿体发育,高岭石化分布于矿化中心部位及其边缘,两者可作为近矿蚀变标志。

(5)矿物共生组合。本类矿床矿物共生组合为黄铁矿-辉锑矿-毒砂。黄铁矿化、辉锑矿化、毒砂化密集浸染状分布,或呈致密块状,构成品位较富的锑、金矿体,是寻找该类型矿床的直接标志。

(6)地球化学找矿标志。化探方法是发现此类矿床的重要手段,具有金、锑、砷、汞、银、铅、锌等组合异常是重要的找矿标志。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