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创新“海洋云仓”治污模式打造“渔省心”数字化应用场景

时间:2024-08-31

国家 “海洋强国”战略对海洋渔业治理提出新要求后,基层实践中面临不同方面的痛点堵点。台州海域位处国际航道,每年航经该海域的船舶达10万余艘次,污染物总量超5万吨,其中含油污水约4万吨,此前大约有六成污染物被排放入海。台州海洋生态环境治理难的问题,尤其体现在渔业安全协同监管过程中主体责任的落实上,90%以上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渔民安全主体责任未落实。此外,近海渔业资源趋紧,渔民生产成本增高,效益下滑,造成渔民增收致富难。为大力解决海洋污染防治和渔民增收问题,台州市椒江区积极响应长江经济带船舶和港口污染物协同治理要求,以数字化改革为突破口,在全国率先应用“海洋云仓”治污模式,在全省率先上线“渔省心”数字化多跨场景应用,助力渔船排污规范化、渔事管理精准化和渔民办事便利化。系统运行以来,累计处理海域污染物539.3吨,回收处置率100%,有效降低渔民融资成本50%、治污成本70%,“海洋云仓”治污模式在全国多地推广。

一、基本做法

1.打造“三个载体”,实现渔船排污一网打尽。一是打造“智能仓储”回收点,科学管理污染收储。在椒江中心渔港设立污染物集中预处理中心,即“海洋云仓”,分类回收含油污染物、生活污水、废铅酸电池、生活垃圾等所有海域污染物,并结合数字化操作系统,对渔船污染物实行网络化收集、规范化贮存、集中化处置。同时,通过建立预测模型,科学计算水污染物的产生、分布、数量等情况,提前分析统计渔船产废量,以便合理调配仓储量。目前全区1200余艘渔船均已接入该系统,预计每年可为每艘渔船节省治污成本5000元,治污效率提升50%以上。二是打造“自助纳污”接收链,动态串联处理流程。建立“自助纳污”模式,向驶入电子围栏区的渔船自动发送信息,提醒渔民通过手机端浙里办“渔省心”应用主动申报,根据申报的种类、数量、地址等信息就近分配收集船,实现“排污端申报—运污端入仓—处污端处置”全流程管理。系统运行以来,共定向收集渔船污染物近100吨,推动近岸海域符合第一、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的面积增加30%以上,老鼠屿断面水质总氮指数同比下降4.01%。三是打造“天地一体”监测网,强效打击违规偷排。开发近岸环保数字监控系统,利用无人船声呐探测、无人机红外巡航、3D实景数字建模等技术,建立“天地一体”环境监测网,集监测、取证、分析、报警、处置五大功能为一体,对近岸渔船、渔企进行全天候无死角监测,实现近岸违规排污行为源头可追溯、过程可还原、数据可监控。截至目前,共通过该监测网查处近岸废弃工厂污染、码头垃圾污染、海岸线侵占等问题19起,清理椒江沿岸垃圾5万多吨,海洋垃圾清理率达100%。

2.构建“三个体系”,实现渔事管理一并优化。一是构建“五联单”共治体系,打破部门数据壁垒。搭建“物联网+区块链+大数据”联管平台,打通港航、海事、生态、交通等7个部门数据壁垒,在船舶水污染物申报、接收、运输、处置等各关键节点生成可视化“电子五联单”,通过区块链技术加密数据后,按照污染物监管权责精准推送至各主管部门,实现部门间污染应急联动响应、污染排放联动执法和污染处置联动反馈,较原线下审批手续最多减少17个环节,节约纸质材料5份。2021年以来,已开展联合执法25次,生成“电子五联单”631件。二是构建“三色码”分级体系,强化渔船行为监管。出台《渔船生态环保“三色码”部门联合管理办法(试行)》,对辖区渔船实施红、黄、绿三色码管理制度,即根据水污染处理、环保政策学习培训持证等情况对渔船开展赋分评价,实施绿码正常航行、黄码警示航行、红码干预航行的分类监管。对连续红码两次或黄码三次警示后仍不改正的渔船,作为重点监管对象列入“黑名单”;对连续三年以上保持绿码的渔船,优先安排渔船检验、技术改造、数字服务等项目,并优先考虑示范推荐。2021年以来,共进行黄码警示1万多艘次。三是构建“渔守信”评价体系,释放涉渔信用红利。出台全国首个《渔业信用评级实施细则(试行)》,根据渔民主动纳污、作业安全规范、海上救助帮扶等情况,综合测算船东船长个人征信分数,并对渔民实行信用分级评价,建立存信用分数、评信用等级、换涉渔服务的全链条服务体系,针对信用等级高的渔民,推出金融保险普惠、市场采集直销、政策直通便民等服务。以采购油品为例,通过信用加权后,最高可降低购买成本15%。

3.破解“三个难题”,实现渔民服务一键惠达。与浙江蓝景公司合作成立椒江区渔省心运营服务有限公司,实行“政府主导+企业运营”模式,搭建“渔省心”涉渔服务数字平台,集成金融、销售及“琐事”咨询办理等服务功能。自“渔省心”上线以来,累计注册3272人,访问量达81874次。一是实行“金融助渔”,破解融资贷款难。深化“政银保”三方联动,与交通银行、恒丰银行、新华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合作,为渔民提供“渔夫贷”等增值服务,破解渔民资金周转难、融资渠道窄等问题。截至目前,仅交通银行就发放“渔夫贷”5000多万元,受益渔船89艘,最低贷款利率3.8%,低于市场正常贷款利率约10个点,降低融资成本约50%。二是推出“海洋超市”,破解渔产销售难。打造渔获物直产直销的线上“海洋超市”,集成渔获物供应端价格、品质等信息,精准对接采购端市场需求,以去中间化交易的形式,重构渔业销售产业链条,同时提供一站式冷链物流服务,保证渔获物新鲜度,增加渔获物附加值和品牌效应,进一步提高渔民收入。截至目前,共开展电商直播带货7场,帮产帮销高品质大陈黄鱼交易额超10万元。三是整合“涉渔琐事”,破解海上办事难。对渔民关切“琐事”进行收纳整合,数字化赋能各项业务办理、咨询流程,推出渔业政策普及、渔民法律援助、渔船维修求助等线上一站式服务,有效破解渔民因长期出海导致办事不便难题。同时,进一步扩大平台服务种类,增设出入港信息申报、渔民在线培训等模块,助力渔民生产作业规范化。截至目前,累计为渔民提供业务培训、渔船维修、纠纷调解、政策宣讲等线上服务9000多次。

二、主要成效

“渔省心”应用自2021年6月18日上线以来,大幅提升了渔民渔企的获得感,推进了政府的渔业治理和服务能力。一是渔民开心。渔民融资渠道畅通,从年化7%—8%利率降低到4.2%左右,成本降低30%,渔需物资直采成本降低10%。二是企业舒心。渔企采购成本降低15%,运营效率增加30%。三是社会放心。近岸水域污染得到控制,已收集2194艘次,污染物784.9吨。四是政府安心。减少治理成本50%,部门协同效能提升,从各自为政到数据驱动,实现“管服”一体。

“渔省心”应用在基层实践探索中,取得了多项首创性成果:建立了全国第一个渔业数字信用体系,开发了第一个通过国家网信办备案的环保区块链,全省第一个通过IRS完成浙里办发布,国际首台(套)渔业污染环保处置设施通过认证。该应用为全省乃至全国输出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板,目前舟山、温州等地已相继启动建设,江苏、福建、海南等省份也已复制推广,该项目成为浙江与海南“浙琼一家亲”战略合作中唯一的数字化改革输出项目。

三、经验启示

1.政企协同运营架构符合共建共治共享共生关系的要求与方向。“渔省心”应用创新了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各方发力的模式,政府不介入市场活动,而是搭建涉渔服务平台,企业开展常态化运营,以管理定服务,以服务促管理,这也是省委书记袁家军在全省数字化改革例会上多次提到的模式方向。

2.全流程闭环管理是海洋生态治理模式变革的重要成果。“渔省心”以渔业数字信用为核心,上下贯通全国及省市区多级涉渔系统,横向协同渔业、生态、港航、应急等18个部门,汇聚船舶污染物处置信息、渔船安全联查信息、个人征信等信息,出台了《渔船生态环保“三色码”部门联合管理办法》《渔业信用评级实施细则 (试行)》《基于渔业信用评级的银行贷款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法规标准,通过信用评定将金融信贷、货物直采、政策扶持等服务与监管串联起来,打造了渔业治理和服务全闭环链条。

3.规范渔民自治是渔业管理的动力变革。“渔省心”应用将渔业管服融为一体,通过差异化服务,让违法成本大大高于守法成本,让合规作业的收益远远大于违规作业的收益,以此倒逼渔船主体责任落实,推动渔民安全环保从“要我规范”到“我要规范”。

(供稿:台州市委政研室、椒江区委政研室)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