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双碳”形势下煤电联营企业转型思路分析

时间:2024-08-31

薛晓燕

(中煤大同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山西 大同 037000)

1 概 述

根据联合国公约温室气体清单指南,碳排放主要来自能源、工业生产、农业、林业和废物处理[1]。其中,占碳排放总量的80% 以上是矿物燃料开采和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工业生产以外的物理或化学过程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约占15.4%,很明显,来自能源和工业生产的二氧化碳是最重要的来源。

所以要实现“双碳”目标,离不开能源结构调整的支撑,但能源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石,牵一发而动全身。我国如何用未来40 a的时间,追赶并超越发达国家50~70 a的碳治理之路,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自然等的协同进步,将是一项重要的战略课题。

我国的能源结构以煤为主,据统计,化石能源的消费占比高达85%左右,燃煤发电更是占到全部发电量的62%左右。2020年9月,我国明确2030、2060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后,煤炭产业和煤电产业发展面临巨大的挑战。中煤大同能源公司隶属于中国中煤集团,是国内大型的煤炭企业,配套建设煤矸石发电厂,实现了煤电联营,产业链相对比较完善,在双碳背景下,全炭产业链面临更大的转型压力,因此有必要开展相关研究,提出思路和路径。

2 煤电联营企业现状

2.1 企业基本情况

中煤大同公司拥有年生产能力300万t的煤矿、年洗选能力500万t的选煤厂和2×135 MW煤矸石发电厂各1座。煤矿采用一次采全高放顶煤技术,配套国内先进的采掘设备,工作面实现了智能化控制,真正实现了煤炭智能绿色安全开采。洗选装运公司采用块煤动筛跳汰机、末煤重介旋流器、煤泥加压过滤机的洗选工艺,2016年在旧工艺基础上新建厂房增加了弛张筛、浅槽、TBS煤泥分选机、板框压滤机等选煤设备,实现了煤炭清洁高效深度利用。煤矸石电厂采用循环流化床工艺,将固废煤矸石作为发电原料进行综合利用,2020年进行了煤电机组节能和降碳改造、余热供暖节能改造,提高了能源利用率,解决了政府因供热增加的能源消耗问题。整个产业链条围绕煤炭开采、加工、运输、综合利用为主线,以资源清洁生产与循环利用为核心,实现产业循环化发展。

2.2 产业链资源消耗情况

中煤大同公司能源消耗情况见表1。

表1 能源资源消耗

由表1可以看出,2021年全年综合能源消费量349 301 t标准煤,其中占比最大的是原煤,占总能源消耗96.9%,约338 744 t标准煤;其次是电力和柴油、汽油。由此可见,在煤基产业链,煤炭的消耗是主要碳排放源,传统的煤电联营企业,想要实现减碳目标,首先着力解决的就是减少煤炭的消耗。

3 面临的形势及存在的问题

3.1 宏观外部大环境

从短期发展形势来看,由于我国所处发展期,国内化石能源与高耗能产业占比较重,短期能源消费需求仍然呈现上升趋势。国务院印发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提出,在我国独有的富煤、贫油、少气能源资源格局下,坚持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这条底线,先立后破,稳中求增,平稳过渡能源低碳转型。煤炭作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能源,支撑着整个能源体系。据统计,2020年全国能源消费量为49.8亿t标准煤,其中煤炭占56.8% ;2021年全国能源消费量52.4亿t标准煤,煤炭占比56%,相比2020年煤炭消费下降9%,能源消费结构在优化,但仍是主力。根据我国煤炭工业 “十四五” 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和《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2016—2030)》,2025年煤炭消费量控制在42亿t左右,2030年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60亿t标准煤以内,非化石能源占总能源消费量比重25%,据推算,2030年,如果非化石能源占比25%,天然气消费占比15%,石油消费维持在19%,那么煤炭消费仍将占据41%的比重,折算约36 亿t 煤炭。

《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工作意见”)中指出,2025年能源利用效率在重点行业大幅提升,单位GDP能耗较2020年下降13.5%;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20%左右;同时我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也指明,“十四五”期间产业能源结构性调整进展明显,能耗重点行业能源利用率大幅提升,煤炭消费增长得到严格控制,新型电系统构建加快。“十五五”期间,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初步建立,耗能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逐步减少煤炭消费,低碳绿色循环发展初具模型。煤电作为重点能耗行业,《行动方案》中也明确指出,重点用煤行业要减煤限煤,“十四五”、“十五五”期间要严格控制新增煤电项目,机组煤耗标准必须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才可新建,落后煤电产能有序淘汰,现役机组要加快节能升级,部分进行灵活性改造,推动煤电向基础保障性和系统调节性电源转型。

从中期发展形势来看,我国能源结构逐步形成多元化。部分煤炭能源的消费比重逐步被非化石能源和清洁能源所替代,但仍将作为保障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正常生活需要的重要兜底能源。2030年后,我国煤电机组进入退役高峰,发电量将由部分可再生能源电力和先进优质火电装机替代,煤炭消费需求比例进入趋势性缩减周期,煤炭企业逐步退出能源供给主力军舞台,但不会完全被取代,还在承担着能源安全稳定供应中的兜底保障作用。从长期发展形势来看,煤炭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继续减少。到206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80%以上,全面建成了绿色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新能源与清洁能源共同发力,支撑着我国的能源供给,碳中和目标顺利实现。

3.2 微观层面产业具体约束指标

《煤炭工业“ 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指出,2020年全国煤矿数量约4 700处,“十四五”期间将关停约700处,关停比例15%左右,4 000座煤矿1 000处以上建成煤矿智能化采掘工作面。在优化煤炭资源开发布局中指出,晋北、晋中、晋东地区要起到兜底保障作用,要控制煤炭总产能,建设完成一大批智能化煤矿,力争采煤机械化程度必须达到90%左右,掘进机械化程度必须达到75%左右;原煤入选率必须实现80%左右;煤矸石和矿井水利用与达标排放率保证100%。能源消耗执行标准GB 29444—2012《煤炭井工开采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井工开采原煤综合能耗限定值≤11.8 kgce/t、准入值≤7.0 kgce/t、先进值≤3.0 kgce/t;选煤综合电耗限定值≤9.5 kW·h/t、准入值≤7.5 kW·h/t、先进值≤5.7 kW·h/t。

目前,我国发电和供热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国排放量的40%以上,是国家二氧化碳排放的关键行业。《全国煤电机组改造升级实施方案》提出,2025年煤电机组供电煤耗在0.300 kgce/(kW·h)以上的,加快实施节能改造,对无法改造的机组,实施逐步淘汰关停,对具备条件机组,可根据区域电网情况转为应急备用电源。对已实现热电联产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执行GB 35574-2017标准,中煤大同电厂属于亚临界、超临界机组,执行常规燃煤抽凝式热电联产机组的单位能耗标准,供电煤耗限定值≤299 gce/(kW·h)和供热煤耗限定值≤42 kgce/GJ只是基础条件,供电煤耗先进值≤270 gce/(kW·h)和供热煤耗≤40.5 kgce/GJ才是最终要实现的目标。

3.3 产业链环节存在的问题

(1)家底不清。中煤大同公司煤矿属于大型煤矿,虽然采煤机械化程度达到了100%,掘进机械化程度达到了95%以上,原煤入选率实现了100%,矿井水实现了零排放,能源消耗水平(见表2)也达到了先进水平,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十四五”期间,晋北煤矿主要承担能源保障兜底作用,控制煤炭产能,加快矿井的智能化建设。在控制煤炭产能方面,需加强管理,对剩余产能没有进行准确评估,对整个矿井生命周期没有完整的规划,虽然实现了矿井信息化,但离智能化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在煤矸石综合利用方面,虽然现有煤矸石约80%以上用于电厂发电,但还有约20%的矸石没有更好的利用途径,只能做填沟处理,没有实现吃干榨尽。

(2)能耗水平与先进水平的差距。中煤大同公司现期能耗水平大部分已经达到先进值标准,如原煤生产综合能耗、洗选综合电耗、供热煤耗,但供电煤耗只是符合了限定值标准,离先进值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见表2),节能改造还有一定的空间。

表2 能耗水平分析对照

(3)应对“双碳”转型要求,缺乏有效手段。按照我国的“碳达峰”时间表,2030年,我国风电、太阳能装机达到12亿kW甚至15亿kW以上,增长较为明显,清洁能源代替化石能源初步形成规模,煤炭需求量逐步减少,在新能源布局上存在滞后,煤矿充填开采技术和智能化的应用还不成熟,缺乏有效的规划。

4 转型发展应对策略分析

4.1 摸清家底加大投入

煤矿要摸清家底,提升产业布局,全面核算剩余矿产储量,统筹调整剩余矿井生命周期规划,寻求政府支持,全力整合周边矿产资源,收购停业停产矿井产能指标。要全面提高综合实力,在生产工艺上,在原有的一次采全高采煤工艺的基础上,加大工艺优化研讨投入,寻求最优补充工艺;在生产布局上,要做好采掘短期、中期和长期规划,做好能源战略储备工作,合理规划煤炭开采接续工作,对已布局的采区工作面,提高采区回采率,减少丢煤率,全面减少能源的浪费;从设备上要加大高新节能设备的推广和应用,淘汰落后高耗能设备,选用新型节能低碳产品,减少一次能源的消耗,减少碳排放量;在智能化投入方面,加大投资预算,全面开展整个矿井智能化工作,以目前实现的智能化工作面为基础,辐射到整个生产系统,全面实现减人增效,从而达到煤炭绿色高效智能开采。

电厂想要在“双碳”目标下,获得生存机会,就要清晰地分析现状,找寻优势劣势,通过提升优势,解决劣势方可生存。优势在于,公司的发电机组属于煤矸石利用项目,入炉煤中矸石占比超过6成以上,很大程度地解决了煤矸石综合利用问题,较同等装机容量燃煤电厂减少了一次能源的消耗;发电机组在2019年进行了技术改造,建设有先进高效的脱硫、脱硝和除尘设施,满足超低排放要求;2020年进行了循环水余热利用改造,并成功与大同市云冈区供热管网并网,解决周边城镇供热难题,提高了能源利用率。就劣势而言,目前机组运行有13 a之久,属于服役时间较长的60万kW及以下等级亚临界、超临界机组,发电煤耗刚刚满足限定值299 gce/(kW·h)的要求,要加大技术和节能改造。

4.2 加快节能升级改造

电厂要加快节能升级改造,2025年前将煤耗控制在300 gce/(kW·h)以下,避免关停。中煤大同公司煤电机组,采用循环流化床工艺,当前发电煤耗299 gce/(kW·h),勉强避开关停,所以要通过汽轮机通流部分改造技术,实现供电煤耗达标继续运行。要利用老厂扩建清洁高效新机组,持续煤电机组节能与降碳的改造,深入挖掘节能、降碳潜能,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碳排放,同时加大热电联产,积极参与灵活性煤电机组改造及市场运行。

4.3 布局新能源、提升碳汇能力

布局新能源:2030年,我国要实现风电、太阳能装机达到12亿kW甚至15亿kW,新一轮能源变革蓬勃兴起,加快能源转型已经成为趋势。传统煤电企业要从主体性电源逐步向基础性电源转变,应探索大容量、高参数先进煤电项目。大同地处山西最北端,黄土高原东北边缘,日照时间长,多风,可以利用大同独特的地域环境优势,利用治理后的塌陷区、废弃的场区、矿区开展风电、光伏、储能项目一体化布局。

提升碳汇能力:森林是生态环境中最大的碳库,其固碳效应明显,固碳过程自然,经济成本低,同时还兼具生物多样性保护、涵养水源等其他显著生态效益。企业应根据所属区域土地类型,找寻可利用的土地资源,或创造条件提高企业的森林碳汇能力。以大同地区为例,大同属于煤炭基地,多年的煤炭开采形成大面积的地表塌陷区,可以对本单位矿产资源开采造成的塌陷区进行生态恢复治理,也可以和地方政府沟通,对自然沉降塌陷区和历史遗留开采过后的塌陷区进行治理,作为森林碳汇的土地资源储备,同时根据大同气候条件,种植成活率高、碳中和能力强的树木、植被,形成企业自有的森林碳汇区,从而提高企业碳资产储备。

4.4 做好碳资产的管理

我国2021年7月16日正式启动碳排放线上交易,截至2022年3月上旬,全国碳排放配额(CEA)交易量约1.8亿t左右,成交额破81亿元。公司首先应结合集团公司《碳排放及碳资产管理研究报告》、《碳排放及碳资产管理实施方案》和《碳排放及碳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形成本公司完整的碳排放管理体系,完善各项制度,布局顶层设计,提高碳资产管理战略决策依据。

提高碳资产管理过程保障:电厂作为重点碳排放单位,应根据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分配的碳排放配额,结合生产现状,制定完善碳排放年度计划。制定好的年度碳排放计划,分解到月度,并严格按照《指南》监测、获取数据,监测内容涵盖整个生产过程。结合监测数据,对标国内行业领先企业,识别降碳因素,寻找降碳空间,制定合理有效的降碳目标和实施措施。建设完备的碳核查机构,配备专业碳核查技术人员,分析解读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综合分析碳排放数据,与优秀的减碳单位学习交流。建立碳排放奖惩机制,月底提报碳排放数据,季度进行考核,对减碳任务完成出色的进行奖励,对未完成减碳指标进行考核。

提高碳资产交易管理:及时完成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工作,提交配额清缴,取得所在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确认,实现100%完成履约。提前做好碳交易管理,根据省配额的发放情况,做好资金预算与交易策略,提高碳交易收益。

5 结 语

随着“双碳”的临近,煤电联营企业如何在“双碳”政策下寻求生存之路,将是摆在企业的首要任务。有限的碳市场必将带来激烈的行业内部竞争,煤炭行业“上大压小,增优汰劣”局势已定,煤电联营企业想要不被淘汰,就要顺应时代的步伐,全面提质升级、提高核心优势。以中煤大同公司为例,对“双碳”背景宏观外部大环境和微观层面产业具体约束指标进行了分析,找出产业链环节存在的问题,提出转型发展应对策略,为中煤大同公司合理调整产业结构、科学分析未来的降碳空间、准确辨识多重降碳因素、合理制定降碳措施提供了思路,为实现“双碳”目标、建设美丽新中国助力。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