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罗新娟,马蕊,闫宙洁
(1.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医院儿科,新疆 五家渠 831300;2.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医院101团分院儿科,新疆 五家渠 831300)
小儿高热是一种因感染因素、非感染因素影响造成的疾病类型,患儿体温>39℃,此类疾病于儿科中占比较高,临床症状以发热、怕冷、周身不适较为多见,如果患儿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会影响患儿身体健康及生长发育,严重情况下诱发惊厥、癫痫等不良反应,甚至会损害患儿神经系统[1]。如长期发热及发热过高不利于机体调节功能,影响小儿正常发育及成长,应及时查明小儿发生高热症状的原因,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2]。基于此,本研究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10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究布洛芬混悬液联合对乙酰氨基酚在小儿高热治疗中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100例高热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男34例,女16例;年龄1~11岁,平均(5.47±0.36)岁。观察组男33例,女17例;年龄1~12岁,平均(5.11±0.41)岁。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纳入标准:所选患儿临床症状、体征与小儿发热诊断指南内容相符合;患儿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存在恶性肿瘤者;伴有心、肝、肾、肺等重大脏器疾病者;患有精神疾病史、认知障碍者;伴随免疫系统疾病者;表现为严重感染者;中途退出本研究者;临床资料不完整者。
1.2 方法对照组应用常规对症支持治疗,静脉输注大量的丙种球蛋白,纠正患儿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依照患儿实际情况展开抗感染治疗措施。同时,应用布洛芬混悬液(扬州市三药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70354)降温,年龄<3岁者将用药剂量设定为1.25~2.50 ml;年龄>3岁者口服用药8 ml,每天3次[3]。
观察组应用常规对症支持治疗的同时联合应用布洛芬混悬液与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混悬液用药剂量及用药方法与对照组一致,对乙酰氨基酚(上海强生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0007)用药方法如下:年龄<3岁者用药1~1.5 ml;年龄>3岁者口服用药10 ml,每天3次[4]。两组均连续用药7 d。
1.3 观察指标①临床疗效:治疗后,患儿体温恢复至正常水平,腋下体温降低至<38℃,为显效;患儿体温下降0~1℃,体温控制于38~39℃,为有效;患儿治疗后体温下降幅度<0.5℃,腋下体温经测量<39.5℃,为无效[5]。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②用药前后体温:测量患儿用药前、用药后1、2、4 h体温。③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皮疹、恶心、呕吐及腹痛。④临床症状恢复时间:包括体温恢复时间、住院治疗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用药前后体温比较用药前,两组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用药后1、2、4 h,观察组体温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用药前后体温比较(±s)
表2 两组用药前后体温比较(±s)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50 50用药前40.36±0.26 40.29±0.28 1.295 0.198用药后1 h 38.55±0.29 39.86±0.37 19.704<0.001用药后2 h 37.74±0.36 38.65±0.48 10.724<0.001用药后4 h 37.25±0.19 37.86±0.37 10.370<0.001
2.3 两组临床症状恢复时间比较观察组体温恢复时间、住院治疗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临床症状恢复时间比较(±s,d)
表3 两组临床症状恢复时间比较(±s,d)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50 50体温恢复时间1.46±0.16 3.62±0.27 48.665<0.001住院治疗时间5.74±1.06 7.52±1.18 7.935<0.001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小儿高热发生率较高,婴幼儿高热大多是因神经系统及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感染引起,在发生高热等相关症状后会引起机体代谢、耗氧量增加、心率加快、肌肉疼痛,导致心脏负担加重,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脱水及腹泻,如不及时采取治疗措施会引起患儿大脑皮质的过度兴奋,还可能出现癫痫及惊厥等相关并发症[6-7]。体温>39℃的患儿需采取及时、有效的临床治疗措施,将体温逐步降低至正常水平,以免疾病进一步发展造成患儿不可逆神经损伤[8]。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1、2、4 h,观察组体温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体温恢复时间、住院治疗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析原因为,布洛芬属于抗炎有机酸类,对机体产生作用后阻断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生成,可促进机体散热,此类药物在发挥具体作用后可释放肿瘤坏死因子-α,有利于下调体温调节中枢,降低体温。布洛芬对机体产生内源性的制冷源产生不断的刺激性作用,具有起效快、药效时间长的特点,所维持的降温时间较长[9]。且布洛芬具有较好的药物吸收性,在临床应用期间可与机体血浆蛋白充分结合,具有较为持久的药物治疗效果,有利于减少用药次数、用药剂量,减轻患儿肾脏负荷,在机体内扩散后迅速由血浆到达中枢神经系统,降低下丘脑体温,有利于抑制PGE2合成,增加皮肤血液流速,通过加快皮肤辐射及传导,达到降温效果,为避免患儿于用药期间大量出汗,还需及早补充水分,纠正水电解质失衡情况[10]。对乙酰氨基酚属于非甾体抗炎药物的一种,在应用药物后前列腺素水平处于逐步降低的趋势,有利于扩张外周血管,刺激患儿出汗,最终降低机体温度[11]。对乙酰氨基酚可有效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前列腺素合成酶,可有效减少前列腺素E1、缓激肽、组胺的合成及释放,主要作用于神经中枢,促进中枢体温调节点降低,通过控制神经系统达到降温作用,退热作用较弱,作用时间较短,部分患儿在服用药物后存在恶心、呕吐等相关临床症状,还存在大量出汗等不良反应,在用药期间需遵守用药剂量规定,密切观察体征变化,避免出现肝肾损害及严重脱水等并发症[12]。两者药物联合用药可在短时间内发挥退热作用,安全性较高,并无明显不良反应,对心力衰竭、超高热、高热惊厥等疾病也具有良好的作用。但本研究选取样本量较少,无法系统完善患儿用药后机体药理作用,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综上所述,布洛芬混悬液联合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液治疗小儿高热效果显著,在短时间内达到理想的降温效果,且临床疗效持久,不良反应较小,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