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应用价值

时间:2024-08-31

王小红,聂凤芹,胡山虹,夏美

(1.成都市温江区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四川 成都 611130;2.成都市温江区人民医院急诊科,四川 成都 611130)

随着人们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改变,糖尿病发病率不断增加,在糖尿病患者中有90%以上患者均为2 型糖尿病,是糖尿病类型中最常见的一种,多发于成年人,也称为成人发病型糖尿病,是由于多种病因导致人体胰岛素分泌不足,从而使血糖水平增加,在人体高血糖环境中,神经、大血管均易发生病变,危害患者肾脏、心脏等。多数患者伴有胰岛素作用下降情况,若未及时对患者血糖水平进行控制,易损伤患者心脑血管,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1],该疾病主要目的为控制血糖水平。随着医学技术不断发展,2型糖尿病的治疗药物不断增加,二甲双胍为常见药物,通过改善肝脏胰岛素抵抗,进而改善患者血糖水平,但该药物易导致不良反应,从而导致单一用药效果不佳,而在此基础上联合吡格列酮,能提高胰岛素敏感性,降低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显著提高治疗效果[2]。基于此,本研究探究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抽签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51~81 岁,平均年龄(65.21±1.27)岁。对照组男17 例,女13 例;年龄51~82岁,平均年龄(65.11±1.23)岁。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①空腹血糖≥7.0 mmol/L,②伴有典型糖尿病症状。排除标准:①恶性肿瘤患者;②近期内采用降血脂药物患者;③酮症酸中毒患者;④严重肾、心、肝功能损伤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给予患者口服二甲双胍(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3370,规格:

0.5 g/片)每次0.5 g,每天1次。观察组实施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二甲双胍治疗方式同对照组,吡格列酮(安可妥,成都迪康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2156,规格:15 mg/片),每天1次,每次15 mg,在早餐前服用。两组均持续治疗3个月。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 h血糖、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效果及CRP和IL-6水平。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显效:治疗后,患者餐后血糖、空腹血糖均在正常范围内、临床症状消失;有效:治疗后,患者餐后血糖、空腹血糖接近正常水平;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3]。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CRP、IL-6水平测定:患者空腹>12 h,在清晨空腹抽取患者肘静脉血5 mL,离心分离血清后置于-70 ℃冰箱内,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CRP、IL-6水平,均按照试剂盒和仪器说明进行。不良反应包括腹泻、腹痛。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 h 血糖水平比较治疗后,观察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 h血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 h血糖水平比较(±s)Table 1 Comparison of fasting blood glucose,glycosylatedhemoglobin and 2 h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leve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表1 两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 h血糖水平比较(±s)Table 1 Comparison of fasting blood glucose,glycosylatedhemoglobin and 2 h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leve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餐后2 h血糖(mmol/L)7.41±1.56 8.21±1.49 7.291 4 0.000 0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30 30空腹血糖(mmol/L)5.12±1.41 6.81±1.56 6.261 3 0.000 0糖化血红蛋白(%)6.41±1.41 8.49±1.43 6.271 4 0.000 0

2.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adverse reaction rat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2.3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Table 3 Comparison of therapeutic effec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2.4 两组CRP、IL-6 水平比较 观察组CRP、IL-6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CRP、IL-6水平比较(±s)Table 4 Comparison of CRP and IL-6 leve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表4 两组CRP、IL-6水平比较(±s)Table 4 Comparison of CRP and IL-6 leve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注:CRP,C反应蛋白;IL-6,白细胞介素-6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IL-6(ng/L)22.61±3.21 28.71±4.23 7.261 1 0.000 0例数30 30 CRP(mg/L)4.21±0.17 7.21±3.27 6.271 4 0.000 0

3 讨论

据相关研究显示,2 型糖尿病发病率不断增加,为慢性终身性疾病,随着病情不断发展,人体胰岛β 细胞功能呈现下降趋势,易导致慢性并发症发生,如大血管病变、微血管病变等,而对于该疾病早期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该疾病的发病机制与胰岛B细胞功能、胰岛素抵抗相关[3-4]。2型糖尿病患者均伴有胰岛素抵抗和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不足情况,其中胰岛素抵抗和人体糖尿病进展密切相关,抵抗程度越严重,患者血管病变率越高,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除需对患者血糖进行控制,还需改善胰岛素抵抗情况。多数患者均采用口服降糖药物治疗,但由于患者疾病病程长、胰岛功能损伤较严重,采用口服药物无法取得显著疗效[5],部分患者还伴有不良反应,二甲双胍为治疗2 型糖尿病的一线药物,但该药物易导致不良反应,如胃肠道反应,易对患者肾脏、肝脏造成损伤,从而导致单一用药效果不佳,无法控制患者血糖。胰岛素为治疗该疾病安全、有效的方式,无不良反应,但患者需每天注射,导致胰岛素应用受到限制[6]。

在多数口服降糖药中,吡格列酮、二甲双胍药物能通过不同途径改善IR,但两种药物在改善血糖控制、胰岛素敏感性方面具有一定差异:吡格列酮能有效改善患者胰岛素敏感性,吡格列酮具有较高的选择性,通过对PPAR-Y 受体进行激活,能利于特异性蛋白合成,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减少对人体胰岛B 细胞损伤,同时,该药物能降低人体血液游离脂肪酸水平,从而减少人体胰岛细胞损伤;吡格列酮还能延缓患者疾病进程。但由于糖尿病发病机制较复杂,一般对患者实施单药治疗,无法有效控制患者血糖,而联合用药,能发挥药物之间的协同作用,减少患者不良反应,二甲双胍为口服降糖药物,通过对人体肝细胞内腺苷酸环化酶活性进行抑制,从而减少肝糖原转运,抑制外周组织中葡萄糖摄取行,从而改善糖代谢[7-9]。

有研究显示,CRP和人体动脉粥样硬化发展、发生密切相关,该指标不仅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也是引起2型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10-11]。CRP产生细胞因子,主要由IL-6调控,IL-6在炎症反应中具有中枢性调节作用,可促进平滑肌细胞有丝分裂,刺激人体血管活性物质释放,诱导CRP生成。当发生疾病时,CRP、IL-6水平呈升高趋势,当疾病缓解后,该水平呈降低趋势,预测疾病,同时,上述两项指标还参与了脑动脉硬化症、糖尿病的发生发展过程[12-13]。吡格列酮与二甲双胍药物联合治疗,效果显著,具有协同作用,能显著改善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利于患者早期康复[14]。治疗后,观察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 h血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RP、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血糖水平,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